“数字传媒与文化产业”硕士招生:只选优秀的你!
数字传媒与网络文化时代,该选什么专业读研究生呢?这是茫茫考研大军深深思索的第一问题。
华东政法大学数字传媒与文化产业硕士是全国第一个将新闻传播学科与文化产业管理学科融为一体的特色学术硕士专业,致力于打造数字化网络化时代既懂新闻传播、又懂经营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数字传媒与文化产业硕士专业,期待优秀的你!
专业简介
专业简史:我们从哪里来?
华东政法大学数字传媒与文化产业硕士专业,起源于2004年学院新闻学本科专业和2005年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近二十年来累积的学科建设基础。
2013年传播学院在公共管理一级学科自主增设文化产业管理硕士点,同年学院成为上海市卓越新闻人才培养教育基地,至今已有近十年高层次学科人才培养经验。
2018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传播学院正式获批新闻传播学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和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2021年,新闻学专业获批2020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学院建设数字传媒与文化产业硕士学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021年,经教育部备案批准,华东政法大学数字传媒与文化产业学术硕士正式开放报考!
专业内涵:我们是谁?
“数字传媒与文化产业”的学科属性是一门由新闻学、传播学、文化产业管理、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和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技术相互融合与渗透而形成的新兴交叉学科。
“数字传媒与文化产业”学科天然具备新文科属性,既具有人文科学的情怀素养、又拥有社会科学的价值意义,还带有自然科学的科技理性。
本学科旨在通过扎根中国文化传媒产业发展实际,采用跨学科思维科学识别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涌现的新问题和新机遇,运用多学科方法深刻揭示新时代数字传媒与文化产业内在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规律,融合新文科智慧探索建构具有原创性的数字传媒与文化产业新理论和新思想。
这是全国第一个将新闻传播学科与文化产业管理学科融为一体的特色硕士专业,是为满足当今和未来社会对于数字传媒与文化产业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迫切需求而创立的特色创新学科。
培养目标:我们要到哪里去?
“数字传媒与文化产业”学术硕士专业着重培养四大方面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一是努力培养具有数字传媒与文化产品运营管理知识与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二是努力培养具有数字传媒与文化企业经营管理知识与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三是努力培养具有数字传媒与文化产业经济管理知识与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四是努力培养具有数字传媒与文化机构公共治理知识与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招生与考试信息
专业核心课程
就业前景与方向
“数字传媒与文化产业”硕士学科面向数字经济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新闻传播学、文化产业管理、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和信息科学交叉融合为导向,培养互联网时代高素质新闻传播与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和创新创业人才,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和迫切的社会需求。
“数字传媒与文化产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的主要就业方向包括但不限于:
※网络新媒体传播与运营管理岗位
※各类媒体机构的经营管理岗位
※各类企事业单位的新媒体传播与管理岗位
※各级政府和法院检察院司法系统的新媒体传播与管理岗位
※各类文化产业机构和企业的经营管理岗位
※各级文化传媒事业产业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
学科特色与依托基础
硕士点所在学院拥有“中宣部舆情直报点”“数字传媒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传播法研究中心”“法制新闻研究中心”“文化产业法律研究中心”“文化产业研究所”“中国廉政与法治文学研究中心”等一批学术科研智库机构。学院教师领导的华东政法大学新媒体数据研究院近些年来向有关部门报送了200余篇智库研究报告,有100余篇报告获得国家级正职领导及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与采纳,为国家及上海市等多个地区高层领导决策发挥了重要的智库作用。
2018年以来,本学科与英国利兹大学表演与文化产业学院等国外高校进行着紧密合作联系,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开设的“华政-利兹全球创意产业”海外引智工作坊获得各方好评,目前正与英国利兹大学等国际著名高校合作推进“1+1+1”双硕士学位项目以及攻读博士学位的通道建设,努力为有志于在数字文化传媒领域进一步深造的同学构建高端的国际化成长通道。
学科师资骨干
数字传媒与文化产业硕士点已经形成了一支政治素质好、知识结构科学、年龄结构合理、科研能力优异、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化师资队伍,目前拥有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达到100%。
赵李娜: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文学、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士后,日本神奈川大学访问学者,中国民俗学会(国家一级学会)理事。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其中多篇被《中国社科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已出版学术专著6部。主要研究方向:红色资源数字化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影像化传播研究。
王亚楠: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讲师,文化产业管理教研室负责人,江苏省文化产业学会研究员。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毕业。目前已在《中国出版》《南方经济》《文化产业研究》等核心期刊公开发表论文多篇。主要研究方向:数字经济与传媒产业商业模式创新、数字传媒市场与文化消费、数字文化传媒产业投融资研究。
学院学生风采
近些年来硕士点所在传播学院举办“全国大学生法治宣传微电影微视频大赛”“2020年上海市高校大学生‘我与宪法’优秀微视频颁奖典礼”“文化管理类学科研究生论坛”“上海市新闻传播类研究生学术论坛”“学术文化节”“艺术交流季”等在全国和上海市有一定影响力的丰富多彩的学术科研活动,为同学们营造了浓郁的艺术文化氛围。学院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近三年共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立项10多项,省部级立项几十项,并荣获全国大学生法治宣传微电影微视频大赛“最佳创意奖”“最佳摄影奖”“优秀微视频”“优秀微电影”,“全国红枫记者节‘十佳校园媒体’荣誉称号”“视频类二等奖”“音视频类三等奖及音视频类优秀作品奖”,“上海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项目奖”“世界头脑奥林匹克中国赛区一等奖”“舞王杯全国体育舞蹈公开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何微新闻奖’研究生组一等奖”“中国数据新闻大赛二等奖”等一批高等级奖项。
学院师生团队历时6个月拍摄《日出东方——华东政法大学法学教育巡礼》校史纪录片,将课程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将爱国、爱校、爱院教育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学院近些年调研了用人单位和同行专家对专业评估反馈显示,99%的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质量表示满意,其中55%的用人单位表示非常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