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中华法系之密钥——《礼与法的博弈——中国历史中的法律智慧》读后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认真总结我国法治体系建设和法治实践经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讲好中国法治故事,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理论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意见》充分显示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对创新发展法学理论研究的意义与价值。李清章《礼与法的博弈——中国历史中的法律智慧》(以下简称《礼与法的博弈》)以礼与法的博弈为视角,揭示了礼与法在中华法系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充分显示了著者的历史责任感和法治情怀。

实际上,要想理解中华法系,礼与法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知识密钥。从《礼与法的博弈》一书来看,其立意就在于立足中华文明和中华法系发展史,以“法制”“政治”“辞术”三篇为纲,以教谕、制法等十四章为领,通过分析百余历史事件,揭示中华法系之中礼与法的博弈之态,进而透视隐藏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国家和社会治理智慧,并为当代学者搭建了近距离感悟古人法治思想智慧的桥梁。而其以细腻的考据功夫对礼法问题以及礼与法在中华法系中不同层面反映问题的探索,也恰好回应了《意见》中谈及的中华传统法治文化与当代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两大命题相结合的落脚点。

综观全书,笔者对以下几个方面感触颇深。

综上,礼与法是中华法系发展中两个重要因子,无论是从家庭中礼法作用来看,还是从宗族国家治理中的礼法影响而言,传统礼法对国家和社会治理的意义均不可忽视。由此而言,该书既是一部学习、传承中国传统法治文化的重要著述,又是一部对我国传统文化中精妙的国家和社会治理智慧予以充分论证和说明的及时之作,更是一部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治理智慧、资鉴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成果,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研究,在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认同感方面也大有助益,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THE END
1.?宪法发展历程,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1949年秋新中国建立前夕,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获得全国性胜利。革命胜利后将要建立—个什么样的国家,如何把革命胜利的成果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并且规定建国后的大政方针,作为全国人民共同遵循的准则,以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把革命和建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这就迫切需要制定—部具有根本法性质的文件。但在当时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http://xfj.nmg.gov.cn/xwzx/xwtt/202412/t20241209_2621050.html
2.建构自主中国法学知识体系中的中华文明法治蕴含此外,还可以从法律与道德的密切关系入手,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相关工作。总之,在当代法治建设中,更加重视发掘中华传统文明的法治基因,并将其贯彻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全过程动态流程中,就能够更好地让当代中国法治独树一帜、特色鲜明地屹立于世界法治文明之林。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12/id/8265096.shtml
3.中国法律体系属于哪个法系1、大陆法系,也称民法法系,有一部完整的民法典是该法系国家的重要标志.但我国没有.2、大陆法系国家,只承认制定法效力,在法律上不承认判例效力.而英美法系,除立法机关有造法功能,法官也有造法功能.这点上,我们的法官个人虽然有造法权力,但法院有,法院的司法解释,效力一般要比行政法规、规章高,有时甚至超越法律.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83a9270c0c36afb3156e8c820d166219.html
4.中国民法学的历史回顾与展望今天讲的题目是:中国民法学的历史回顾与展望。讲中国民法学,当然离不开中国民法。无论中国民法或者中国民法学,均非中国本土所产,而是20世纪初从西方继受而来。 在大陆法系民法学的话语系统中,所谓“继受”一语,特指一个民族、国家自主决定、采用某个外国的法律制度,为其所有、为其所用。“继受”一语,与所谓“https://www.bjac.org.cn/news/view?id=1280
5.中国的“混合法”——兼及中国法系在世界的地位法信“混合法”作为基本特征使中国法律文化标新立异于世界法律文化之林。揭示“混合法”的特征,并运用“混合法”的观念或方法来研究中国法律文化,对于探索中国法律实践活动的历史规律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以及重新划分世界主要“法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一、“混合法”的四个基本特征 中国的“混合法”是中华民族https://www.faxin.cn/lib/Flwx/FlqkContent.aspx?gid=F38671&libid=0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