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感受法律维护我们的正常生活,认识法律公平正义的内涵。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生活经验与经历的回顾,巧用形象的比喻,体会法律的指引、评价、保障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珍惜权利,同时又要恪守自己应尽的义务,从而增强国家观念和法律意识,培养公民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课针对的教学对象为六年级第一学期的小学生,六年级学生知道法律这个词,但会感觉法律遥不可及。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观点认为,只有在违法乱纪之后才会与法律发生联系,法律的存在是为了惩治罪恶。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少,缺少必要的法律常识与法律意识,因此在教学中可以系统地开展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及资料搜集能力,能借助书籍、网络开展课外的拓展活动,能有效拓宽教学的途径和时空。当然,小学生还是以感性认识为主要认知形式,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典型生动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得到促进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注重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采取“明理践行”的策略:
针对法律指引、评价、保障的作用,在教学上,选取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案例,巧用形象的比喻,把“法律生活化、具体化”。通过讲故事、辩论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在它的指引和保护下,生活更幸福、公正、和谐。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体会法律的指引、评价、保障作用。
难点:认识法律公平正义的内涵。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
1.(出示下棋、踢足球的图片)
谈话:看,他们在干什么?下棋和踢球需要注意什么?
游戏和比赛如果没有规则,就无法正常运行。社会交往如果没有法律,你认为会变成什么样?
2.是呀,作为社会生活中的基本准则,法律为我们设定了行为准则,提供了外部保障,维护着我们的正常生活。
3.课前我们分组采访了同学和老师,了解我们的学校生活会涉及哪些法律?这些法律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呢?一起来听一听吧。
例: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国家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的工资报酬、福利待遇,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
板书:法律作用大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聊聊法律的作用。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回答。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
采访小组整理资料,推荐学生交流。
在学生课前采访的基础上,课伊始,教师就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活动。了解学校生活中会涉及哪些法律以及法律发挥的作用。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多肯定学生。然后,从学校生活,走入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体会法律的作用。
二、活动一:法律如同指南针——行为指引1.过渡:同学们,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你看到这些提示又会怎么做呢?
.2出示图片1:玲玲在儿童刊物上发表了一篇小说。
交流:玲玲她拥有什么权利呢?(著作权)
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荣誉权不受侵犯。
.3.出示图片2: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交流:想一想,在公共场所,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
板书:指南针——行为指引
学生了解著作权,说说还有什么权利。
学生观看图片,联系自己生活进行延伸。
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的观点,让学生对权利和义务有了很深的认识。
三、活动二:法律如同尺子——评价作用
1.过渡:法律还如同一把尺子,衡量我们行为的对错。早在春秋时期,法律政令,就是治理社会的规矩绳墨。
2.读一读。(出示“阅读角”)
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3.看一看,下面的几张图片给我们讲述了什么事?法律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图片1:禁止酒后驾车,法律让我们更安全。
图片2:残疾人受法律保护,法律让生活更有保障。
图片3:交通事故中,肇事司机承担全部赔
偿责任,法律让生活更公平。
4.你知道或经历过哪些与法律有关的故事,说说它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律故事会”。
5.教师小结:法律如同尺子,对我们的行为作出评价。合法的行为受到保护,违法的行为受到制裁。当争议和冲突发生时,国家行政、司法机关依据法律,作出公正的处理。
板书:尺子——衡量对错
学生阅读资料,并交流。
学生观察图片,交流。
学生开展“法律故事会”。
可以先让学生阅读书上的材料,教师不必过多分析、讲解,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法律的作用。
开展“法律故事会”,让学生直面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从解决问题的方式中进一步体会法律的作用大。
四、活动三:法律如同武器——保障作用1.过渡:但是,当我们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我们该怎么做呢?下面这几位同学遇到了这些情况,你认同他们的观点吗?为什么?
观点1:如果有人偷摘我家果园的葡萄,我就去摘他们家的。
观点2:如果有人欺负我弟弟,我就找人去教训他。
观点3:如果我被别人家的狗咬伤了,那我也没有办法,只能认倒霉。
2.分组讨论。
3.观点1、2,学生进行辩论。
4.如果爸爸就职的公司拖欠爸爸工资,你认为爸爸应该怎么办?
学生交流。(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解除劳动合同;四十六条,四十七条: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
5.小结:当我们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6.可是,75岁的张爷爷独自生活,子女都不管他,一分钱也不给他,法律的事他不懂,又没钱请律师。那该怎么办呢?
7.播放视频:法律援助。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8.小结:相信有了法律援助,张爷爷会解决困难的。也请大家知道,如果经济困难,或特殊原因,可以通过法律援助,获得政府提供的免费法律服务。
板书:武器——保障作用
学生分组讨论,进行案例评析。
学生进行辩论。
学生交流。
观看视频,了解“法律援助”。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话题,让学生有话讲,而不是说空话,单纯地说道理。
观点1、2,可以通过辩论会的形式引导学生分辨行为的对错,认识到应该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以“张爷爷遇到的困难”引出“法律援助”。动画视频以其独特的听觉和视觉魅力,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认知。
五、总结延伸
1.总结本课内容。
寄语:愿每位同学都能知法、懂法,能够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能够运用法律武器尽自己的义务,维护国家和别人的利益,在法律的保护下茁壮成长。
2.课后实践作业:在家长或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当地法律服务中心,了解有关的法律。
学生课后实践作业。
要让学生从课内学习向课外学习延伸,从学校向家庭、社会延伸。课后让学生自己去参观、调查,了解更多的事例。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不仅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而且体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2.学生自评:通过学生辩论,引导学生分辨行为的对错,认识到应该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3.学生互评:以采访交流、讲故事等形式评析对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以例举事实、摆出道理的形式体现的是学生之间的互评。
八、板书设计
指南针——行为指引
武器——保障作用
小学政治(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2宪法是根本法说课课件ppt
小学政治(道德与法治)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课文内容ppt课件
小学政治(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课件ppt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今日还可下载0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