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旺律师:中国公民为什么“信访”而不“信法”?

一方面是浩浩荡荡有增无减的信访大军,另一方面是相对门庭冷落的人民法院,“信访”而不“信法”是国人一景。作为一名基层律师,进出于法院如入家门,和上访者也接触频频,对“信访”和“信访”都有深刻体会,在笔者看来,“上访”和“维稳”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重要社会现实。所以,笔者,愿和大家共同探讨“信访”而不“信法”的深层次原因。

一、何为“信访”与“信法”?

在我看来,“信访”、“信法”两词是被通俗化了。

1、“信访”,简单地讲就是通过“告状”的行政手段解决问题

主要渠道有:向单位领导反映、向政府反映(信访局)、向人大反映、向监察部门反映、向政法机关反映。

2、“信法”是通过诉讼和仲裁的法律手段解决。

主要渠道有:民事诉讼、行政复议、行政诉诉讼、刑事自诉、仲裁。

二、信访而不信法的成因

(一)、受传统文化和传统体制影响

1、受传统文化影响

首先,中国有上下五千的传统文化,形成是儒、释、道为一体的文化体系,然而儒、释、道三家无任何一派是主张“诉讼”和“打官司”,所以,中国人不喜欢诉讼,这一文化至今对中国公民仍有影响。

其次,中国人渴求和推崇的某个清官出现,而不是某个机构和组织。

古代中国人最推崇的是包公、海瑞等“青天大老爷”,而不是某个机构和组织。

再次,媒体的误导。

近几年的媒体也大肆渲染了想当于过去包公式的“青天大老爷”的个人英雄。说某个个人解决了几年无法解决的上访难题,找某个人必然是通过上访的途径而不通过法院。

2、受传统体制影响

首先,中国古代许多朝代没有专门的“法院”,而是行政和司法不分,行政机关也是审判机关,到“衙门”也是通过“告状”和“上访”。至到清朝末期,才有严格意义上的法院,据今才一百多年的历史

其次,文化大革命期间司法机关不复存在,基本上行政权代替司法权。

再次,司法机关行政化。我们的司法机关受行政干涉非常严重,行政机关控制和领导着司法机关。

所以,中国公民对习惯于“告状”、“上访”而陌生于“诉讼”和“法院”。

(二)、“信访”成本偏低,“信法”成本偏高

1、信访无需文化和专业知识,诉讼则需要

对于上访告状之事恐怕无需文化,老人、小孩、妇女都能为之;诉讼却需要一定的文化和专业的法律知识,虽然我国的民事诉讼规定了可以口头起诉,但许多法院则把递交诉状作为必须。

2、信访投入较低,诉讼则投入较高

信访前期投入的一张为车票而已,有时甚至连火车票都不需要花。传说某年某月某人到了北京没有了回家路费,便去上访,省信访办来人接回省城,后市里领导又接回市里,乡接回乡里,该同志是专车接送。而诉讼则需要交纳诉讼费、律师费等。

3、信访程序比较简便,信法的程序却比较复杂

信访需要的最多是一张书面材料而已,人人都能为之,而诉讼则比较复杂,需要立案、受理、开庭、判决等程序,许多专业的术语、专业的知识、专业的程序是普通人不清楚的。一位八旬老太一审判决后,法官问她“上诉”吗?她说:“我老了,上不了‘树’了”,可见打官司的活儿不是一般人能玩儿得了的?而且严格的法律和程序也让一般人是摸不着头脑。

(三)、“信法”的路不通,只能走向信访

“立案难,难立案,案难立”是许多律师最大的感叹,也是目前民事诉讼存在最大的问题。

一是,法院怕麻烦,不想“惹事”,逼民上访

世界各国都遵循“司法最终解决”的救济途径,许多国家为了证明司法最终解决,就连被告是上帝的案子也受理。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19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依照这样的条件,所有的争议都可以顺利进入诉讼程序,立法初衷也是如此,但司法实践中,法院却制造种种理由向公民关起了大门。

法院应当立案而不立案的案例不胜枚举。

笔者记得有一次因拍卖土地和房屋引起的纠纷,起诉了三个被告:一个县里的村委会,一个是县里的农业银行,一个是省里的拍卖公司。下午二点半去了立案大厅,立案庭长请示经济庭长,经济庭长请示主管副院长,主管副院长请示院长,下午六点钟立案庭庭长告诉我:村委会不能诉,容易引起村民告状,农业银行为县里提供经济帮助,也不能诉,去掉两个被告,可以单独起诉拍卖公司,并且告诉我,前几天,县长因为立案的事把法院院长批了,笔者无语。

笔者经常听到一些法官抱怨道:麻烦的事都找到了法院。

那么,不让麻烦的案件进法院,最好的方法就是不立案。

二是,立案程序门槛多,极不规范,而且“一裁终局”

《民事诉讼法》第123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该条对立案审查规定的很清楚,首先是“必须受理”,其次是“七日内作出裁定书”,再次是可以上诉。但现实是:大部分法院不受理的案件都是口头告知,没有任何书面裁定,成了一裁终局,连救济途径都断了,笔者的一位同行律师感叹到:我做了三十年的律师,从来没有见过法院不立案出裁定书的。

信法的路不通,自然而然只能走向信访之路。

(四)、司法腐败的存在,“信法”之后再“信访”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司法体制的全面恢复,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公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以江泽民为首第三代中央领导,更是提出了“以法治国”的理念,中国的法治走向了前所未有的时代,后我国进入“和谐”时代,上访大军在维稳的“控制”和“反控制”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壮大,法治却处于停滞状态。

对于许多公民来说,他们抱着对法院的美好憧景,把法院想象成一个说理的地方,充满“公平、正义”的地方,但现实是:首先,一些法官的素质令人堪忧,与司法的进程不相适应;其次,所有的人都不否认中国目前还存在着司法腐败,当然不可避免的还存在冤假错案。

一些人但许多公民抱着“希望”而来,结果是“失望”甚至是“绝望”而去。本来是当事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与公、检、法的矛盾,开始告司法机关,为此,许多地方成立了“涉法、涉诉中心”,专门处理涉及诉讼的类似案件,上访人中,涉法、涉诉又占了相当一部分。

三、信访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职业和致富之路,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

笔者没有统计过多少信访是“有理访”,有多少信访是“无理访”?

上访的原因各不相同,是但他们的做法是却是相同的,我的一条微博总结了上访者的行为:“身穿乞丐衣服但不是乞丐,手拿法律书籍但不讲法律,口说真理但不是为了真理,说是不为了钱但就是为了钱。”

在我个人看来,真正委屈的并不多,大部是“无理缠访”,但当人们看到:无论有理还是无理,上访者实实在在能给人们带来利益的时候,有谁又去不上访呢?

十年“和谐”,强大的“维稳”,最大的获利人群就是上访人。有的上访者短短几年就得到十几万,有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有的实现了从平房到楼房的跨越。

在我与她接触的五、六年中,她通过“诉讼”、“上访”等手段,获利超过百万,一个农村妇女,除了上访,从哪儿取得如此的巨额利润呢?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传十,十传百,必然带动更多的上访者,因此,上访队伍象滚雪球一样壮大起来。

上访,之所以愈演愈烈,队伍愈来愈大,与一些官员怕丢乌纱帽毫无原则的“息事宁人”有关,哪个时代,上访和官员的政绩相联系,一些官员当然不管上访者有理还是无理,拿国家的钱摆平,美其名曰:“花钱买平安”,极大地助长了哪些无做人底线无理缠访者的嚣张气焰,极大地损害的中国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秩序。

四、解决“信访”而不“信访”的途径

(一)、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

人心可以教化,加强教育引导无疑是最为重要的,政府、媒体要进行积极教育,将信访引导到信法上。

(二)、法院敞开救济大门

司法最终解决,是世界各国通用救济途径,法院要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履行其职责,敞开立案大门,把信访者接纳到信法大门之中。

(三)、形成便捷的纠纷处理机制

各地的信访机关是专门的,但不是问题的解决机关,应当建立快速、便捷的纠纷处理机制,解决小事变大事,小矛盾变成大矛盾的问题;当事人与司法机关的矛盾也应当建立快速通道,以我国的现行体制,各地的政法机关,应当担当此任。

(四)、对“有理访”支持、救助,对“无理访”坚决打击,两手都要硬

分清是非,正确引导,是最为重要的。让真正受了委屈的,要还之以清白,经济救助;无理缠访者破坏了法制、破坏了道德,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秩序,挑战着国家公平正义的底线,对无理缠访者必须严历打击,解决过去“不访无利益,小访小利益,大方大利益”的不正常问题,一个“痞子”主宰的社会不没有任何希望的。

THE END
1.法律的意义和价值行业资讯法律的秩序意义:法律在构建社会秩序中起着主要作用,保证着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通过制定行为规范,法律为社会的稳定有序提供了坚实的基石。 法律的自由意义:法律明确行为模式,让行为人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模式,同时,法律将个人自由赋予法律的形式,使自由得到国家强制力的保护。 http://www.anlihk.com/detail/id/1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它神圣不可侵犯,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一个中国公民,都在宪法保护之下! ?https://m.gmw.cn/2024-12/04/content_1303913506.htm
3.尊宪崇法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编辑:温翠萍 原标题:《尊宪崇法 |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阅读原文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570157
4.宪法到底有多重要?,2024-12-05https://www.spp.gov.cn/spp/dlhyxfjstdjybqmshgg/202412/t20241205_675894.shtml
5.宪法“高高在上”?其实它“就在身边”,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可以说,我国宪法在每位公民从出生到成长、从求学到工作、从婚育到养老等各个重要阶段都起到了指引前行与保驾护航的作用。在政治生活层面,宪法不仅规定了我国的国体、政体及相关基本国策,而且规定了人民作为主体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身份、权利义务和方式途径。在经济生活层面,宪法针对我国公民从事劳动生产进行了规范和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823892&sid=11
6.民法典的意义你知道吗民法典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再者,随着社会多元化趋势日益显著,《民法典》也给予宗教信仰自由和实践活动以保障。这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尊重不同文化传统的一个体现。 最后,不可忽视的是,《民法典》的实施还推动司法改革,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地方法律服务。在这种背景下,各级法院正在逐步建立起一个现代化https://www.1lhyh3ij.cn/ke-yan-cheng-guo/459590.html
7.法律小常识百问解析法治生活的智慧指南法律基础知识 什么是合法? 合法,即符合国家或地区现行有效的法律规定,不违反任何相关条例或规章制度。 为什么要遵守法律? 遵守法律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并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法律源自哪里? 中国的立法来源包括宪法、行政法规、地方性基本自治规范性文件以及部门规章等。 https://www.cjan6a6c.cn/xue-shu-bao-gao/456538.html
8.在中国文化中,《礼》起的是()的作用。A法律B宪章C道德D规A、法律 B、宪章 C、道德 D、规矩 参考答案:宪章 点击查看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多项选择题 在管理会计中,构成全面预算的内容有() A.业务预算 B.财务预算 C.专门决策预算 D.零基预算 E.滚动预算 点击查看答案 问答题 试样面积应不小于[填空(1)] cm2,试样长度和宽度的裁剪和测量读数应精确到[填空(2http://www.ppkao.com/wangke/daan/fd86f890ff9c450e87290aa0f41fa70f
9.休闲太阳系中哪个巨行星因为自转快被称为“灵活的胖子”解析:木星是太阳系最大的一颗行星,体重是地球的318倍,别看它个头大,但却是个灵活的“胖子”。木星的公转周期约12年,自转速度在八大行星中最快,为0.41354天。 更新于2024.11.7 俗话说“立冬一日,水冷三分”,形容的是立冬节气的哪个特点 A、易结霜 https://blog.csdn.net/qq_41539778/article/details/135125608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第二十三条 国家推动参与商用密码国际标准化活动,参与制定商用密码国际标准,推进商用密码中国标准与国外标准之间的转化运用。 国家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教育、科研机构等参与商用密码国际标准化活动。 第二十四条 商用密码从业单位开展商用密码活动,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商用密码强制性国家标准以及该从业单位公开标准的https://www.yncjxy.com/baoweichu/falufagui/20964/
11.法律在中国社会中的作用——历史的考察法律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究竟占什么地位,起什么使用?我想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讨论:一、统治者心目中的法律;二、法律与人民生活;三、法律职业。 一、统治者心目中的法律 统治者心目中的法律指的是关于法律的概念、法律的地位、法律的功能。各时期不同,历史上的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法律思想的变化;(二)法律内容和http://iolaw.cssn.cn/xspl/200311/t20031124_4587618.shtml
12.蒋传光:马克思主义法学为什么是有意义的?马恩原典导读: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科学地揭示了法律的产生、本质和发展规律,形成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一些基本原理,如经济决定法律,法律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法律的历史性,法律的阶级性,法律与国家的内在一致,私有制下的违法必然等。在马克思主义法学中,承载法律本质的价值观和实现法律价值的法治观,对当http://www.marxistjuris.com/show.asp?id=713
13.www.sxlpd.com/clp85/1248.html设置准入类职业资格,其所涉职业(工种)必须关系公共利益或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且必须有法律法规或国务院决定作为依据。 评选最美药师 2018年开始,中国健康传媒集团、国家药监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联合主办“寻找身边最美药师”活动,截止2023年已举办了五届,共评选出130名最美药师。http://www.sxlpd.com/clp85/1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