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下册语文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目标:

1、对全体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2、预防青少年犯罪,

3、让学生认识到犯罪的危害性

方式和方法:

学生主持,加以学生表演等形式

一、身边的法律(班长主持开场)

1、案例一:

2、学生谈感想、讲身边的事情

3、请学生指出所知的违法行为

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许多的时候是由于我们的不知法,不懂法而造成的犯法犯罪的,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就非常的必要。

4、国家的有关的规定

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一年龄段称为减轻刑事责任时期。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一律不负刑事责任。这一年龄段称为绝对无刑事责任时期。同时刑法还明文规定,因不满十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二、预防青少年犯罪

1、案例二、三、四

案例二:

案例三:

闵某,15岁,是河南省岁三县某中学负责纪律的副班长,1999年10月15日,因午睡时潘某说话,闵上去用小棍敲打潘某不小心打在同桌沈某的头上。沈某挨打后就骂闵某,两人并发生撕打,被同学拉开。10月18日中午12点多钟,闵某约沈某在后山谈发生争执的事,沈对闵的“权威”仍不服气,闵某认为沈没有把他这个副班长放在眼里,一拳将沈打倒在水沟里,并用削笔的小刀在沈某颈部划了两刀,当沈某求饶时,闵某又抓起一把土塞进沈某嘴里,然后解下皮带将沈某勒死。闵某的行为已经触犯了《刑法》,最近,闵某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2年。

例四:

武汉市某中学林某在校园里,不慎将姑母从国外带回来送给他的派克钢笔弄丢了。该校钟某刚好路过,他拾起钢笔回班上课。林某的同学张某、宋某正好目睹钟某所为。林某得知钢笔被钟某拾到便找他索要,钟某先是佯装不知,后见有人作证,便搪塞说放在笔盒里不知被谁拿走了。学校多次做工作,钟某依然不肯归还。林某便向法院起诉,经法院调查,依据《民法通则》判决钟某限期归还,否则赔偿林某经济损失200元。

2、青少年犯罪的十大征兆

1)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成绩无缘无故的下滑,不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考试时进行抄袭,对考试结果不以为然,留级也无所谓;

2)对事物的兴趣开始变化,劳动懒散,上课思想不集中,而对武打、言情和低级庸俗甚至黄色的录像、书刊和光盘甚感兴趣;

3)经常迟到、早退、旷课,厌恶学校生活,这种孩子如果与校外的不法分子或无业人员有了联系,就会越来越不愿意回家;

4)心理方面有变化,如精神恍惚,情绪波动,举止反常,心神不定,东张西望;

5)对教师和家长的关心帮助表示反感,甚至怀有敌意,恶语顶撞,有时给教育者出难题,看笑话;

6)对遵守纪律、要求进步的学生进行讽刺、挖苦和打击,同情和包庇甚至效仿有劣迹或不法行为的人,把反社会的人格或行为当作是“勇敢”的表现;

7)原本养成的生活规律出现变化,如从早起变成睡懒觉,从注意卫生变为邋里邋遢、不修边幅甚至肮脏,或一反常态地特别喜欢梳妆打扮;

8)道德品质起了变化,如从诚实变成爱撒谎,爱说空话、大话、假话,从谦虚变成傲慢,从斯文变成野蛮,喜欢逞能,从文明礼貌变成口吐秽言、动作粗野,或在家长、老师面前循规蹈矩,而背后却胡作非为;

9)结交不三不四的人,或与校外的流失生和有前科的人结交,或拉帮结伙聚在一起甩扑克打麻将,或三五成群出入公共场所,惹是生非,遇事便大打出手,惟恐天下不乱;

10)过分追求物质享受,染上了一些成年人的不良行为习惯,如抽烟喝酒等。

3、做个知法、懂法、守法的青少年。

1)预防犯罪的一些措施。

2)学一点法律知识。

你从今天的班会中得到了什么启示,以此为题写一篇周记。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

2、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了解并知道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3、通过案例分析与学生的讨论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触目惊心:

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少年犯人数竟高达15万。这些犯罪行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因素影响外,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呢?未成年中小学生应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1、说出你所知道的法律法规。

2、师总结并出示课件。

法律词典:

违法——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国家、社会和公民利益,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通常表现为对正常社会秩序的破坏,对公民人身权利和公私财产等合法权益的`侵犯,犯罪——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教学目标

1、了解盗窃的含义和特点。

2、掌握预防措施和应对措施,提高预防和应对能力。

重难点

1、掌握预防措施和应对措施。

2、提高预防和应对能力。

教学过程

2、交流汇报,归纳板书:

含义:非法占有、秘密窃取国家、集体或他人财物的.行为。

特点:一般不使用暴力,具有隐蔽性

过渡语:提防和惩治盗窃分子,除需要依靠社会力量和法制力量外,更主要的是提高青少年的自我防盗意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预防盗窃呢?

3、小组交流讨论:预防盗窃的方法有哪些?

4、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它成员可以补充。

归纳板书

过渡语:我们虽然已经了解了防盗窃的方法,但还是难免发生盗窃案件,如果发生了盗窃怎么办?你知道有哪些应对措施吗?

6、交流讨论:应主要有哪些措施?

7、指名学生汇报,其它学生可以补充。

8、思考回答:你还知道有哪些应对抢劫的措施?说听

四、布置作业。

1、什么是盗窃、抢劫、绑架?

2、当你面对抢劫犯时,你会采取哪些措施?

3、当你在上学路上,有陌生人开车向你问路时,你会怎样做?

4、假如你被骗后,你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呢?

5、如果在放学路上被人截住,要你交出钱和手表,你会怎么办

6、当你发现一群专门抢劫同学的犯罪团伙时,你会怎样与他们作斗争?

7、你遇到过和陌生人打交道的情况吗?当时你是怎样处理的?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防盗窃,了解了三防的含义和特点,以及预防措施和应对措施。希望同学们为了自己的安全,加强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一、班会课设想:

由于学生法制观念淡薄,法盲现象严重,而违反校规校纪的现象更是时有发生,经常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违反了校规校纪。在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也很淡薄。由于缺少法律意识,在自身受到伤害时不知道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所以召开本次主题班会,教育青少年要知法懂法,更要学会用法,争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好学生。

二、教学目的

1、通过看视频、演小品等形式引起同学们对一些法律常识了解、交通安全的重视。

2、通过本次班会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及并逐步形成自觉遵守学校日常行为规范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重点内容

1、加强交通安全知识的学习,遵守交通法规。

2、组织各种违法行为的教育案例,增强遵守校规校纪的意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案例法情景剧表演

五、课前准备

1、让同学们收集有关违法行为的法律知识、交通事故的新闻。组织学生排演小品、学唱歌曲、挖掘班级才艺展示的学生。

2、选好及训练班会主持。

3、制作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

1、通过小品展示学习法律至少得重要性。

2、看交通安全的视频进行法律、安全常识问题抢答,班级学生展示小快板《做个守法的好少年》。

3、联系实际,探讨身边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寻找解决的对策。

THE END
1.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1《法律是什么》课件.ppt该【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1《法律是什么》-课件 】是由【qiang19840906】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1《法律是什么》-课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https://www.taodocs.com/p-958403826.html
2.小学道德与法治小学道德与法治_法律是什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法律是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形成自觉按照法律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2、知道法律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理解法律、纪律、道德的异同。 3、初步树立法律意识,增强自身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1021/5014034134010344.shtm
3.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法律是什么》(教学设计)2、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粗浅的社会经验,从各种书籍和电视节目中也接触过与法律相关的知识和故事,比如《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但是自身的法治意识非常淡薄。本课内容基础性,概念性强,因此本课采用对比法和创设情景法的教学方法。 3、目标确定 [知识目标] 了解法律是什么,对法律的概念和法律后https://www.zxxk.com/soft/41641075.html
4.小学六年级法制教育上册教案(精选10篇)小学六年级法制教育上册教案 3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 2、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了解并知道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3、通过案例分析与学生的讨论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触目惊心: https://www.ruiwen.com/jiaoan/6178214.html
5.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课件.ppt第一单元 我们的守护者,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认识法律是什么。 能够正确认识学习和生活中有哪些权利,并体验用相应法律、法规维护自身权利,以及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积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猜猜我,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想一想: (1)能再列举一些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吗?,老年人权益保http://www.dingdangwenku.com/p-43430.html
6.课知识点整理六年级道法上册1.法律是什么? 我们生活在法律中,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权利,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时常与我们相伴。 ①法律保护了我们的权利。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人生权,财产权,受教育权等权利,学习知识、快乐成长。 ②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 https://www.360doc.cn/document/79930059_1128185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