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专题教学课件(2021年版)》:专题十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作用

2、同济大学王谋寅、上海师范大学周治华、上海大学孙会岩、上海理工大学王海斌主创,上海高校分教指委10位教授和全国高校270多位教师参与初稿讨论,同济大学陈大文、徐蓉、薛念文、王谋寅、孙小金、崔欣玉等教师参加统稿。4.该课件为试用版,从内容到形式难免诸多瑕疵。开学在即,仅供选用。恭请全国同仁通过微私信或邮件()多提宝贵意见,以便进一步完善。竭诚希望合作交流,资源共享。2021年8月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专题十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教学目的与要求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的基础上,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

3、作用,全面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运行机制。(本专题对应教材第六章第一节;教学计划2学时)教学主要内容(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法律的含义法律的历史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习近平:法律是什么?最形象的说法就是准绳。用法律的准绳去衡量、规范、引导社会生活,这就是法治。1.法律的含义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和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由国家创制制定认可国家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程序,制定、修改、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国家机关赋予某些既存社会规范以法律效力,

4、或者赋予先前的判例以法律效力的活动。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肯定和保护合法行为否定和制裁违法行为1.法律的含义(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思考:判断行为合法与否的标准?(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国家强制力并不是保证法律实施的唯一力量2018年3月,姥姥带着3个月大的凡凡散步后准备回家,达到楼底时天空突降苹果,致凡凡头部严重损伤。此事发生后,东莞公安塘厦分局立即组成专案组,对事发点进行走访调查,但目前还未找到高空抛物的嫌疑人。(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1.法律的含义法律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法律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产生于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

5、件基础之上。在阶级社会中,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就有什么性质和内容的法律。(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1.法律的概念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具有整体性,不是统治阶级内部个别人的意志,也不是统治者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并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仅仅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意志。(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1.法律的概念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2.法律的历史发展(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奴隶制法律奴隶制法律常采用最极端的经

6、济剥削和政治压迫的方式。具有明显的原始习惯残留痕迹否认奴隶的法律人格存在严格的等级划分刑罚方式极其残酷汉谟拉比法典(世界上最早、最系统、最完整的成文法典)奉行“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原则”:“如果一个人伤了贵族的眼睛,还伤其眼。如果一个人折了贵族的手足,还折其手足”,但“如果贵族阶级的人打了贵族出身的人,须罚银一明那(合505克)。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则要遭割耳。”(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封建制法律确立农民对封建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实行封建等级制度维护专制皇权刑罚严酷史载,诛方孝孺十族,死者达八百多人,行刑七日方止。临到最后杀方孝孺时,方孝孺谩骂不止。朱棣先是命人将方

7、孝孺的嘴割裂至两耳,并割下舌头,随后处以凌迟之刑(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资本主义法律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相适应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契约自由原则;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与资本主义人道主义相适应的人权保障原则。(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法律人类历史上唯一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新型法律制度。旨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保证。反映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要求,为实现普遍意义的平等、自由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对历史上各种类型法律制度的超越。(

8、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孕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形成了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推进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制定法律的权力属于人民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社会主义法律维护人

9、民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法律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讨论:如何理解“党纪严于国法,国法高于党纪”?(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反映全体人民共同利益,符合历史发展基本方向和规律更尊重和反映社会发展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尊重和反映客观规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立法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法律的规范作用我国法律的社会作用(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1.法律的规范作用法指引评价强制教育预测2.我国法律的社会作用法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10、(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法律的制定法律的执行法律的适用法律的遵守(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法律制定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律遵守国家对权利和义务,即社会利益和负担进行权威性分配把法律规范转化为法律实践,把法定的权利和义务转化为现实的权利和义务1.法律的制定法律制定是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程序法律案的表决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的公布(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2.法律的执行广义的法律执行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

11、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狭义的法律执行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行政执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重要环节,必须坚持合法性、合理性、依赖保护、效率等基本原则。(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3.法律的适用法律适用:指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各种案件的专门活动。司法的主体:人民法院-审判权人民检察院-监督权司法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合法、合理、及时。(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司法公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司法原则讨论:我国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与西方“司法独立”区别何在?4.法律的遵守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在社会主义国家,一切组织和个人都是守法的主体守法并不仅仅是指依法承担并履行法律义务,还包括依法享有并行使权利。(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思考题1.联系实际谈谈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共同体现。2.举例说明我国社

THE END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各项法律相适应,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立法权限,国务院、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还制定了大量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为促进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维护国家法制统一,促进法律体系科学和谐统一,中国各级立法机关先后多次开展法律法规清理工作。2009年以https://www.gov.cn/zwgk/2011-10/27/content_1979526.htm
2.法律在中国社会中的作用——历史的考察重视德礼和纲常名教的结果是,法律为礼教所支配,道德伦理与法律不分,道德伦理成为立法司法的指导原则,违犯道德伦理必须受到法律制裁。道德伦理与法律关系之密切是显而易见的,不必多谈。所有研究中国法律的中外学者都看到了并强调这一点。 2 法律的作用在于刑罚。法家固然主张严刑重罚,达到“以刑去刑”的目的。〔50〕http://iolaw.cssn.cn/xspl/200311/t20031124_4587618.shtml
3.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有何作用?中国古代同样经历了由原始社会晚期的习惯法向阶级社会成文法过渡的历史进程。适应大一统政权的需要,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形成了丰富的内容,为各个统治政权提供了强大的法律保证和有效的管理手段。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772636322903746340.html
4.好书推荐《原理及其意义:探索中国法律文化之道》由于法理具有正当性、支配性和持久性,所以如果我们能从中抽绎出某些法理(要素),其成果不只对建设中国法律文化哲学,就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法治,甚至对参与中华法文明的复兴都有不可或缺的价值。显而易见,这不仅有助于中国法史学真正发挥它作为法学基础学科,亦即法的正当性历史学的基础作用,还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http://www.legaldaily.com.cn/newzt/content/2024-04/23/content_8987469.html
5.《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书笔记因此,我们不能像分析学派那样将法律看成一种鼓励的存在,而忽略其与社会的关系。任何社会的法律都是为了维护并巩固其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而制定的,只有充分了解产生某一种法律的社会背景,才能了解这些法律的意义和作用。 3、关于古代中国母权与父权的关系。https://www.douban.com/note/736072610/
6.中国法学网的法治宣传功能当然,网络和微信的用户覆盖面不管怎么增长还是有限的、有死角的,微信阅读更是碎片化、跳跃式的,因此,新媒体信息平台应用,还要注重微信平台的覆盖范围及其与其他法治宣传手段的协调互补作用。此外,法治宣传教育既要突出重点,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法宣工作,也要有长远规划,并注重法律知识体系的培育。http://www.iolaw.org.cn/global/en/new.aspx?id=54757
7.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②道德的规范功能是在正确善恶观的指引下,规范社会成员在职业领域、社会公共领域、家庭领域的行为,并规范个人品德的养成。道德和法律一样,都是通过规范人的行为发挥作用。 ③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社https://www.wangxiao.cn/ky/2693651.html
8.蒋传光:马克思主义法学为什么是有意义的?马恩原典导读: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科学地揭示了法律的产生、本质和发展规律,形成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一些基本原理,如经济决定法律,法律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法律的历史性,法律的阶级性,法律与国家的内在一致,私有制下的违法必然等。在马克思主义法学中,承载法律本质的价值观和实现法律价值的法治观,对当http://www.marxistjuris.com/show.asp?id=713
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光明日报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立法工作还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一些对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起支架作用的重要法律亟待研究制定,一些已经制定的法律也需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加以修改。执法检查和听取审议专题工作报告应进一步增强实效,法规备案审查工作需要加强,监督机制还有待完https://www.gmw.cn/01gmrb/2004-03/19/content_66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