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法分论书籍推荐

本书系《债法通论》的姊妹著作,旨在以尽可能简明的文字阐释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以及不当得利等引起债之关系发生的各项法律制度的内容。全书共分四部分十九章,分别对以上各制度进行探析,资料翔实,论证严谨,并吸纳域外学理及实务的新成果、新思想、新经验,对现今诸多较重大的债法问题进行了细致、周到的分析、探讨及梳理,且于最后指明了解决之策。全书体例严明,内容创新,结构谨严,反映了当今国际和中国民法学界对于债法较新研究水平。

作者简介

陈华彬,我国当代主要民法学家之一,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法学博士,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案例指导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中国保险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目录

第一部分合同

第一章合同法总论——走向合同的世界……003

第一节合同的涵义与对合同关系的规范|003

一、何谓合同|003

二、对合同关系的规范|005

三、合同自由原则|007

四、格式交易条款的合同|008

五、合同的拘束力|009

第二节合同原则与合同的种类(类型)|010

一、合同原则|010

二、合同的种类(类型)|011

第三节合同的成立——合同的缔结(订立)|024

一、基于要约与承诺的合致(合意)成立合同|024

二、引起合同之债的要约、承诺的特殊形式|035

第四节合同的相对效力原则|040

一、合同的相对效力原则|040

二、涉他合同|046

第二章合同的效力……052

第一节概说|052

第二节合同履行请求权|053

第三节双务合同债务履行过程中的牵连性|053

一、双务合同中债务的牵连性|053

二、双务合同履行上的牵连性——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056

三、双务合同存续上的牵连性——风险负担|062

四、情事变更原则|064

第四节合同的终止|067

第三章合同的终了……069

第一节合同终了的诸形态|069

第二节合同的解除|070

一、解除的涵义与功用|070

二、法定解除的要件|071

第三节合同终了后的当事人的关系|077

第二部分侵权行为

第四章侵权行为法总说……081

第一节侵权行为(法)概要|081

一、何谓侵权行为|081

二、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086

三、侵权行为责任与合同责任|088

四、损害赔偿与损失补偿|090

第二节侵权行为法的功用|091

一、损害的回复(损害的补偿)功用|091

二、抑制(预防)功用(功能)|093

三、制裁(惩罚)功能或功用|095

四、其他有关对受害人(被害人、被侵权人)予以救济的制度|095

第五章一般侵权行为的成立要件……101

第一节概要|101

一、侵权行为的一般成立要件|101

二、须加害人自己实施侵权行为|102

第二节违法性|102

一、违法性的涵义|102

二、人格利益的保护|105

三、家族关系中的地位的保护|110

四、财产利益的侵害|112

五、公害与生活妨害|114

第三节故意与过失|115

一、故意与过失的涵义|115

二、过失的定式化|118

三、交易往来安全义务|123

四、过失与违法性的关系|124

第四节损害的发生|126

一、损害的涵义|126

二、未确定的损害的赔偿|127

三、抵押权侵害|127

第五节因果关系|128

一、因果关系的构造|128

二、事实的因果关系|128

三、因果关系的证明|133

四、事实的因果关系被否定时的处理:特别是关于医疗事故|136

第六节抗辩事由|137

一、违法性阻却事由(侵权行为责任阻却事由)|137

二、无民事责任能力|140

第六章一般侵权行为的法律效果……142

第一节一般侵权行为的救济方法|142

一、金钱赔偿原则|143

二、名誉遭受毁损时的恢复(回复)原状|144

三、停止侵害的请求|145

第二节损害赔偿请求权的主体|149

一、一般的损害赔偿请求权人|149

二、间接受害人|150

三、侵害生命的损害赔偿请求权人|153

第三节损害赔偿的范围|155

一、理论构成的对立|155

二、应赔偿的损害|158

三、损害赔偿数额的调整|161

第四节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法性质|164

一、抵销的禁止|164

二、赔偿人代位|164

三、商谈(协商)与后遗症|165

第七章对他人的侵权行为的责任(一):监督义务人的责任……166

第一节特殊侵权行为概要|166

第二节无民事责任能力人的监督义务人的责任|168

一、涵义与特性|168

二、监督义务人责任的成立要件|169

三、法定监督义务人(法定代理人)的责任性质|172

四、监督义务人的免责|173

五、求偿关系|174

第八章对他人的侵权行为的责任(二):使用人(雇佣人)责任……175

第一节使用人(雇佣人)责任的涵义与要件|175

一、使用人(雇佣人)责任的涵义|175

二、使用人(雇佣人)责任的要件|176

第二节代理监督人的责任与使用人(雇佣人)责任的效果|182

一、代理监督人的责任|182

二、使用人(雇佣人)责任的效果|182

第三节使用人(雇佣人)责任与表见代理的粘连|183

第四节使用人(雇佣人)责任与国家赔偿法|184

第九章多数人侵权行为责任……185

第一节概要|185

第二节多数人侵权责任的涵义与体系|186

第三节共同加害行为|187

第四节共同危险行为|188

第五节教唆、帮助侵权行为|191

第六节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192

第十章特殊侵权行为……194

第一节产品责任|194

一、产品责任概要|194

二、产品责任的涵义与成立要件|195

三、制造业者等主张不承担责任的抗辩|198

四、我国《侵权责任法》对产品责任的规定|199

第二节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200

一、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比较法观察|200

二、我国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202

第三节医疗损害责任|204

一、医疗损害责任的涵义|204

二、医疗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与成立要件|204

三、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206

四、医疗过失推定|207

第四节环境污染责任|207

一、环境污染责任的涵义与归责原则|207

二、环境污染侵权的举证责任|207

三、两个以上污染者造成损害的责任承担|207

四、因第三人的过错污染环境的责任|207

第五节高度危险责任|208

一、概要|208

二、《侵权责任法》对高度危险责任的一般规定|208

三、民用核设施致害责任|209

四、民用航空器致害责任|209

第六节饲养动物损害责任|210

一、饲养动物损害责任概要|210

二、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责任的成立要件|210

三、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的赔偿责任|216

第七节物件损害责任|216

一、《日本民法》中的土地工作物责任|216

二、《侵权责任法》上的物件损害责任|220

第八节定作人的责任|222

一、定作人责任的成立要件|222

二、定作人责任的法律效果:损害赔偿|223

第九节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责任|223

一、概要|223

二、网络用户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225

三、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225

四、网络服务提供者对网络用户侵权行为承担责任|226

第十节国家赔偿法中的损害赔偿责任|226

一、《日本国家赔偿法》中的损害赔偿责任|226

二、我国《国家赔偿法》对损害赔偿责任的规定|230

第三部分无因管理

第十一章无因管理概要……233

第一节无因管理于民法中的地位、旨趣与功用|233

一、无因管理于民法中的地位|233

二、无因管理制度及其规则的旨趣与功用|234

第二节无因管理与法律行为的关联|235

一、无因管理与法律行为|235

二、无因管理与民法对意思表示、法律行为的规定的适用|236

三、无因管理中的意思能力、行为能力|236

第三节紧急无因管理与无因管理和特别法|237

一、紧急无因管理|237

二、无因管理与特别法|237

第十二章无因管理的成立要件……240

第一节管理人并无管理他人事务的法律义务|240

一、何谓义务|240

三、公务员实施的救助与医疗行为|242

第二节为他人|243

一、须具有为他人(利益)的意思|243

二、事务的他人性|244

第三节开始(着手)了事务的管理|245

一、事务|245

二、管理|246

三、开始|246

第四节管理人所为的事务管理合于本人的意思或利益|246

一、无因管理成立要件中的本人的意思或利益|247

二、应该尊重的本人的意思、利益|247

三、无因管理的追认|248

第十三章无因管理的效果……249

第一节无因管理的对内效果|249

一、违法性阻却|249

二、管理人的义务|250

三、本人的义务:费用偿还义务|253

第二节无因管理的对外效果|256

一、以管理人的名义实施的法律行为|256

二、以本人的名义实施的法律行为|256

三、无权代理的追认|257

第十四章准无因管理……258

第一节非为了他人的对“他人事务的管理”|258

第二节准无因管理的学理与思想|259

一、肯定说|259

二、否定说|260

第三节准无因管理的比较法上的判例|260

第四部分不当得利

第十五章不当得利概要……263

第一节不当得利的涵义与法史上的演变脉络|263

一、不当得利制度的涵义|263

二、不当得利制度的演变脉络|263

第二节不当得利的本旨、效果与功能|267

一、不当得利的本旨与效果|267

二、不当得利制度的功能|268

第三节不当得利制度的存立基础与类型化|268

一、不当得利制度的存立基础|268

二、不当得利的类型化|269

第四节不当得利于民法典、民法教义学及教科书中的体例安排与地位|273

第五节公法上的不当得利请求权|273

一、概要|273

二、公法上的不当得利请求权的成立要件与法律效果|274

第十六章不当得利的一般成立要件……276

第一节由他人的财产或劳务中受利益|276

第二节因受益而致他人遭受损失|277

第三节受益与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277

第四节无法律上的原因(法律上原因的阙如)|278

第十七章由他人的财货中获得的不当得利:侵害利得……280

第一节由他人的财货中获得的不当得利的返还请求权的发生|280

一、由他人的财货中取得不当得利的情形(因由)|280

二、与所有物返还请求权的关系|281

三、法律上的原因|281

第二节由他人的财货中获得的不当得利的返还义务|282

一、以金钱而为返还|282

二、应返还的利得的数额(金额)|283

三、返还利得额时应加减的金额|283

四、当事人的过责程度的考量|284

第十八章给付不当得利——给付利得……286

第一节给付不当得利的涵义、功能与成立要件|286

一、涵义与功能|286

二、成立要件|286

第二节基于表见性合同的给付的情形|287

一、一方的给付不当得利|287

二、双方的给付不当得利|288

三、给付不当得利返还内容的多样性|289

四、当事人过责的状态的影响|289

第三节基于合同以外的表见性原因的给付不当得利|290

第四节给付系为履行道德上义务的情形|290

第五节非债清偿|291

一、狭义的非债清偿(明知无债务的清偿)|291

二、清偿期限未到来的债务的清偿|292

三、他人(譬如第三人)对债务的清偿|293

第六节不法原因给付|293

一、概要|293

二、因不法原因给付而不得请求返还的成立要件|294

三、符合以上要件时的法律效果|295

四、实例分析与判例的倾向|296

五、不法原因给付制度的适用范围|296

六、不法被给付的物的所有权的归属|298

第十九章多数当事人间的不当得利……299

第一节多数当事人间的不当得利概要|299

第二节多数当事人间的不当得利的主要类型|299

一、我国台湾地区学理的认识与分类|300

二、日本学理对多数当事人间的不当得利的认识与分类|302

第三节多数当事人间不当得利的具体案型考量|303

一、多数当事人间的“给付利得型”不当得利|303

二、多数当事人间的“侵害利得型”不当得利|312

主要参考文献|317

后记|322

本书为对以上各债法制度展开研究、讨论的著作,旨在以尽可能简明的文字阐释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以及不当得利等引起债之关系发生的各项法律制度的内容。尤其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合同,其主要阐释“总则”的内容,而对“分则”的内容则不涉及。对于该“分则”,拟留待将来以专题的形式展开讨论。

民法系以民事权利、民事义务的规范来调整民间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的人身关系与财产关系。如下图所示:

民间社会系由自由、对等且独立的人构成。人对自己的财产保有所有权并加以占有抑或用于交换。于近现代及当代,民法调整的民间社会的关系可概括为人与其所有的物的关系,将自己所有的物予以交换而生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易关系,以及因侵害他人的身体、财产而生的加害人与受害人之间的侵权关系。此三类关系,概而言之就是:人对物的权利的物权关系、合同关系及侵权行为。如前述,本书主要阐释、讨论后二者。不过,引起债权债务关系发生的因由并不仅限于合同与侵权行为,此外尚有不当得利、无因管理等。由此,对于此等引起债的关系发生的因由,本书也予涉及。

最后,尚应提及的是,本书有些部分(如特殊侵权责任部分)写得较略。之所以如此,盖因此等部分我国已有较成熟的成果。至于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与合同总则的内容,则写得翔实一些。“债法分论”的书名,系由来于对日本学者著述中的“债法各论”名称的改造,其涵盖的内容较为广泛。本书作为我国较早将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及不当得利一并加以研讨的著作,乃为一种尝试。作者希冀,此一努力能为学界带来一丝清新之风。

THE END
1.法律法规书籍品牌排行榜十大品牌京东JD.COM为您提供法律法规书籍排行榜、法律法规书籍哪个牌子好、法律法规书籍十大品牌等相关资讯,从法律法规书籍价格、评价、图片等多方便比较,为您推荐品牌法律法规书籍,网购法律法规书籍上京东,放心又轻松!https://www.jd.com/phb/17137157ced4046e6768.html
2.《完善我国边防法律体系研究可开电子发票》简介书评完善我国边防法律体系研究【可开电子发票】 「本店部分图书为稀缺古旧书籍,您下单之前可与在线客服联系」 作者:张保平 著出版社:国防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05月 手机专享价 ¥ 当当价 降价通知 ¥128.80 定价 ¥286.00 配送至 北京 至 北京市东城区 服务 由“烟雨江南图书专营店”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http://product.dangdang.com/11819777988.html
3.北大法律信息网法律信息服务平台北大法律英文网 法律法规 要闻 市场监管总局发文规范商家营销行为 两部门完善医药集采和执行工作机制 七部门发文进一步加强尊师惠师工作 完善医药集中带量采购和执行工作解读 上海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明确重点 辽宁规范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 加强家庭暴力告诫制度实施意见发布 https://www.chinalawinfo.com/
4.2018年下半年全国事业单位联考E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题8、我国法律对涉军人案件作出了一些特殊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的管辖法院为军事法院 B.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一般须征得军人同意 C.双方当事人均为军人的民事案件可由地方法院管辖 D.地方公安机关对军队内部发生的刑事案件行使侦查权 https://www.jinbiaochi.com/xizang/xzsydw/news_79700.html
5.《集体劳动争议与群体劳动争议的法律机制研究》作者:出版社(二) 我国集体劳动争议的概念与概况 (三) 我国群体劳动争议的概念与概况 (四) 我国两类劳动争议的比较及启示 (五) 小结 三、要论:非政府组织运作背后的两种逻辑 (一) 我国劳动争议法律援助机构 (二) 我国群体劳动争议维权机构 (三) 我国劳动争议群体化的路径 https://shfxyjw.zuel.edu.cn/jdyd/show-22592.html
6.法律人必看的十大经典著作法律书籍排行榜前十名有关法律的书籍值得一看的十大哲学书籍 法律人读书最重要的是提高法律专业素养,开阔视野,锻炼法律思维的能力。读书不在多,应多读原典、多读经典,才会受益匪浅。本文Maigoo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下法律人必看的十大经典著作,上榜的有《美国宪政历程》《洞穴奇案》《批评官员的尺度》《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论犯罪与刑罚》等,一起来看看吧https://www.maigoo.com/top/432716.html
7.各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情况评估报告作为文化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法律,该法首次确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法律地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长期实施和有效运行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同时,也对提升文化立法的层次和水平,丰富我国法律体系的内容,具有重要意义。https://www.mct.gov.cn/whzx/bnsj/fwzwhycs/201702/t20170210_765216.html
8.法律出版社有限公司法律出版社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主办,创建于1954年,是享誉业界的法律专业出版机构和法律信息提供商,连续多年保持我国法律图书市场总体占有率、品种规模领先地位,创建至今出版图书逾2万种。现年出版新书1200余种,形成了以图书出版为主,期刊出版、音像出版、数字https://www.lawpress.com.cn/
9.(中国十大法律类出版社)十大法律出版社排名法律类出版社有哪些?2010年实行转企、改制、重组,成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成员单位。其出书范围较为宽广,既有普通民用法律书籍,也有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工作用书。CNPP。作为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该出版社为宣传国家宪法、法律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了积极作用。http://www.zhuoyunkang.com/news/show-53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