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设立浮梁县人民法院“三审合一”环境资源法庭对涉环境资源类案件进行集中管辖的…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

一、自2020年8月1日起,全市应由基层法院管辖的涉环境资源类一审刑事(含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民事、行政、执行案件进行集中管辖,统一由浮梁县人民法院受理。具体案件类型参考《江西省环境资源案件案由范围(试行)》。

二、自2020年8月1日起,除浮梁县人民法院外,其他非集中管辖基层法院不再受理涉环境资源类案件。

三、2020年8月1日前,各基层法院已经立案受理但未审结(或执行完毕)的涉环境资源类案件,由原受理法院继续审理(或执行),继续审理(含审结)案件产生执行的,由原受理法院负责。2020年8月1日后,其他非集中管辖基层法院受理案件后,发现属于涉环境资源类案件的,应在开庭审理前将案件移送浮梁县人民法院审理。

四、集中管辖法院的办公地址与联系方式:

特此公告。

景德镇市中级人民法院

2020年7月15日

附件:

《江西省环境资源案件案由范围(试行)》

一、刑事案件(仅涉及环境资源类)

(一)危害公共安全罪涉及环境资源保护的案件

1.放火罪

2.决水罪

3.投放危险物质罪

4.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

5.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蓄危险物质罪

6.危险物品肇事罪

7.失火罪

8.过失决水罪

(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涉及环境资源保护的案件

1.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物品罪(涉及走私珍贵、珍稀动物或动物制品方面的犯罪)

2.走私废物罪

(三)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涉及环境资源保护的案件

1.污染环境罪

2.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

3.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

4.非法捕捞水产品罪

5.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

6.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

7.非法狩猎罪

8.非法采矿罪

9.破坏性采矿罪

10.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

11.非法收购、运输、加工、出售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制品罪

12.盗伐林木罪

13.滥伐林木罪

14.非法收购、运输盗伐、滥伐的林木罪

备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条、《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法释〔2002〕7号)的规定及参照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关于环境资源审判庭负责审理的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案由的通知》(赣高法环〔2019〕4号)的内容,本类别案由增加:“非法占用农用地罪”。

(四)渎职罪涉及环境资源保护的案件

1.滥用职权罪

2.玩忽职守罪

3.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罪

4.环境监管失职罪

5.动植物检疫徇私舞弊罪

6.动植物检疫失职罪

二、民事案件

(一)公益诉讼

(二)省级政府提起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

1.环境污染责任纠纷

(1)大气污染责任纠纷

(2)水污染责任纠纷

(3)噪声污染责任纠纷

(4)放射性污染责任纠纷

(5)土壤污染责任纠纷

(6)电子废物污染责任纠纷

(7)固体废物污染责任纠纷

(8)其他环境污染责任纠纷

2.生态破坏责任纠纷

1.自然资源权利出让合同纠纷

(1)探矿权出(转)让合同纠纷

(2)采矿权出(转)让合同纠纷

(3)其他自然资源权利转让合同纠纷

2.环境治理合同纠纷

3.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合同纠纷

4.环保产品买卖、服务合同纠纷

5.新能源、清洁能源开发利用领域的合同纠纷

6.工业废物交易纠纷

7.种植、养殖回收合同纠纷

8.牧业承包合同纠纷

9.林业承包合同纠纷

10.渔业承包合同纠纷

11.旅游合同纠纷

12.温室气体减排交易纠纷

(1)碳排放权交易纠纷

13.碳汇交易纠纷

(1)森林碳汇交易纠纷

(2)草原碳汇交易纠纷

(3)湿地碳排放交易纠纷

(4)其他自然资源碳汇交易纠纷

(5)其他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纠纷

14.用能权交易纠纷

15.垃圾排放权交易纠纷

16.排污权交易纠纷

17.其他环境资源合同纠纷

1.自然资源物权确认纠纷

(1)所有权确认纠纷(土地确权纠纷除外)

(2)用益物权确认纠纷(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确认纠纷除外)

(3)担保物权确认纠纷

2.自然资源返还原物纠纷

3.自然资源排除妨害纠纷

4.自然资源消除危险纠纷

5.自然资源恢复原状纠纷

6.自然资源财产损害赔偿纠纷

7.自然资源用益物权纠纷

(1)探矿权纠纷

(2)采矿权纠纷

(3)取水权纠纷

(4)养殖权纠纷

(5)捕捞权纠纷

8.其他环境资源物权纠纷

三、行政案件(仅涉及环境资源类)

1.环境资源类的行政公益诉讼案件

2.针对涉及大气、水、矿藏、森林等环境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行政行为提起的行政诉讼案件

3.行政机关不履行环境保护职责产生的行政案件

4.环境资源行政机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行政非诉案件

四、执行案件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执行案件

原标题:《景德镇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设立浮梁县人民法院“三审合一”环境资源法庭对涉环境资源类案件进行集中管辖的公告》

THE END
1.析两高《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杨2002年3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这个规定就1997年刑法颁布以来刑法施行以来检法两家在罪名认定上的分歧问题,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系列刑法修正案对刑法分则的补充和修改而带来的罪名认定问题,一举得以解决,因而它有着http://www.law-lib.com/lw/lw_view.asp?no=1384
2.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二)》已于2003年8月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83次会议、2003年8月12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届检察委员会第7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8月21日起施行。 https://www.66law.cn/laws/3773.aspx
3.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九)》)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的有关规定,现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适用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的罪名的意见》作如下补充、修改: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1201/10/70808058_1006662521.shtml
4.最高法最高检发布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钛媒体快报】钛媒体App 1月31日消息,据最高法消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八)》已于2024年1月17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912次会议、2024年1月3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四届检察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https://m.tmtpost.com/nictation/6918780.html
5.析“两高”《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本文对2002年3月6日“两高”《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进行了分析,认为补充规定解决了长期以来检法两家在刑法罪名认定上的分歧问题,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系列刑法修正案对刑法分则的补充和修改而带来的罪名认定问题,并提出了有关建言。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RMJC200212010.htm
6.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据最高人民法院消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六)》已于2015年10月1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64次会议、2015年10月21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42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https://china.caixin.com/m/2015-10-30/100868546.html
7.司法考试刑法命题人(全文)二十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信用卡规定的解释(2004) 二十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2004) 二十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全国各高、中级人民法院开展减刑、假释工作专项大检查的https://www.99xueshu.com/w/mpk7ym6ur8gm.html
8.罪名网一个关于罪名的网站这是一个关于罪名的网站。 我国刑法罪名的历史沿革 一、1997年修订后的《刑法》施行后,1997年1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规定》,确定了413个罪名。1997年12月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适用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的罪名的意见》,共确定了414个罪名。 http://www.zuiming.net/
9.每日一法法释〔2024〕3号发布,3月1日起施行!涉及一个罪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八)》已于2024年1月17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912次会议、2024年1月3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四届检察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 http://www.tjghlawyer.com/xwdt/html/322.html
10.袭警罪入刑司法解释是怎样的袭警罪是指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严重危害行为。 本罪名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七)》,刑法修正的新罪名袭警罪正式实施。 根据《人民警察法》规定:人民警察包括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https://www.64365.com/zs/1450892.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