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三篇

①知道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以及什么是国籍。

②认识居民身份证并懂得它的作用和重要性。

2.能力目标

培养树立学生的公民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能维护中国公民的形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教学过程: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

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1)课件展示不同身份人群的图片。

(2)谈一谈你是怎么理解中国人,美国人等不同身份的。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公民意味着什么》。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至少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

(1)知道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以及什么是国籍。

(2)认识居民身份证并懂得它的作用和重要性。

3、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1、课件出示第23页的知识窗。

交流:你知道国籍是什么?它是怎么获得的?

2、认识身份证。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个小卡片,它能代表我们的身份,那就是身份证。

①先说一说身份证是什么样子的?居民身份证的正面和背面分别印有哪些信息?居民身份证上独一无二的信息是什么。——公民身份证号码

②了解身份证号码的不同含义。

公民身份证号码由18位数字组成,各有不同的含义:第1--6位是地址码,7---14位为出生日期码,15---17位为顺序码,第18位为校验码,如果校验码为10,则用x代替。

④身份证用处知多少?

住酒店办理住宿登记,机场办理登机手续,在邮局邮寄物品

在自助取票机上打印火车票,在手机营业厅办理业务

板书设计

做合格公民,树立良好形象宪法是根本法

知识目标: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保护对未成年人的意义。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法律的保护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保护我的正当权利。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当公民权利受到侵犯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教学难点: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需要。

教学过程-:

一、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知识:

1、出示图片:打击犯罪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依法行政。

2、依法治国首先应该依据哪部法律?

学生回答(略)。

3、教师归纳:

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二、出示图片:宪法

因为宪法规定了我们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等根本问题。

学生齐读教材中关于宪法第一条第一、第二款规定。

1、活动一:知识抢答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的权利;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利。)

(5)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其它:公民有劳动的义务;有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6)国家的标志是什么?(国旗、国徽、国歌。)

……

2、教师作好各组抢答结果记录。

建国以来,我国先后颁布过四部宪法,1982年宪法是现行宪法,曾做过四次修订。它由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四章构成。

树立宪法意识,知法懂法不犯法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教学方法:自主预习,情景体验,分组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提升,达标测试。

教法

提问法,讲解法,讨论法

学法

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

小品表演、案例搜集、了解有关法律的一些规定。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与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渴望平静、和和美美的生活,但社会生活并非如此。请欣赏同学给我们带来的小品表演。

小品表演:学生表演引言中的汪菁、杨依、王浩权利被侵害的三个片段。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呢?面对这些情形,你觉得是继续忍受还是可以想别的办法解决呢?

学生讨论,分别发表意见,说出多种解决方案,如通过新闻媒体披露,运用社会舆论的压力解决;推举代表与对方交涉,协商解决;到政府的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把对方告上法庭,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生活中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法律保护就在我们身边。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第五单元第一节“生活中的法律保护”

二、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意义。

三、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点:

(1)如何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

(2)说说我们在家中、在学校、在社会中所享有的一些权利?

(3)为什么我们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需要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

(4)有哪些保护未成年人正当权利的专门法律?

交流自主学习的结果。

四、分组探究、展示交流:

(一)你说我说大家说: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几种权利,你还知道我们享有哪些权利?

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

教师指导:1.政治权利: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政治自由;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等。

2.人身权利:人身自由权、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荣誉权、名誉权、隐私权等。

3.财产权利:个人财产所有权、财产继承权等。

4.受教育权。

5.司法保护权。

(二)根据引言部分所说的汪菁、杨依、王浩的情况,你认为他们分别可以怎样依法维权?

教师指导:利用法律来进行维权主要依靠法律手段,通过执法机关来进行维权行动。(1)、汪菁案例解决的途径:上诉到工商部门、城管部门等,由他们出面进行依法取缔;去法院起诉,要求停止侵害,进行赔偿。(2)、杨依维权的途径:反映到卫生防疫部门,依法处罚小饭店;上诉到法院要求民事赔偿等。(3)、王浩可以拨打110报警,由公安部门配合抓获敲诈者。

未成年人的侵害有来自社会的,还有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如:

1.被社会青年敲诈勒索。

2.被流氓或坏人殴打。

3.被人拉拢看黄色书刊、录像等。

4.被坏人抢夺钱财或被骗钱财。

5.被家长或学校老师殴打、体罚。

6.雇佣童工。7.有些娱乐场所、网吧引诱未成年人进入等。8.有些厂家、商家销售不合格食品.

(四)你认为应如何防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情发生?

1.全社会共同参与,齐心协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

2.加强管理,加强理想、道德、法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素质,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

3.注重修养,善于引导,家庭和学校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学习环境。

(五)阅读课文中提供的少年犯罪的案例,谈谈怎样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教师指导:

2.加强管理,加强理想、道德、法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素质,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

THE END
1.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1.1《法律是什么》+《生活与法律》+《法律PAGE 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1.1《法律是什么》 +《生活与法律》+《法律作用大》+《感受宪法日》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1.1《法律是什么》教学设计课题 1.1《法律是什么》单元第一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六年级学习目标 1.情感目标:初步了解法律是什么。 2.能力目标:理解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提高学生的理解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223/6132151224004115.shtm
2.的法律第1课时法律是什么(教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1.1法律是什么 教学设计 课题 法律是什么 单元 第一单元 我们的守护者 学科 道德与法律 年级 六上 学习目标 1.理解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法律,感受日常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2.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法律规定人们的权利与义务,增强公民意识和责任感。 3.通过探究,对比法律与纪律、道德的异同,初步认识不同的社会规则https://m.zxxk.com/soft/30305273.html
3.小学六年级法制教育上册教案(精选10篇)小学六年级法制教育上册教案 3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 2、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了解并知道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3、通过案例分析与学生的讨论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触目惊心: https://www.ruiwen.com/jiaoan/6178214.html
4.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docx六年级上册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教学设计课题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六年级情感目标:感受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学习 能力目标:增强对宪法的认识能力,理解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https://www.taodocs.com/p-478069375.html
5.六上人教版数学教案8篇(全文)六上人教版数学教案 第2篇 遵守社会规则 一、复习内容: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 二、知识脉络: 三、考点梳理: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1.社会秩序的重要性:(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2.社会规则的含义及种类分别有哪些?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https://www.99xueshu.com/w/filen55v2h16.html
6.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这篇文档是针对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教案,主题为“8.1 我们是未成年人”。教案旨在教育学生理解未成年人的法律定义、权利与责任,并通过实例分析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教学目标明确指出,学生需要知道18岁以下的公民被视为未成年人,18岁以上为成年人,并理解不同年龄阶段在法律上的不同意义。学生需要认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weixin_44508925/42893050
7.原创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二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二课时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六上 学习 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法律认同感,培养法律意识。 2.能力目标:能够使用法律常识规范自己的行为,能够简单区分各种行为对应的法律。 3.知识目标:认识http://www.xuekeedu.com/s2804473.html
8.反思美学中的实体论思维(1)Word模板下载编号depbdrop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Word模板推荐 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 58 6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 0 0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1课时)》教案 0 0 法律在我们身边教案/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1课《感受https://m.tukuppt.com/muban/depbdrop.html
9.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2课时教案表格.doc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教学设计 课题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二课时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六年级 学习 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法律认同感,培养法律意识。 2、能力目标:能够使用法律常识规范自己的行为,能够简单区分各种行为对应的法律。 3、知识目标:认http://studio.nxeduyun.com/index.php?r=studio/resources/viewsres&sid=883&resId=6db2902765f746e390e05d560d958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