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税罪的立案标准及重点司法解释

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偷税抗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2〕33号】

三、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税收通用完税证和车辆购置税完税证是否属于发票问题的回函【法研[2010]140号】

四、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对既涉嫌非法经营又涉嫌偷税的经济犯罪案件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意见函【法研[2001]24号】

一、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公通字[2010]23号】

(一)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不补缴应纳税款、不缴纳滞纳金或者不接受行政处罚的;

(二)纳税人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又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的;

(三)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

纳税人在公安机关立案后再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或者接受行政处罚的,不影响刑事责任的追究。

(2002年11月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54次会议通过,2002年11月7日起施行。

第一条纳税人实施下列行为之一,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十以上且偷税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依照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第一款的规定定罪处罚:

(一)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

(二)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

(三)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纳税;

(四)进行虚假纳税申报;

(五)缴纳税款后,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所缴纳的税款。

扣缴义务人实施前款行为之一,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且占应缴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依照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第一款的规定定罪处罚。扣缴义务人书面承诺代纳税人支付税款的,应当认定扣缴义务人“已扣、已收税款”。

实施本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行为,偷税数额在五万元以下,纳税人或者扣缴义务人在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以前已经足额补缴应纳税款和滞纳金,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第二条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用于记帐的发票等原始凭证的行为,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第一款规定的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记帐凭证的行为。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第一款规定的“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

(一)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已经依法办理税务登记或者扣缴税款登记的;

(二)依法不需要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经税务机关依法书面通知其申报的;

(三)尚未依法办理税务登记、扣缴税款登记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经税务机关依法书面通知其申报的。

【注:《刑法修正案(七)》(2009年2月28日起施行)对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进行了修改,删除了“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的规定】

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第一款规定的“虚假的纳税申报”,是指纳税人或者扣缴义务人向税务机关报送虚假的纳税申报表、财务报表、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或者其他纳税申报资料,如提供虚假申请,编造减税、免税、抵税、先征收后退还税款等虚假资料等。

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第三款规定的“未经处理”,是指纳税人或者扣缴义务人在五年内多次实施偷税行为,但每次偷税数额均未达到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的构成犯罪的数额标准,且未受行政处罚的情形。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因同一偷税犯罪行为受到行政处罚,又被移送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依法定罪并判处罚金的,行政罚款折抵罚金。

第三条偷税数额,是指在确定的纳税期间,不缴或者少缴各税种税款的总额。

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比,是指一个纳税年度中的各税种偷税总额与该纳税年度应纳税总额的比例。不按纳税年度确定纳税期的其他纳税人,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比,按照行为人最后一次偷税行为发生之日前一年中各税种偷税总额与该年纳税总额的比例确定。纳税义务存续期间不足一个纳税年度的,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比,按照各税种偷税总额与实际发生纳税义务期间应当缴纳税款总额的比例确定。

偷税行为跨越若干个纳税年度,只要其中一个纳税年度的偷税数额及百分比达到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第一款规定的标准,即构成偷税罪。各纳税年度的偷税数额应当累计计算,偷税百分比应当按照最高的百分比确定。

第四条两年内因偷税受过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且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应当以偷税罪定罪处罚。

三、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税收通用完税证和车辆购置税完税证是否属于发票问题的回函【法研[2010]140号】(2010年8月17日)

完税证是税务机关或代征机关在收取税金时给纳税人开具的纳税证明,是证明纳税人缴纳税款情况的凭证。发票是指单位和个人在购销商品、提供或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过程中,提供给对方的收付款的书面证明,是财务收支的法定凭证,是会计核算的原始依据。完税证与发票性质有所不同,完税证一般不能被认定为发票。

对伪造税务机关征税专用章,非法制造税收通用完税证和车辆购置税完税证对外出售的,视情可以伪造国家机关印章罪论处;对非法购买上述两种伪造的完税证,逃避缴纳税款的,视情可以逃税罪论处。

(2001年3月14日答复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公经[2000]1277号”请示)

行为人在实施非法经营犯罪过程中,又涉嫌偷税构成犯罪的,应以处罚较重的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实行数罪。

THE END
1.最新经济犯罪追诉标准深度解读公司简介最新经济犯罪追诉标准解析,针对当前经济形势下的犯罪趋势,详细阐述了追诉经济犯罪的最新标准。文章深入探讨了各类经济犯罪的追诉条件、证据要求和量刑标准,并强调了打击经济犯罪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解析追诉标准的更新内容,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经济犯罪的法律边界,为相关执法部门提供指导,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正。摘http://m.douhaokj.cn/post/16436.html
2.经侦立案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经侦立案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是:1、经过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2、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犯罪分子涉嫌的犯罪数额、结果或其他情节,达到经济犯罪案件的追诉标准;3、该经济犯罪案件属于该辖区公安机关管辖。公安机关接受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https://www.lawtime.cn/tuwen/583715.html
3.经侦立案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交诉讼费就算立案了,立案的具体流程如下: 1、对立案材料的接受,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材料的受理; 2、对立案材料的审查,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自己发现的或者接受的立案材料进行核对; 3、对立案材料的处理,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通过对立案材料审查后,分别针对https://www.360doc.cn/article/1075087178_1075087178.html
4.经侦立案必须满足哪三个条件?经侦大队立案标准为:有犯罪事实;符合管辖范围;犯罪金额达到立案的要求等。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法律分析】 经侦大队刑事拘留嫌疑人的条件如下: https://www.scxsls.com/knowledge/detail?id=217402
5.经侦诈骗立案必须满足三个条件是什么情况经侦立案必须满足三个条件是什么 刑事案件 1.84万人问过 综合律师团队已解答 获取解答 > 诈骗立案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诈骗 1.74万人问过 找法网咨询顾问已解答 获取解答 > 诈骗立案必须满足三个条你好件是什么 诈骗 1.41万人问过 平台特邀律师已解答 获取解答 > 还有疑问?直接咨询律师 > 经侦诈骗立案必https://wap.findlaw.cn/wenda/q_46431584.html
6.经侦立案必须满足的条件有哪些(经侦立案必须满足的条件)很多朋友对于经侦立案必须满足的条件和经侦立案必须满足的条件有哪些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刑事案件立案后,就进入侦查阶段。那么,何为侦查? 侦查,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侦查机关为查明案情,收集犯罪证据材料,证实和抓获犯罪嫌疑人,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依法采取的https://www.kstnjscl.com/xsfl/125202.html
7.经侦立案的三个条件经侦立案的三个条件早已不年少 精选回答 立案的标准有三条: 1、有犯罪事实 即已经受理的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经触犯了刑律,构成了犯罪。这种犯罪事实已客观存在,非主观臆测已有证据证明,并非毫无根据。 2、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即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需要依法给予刑罚处罚。如果其行为仅构成犯罪,而依法不应追究https://edu.iask.sina.com.cn/jy/3zybTo4eOGF.html
8.经侦立案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经侦立案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2024-06-18 经侦立案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包括:具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符合管辖范围。 具有犯罪事实:指受理的案件中已经存在犯罪行为,且该行为触犯了相关法律规定,构成了犯罪。犯罪事实应该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主观臆测或推测。对于经侦案件而言,这通常涉及经济领域的犯罪行为,如贪污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820749562921234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