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警方公布5起经济犯罪大案

“远离非法集资,记住这‘三不’:不听信、不参与、不贪心”“这些都是传销骗术的新面孔,可以了解一下”……为进一步提升广大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识别防范经济犯罪的能力水平,积极营造强大宣传声势和良好舆论氛围,遏制经济犯罪蔓延态势,5月15日上午,河南省公安厅联合郑州市公安局在郑东新区河南艺术中心广场举行2024“5·15”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活动。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了解到,2023年郑州公安机关共立办经济犯罪案件1100余起,打击处理2300余人,挽回经济损失32亿余元。此外,警方还通报5起经济犯罪典型案例,以作警示提醒。

去年郑州警方共立办经济案件1100余起

本次活动以“与民同心,为您守护”为主题,活动通报了2023年郑州公安机关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整体情况,深刻揭露各类经济犯罪的作案手段和社会危害。现场展示了部分经济犯罪涉案物品,举行了返赃活动,并通过文艺表演、竞猜答题等形式向现场群众讲解非法集资、传销、合同诈骗等经济犯罪的防范知识。公安机关以及省证监局、人行中心支行、市金融局、银行金融机构、证券、保险、律协等单位布置了50余个宣传展位,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宣传展示打击防范经济犯罪的丰硕成果,并向参观群众发放防范经济犯罪宣传页和小礼品,动员、呼吁广大群众积极投入到打击和预防经济犯罪活动中。

据介绍,2023年郑州公安机关共立办经济犯罪案件1100余起,打击处理2300余人,挽回经济损失32亿余元。成功侦破了“数权”“花合天下”“老基会”案等一批涉数字经济、电商平台、民生养老领域的新型非法集资、非法网络传销案件。组织侦破了“3.11”串通投标案、“6.09”合同诈骗案等一大批侵害企业合法权益,损害郑州市营商环境的重特大经济犯罪案件。深入开展“猎狐”境外追逃专项行动,先后从境外遣返、劝返6名境外逃犯。组织开展“扫楼”“清收”“保交楼”专项行动,全面排查化解市场、金融、地产等各领域风险隐患,有力维护了省会郑州经济秩序、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

5起经济犯罪典型案例被通报

●某数字信息科技公司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案

2022年3月以来,某数字信息科技公司实控人熊某伙同他人共同开发“DRMS(数字权益管理系统)”APP平台,通过“拉人头”的方式大肆吸收投资群众入会,歪曲、编造权证、仓单、数权等数字经济概念,在没有实际经营活动的情况下,以投资数字资产为名,以“消费集群”和免费兑换商品为诱饵,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及人员购买指定商品金额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投资参与人继续发展他人参与投资,骗取财物,涉及范围广、人数多、金额巨大。目前该案已成功侦破,40名主要犯罪嫌疑人被依法提起公诉。

警方提示,不管传销如何变换花样,只要记住凡是要求交纳入门费、“拉人头”发展下线、承诺获取高额利益的投资都要坚决拒绝,捂紧自己的钱袋子,谨防上当受骗。组织、领导、参与传销活动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公安机关将依法严厉打击。

●某旅行社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警方提示,当前针对老年人群体的诈骗犯罪频发,犯罪分子利用老年人不愿给子女增添负担,又想改善自己生活的心理,以投资养老公寓、养老旅游等项目为噱头,骗取老年人信任和养老钱,给老年人造成经济和心理上的双重打击。在此提醒老年朋友们,投资需谨慎,钱袋要捂紧。同时建议广大年轻朋友们,作为子女要给老年人多一些关怀和陪伴,最大限度减少老年人上当和受骗。

●某汽车销售公司被合同诈骗案

2023年6月,郑州某汽车销售公司在核实客户期间,发现有购车中介伙同购车人通过提供虚假征信证明等手段,在其公司旗下的4S店以分期贷款的方式购车,购车后在二手车市场将车辆以抵押、转卖等手段低价套现获利,并停止偿还车辆贷款,犯罪团伙上游则将车辆迅速销往境外,造成该公司车钱两空,共涉及车辆百台,经济损失2500余万元。

警方提示,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物色征信良好的社会人员(俗称“白户”),给予其一定好处并对其资质进行虚假包装,然后以其名义到处贷款购车、购房,甚至直接到银行金融机构骗取贷款。不法分子获取贷款后,迅速变现断贷、卷钱跑路,使这些“白户”成为最终的“背债人”。在此提醒广大人民群众,要珍惜个人征信,自觉抵制替人“背债”行为。“职业背债”将有可能构成共同犯罪。同时,各类市场主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也要加强自身风险防控制度建设,坚决堵塞各种风险漏洞,谨防内外勾结损害企业利益。

●古某等人涉嫌洗钱案

警方工作中发现,某网络科技公司胡某涉嫌利用其公司的话费充值业务帮助台湾洗钱团伙古某等人搭建洗钱通道。经查,该洗钱团伙对接境外赌博平台,寻找有话费充值业务的渠道商,通过订单错配方式将赌客上分的赌资和正常充值话费的订单进行匹配,将赌资支付给通讯运营商完成话费充值,同时将正常充值话费的资金层层流转,最后按照洗钱团伙的指示将资金转往赌客提现账户或赌博平台掌握的账户中,从而完成洗钱过程。该洗钱网络涉及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涉案资金巨大。2023年7月,公安机关一举打掉洗钱、跑分等团伙11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30余人,主要犯罪嫌疑人古某等人均被判处有期徒刑。

警方提示,洗钱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任何形式的洗钱行为都是不被允许的。洗钱行为不仅破坏了金融秩序,还可能为恐怖主义、赌博、贩毒等犯罪活动提供资金支持。警方提醒您,坚决抵制、拒绝参与任何洗钱行为,如果发现可疑情况,请立即向公安机关举报。

●齐某等人涉嫌非法经营案

2024年4月,公安机关工作发现,从2021年起,齐某等人为谋取非法利益,花费10万余元购买微博软件,对其管理的多个微博账号发布的贴文进行点赞、转发,提升该微博账号的影响力,将其养成微博大v账号。齐某等人利用自养的多个微博大v账号,以其所管理的某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非法从事刷屏、炒作微博等网络水军业务。齐某等人未经许可实施的非法经营行为,已造成干扰正常舆论、损害公平竞争市场秩序的不良后果,严重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涉嫌非法经营罪。公安机关依法对其开展打击,涉案嫌疑人均已被抓捕归案。

警方提示,各类市场参与者都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依法依规开展经营活动。意图通过打擦边球、弄虚作假走捷径、赚快钱的不法行为终将受到法律制裁。(大河报·豫视频记者邵可强)

THE END
1.治罪治理并重涉金融经济类犯罪案件审判白皮书2019年以来,共审结类金融交易平台犯罪案件600余件。从罪名分布看,类金融交易平台犯罪案件涉及的主罪名由多到少排在前三位的是诈骗罪、非法经营罪、集资诈骗罪。其中,诈骗罪占比约52%,非法经营罪占比约46%(有少部分案件既涉及非法经营罪又涉及诈骗罪),均属于类金融交易平台犯罪案件的高频罪名。除上述主罪名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817720008079316841&wfr=spider&for=pc
2.金融犯罪呈现六大特点探索大数据资金分析报告证据化,破解海量资金证据证明难题。如在一起非法集资犯罪案件中,检察机关引导公安机关运用资金穿透分析技术,查明2亿余元集资款被行为人转移取现或购买房产,形成大数据资金分析报告作为证据使用,为追赃挽损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以“执法+检察”联络机制为依托,深化金融领域协同联动。依托与中国人民银行http://ycdz.jsjc.gov.cn/wenhua/202411/t20241129_1680765.shtml
3.刑民交叉案件中的事实认定与证据使用前者系生效裁判中事实认定部分的内容;后者则系裁判认定事实与法律规范相结合,从而已赋予客观事实以法律性质的事实认定。在刑事裁判中,法律事实的认定包含裁判文书对案件事实即案件发生过程的认定、被告构成犯罪以及罪名的认定。而法律事实认定的效力,与既判力及争点效具有更为紧密的联系。为了准确界定问题及有效展开应对性https://jzx.jxga.edu.cn/news-show-1160.html
4.什么是经济犯罪案件(经济犯罪案件包括哪些)刑事案件(2)从犯罪背景看,经济犯罪发生在经济活动的过程中,而普通财产犯罪中并不存在真实的经济活动。(3)从犯罪手段看,普通财产犯罪大多为体力犯罪,且与犯罪的职业行为无关,而经济犯罪则大多为智力犯罪,且与犯罪所从事的职业有关。 将我国与外国的经济犯罪概念比较一下,可看出下列异同。二者相同或相似之处在于:(1)在http://www.027yaju.cn/xingshianjian/407909.html
5.刑事犯罪经济案件(精选十篇)刑事犯罪经济案件(精选十篇) 当前经济犯罪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后果极其严重,犯罪率直线上升。近年来,经济犯罪成为国家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学界研究的热点,焦点和热点的背后也折射出经济犯罪问题的严重性。在高强度、大面积运用刑法打击经济犯罪仍不奏效的情况下,有必要对目前的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ubhdtbn.html
6.广东十大经济犯罪案件,这一件排在首位记者从广东省公安经侦部门获悉,2015年广东公安机关共立经济犯罪案件2.4万多宗,破案9700多宗,抓获犯罪嫌疑人1.8万多名,挽回经济损失24亿多元,全省“猎狐2015”、打击非法集资、地下钱庄、制假售假、银行卡犯罪等专项工作综合考评均居全国前列。2月28日,广东省公安厅向社会公众公布了2015年全省十大经济犯罪案件。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602/28/c50041.html
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第一条?同一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因不同的法律事实,分别涉及经济纠纷和经济犯罪嫌疑的,经济纠纷案件和经济犯罪嫌疑案件应当分开审理。 第二条?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为单位骗取财物为目的,采取欺骗手段对外签订经济合同,骗取的财物被该单位占有、使用或处分构成犯罪的,除依http://m.dyzxw.org/?act=a&cid=2&aid=153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