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经营罪与走私罪区别 有哪些,行为方式包括什么?经济犯罪沈阳刑事律师

二者在主体主观方面同类客体基本相同,直接客体方面不同。尤其在国内转手倒卖走私物品行为时,下列情节严重的销售走私货物和特许减免物品的行为,应以走私罪论处:

1.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走私进口的货物物品并且在国内倒卖的;

2.在内海领海收购贩卖国家禁止进出境的物品或国家限制进出口货物物品,没有合法证明的;

3.走私分子逃避海关键都进入我国境内贩卖起走私货物物品的,这是走私的继续;

4.受走私者收买指使,帮助走私分子在国内贩卖走私货物物品的是共犯。

除此以外,其他销售走私物品特许减免税物的行为,为非法经营罪论处。为走私目的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如果是走私的手段,属于牵连犯,不实行数罪并罚,应当选择一个重罪处罚。

二、非法经营罪行为方式包括什么

根据刑法第225条(该条已经《刑法修正案》第8条修正)的规定,非法经营行为有以下四种表现形式:

根据有关司法解释,非法经营下列物品的行为也是非法经营行为:(1)非法经营食盐。2002年7月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经营食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违反国家有关盐业管理规定,非法生产、储运、销售食盐,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追究刑事责任。”(2)非法经营盐酸克仑特罗等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品。2002年8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禁止在饮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品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未取得药品生产、经营许可证件和批准号,扰乱药品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一)项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追究刑事责任。”

2.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行为。国家鼓励发展对外贸易,准许货物与技术的自由进出口,但属于特殊情形的货物、技术,则限制进口或者出口。对限制进口或者出口的货物,实行配额或者许可证管理;对限制进口或者出口的技术,实行许可证管理。同时,国家还要求进出口货物必须提供原产地证明。“进出口许可证”,是指由国家许可对外贸易经营者进出口某种货物或技术的证明,是对外贸易经营的有效依据,也是海关对进出口货物或者技术查验放行的重要依据。“进出口原产地证明”,是指用来证明进出口货物、技术原产地的有效凭证,是进出口国或地区视原产地不同征收差别关税和实施其他进出口差别待遇的凭证。擅自买卖进出口许可证或原产地证明的行为,破坏了国家进出口管理制度和统一的对外贸易秩序,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必须予以严厉惩治。

所谓“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批准文件”,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由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经营特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物品的证明文件,批准经营某些特定行业或者特定商品颁发的许可证和批准文件等。如烟草经营许可证、食盐经营许可证、林木采伐许可证、矿产开采许可证等。对任何限制买卖或禁止自由买卖的特定物品,国家均实行经营许可证制度,或者采取特定批准文件的方式对此进行经营管理。非法买卖这些证明文件的行为,直接破坏国家的市场许可制度,扰乱市场准入秩序,引起经营贸易秩序的混乱。因此刑法将此类行为,作为非法经营罪的客观行为方式的一种。

4.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与上述三类的非法经营行为不同,这一种类的非法经营行为采用的是堵截构成要件方式。堵截构成要件必须遵循两条规则:一是不到不得已时不用;二是法条本身应能明示或者暗示“其他”的内涵和外延。由于这一堵截构成要件本身内容空白,因此给司法认定带来很大的困难。我们认为,判定某一行为是否符合这一种类非法经营行为的构成要件,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界定:首先,该行为是一种经营行为,即发生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于经济活动领域中,以营利为目的。其次,该行为非法,即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禁止性或者限制性规定,未经有关部门批准进行经营活动。如果国家法律、法规未对某种经营行为予以禁止或者限制的,未实行市场准入制度,而是由市场经济主体自由进入的,则该行为不得被认定为非法经营行为。最后,该行为严重扰乱市场秩序。该非法经营行为情节严重,社会危害性已达到需要刑罚干预的程度。一般的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不构成犯罪。上述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才能认定某一行为属于此类非法经营行为。

实践中,对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的认定,应严格依照根据上述三个要件的规定判定,不得将不符合上述要件的经营行为纳入非法经营的范畴,进而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在具体判定时,应从罪刑法定原则出发,结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进行具体规定,而不得任意作扩大解释;否则,非法经营罪必将成为一个新的口袋罪,有违立法者分解投机倒把罪之初衷。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确认了下列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

(1)非法买卖外汇。即在国家规定的外汇交易场所外进行外汇买卖的行为。1998年8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骗购外汇、非法买卖外汇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在外汇指定银行和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及其分中心以外买卖外汇的行为、为他人向外汇指定银行骗购外汇的行为以及居间介绍骗购外汇的行为,均以非法经营罪论处。1998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第4条规定:“在国家规定的交易场所以外非法买卖外汇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定罪处罚。”该决定还增设了骗购外汇罪,将最高人民法院解释中确定的为他人骗购外汇的行为和居间介绍骗购外汇的行为从非法经营罪中分离出来,而以骗购外汇罪的共犯论处。案例3中,被告人王某的非法骗购外汇行为发生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颁布之前,法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骗购外汇、非法买卖外汇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其定性为非法经营罪,是正确的。决定生效之后,对这类行为应以骗购外汇罪论处。

(2)非法经营出版物。1998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了两种非法经营出版物的行为:一是第11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出版、印刷、复制、发行本解释第1条至第10条规定以外的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出版物,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三)项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二是第15条规定:“非法从事出版物的出版、印刷、复制、发行业务,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情节特别严重,构成犯罪的,可以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三)项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第一种情形是出版内容违法的出版物,即出版、发行、复制发行具有反动性政治内容出版物、侵权复制品、淫秽物品等以外的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出版物的行为;第二种是出版程序违法出版物,即未经国家出版主管部门批准而擅自从事出版物的出版、印刷、复制、发行业务。此外,出版单位与他人事前通谋出售、出租或者非法转让该出版单位的名称、书号、刊号、版号的,也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的共犯。案例2中,被告人邵某违反国家规定,买卖书号,非法经营程序违法的出版物,情节特别严重,已构成非法经营行为。

(4)非法传销或者变相传销。2001年3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情节严重的传销或者变相传销行为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规定:“对于1998年4月18日国务院《关于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发布以后,仍然从事传销或者变相传销活动,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四)项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处罚。”

(5)哄抬物价、牟取暴利。2003年5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规定:“违反国家在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有关市场经营、价格管理等规定,哄抬物价、牟取暴利,严重扰乱市场秩序,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四)项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依法从重处罚。”

THE END
1.经济犯罪的种类有哪些?导读:经济犯罪的种类包括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财产罪、贪污贿赂罪和其他贪利性犯罪。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的时候,需要判断犯罪分子具体犯的是什么罪。若是依旧不知道经济犯罪的种类有哪些,可以查阅此文。 经济犯罪的种类有哪些? 一、经济犯罪的种类有哪些? https://www.64365.com/zs/1896922.aspx
2.经济犯罪内容包含哪些经济犯罪是一个广泛的法律概念,它包含了一系列违反国家经济管理法规、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侵犯财产的行为。这些行为通常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或者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取经济利益。 一、经济犯罪的主要类型 经济犯罪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型: 非法经营罪,如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其他限制买卖的物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38c16f24152936001111
3.2024年经济犯罪量刑标准在刑法第180条修订后有何变化?导读:刑法第180条主要涉及的是证券、期货交易中的违法行为,包括操纵市场、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等经济犯罪。在修订后,对这些犯罪的量刑标准有了更严格的规定,旨在加大对金融犯罪的打击力度,维护金融市场秩序。 经济犯罪量刑标准在刑法第180条修订后有何变化? https://www.maxlaw.cn/n/20240405/11039882742653.shtml
4.经济犯罪有哪些律师普法1、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财产罪、贪污贿赂罪和其他贪利性犯罪; 2、一般情况下,发生率较高的经济犯罪类型包括,伪造合同进行诈骗、侵犯知识产权、制造销售伪劣商品以及银行卡、信用卡犯罪。 一、经济犯罪具有以下四个显著特征: 1、任何经济犯罪都必须具有经济的内容; 2、经济犯罪的主体只可以是国家工作人员https://www.110ask.com/tuwen/17710019911444414702.html
5.目的之利用意思的疑难问题和理论深化德国刑法学将盗窃罪看作取得型犯罪和针对个别财产的犯罪,重视盗窃对财产所有权的侵犯,而将诈骗罪看作获利型犯罪和针对整体财产的犯罪,由此主张两罪的非法占有目的含义不同。为了厘清两罪界限,使盗窃罪不至于过度扩张,而对盗窃罪非法占有目的加以限制。通说和判例强调,对财物符合其属性的经济意义的使用,才符合盗窃罪https://jzx.jxga.edu.cn/news-show-1025.html
6.最高检保险罪适用解释规定包括什么?法律知识一、最高检保险诈骗罪解释规定包括什么 1、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2、最高人民检察院研究室《关于保险诈骗未遂能否按犯罪处理问题的答复》(1998.11.27〔1998〕高检研发第 20号)3、《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 https://m.tinglv.cn/zhishi/6744932.html
7.法律法规盈科律师事务所刑事法律事务第八条 本解释规定的“经济损失”,是指渎职犯罪或者与渎职犯罪相关联的犯罪立案时已经实际造成的财产损失,包括为挽回渎职犯罪所造成损失而支付的各种开支、费用等。立案后至提起公诉前持续发生的经济损失,应一并计入渎职犯罪造成的经济损失。 债务人经法定程序被宣告破产,债务人潜逃、去向不明,或者因行为人的责任超过http://criminal.yingkelawyer.com/ArticleView.aspx?link=1a61283fd7852be585535c8ad3f14412a36f03f204ebb160e29a6f93e817e398
8.经济犯罪的形态包括()经济犯罪的形态包括() A. 即遂形态 B. 预备形态 C. 未遂形态 D. 中止形态 E. 准备形态 题目标签:犯罪经济犯罪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如何制作自己的在线小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A B C D 复制 纠错 举一反三 在牛奶的生产与加工过程中,有些利欲熏心的奶https://www.shuashuati.com/ti/0d051ac4713340c4819d04c483796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