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一下税款追征期的立法精神会计审计第一门户

网传有税务机关从2000年1月1日追征20年税款,争议还是挺大的。

争议的焦点其实集中在《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二条关于追征期的规定。

国税函[2009]326号文件更是明确提出,对不申报税款,“其追征期按照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精神,一般为三年,特殊情况可以延长至五年”。

国税函[2009]326号的规定是否成立,关键在这个“精神”!

这个“精神”是什么?写在哪里?

百度了一下“立法精神”,竟然没有这个词的解释。

反复分析,感觉:

1、这个“精神”,应该就是指“立法精神”。

2、“立法精神”这个词的解释,百度不到。估计应该和“立法者的目的”(或简称立法目的)是一个东西。

3、用到“立法目的”时,(或者说“立法精神”,或者直接说“精神”),其实是对法律进行解释。

4、法律解释的方法大致可分六种:

(1)文义解释

(2)法律体系解释

(3)立法者的目的解释

(4)客观目的解释

(5)历史解释

(6)比较解释

下面,我们就按照这个比较约定俗成的法律解释位阶来看看,《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二条到底是怎么规定追征期的。

一、《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二条追征期的规定

“第五十二条因税务机关的责任,致使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要求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补缴税款,但是不得加收滞纳金。

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追征税款、滞纳金;有特殊情况的,追征期可以延长到五年。

对偷税、抗税、骗税的,税务机关追征其未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或者所骗取的税款,不受前款规定期限的限制。”

二、看看文义解释都有哪些

1、《征管法实施细则》的文义解释

(1)税务机关责任的文义解释

“第八十条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二条所称税务机关的责任,是指税务机关适用税收法律、行政法规不当或者执法行为违法。”

(2)纳税人失误的文义解释

“第八十一条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二条所称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是指非主观故意的计算公式运用错误以及明显的笔误。”

2、国税函[2009]326号文件的文义解释

“税收征管法第六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造成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情形不属于偷税、抗税、骗税,其追征期按照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精神,一般为三年,特殊情况可以延长至五年。”

3、对比:

(1)“不申报”显然不属于《征管法实施细则》解释的纳税人失误。

(2)“不申报”是否属于《征管法实施细则》解释的税务机关责任,则需要证据证明。

4、结论:

国税函[2009]326的规定和《征管法实施细则》是抵触的。

三、看看法律体系解释情况

(1)刑法修正案(七)是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3)国税函[2009]326号文件成文在后。

2、刑法修正案(七)明确规定,不申报是逃税,是刑法要打击的严重违法行为。

四、分析一下立法者目的

不论把国税函[2009]326号文件提到的“精神”理解成“立法精神”、“立法目的”是否准确。

但这个“精神”,无论如何应该有一个载体,比如:会议记录、会议纪要、委员会报告等等立法资料。

五、再看一下客观目的解释

不论是从道德、公序良俗角度,还是税法的客观目的角度分析,不申报后,三年就一律免税,都难以让人接受。

六、再看看历史解释

历史上,《税收征管法》规定的偷税,和《刑法》中的偷税完全一致。

刑法修正案(七)把偷税修改为逃税,接下来《税收征管法》修订中,应该会毫无异议地和《刑法》同步。

从这个角度,把构成逃税的不申报,规定三年后赦免,应该还是存在问题的。

七、比较解释。

外国的立法、案例是如何规定“不申报”的追征期的,确实不了解。

THE END
1.中国司法解释的地位与功能上级行政机关就法律的执行向下级行政机关发布的命令或指示中的有关解释,称行政解释。此种解释,在同一系统的行政机关内有拘束力。《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规定:不属于审判和检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法令如何具体应用的问题,由国务院及主管部门进行解释;凡属于地方性法规如何具体应用的问题,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http://www.iolaw.org.cn/global/en/new.aspx?id=3050
2.法律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的制定和实施①限制解释,是指在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显然比立法愿意为广时,作出比字面 含义为窄的解释;②扩充解释,是指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显然比立法愿意为窄时,作出比字面含义为广的解释;③字面解释,是指严格按照法律条文字面的通常含义 解释法律,既不缩小,也不扩大。https://www.offcn.com/cunguan/2016/0118/9903.html
3.何勤华:法律文明的内涵及其历史解读与文明的研究比较充分相反,关于“法律文明”之内涵的解释很少,在中文文献中至今也没有一部辞典对其作出阐释。然而,一方面,从理论上说,法律文明的研究与文明的研究一样重要,因为它揭示的是人类社会进化发展至文明阶段出现的社会现象,是衡量一个社会法治建设水平的标志,体现了人类法治发展演变的内在规律。对法律文明进行深https://fashi.ecupl.edu.cn/2019/1202/c514a149633/page.htm
4.法律思维——“IRAC”法律规则的第一种解释: 如果“行政高级管理人员”不属于《公司法》第148条规定的工作职称---“董事、监事、高管人员”,那么史密斯先生很有可能不受《公司法》约束,不需要对公司负有忠实勤勉的义务。 法律规则的第二种解释: 由于行政高级管理人员可类比参照《公司法》第148条规定的“董事、监事、高管人员”适用,因https://www.jianshu.com/p/4c1e3862c2a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