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医学伦理学的概念和医学道德的作用
3.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4.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内容
二、医学模式与医学目的
1.医学模式的内涵和类型
2.医学目的的内涵
重点是什么
伦理学的类型、医学道德模式
难点是什么靠什么方法解决
道德、医学道德的概念,医学道德的特点和作用,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主要难在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内容多这两方面。
主要应对方法:(1)重在理解而非精确记忆,获得大概印象;(2)对比掌握,如伦理和道德。
练习题
一、A1
1、道德是在人们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由()
A、经济基础决定的
B、文化发展决定的
C、意识形态决定的
D、社会进步决定的
E、科技发展决定的
2、医学道德的作用不包括哪一项()
A、对医院人际关系的调节作用
B、对经济效益的保障作用
C、对医疗质量的保证作用
D、对医学科学的促进作用
E、对社会文明的推动作用
3、医学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不是()
A、只存在于从事医生职业活动的人们中间
B、在内容上具有稳定性、连续性
C、在形式上比较具体、生动
D、医务人员容易理解、接受
E、人道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
答案部分
1、【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并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用善恶标准去评价,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俗为指导的,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原则和规范的总和。
2、【正确答案】B
3、【正确答案】A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医学道德思想的发展过程
古代医学道德思想的萌芽期
古代医学道德思想的形成期
古代医学道德思想的发展和完善期
1.古代医学道德思想的萌芽期
从原始社会的晚期到奴隶社会的初中期,包括传说中的五帝时期和夏朝。
形成了医学目的是为了“以拯夭亡”,“令民知所避就”等医德思想。
2.古代医学道德思想的形成时期
奴隶社会末期至西汉,是古代医学道德思想的形成时期。
医学人道主义成为这一时期医德发展的主流。
儒家的“仁”是其伦理思想的核心,“医乃仁术”被奉为职业伦理原则。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第一部有专门论述医德内容的医书。
3.发展和完善时期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精研方术”、“知人爱人”。
晋代杨泉在《物理论》“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特别是其中的“大医精诚论”是我国古代医学伦理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陈实功《外科正宗·医家五戒十要》。被美国1978年出版的《生命伦理学百科全书》列为世界古典医药道德文献之一。
清代喻昌著《医门法律》,开创了临床医德评价的先河。
第三单元
一、生命论
1.生命论不同的发展阶段或者说层次:
生命神圣论、生命质量论、生命价值论
(1)生命神圣论,是指人的生命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
(2)生命质量论,是以人的自然素质的高低、优劣为依据,衡量生命对自身、他人和社会存在价值的一种伦理观。
(3)生命价值论,是以人具有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统一来衡量生命意义的一种理论。
2.生命质量的标准及伦理意义
(1)生命质量的标准:
主要质量(个体的身体或智力状态)
根本质量(生命的意义和目的,与其他人在社会和道德上的相互作用)
操作质量(如智商,用来测知智能方面的质量)。
(2)生命质量论的意义:
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增长;人类的自我认识。
医务人员采取相应的治疗原则、方法和手段,分配卫生资源。
3.生命价值的标准及伦理意义
(1)生命价值论是生命神圣与生命质量统一的理论。
判断生命价值,主要有两个因素:
一是生命的内在价值,即生命本身的质量(体力和智力)是生命价值判断的前提和基础;
二是生命的外在价值,即指某一生命对他人、社会的贡献,是生命价值的目的和归宿。
(2)生命价值论将生命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统一起来,并以此来评价生命的价值,可以避免就个体生命的某一阶段或某个时期来判断生命的价值。
二、人道论
医学人道主义的含义
在关于人的价值标准问题上,认为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人的生命和尊严具有最高的价值,应当受到尊重。
在如何行动的问题上,医学人道主义要求医务人员应当同情、关心、尊重和爱护患者,努力为他们免除疾病的痛苦,维护他们的身体健康。
医学人道主义的核心内容
(1)尊重病人的生命;
(2)尊重病人的人格;
(3)尊重病人的权利。
三、美德论
美德论的含义
以行为者为中心,研究和探讨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美德和品格,什么是有意义的生活。
医德品质的含义
医德品质是指医务人员在长期的职业行为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医学道德气质、习惯和特征。
医德品质是医德认识、医德情感和医德意志的统一。
医德品质的内容
(1)仁爱
(2)严谨
(3)诚挚
(4)公正
(5)奉献
四、功利论
功利论是以“功利”作为道德标准的学说。
功利论继承发展了历史上幸福论和快乐主义的伦理传统,认为人的本性就是追求快乐和幸福。由于利益是幸福和快乐的基础,所以追求利益就成为了道德的标准。
功利论的主要特征
(1)用“功利”来定义善的内涵,功利是指对有感受力的存在者而言的利益、好处、快乐、善或幸福。
(2)强调行为的结果,不重视行为的动机,即判断道德正确的标准是看这一行为是否带来了善的结果,并且要看这一后果是否实现了“善”总量的最大化,亦即“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
五、道义论
1.道义论又称义务论,认为道德上应当采取的具体行动或行动准则的正确性不是由行为的后果所决定的,而是由这一行为或这种行为准则的自身固有特点所决定的。医学道义论主要研究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2.道义论的主要特征
(1)强调行为动机的重要性,认为只要行为的动机是善的,不管结果如何,这个行为都是道德的。
(2)强调原则的超验性,以人的理性为基础,而不进行感性经验的证明。
(3)立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普遍性,而不是从个体的利益出发提出准则。
1、生命质量论的伦理意义在于
A、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
B、有利于控制人口增长
C、有利于人类自我认识的飞跃
D、为医务人员对不同生命质量人群采取相应的治疗原则、方法和手段提供了理论依据
E、以上皆是
2、生命价值论是哪些因素的统一
A、生命神圣与人道论
B、生命神圣与生命质量
C、美德论与义务论
D、生命质量与生命价值论
E、义务论与公益论
3、医学人道主义的含义包括
A、认为人的生命是宝贵的
B、人的生命和尊严具有最高的价值
C、医学人道主义要求医务人员同情、关心、尊重和爱护患者
D、是人道主义思想在医学领域中的具体体现
答案
1、【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
生命质量论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有利于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人类自我认识的飞跃。为医务人员对某些不同生命质量的病人,采取相应的治疗原则、方法和手段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合理、公正地分配卫生资源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生命价值论是生命神圣与生命质量统一的理论。
3、【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医学人道主义是人道主义思想在医学领域中的具体体现,是将人道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的标准和如何对待人的准则,贯彻在医学实践领域中所产生的特殊的医学的人的价值标准和行动准则。医学人道主义的内涵包括:在关于人的价值标准问题上,认为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人的生命和尊严具有最高的价值,应当受到尊重。在如何行动的问题上,医学人道主义要求医务人员应当同情、关心、尊重和爱护患者,努力为他们免除疾病的痛苦,维护他们的身体健康。
第四单元
医学道德的基本原则
行善原则
尊重原则
公正原则
无伤原则
1.行善原则的含义、内容及意义
(1)含义行善原则就是要求医学界对服务对象实施有利的医学行为。
(2)内容善待生命,同情、关心、体贴患者;善待服务对象,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善待社会,以社会公益为基础,把满足个体患者康复利益与满足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利益统一起来。
2.尊重原则的含义、内容及意义
(1)含义主要是对能够自主的病人自主性的尊重。
(2)内容
尊重患者的人格;
尊重患者的自主决定权;
尊重患者的隐私权。
3.公正原则的含义、内容及意义
(1)含义指在医学服务zhong公平、正直地对待每一位病人的伦理原则。
体现于人际交往和资源分配公正两个方面。
公正对待服务对象,一视同仁;公正分配卫生资源。
1、以下不属医学道德原则的内容的是
A、行善原则
B、尊重原则
C、公正原则
D、无伤原则
E、相互依存
2、医学道德的底线是
A、尊重原则
B、公正原则
C、行善原则
E、保密原则
3、医学道德权利的作用不包括
A、保证医学职业的声誉和社会地位
B、调动和提高广大医务人员履行职业道德义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C、有利于促进患者配合诊疗的积极性
D、有利于医务人员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中发挥更大作用
E、使病人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
1、【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医学道德原则包括行善原则、尊重原则、公正原则、无伤原则。
2、【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无伤原则是善待服务对象的起码要求,是医学界规定的一条道德底线,那就是如果医务人员的医学行为不能有利于病人,至少不伤害病人。
3、【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医学道德权利的作用从两个角度而言,一方面医务人员正当的职业道德权利受到尊重和维护,可保证医学职业的声誉和社会地位,也可以调动和提高广大医务人员履行职业道德义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医务人员在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另一方面患者的道德权利受到尊重和维护,有利于患者道德义务的履行,可以促进患者配合诊疗的积极性,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医患关系的和谐。
第五单元
医患关系概述
1.含义
狭义的医患关系是特指医生与患者之间相互关系。
广义的医患关系指以医生为中心的群体(医方)与以患者为中心的群体(患方)在诊疗或缓解患者疾病过程中所建立的相互关系。
2.内容
技术方面的关系和非技术方面的关系。
医患间技术方面的关系:医患间因诊疗方案、措施的制定和实施而产生的关系。
医患间非技术方面的关系:医患交往过程中在社会、法律、道德、心理、经济等方面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如医患间的道德关系、经济关系、价值关系、法律关系等。
医患关系的模式(美国学者萨斯和荷伦德)
主动一被动模式
指导一合作模式
共同参与模式
4.影响医患关系的主要因素
(1)医生方面医生的医疗观、道德修养、服务态度和责任感等。
(2)病人方面不遵守就医道德、对医务人员不信任等。
(3)管理、社会方面医院管理制度上的缺陷、国家对卫生事业的资金投入不足、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仍然严重存在、卫生法规不够健全等。
医患关系的发展趋势
(1)医患关系结构的“人机化”趋势医学高新技术的应用,使诊疗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医患之间的人(医生)-人(患者)关系向人(医生)-机(仪器)-人(患者)的结构演变,医患之间直接交往减少,加重了医生对高新技术设备的依赖。
(2)医患交往的“经济化”趋势。
(3)医患要求的“多元化”趋势。
(4)医患关系调节方式上的“法制化”趋势
1、医疗机构发现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的措施不包括的是
A、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B、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
C、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D、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E、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2、下列的乙类传染病中依法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是
A、病毒性肝炎
B、伤寒和副伤寒
C、淋病、梅毒
D、淋病、艾滋病
E、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列入管理的传染病分甲、乙、丙三类,共计
A、37种
B、33种
C、34种
D、35种
E、36种
1、【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选项B是关于各级政府部门在传染病发生时应采取的紧急措施的内容,故在此符合题干要求,因此此题的zui佳选项是B。
2、【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故zui佳的选项是E。
3、【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传染病防治法》将37种急、慢性传染病列为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并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三类。故正确的答案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