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国十大案件

2007已经远去,2008的钟声已经敲响。在宪法实施25周年、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提出十周年之际,盘点中国法治在2007走过的道路,过滤一件件法制事件,评点一个个案件,回想一位位为公平、正义挺身而出的人物,让我们备加感叹。道路虽艰,可中国法治在2007仍旧奋勇前行。抬头向前,我们对2008、对未来的法治中国充满信心。

1.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原局长郑筱萸被判死刑

2007年7月1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被执行死刑。最高人民法院经复核确认,郑筱萸利用职务便利,为8家制药企业谋取利益,收受财物649万余元。并在全国范围统一换发药品生产文号专项工作中,擅自批准降低换发文号的审批标准,其中6种药品是假药。郑筱萸伏法后,以郑筱萸为首的国家医药腐败窝案中多名涉案的高官纷纷落马。

入选理由:郑筱萸是继胡长清、成克杰、王怀忠之后,第4名被判处死刑的副部级以上官员,同时也是最高人民法院自今年1月1日收回死刑复核权后,第一个被执行死刑的省部级高官。在主张慎杀、少杀的刑事司法政策背景之下,郑筱萸被执行死刑,再次表明了中国反腐“刮骨疗毒”、铁腕治吏的坚定决心。

2.上海社保系列案多名官员获刑

随着原上海市市长陈良宇秘书、上海市宝山区区长秦裕终审被判无期徒刑,震惊全国的上海社保案已进入收尾阶段。继陈良宇被移送司法机关立案调查之后,上海社保案已有多名官员先后获刑。其中上海社保案核心人物、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原局长祝均一一审被判有期徒刑18年,原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常务副总裁韩国璋,原上海新黄浦集团董事长吴明烈,原上海工业投资集团总裁王国雄等四人一审被判处无期徒刑。

入选理由:震惊全国的上海社保案的背后,有数十亿元社保资金遭到挪用,有数十亿元国有资金被借用违规入市炒股,有数亿元国有资产私相授受,有重大工程招标暗箱操作,涉及近30位政府官员、企业高管。该案涉案官员之多、涉案金额之巨令人咋舌。随着一个个高官相继落马,中国的反腐行动,在2007年令世界瞩目。

3.天津原检察长李宝金一审被判死缓

2007年12月19日,河北省沧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和挪用公款罪,一审判决天津市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李宝金死缓。法院认定,1996年至2006年间,李宝金在担任天津市公安局副局长、天津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期间,收受贿赂折合人民币562万余元。2003年3月至2004年11月,李宝金挪用公款1400万元。

入选理由:身为检察院检察长,李宝金没有把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监督权用到正道上,而是变成了其换取金钱的筹码。像湖南省郴州市原纪委书记曾锦春一样,他动不动就对举报人进行“双规”,肆意打击报复他人,权力成为其手中玩偶。正是对于“一把手”监督的失控,才成全了李宝金“想查谁就查谁”,利用权力牟取最大的利益。

4.原浙江交通厅长情妇以“特定关系人”被判受贿罪

2007年10月22日,浙江省交通厅原厅长赵詹奇的情妇汪沛英以“特定关系人”的身份被湖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7年。这是浙江在两高发布《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后宣判的首个案例。

5.“上海首富”周正毅一审被判16年

2007年11月30日上午,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上海农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原法定代表人周正毅有期徒刑16年。这是对46岁的“上海首富”周正毅第二次判决。2004年6月1日,他曾因犯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和虚报注册资本罪领刑三年,2006年5月刑满释放。2006年10月,周因涉嫌行贿被有关部门监视居住,三个月后被再度批捕。

入选理由;曾经被捧为“上海首富”的周正毅,其涉案情节固然复杂,但在旁观者看来,最触目者是其不择手段拉拢腐蚀权力人物,打通与建立各种利益关系,这也正是他聚敛巨额非法财富的秘诀。在周案的背后,是社会上不同程度存在的权与法的抗衡以及不良的权钱贪腐。周正毅二度审判,再次证明:法不可戏,法不可欺。

6.“纸馅包子”假新闻炮制者被判损害商品声誉罪

2007年8月12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了“纸馅包子”虚假新闻炮制者訾北佳涉嫌损害商品声誉案。訾北佳因犯损害商品声誉罪,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1000元。现年28岁的訾北佳,被捕前系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临时人员。2007年6月间,他故意捏造事实,编制虚假新闻,并隐瞒事实真相,使虚假节目得以播出,造成恶劣影响。

7.北京城管队员李志强被刺死案小贩被判死缓

入选理由:城管和小贩之间的猫鼠游戏由来已久。崔英杰案只不过是这种矛盾走到极致所显现出的一个极端事件。正如几年前的孙志刚事件终结了中国的收容遣送制度一样,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崔英杰案推动了城管执法方式的转变。《北京市实施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办法》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开始实施。我们看到,城市小贩有了越来越广阔的生存空间,城管执法有了更明确的法律界定,执法人员以一种更亲和友善的形象走近被执法者。

8.余姚市政府“组织强制拆违”被判违法

2007年年初,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认定宁波余姚市政府组织强制拆除违章建筑的行为是违法行为。2005年8月2日,余姚市规划局作出一处罚决定,认定市民朱利峰未经审批,在自己住宅四周建造违法建筑,责令于同年8月5日前自行拆除。朱利峰不服处罚决定,向余姚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庭认定余姚市规划局处罚决定合法。其间,余姚市人民政府依照上述处罚决定,组织力量强行拆除了朱利峰的违章建筑。

入选理由: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在拆迁、拆违过程中,动辄以公共利益为名,罔顾普通民众的基本权利,甚至违背法律规定的必要程序肆意妄为,上演一场场政府违法行政的荒唐剧。法院作出的政府强拆违章建筑违法的判决,无疑是对地方官员敲响的警钟:官员行政不仅要服从上级,更要遵循法律。

9.深圳市民挑战驾校强制培训案胜诉

申领驾照必须通过驾校报名,不受理个人申请,各地做法如出一辙。随着深圳市民樵彬打赢和车管所的官司,这一不合理惯例有望成为历史。2007年11月6日,深圳市南山区法院作出判决,深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辆管理所作出的不受理原告申领机动车驾驶证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

入选理由:类似于驾驶资格考试的不公正,在我们周围蔓延开来的形形色色的“职业资格认证”背后巨大的利益黑洞也正泛滥成灾。只有统一的制度跟进,才能撇清公权,让行政权力与垄断利益的联姻彻底断裂,彻底斩断“职业资格考试认证”背后的收费利益链条。

10.反流氓软件联盟成员首次胜诉获赔

为对付烦人的恶意软件,一些电脑用户自发组成了“反流氓软件联盟”,并对多个疑似恶意软件发起了诉讼,但因取证等原因,均以失败告终。直到2007年4月,法院审理后判决:被告上海很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很棒小秘书”软件侵害了原告的选择权和知情权,并判令被告向原告支付94元的经济赔偿。被告不服,上诉请求撤消判决,上海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后维持了一审判决。这也是中国反流氓软件联盟系列诉讼案首次胜诉。

入选理由:随着反流氓软件联盟及部分安全厂商对流氓软件的公开宣战,把这一IT技术层面的战争推向了大众舆论层面,流氓软件终因其人神共愤的恶劣行径而遭到唾弃、抵制乃至于查杀。但就其民事责任而言,我国目前在立法上仍是空白。当前,要遏制恶意软件的滋生和泛滥,还要靠健全的法律规范、加强行业监管以及企业的自律。否则,到头来受到伤害的还是行业的秩序和用户的权益。

备注:新华网也参与了“2007年十大案件”、“2007年十大法制新闻”、“2007年十大法制人物”推荐评选工作,特此说明。

THE END
1.中国刑法十大重罪有哪些免费法律咨询关于中国刑法十大重罪有哪些的问题,华律网律师从法律角度分析如下:1. 故意杀人罪:这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主观上有杀人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杀人行为,严重侵犯他人的生命权。2. 故意伤害罪(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造成他人重伤或者死亡结果的情形。重伤是指有严重肢体残废等情形,这种行为对他https://m.66law.cn/question/49286037.aspx
2.我国刑法十大类犯罪贪污贿赂犯罪,在我国刑法中第八章中用了十五个条文,规定了十二个罪名(394—396)包括:1、贪污罪2、挪用公款罪3、受贿罪4、单位受贿罪5、行贿罪6、对单位行贿罪7、介绍贿赂罪8、单位行贿罪9、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10、隐瞒境外存款罪11、私分国有资产罪12、私分罚没财物罪。 (二)渎职罪(第九章) 渎职罪在我国刑https://www.64365.com/special/wgxfsdlfz/
3.中国酷刑古代刑法正版十大文化野蛮原始法制史中国政治正版包邮 图解中国历代酷刑史(中国古代刑法美绘版) 中国刑法史 人类酷刑史 古代酷刑 十大酷刑中国法制史 原始野蛮的文化形态https://www.zhe2.com/note/17079684089
4.“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即将花落谁家?在学界的期待之中,在媒体的关注之下,又一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将揭开谜底了。 毫无疑问,与前五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的评选相比,本届“十杰”的评选显然要更加激烈。单从中国法学会评选委员会办公室于10月13日公示的候选人名单来看(见中国法学会网站http://www.chinalaw.org.cn/Column/Column_Viehttp://www.iolaw.org.cn/global/en/new.aspx?id=25473
5.人大刑法学科的十大亮点人大刑法学科的十大 亮点 高铭 暄 (中国人 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之初就有法律系 (1950年3月成立 ) . 有了 法律系之后,很快就有刑 法教研室 (1950年10月建立),即有了刑法学科.人大刑法学科历经60年的风风雨雨,在全国刑 法学界早 已是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学术重镇 .抚今思昔 ,不禁令人https://faxuejia.ruc.edu.cn/CN/PDF/164
6.互联网的十大酷刑,你中招了吗?民工哥博客的技术博客十大酷刑是中国古代残酷刑法的主要表现,有剥皮、腰斩、车裂、凌迟等,光听名字就晕倒了。不合人性的刑罚归于了历史的灰烬,那么,有没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十大酷刑呢?答案是肯定的 ?多屏时代? 十大酷刑,是中国古代的残酷刑法的主要表现,是那个时代用法律作为震慑手段维护统治的原则指导下产生的产物,主要内容有剥皮https://blog.51cto.com/mingongge/5182038
7.法律常识了解中国十大最基础的法律知识在中国,这个庞大的国家拥有众多复杂的法律体系,其中一些是所有公民必须熟知的。以下是中国十大常见法律,它们不仅涉及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也包括了更为重要的社会问题。 刑法- 这是规范犯罪行为和处罚犯罪者的主要法律之一,涵盖诸如杀人、抢劫等严重罪行,以及其他形式的违法行为。 https://www.nu445dn1f.cn/zhan-hui-zi-xun/872925.html
8.公务员丨2018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全真预测题2019公务员考12.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其美多吉获得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孔明灯最初用作军事联络信号 B. “鸿雁传书”的故事与汉武帝有关 C. 2014年我国发行了一枚《鸿雁传书》邮票 D. 据甲骨文记载,最早的邮驿始于周朝 【答案】D 【解析】 https://v.huatu.com/news/news/2019/0327/223704.html
9.中国十大法治事件即将过去的2011年,是中国法治进程值得记忆的一年,因为经过60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在这一年形成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此外,诸多的人物和事件留下了浓重的印迹——这一年,扶起跌倒老人成了一个法律难题;这一年,一个叫悦悦的小女孩离我们而去;这一年,不断有人在违法犯罪后公然“拼爹”……这一年,新中国的刑法第一次https://m.douban.com/note/191621720/
10.满清女子十大刑法中国古代最残忍酷刑之一:妇刑(十种极其残忍的妇刑 慎点) 特别是针对女子实行的刑法,不仅手段残忍,对女子身体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且对犯人的身心精神都有很大的阴影,下面本站带来古代十大妇刑介绍,看完你会无比庆幸我们活在这个时代。中国古代最残忍酷刑之一:妇刑1.女用囚车这类囚车最早在宋代即被开始使用,可以说是所有https://www.da-quan.net/ti/%E6%BB%A1%E6%B8%85%E5%A5%B3%E5%AD%90%E5%8D%81%E5%A4%A7%E5%88%91%E6%B3%95.html
11.海奥说法:万桥律师解读刑法修正案(七)十大亮点万桥律师解读刑法修正案(七)十大亮点 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以下简称“修正案(七)],并公布施行,该修正案共15条,对刑法相关条款进行了修改、补增,其在定罪量刑方面更趋“人性化”,进一步体现了我国当前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例如将绑架罪最低刑期https://www.qingdaonews.com/content/2009-03/06/content_8006419.htm
12.2019十大课改新闻新中国刑法学的主要奠基者高铭暄在刑法学体系结构、刑事立法、犯罪构成、刑事责任、死刑政策等方面的研究有颇多建树,他全程参与新中国刑法立法工作,经历了一条艰辛的从“六经注我”到“我注六经”的学人之路。 8.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有了“科学指南” 2019年11月,《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印发。该《纲要》充分http://www.jyb.cn/rmtzgjsb/202001/t20200103_286306.html
13.悬案大盘点!中国十大未破杀人惨案目前碎尸案仍未破,此案震惊了南京市,南京市警方投入大量警力多方调查,均未有任何突破性进展。2016年1月19日,网传今天是中国十大未破杀人惨案“南京大学碎尸案”20年追诉期的最后一天,但很快,在1月20日下午,公安部刑侦局在官方微博“辟谣“:“南大碎尸案”将依照刑法规定继续追查。 https://www.meipian.cn/3vt69umi
14.十大最具影响力律师百强大律师全国优秀律师朱寿全在朱寿全的主持下,长济律师事务所秉承“浩气长存,秉法济民”的执业宗旨,在不断追求“专业、博学、权威的业务素养;缜密、睿智、犀利的执业风格;诚信、勤勉、尽责的敬业精神”的过程中,经多年的历练,已经在诉讼与非诉讼事务领域业绩卓著,荣膺十大金牌律师事务所等称号。荣誉http://www.148-law.com/director.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