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者,黄浦法援发布《在校生毕业生求职就业陷阱和刑事风险提示》大学生高校毕业生

为切实增强在校大学生及毕业生的法律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黄浦区法律援助中心近日发布《在校生、毕业生求职就业陷阱和刑事风险提示》。通过一系列真实发生的案例,深刻剖析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各种陷阱和潜在刑事风险,旨在提醒和警示广大在校生、毕业生要知法守法,时刻保持警惕。

01

典型案例之求职、入职路上的陷阱

【案例】

大学生小A从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在正规的招聘网站求职,经面试后入职了一家科技公司的APP工程师岗位。在职期间,小A参与了公司一款功能类似银行信用卡套现、还款的APP的开发工作。工作数月后,小A主动离职。实际上,该公司利用该APP从事非法资金结算业务,涉嫌非法经营,情节特别严重。小A虽然工作几个月就离职,但因网络APP平台交易区别于线下交易,一旦APP开始运行,涉案金额便出乎意料地巨大。小A和公司其他涉案人员一起被以非法经营罪追究了法律责任。

【提示1】正规招聘网站提供的信息亦需要反复甄别

选择应聘的公司是工作的开始,不能因为是正规、大型求职网站提供的职位信息,就百分百相信其一定是合法、合规的工作岗位。求职网站只提供工作信息和应聘机会,对招聘单位的内核和实质无从考证,更何况有些招聘单位在网络招聘信息里不会如实告知公司的真实情况。

【提示2】应主动辨别工作内容的合法性,避免成为违法犯罪的工具

本案中涉及的金融行业资金结算业务,需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方可经营,该公司绕开国家监管设计开发的APP功能为银行信用卡非法套现,是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

一旦步入工作岗位,不管是兼职还是全职,从业者都应以专业的视角学习和认知所从事的行业,主动对工作性质作出基本判断,辨别其合法性、合规性,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

而在从事销售理财产品、基金产品的工作时,应有清楚的基本认知和判断,一些公司没有销售理财产品的资质或所销售的金融产品本身未经过合法程序审批,那么从事该工作最终便可能成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等犯罪行为的共同犯罪人。

【提示3】一旦发现公司违法、违规,不要被高薪诱惑

在类似案件中,涉及非法经营的公司往往会开出高额报酬诱惑求职者,一些求职者可能会被高薪冲昏头脑,丧失了基本的警惕心和判断力。在求职和入职过程中,一旦发现工作存在可疑的情况,应果断放弃公司的高薪承诺,不让自己卷入法律风险之中。在刑事案件中所要付出的代价和所谓的高薪是完全不成比例的,对于职业生涯刚刚开始的大学毕业生,孰轻孰重应知晓选择。

02

常见的就业刑事风险

【案例1】

小B是会计专业毕业生,与小C是好朋友。小C在网上开设赌场,由于小B一直未找到工作,小C便让小B每天帮他对赌资流水做账,进行盘存和资金结算。小B出于多年的朋友交情,决定在未找到工作之前,帮他这个忙。不料很快小B和小C一起被警方抓获。

【提示】读书所学应合法所用

大学生从业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基本的法律意识,非法行业绝对不能沾染,更不能基于朋友义气,铤而走险,做违法的事情。

【案例2】

小D毕业后入职一家商务咨询公司。公司负责人认为他表现良好,重点培养,每次出入社交、工作场合都带着他,小D很快在公司风生水起,被认为是公司实际经营人。之后,公司负责人以扩展公司规模等理由,把法定代表人变更为小D。实际上,这家公司涉及非法经营业务,之后小D被要求配合刑事调查。

【提示】不要被所谓的好处、承诺、高额利益所诱惑

公司的股东、负责人等不仅是名义上的光环,在法律上也有严格的规范和要求。毕业后刚进入一家企业,在对企业真正的经营情况不了解、对自己的工作职责不清楚的时候,面对公司的各种允诺和诱惑,如被要求担任公司重要职位时,应保持冷静思考并提高警惕。

【案例3】

【提示】不要自己提供或拉拢别人提供身份证、银行卡和手机卡

近几年,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大幅增长,一般都和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有关,涉案人员不乏未成年人、在校生和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身份证、银行卡等人身性质的财物仅限个人使用,不能出租、转让或借给其他人使用,作为该类案件的高发群体,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一定要提高法律意识和防范意识,仔细甄别违规、违法招聘,了解常见的就业刑事风险,避免身陷囹圄,在大好年华留下犯罪记录。

THE END
1.校园法律案例范文6篇(全文)校园法律案例范文(精选6篇) 校园法律案例 第1篇 学生法制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旨在使学生具有丰富的法律知识,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强大学生法制观念,其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下面是学生法制教育案例: 案例: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6v2lt6e0.html
2.大学生法律案例及分析以下是一些大学生法律案例及分析: 1. 案例一:大学生小张在校园内盗窃同学财物。 分析:小张的行为构成盗窃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https://www.360doc.cn/article/75092861_1118614030.html
3.大学生犯罪案例(精选8篇)大学生犯罪案例(精选8篇) 篇1:大学生犯罪案例 学生网络犯罪案例 案例一 2010年10月3日晚上10时许,贾利、小高(化名,男,15岁)、小斌(化名,男,19岁)三人 在高陵县姬家乡新天地网吧上网时看到了同样在上网的小强,贾利立即电话通知了林欣,并让小高和小斌两人看着,自己到网吧楼下的路口处等林欣,在等的同时,他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yowoo.html
4.大学生法律故事案例(20页)理论/案例大学生法律故事案例.doc 20页内容提供方:150***0021 大小:142.5 KB 字数:约1.85万字 发布时间:2020-09-06发布于云南 浏览人气:1750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大学生法律故事案例.doc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0905/5334221232002341.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