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破除结构刚性和体制粘性实现我市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的对策研究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

【摘要】东北经济减速走势陡峻,既有全国性的普遍特征,又有其鲜明的区域个性。深层次原因是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开始了深度调整,造成产能过剩,市场需求萎缩,对资源型城市冲击较大。而东北特有的结构刚性和体制粘性的阻滞,使得“东北现象”再度显现。要改变“把产生问题的原因作为解决问题办法”的调控思维,一手抓深化改革和风险防控,一手抓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实现我市老工业基地的“新一轮振兴”。

关键词:老工业基地振兴结构刚性体制粘性

一、我市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历程与经济转型

新中国成立以后,依靠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哈尔滨初步形成了以电机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经历过“三大动力”、“十大军工”、“工量具之乡”、“轴承之乡”的辉煌。但由于长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我市老工业基地发展遭遇“瓶颈”。

(一)九十年代的“东北现象”

从90年代前期开始,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哈尔滨多数老工业基地的国有企业囿于传统体制的束缚和沉重的历史包袱,难以适应市场变化,不能应对竞争的冲击,企业经营机制僵化,设备落后,效益大幅度下滑。从1991年开始,地方工业进入长达9年的全行业亏损阶段。为缓解困难局面,我市曾采取诸如抓大放小、承包制、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区街等措施,但从结果看都不理想。沈阳铁西区在此阶段,90%的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13万产业工人下岗,企业亏损面达到65%。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在体制转换和产业调整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日渐突出,成为制约经济增长和影响社会安定的重大隐患,“东北现象”显现。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第一次振兴”阶段

为缓解“东北现象”,国家在2003年10月,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为老工业基地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我市在老工业基地改造过程中,采取的办法是直接将企业推向市场,寻找开发商提供搬迁改造资金,用来解决债务、冗员、职工陈欠、企业办社会等问题,而对企业设备升级、技术改造、引进战略投资者等事关未来发展振兴方面的关键环节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支持。很多企业在新厂房未具备的条件下仓促搬迁,设备更新改造不足,产品升级换代不力,企业规模和人员都出现萎缩局面,一些原来千人的大型企业变成仅有几百人的小企业勉强维持。同期,沈阳市却紧紧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支持政策,通过异地搬迁筹措资金,对企业实施了大规模的转制、改组、改造和技术升级,使一大批重点优势企业在困境中获得新生。正是在这个阶段,我市与沈阳产业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2012年沈阳规上工业总产值与增加值分别比哈尔滨高出4.63倍和4.88倍。其中,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总产值从2003年相差2倍,拉大到2012年的近8倍。(见图1)

图1:哈尔滨、沈阳2000-2012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总产值(亿元)

(三)新常态下东北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表2:2014年东北四市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对比表(亿元%)

地区

GDP万亿

增幅

固定资产投资

规上工业增加值

公共财政

预算收入

沈阳

7098.7

6

6564.1

2.8

3614.9

4.9

785.5

-1.9

大连

7655.6

5.8

6773.6

4.6

3017.2

4.3

780.8

-8.2

长春

5382.0

6.6

3924.5

1.5

2415.6

6.7

397.3

4.1

尔滨

5332.7

6.9

--

12.2

849.4

7.7

423.5

5.3

从支出法(即从需求角度)分析,GDP=居民消费政府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主要经济指标分析如下:三省的居民消费增幅基本与全国保持同步增长,约12%左右,与上年同期相比变化不大;三省的经济外向度不高,2014年净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仅为4.3%,净出口对GDP的影响也不大;此轮三省GDP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投资引发的,一般经验数据表明,投资的60%会转成当期GDP,三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过去的20-30%下滑至5%左右。其中,房地产投资下滑是影响投资下滑的重要因素。2014年1-11月份全国房地产投资增长11.9%,三省下降幅度达到15-20%。

二、我市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随着经济进入“三期叠加”阶段,我市固有的产业结构刚性和体制粘性问题凸显。

图3:哈尔滨市市本级债务构成

表4:2008年-2014年哈尔滨市房地产开发情况(万平方米)

年度

商品房新开工

面积

商品房施工

商品房竣工

商品房销售

2008年

834.0

1610.8

467.3

586.1

2009年

1151.9

1922.8

529.3

704.1

2010年

1601.2

2939.0

749.9

881.7

2011年

2503.2

4552.7

718.8

953.1

2012年

1779.5

5482.3

1067.4

1168.3

2013年

1499.1

5839.0

1056.3

1348.0

2014年

1053.6

5963.1

1369.9

1021.4

三、当前我市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有利条件

1、新一轮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政策支持。《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已经陆续下发,将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加速传统优势产业战略升级作为老工业基地城市的首要任务之一,为我市产业发展和振兴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是实现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的重大历史机遇。

如果将2003-2012年视为东北的第一轮振兴,2015-2020年将是又一次重大战略机遇。要着力突破体制粘性和结构刚性,一手抓深化改革和风险防控,一手抓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用“闯劲”和“韧劲”重拾“闯关东”精神,实现我市老工业基地的“新一轮振兴”。

(一)以深化改革破解体制粘性

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蜕变”,要为市场运行创造更好的环境,为公众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打破部分行政垄断,真正放开民间资本的不公平准入约束,树立政府的公信力。

3、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改革步伐。走区域经济一体化之路是突破体制粘性的第三切入点。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趋同,产生了很多问题和弊端,解决的重要途径就在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2014年,东北三省的三次产业占GDP比重分别为8.9%、54.5%、36.6%,全国三次产业的比重为9.1%、43.7%、48.2%。(见图5)

图5:东北三省与全国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对比表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东北地区第二产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发展不足。三省的产业结构相似度很高,经测算达到0.99以上,煤炭、石油、钢铁和机械制造业是几大支柱产业。过高的产业结构趋同特征不能有效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地区之间的市场分割。从国外的成功经验来看,不论是美国西部的“锈带”复兴、五大湖老工业区转型,还是日本太平洋沿岸中心城市群的形成、德国鲁尔产业结构提升和法国北加来海峡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以及英国以伦敦、曼彻斯特、利物浦为轴心的“夕阳”工业腾飞,几乎都是走区域经济资源整合和一体化之路,采用区域产业优势互补和集群联动发展的模式,辐射和带动了区域及周边经济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改造中,应相互合作,共享信息和资源,把各自的调整改造任务纳入到一个整体平台上考虑,放入东北区域经济布局的战略性整合和地区协调发展的框架中进行规划,力争将东北老工业基地打造成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地带”之后的第四个经济增长极。

(二)守住风险底线

3、区别化处理金融风险。用市场化手段和政府调控双重手段区别化处理债务风险。对产能过剩、竞争力不强的“僵尸企业”停止输血。对影子银行出现的风险由市场解决,不支持刚性兑付,培育地区企业风险意识的提升。探索建立以地方政府债券为主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引入社会资金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减轻对土地收入的依赖。

4、建立债务风险防范机制。确定合理的债务规模,采取需求控制,对政府担保债务数额设定上限,规定担保债务率,避免盲目负债;加强对举债融资的用途、融资成本和融资偿债资金闭合情况的审查,增强责任主体“借、用、管、还”一体化和风险防范意识;加强项目融资事前评审制度,科学制定市区土地综合利用规划,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统筹使用的效率;强化债务资金监管,探索对债务融资实施绩效考评,努力实现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三)适应新常态,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表6:哈尔滨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一览表

产业

实际速度

(近三年%)

规划速度(%)

规模(亿元)

占全国

比重(%)

全国平均速度

新能源装备

-15

38.3

224.3

1-2

大于17.5

新材料

6.8

30

155.5

1.3

25

民用航空

12

20

128.6

7.2

17

生物产业

13.7

331

1.4

电子信息

67.04

0.1058

10.3

绿色食品

20.6

21

1385.9

0.014

13.1

建议保留六大新兴产业,对子行业进行收缩,争取收缩为十个主攻方向。如生物产业下的四大产业收缩为生物医药一个产业;在发挥好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公司的领军作用基础上,整合40余家机器人中小企业,形成发展合力和规模效应;加快重型燃气轮机的研制,争取成为国家重燃加工制造基地;3D打印产业在形成全产业链上下功夫,推进钛粉等金属打印材料、改性塑料等非金属打印材料产业化。

(四)坚持创新驱动,让一切有利于创新驱动的活力源泉充分涌流

基于创新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新的商业模式,是突破结构刚性和体制粘性的策略。要为创新提供政策支持和体制保障,在前沿技术、共性技术等领域,发挥创新的引领乃至主导作用。

1、申请国家专项资金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源头支持。一是建立以企业持续投入为主体、政府财政稳定投入为保障、民间资本积极投入为补充的机制。科技型企业要想创新发展,仅仅依靠自身的技改投入远远不够,国家专项的扶持是产业项目创新的有力保证。如,沈阳的新松机器人项目通过国家重大专项资金支持,研发实力不断加强,相继开发了研磨抛光工业机器人、视觉分拣机器人、精密装配机器人等项目,均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果,2014年产值已突破30亿元,在国内机器人行业位居楚翘。二是确立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财政补助、税收减免、贴息等措施鼓励支持企业增加研发和技改投入,重点要将财政支持的科研项目经费的一定比例用于企业科技投入的奖励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R&D活动。三是建立政府财政投入支撑科技创新、产业技术改造升级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稳定增长机制。根据GDP增速及CPI等指标设定财政投入的最低年增长率。四是加大对民间资本投入的政策支持力度,支持行业主管部门与四大银行、金融机构合作,建立政府引导资金和民间资本共同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升级的风险投资机制。

3、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一是围绕高技术产品的核心技术、共性技术加大力度组织研发攻关,力争在国际层面拥有话语权。二是建设完备的产学研体系,做到以市场为导向,鼓励行业龙头企业牵头,整合企业、大学、研究机构的科研力量,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布局研发活动。三是推进产业链与科技创新的深度结合,打破部门所有和各自为政,让技术、人才、资本等各种要素汇集融合,演变为集成创新,按产业链加大科技投入,发挥资金的杠杆作用。

4、培育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建设。培育和助力企业家创新素质提升。素质提升一靠教育,二靠影响。要研究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提升企业家的视野、胸怀、整合能力,教育培训的重点是领导力和本行业创新的国内外动态等内容。政府帮助组织建设真正市场化的行业协会(类似香港的各种商会),促进企业家相互间的沟通交流。

THE END
1.国内高端制造产品六大区中国精良工业品的六个主要产区国内高端制造产品六大区:中国精良工业品的六个主要产区 首先,哪些领域是国精产品六区的核心? 在当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越来越明确。特别是在一些高端制造领域,其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些区域被称为“国精产品六区”。这些地区不仅拥有强大的生产能力,还有着丰富的人才资源https://www.dyuip.com/xiong-di-shuo-shuo/937125.html
2.我国东部沿海四大工业基地中,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的是()2.我国沿海四大工业基地自北向南排列,正确的是( ) A.珠江三角洲、京津唐、长江三角洲、辽中南地区 B.辽中南、京津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 C.长江三角洲、辽中南、珠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 D.辽中南、珠江三角洲、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 发布:2024/12/5 13:0:1组卷:28引用:6难度:0.7 解析 3.长江https://www.jyeoo.com/shiti/d10dc1c6-b315-150a-b58a-b99ad250e991
3.学林随笔国家级经开区走过40年,与改革开放同频共振1984年12月,国家对外经贸部批准组建上海虹桥联合发展有限公司,拉开了“中国面积最小但土地价值最高”的开发区——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序幕。40年来,以虹桥经开区、漕河泾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合肥经开区等为代表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走出了具有示范性的发展创新之路。 https://m.jfdaily.com/news/detail?id=826623
4.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及问答题汇总答:我国的钢铁工业,已经形成了一个有中国特色、大中小企业相结合、布局比较合理的体系。 16、简述我国九大钢铁工业中心和四大工业基地?(P22—23) 答:九大钢铁工业中心:鞍山、北京、武汉、包头、上海、攀枝花、太原、马鞍山、重庆。 四大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http://m.guniangcha.com/rd/348078.html
5.初中地理复习知识点整理⑷工业分布: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P23中的图7.13) ⑸五大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 3、东西相容的文化 ⑴传统色彩与现代气息并存:历史上,中国对日本的影响很大;近现代,受欧美文化的影响。 https://www.360doc.cn/article/68489520_891189273.html
6.中国六大工业基地,六大高技术基地是哪些按照工业基地的综合性、城市规模及地位作用,工业实力较雄厚的上海、天津、沈阳、武汉、哈尔滨、重庆称为全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上海,自洋务运动伊始,便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据1933年统计资料显示,当时上海工业资产总额约占全国的40%,产业工人数约占全国的43%,工业产值约占全国的50%。 改革开放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73664185.html
7.我国六大无烟煤基地都是哪里?中国有六大无烟煤基地:北京京煤集团(北京)、晋城煤业集团 (山西晋城)、焦作煤业集团 (山西焦作)、https://iask.sina.com.cn/jx/sh/2Sfm2udrCwb.html
8.中国四大工业基地开阔,有利于工业的布局,超百万人口城市分布图,大城市多,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辽中南地区的农业基础如何,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资源丰富; 地处平原,地势开阔; 辽河等河流流过,水源丰富,交通便利; 城市比较密集,市场广阔; 农业基础较好; 工业发展历史较长,辽宁省中部、南部地区,在工业的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哪些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12695840.html
9.国之精华六区探秘新疆位于中国西部,与中亚及欧洲接壤,其沙漠景观让人惊叹。在这片荒凉但又神奇的地方,一些耐旱植物成为了医学领域中的宝贵财富,比如罂粟科植物及其提取物成为了抗癫痨药品的一部分,而玉米、高梁等农作物则适应了当地特殊气候条件,使得该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供应基地。https://www.topnu.cn/ku-cun-bao-gao/870091.html
10.中国十大钢铁工业基地排行榜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我国钢铁产业发展规模很大。那么你知道中国产钢铁最多的地方是哪里?中国钢铁主要产地有哪些?排行榜123网为您介绍了中国十大钢铁工业基地,一起来看看我国大型钢铁基地在哪里吧。 【展开】NO.1 河南 热度: 445 NO.2 四川 热度: 421 NO.3 江西 热度: 416 NO.4 重庆 热度: 414https://web.phb123.com/hangye/jiancai/vttjxu26128.html
11.产业经济学试卷答案6篇(全文)为配合韩国产业重心的调整, 韩国于1971年制定了第一个“国土资源综合开发计划”, 并在1973年颁布推行了“工业基地发展法案”。以该法案为基础和指导依据, 韩国在东南沿海地区开发建设了一批工业基地, 形成了制造业产业带, 后发展成为新兴的工业城市。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 韩国共建设由中央政府兴建和直接管理的出口https://www.99xueshu.com/w/file3d8vdpi5.html
12.沈毓春专题一:我国社会主义市抄济的基本理论内容这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强大动力。 3、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市场经济具有竞争性和开放性的特征。“走出去”和“引进来”,是对外开放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不足,只有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才能弥补国内资源、市场的不足,更好地利用两种资源、两http://www.jxedu.net/cms/data/html/doc/2005-02/21/26351/
13.四川三线建设的历程三线建设的国防工业建设主要集中在四川、贵州、陕西二省和豫西、鄂西、湘西地区,总体上具有建设项目布点分散、门类繁多的特点。但从四川情况来看,却发展了从常规兵器到战略武器、从车辆船舶到航空航天的全面配套的国防工业体系,成为我国重要的国防工业基地。 http://www.sxjsbwg.org.cn/xsyj/zgsxjswhyj/xslw/10033779.shtml
14.中国六大区域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资源以及环境对比哪个区域最强?根据我国行政和地理区划方式,结合机器人产业实地发展基础及特色,中国电子学会将全国机器人市场划分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共六大区域。 六大区域均形成各自的区域产业集群 从集群区来看,长三角地区工业基础较好,机器人制造集成与应用市场起步较早,形成了以上海、昆山、无锡、常熟、徐州、南京为代表http://chinacsj.org/593/583/411
15.2009年山东选调生考试行测真题试卷及参考答案A.能源工业总产值占六大基地工业总产值比重最大 B.能源工业总产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最大 C.装备工业同比增长幅度位于六大基地首位 D.林木工业同比增长幅度位于各行业末位 二、根据下列文字资料回答76~80题。 2008年前7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情况,1至7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6231.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8.3http://www.sdgwy.org/html/stzx/xc/201302/14_12732.html
16.重庆以制造业为主“工业重镇”的城市调性是怎么来的?经过抗日战争时期的工业内迁,重庆逐渐发展为中国六大工业基地之一 ,形成了近代重庆工业结构以机械、冶金、化工、纺织、食品为主的基本模式。从1941年经济部的统计数据看,重庆455家工厂中,冶金16家,机器五金210家,电工器材27家,化工108家,纺织及服装42家,粮食与食品加工17家,印刷文具17家,其他工业有限27家。 https://www.meipian.cn/56q597eb
17.黑龙江省情知识百题竞赛试题东北网黑龙江98. 黑龙江省振兴老工业基地的“线路图”是:( ) A. 先改制,后改造 B. 先调整,后改造 C. 先招商,后改造 D. 先整顿,后改造 99. 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总体思路是:努力建成国家重要的石油化工、装备制造、能源( )六大基地。 A. 农产品 B. 绿色特色食品 C. 医药 D. 林产品 https://heilongjiang.dbw.cn/system/2004/11/14/01779002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