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慎明: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贡献——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
党建治学
1942年5月,为解决中国无产阶级文艺发展道路上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共中央邀请在延安的作家、艺术家举行座谈会。毛泽东同志分别于5月2日和23日两次到会发表讲话,就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文艺理论问题和文艺政策阐述了意见。1943年10月19日,《解放日报》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题正式发表了毛泽东同志的这两次谈话。《讲话》总结了“五四”以后我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历史经验和阐明的基本文艺思想,对于当时渴望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中国人民而言,是非常及时的理论指导。许多作家正是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坚持文艺为人民大众、为工农兵服务的正确方向,走向农村,深入抗战第一线,创作出了一大批适应抗战需要、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优秀文艺作品,在文艺的民族化、大众化等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讲话》的发表,标志着我国新文学与工农兵群众相结合的文艺新时期的真正到来。
《讲话》论述了许多关于文艺理论的基本问题,是迄今为止当之无愧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中国化的经典文本,我这里不做全面论述,只想就文艺工作者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谈一点浅显的看法。
一、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坚持我国文艺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当然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大业有机组成部分的社会主义文艺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我国文艺的社会主义性质深深扎根在我国社会主义的实践之中,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文艺实践的过程中得到形成和巩固的。坚持文艺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过程,同时也是广大文艺工作者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廓清文艺工作中重大思想理论是非的过程。
除了上述文艺思想中一些重要的理论是非需要分清之外,文艺工作中还有不少关系,如:继承借鉴与探索创新、歌颂与揭露、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等关系都需要正确的认识和把握。对这些关系认识和把握的正确与否,都直接或间接地关联着我国文艺的社会主义性质与方向。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些关系,同样需要文艺工作者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掌握。
二、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是深入群众、认识生活,抓住事物本质的需要
这实质上涉及到文艺如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问题。文艺工作者为什么必须深入生活、深入群众?这本来是早已解决的老问题和常识性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最大力量决不是其它,只能是人民。人民生活中存在着的自然形态的、粗糙的然而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是一切文艺尤其是社会主义文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中国有出息的文艺工作者,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深入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改革、建设形式,去感受时代心脏的跳动,特别是普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解放军战士的喜怒哀乐,才能与改革和建设事业,与广大人民群众产生强烈的共鸣,所谓的“灵感”才会在喷涌的激情中欢呼着活跃起来。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真正认识了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这一基本原则,才能进一步提高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的自觉性。
社会生活的现象是复杂纷纭的,如果没有正确的世界观,就会象恩格斯所说的,连两个简单事实的联系也找不到。而要提高自己认识生活、分析生活、透过现象抓住事物本质的能力,同样需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这是从理论和实践上相结合的学习,所学习的马克思主义,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是要在群众生活群众斗争里实际发生作用的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口头上的马克思主义。”真正具备了在实际生活中发生作用的活的马克思主义的素养,无疑会提高观察、体验、研究、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艺术的表现能力,在创作的过程中,才可能做到“天机之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胸中历历著千年,笔下源源赴百川”。
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是改造世界观的需要
对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和如何服务,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和党的文艺路线、方针、政策,从来都是明确的。但一些作家艺术家甚至是党员作家艺术家为什么对党的“二为”方针表示淡漠,对文艺的社会主义方向表示淡漠,对党和人民的革命历史和他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英雄业绩,缺少加以表现和歌颂的热忱,反而对写阴暗的、灰色的、胡编乱造、歪曲革命的历史和现实的东西,以及十分庸俗、低级乃至黄色的东西分外热心呢?对轻视实践、远离群众的创作生活洋洋自得呢?这是他们的世界观在作梗。
四、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进一步提高历史责任感
【李慎明:长安街读书会主讲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
责编:邱诗懿;初审:程子茜、陈佳妮;复审:李雨凡
更多精彩请点击
长安街直播
长安街读书会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励支持下发起成立,旨在继承总理遗志,践行全民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习、养才、报国。现有千余位成员主要来自长安街附近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中青年干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员、全国党代表、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等喜文好书之士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高端智库负责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机构的资深出版人学者等。新时代坚持用读书讲政治,积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