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在新课标要求下自选必修模块任一单元,完成一份培育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及其中一课时的课时教学设计。

一、思维导图

二、知识串讲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1、我国的民主党派

(1)发展: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各民主党派同共产党一道前进。

(2)性质:现已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2、我国的政党制度

(1)特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一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2)发展:这一制度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孕育,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过程中确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得到发展。

(3)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政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5)内容:

①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②政党关系: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③前提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首要前提与根本保证。

原因: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得到各民主党派的一致拥护。表现:在政党之间的关系上,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主要是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④政治地位: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权限:各民主党派具有法律赋予的参政权,包括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等等。

⑤活动准则: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是在社会主义法治的框架下设定和允许的要求。

注意:准确理解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关系

(1)政治上,执政与参政、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2)组织上,相互独立,不存在隶属关系;

(3)法律上,地位平等,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4)事业上,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5)监督上,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而是互相监督的关系。

3、新型的政党关系与政党制度形式

(1)政党关系

①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既亲密合作又互相监督,而不是互相反对。

②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各民主党派依法参政,而不是轮流执政。

(2)优越性:这一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适应,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

(3)作用

①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的弊端。

②它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奋斗,有效避免了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

③它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囿于党派利益、阶级利益、区域和集团利益决策施政导致社会撕裂的弊端。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性质

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

2、组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的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

3、主题:团结和民主

4、职能

(1)政治协商: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地方的重要举措以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进行协商.

(2)民主监督: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改革举措、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情况,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解决落实情况,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等,通过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进行协商式监督.

(3)参政议政: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进行协商讨论。通过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或其他形式,向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

5、作用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

6、要求

(1)人民政协工作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完善协商议政内容和形式,着力增进共识、促进团结。

(2)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职能,重点监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三)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民族格局的特点

(1)特点:中华民族是我国所有民族凝聚形成的命运共同体。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

(2)表现: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另一方面,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历史: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疆域,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的多民族国家。

3、我国的结构形式

(1)民主

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2)集中

中国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有一部宪法、一个中央政府。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都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统辖

(四)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1、新型民族关系

(1)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族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为建立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措施:我国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2、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

(1)民族平等

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原因: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

要求: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义务

(2)民族团结

原因: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

作用:民族的大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3)各民族共同繁荣

原因: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这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原因:根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3)自治

①级别: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②机关: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③权限: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

(4)特点

①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

②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③国家保障各小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

④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快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5)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6)作用: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

(7)要求: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①一方面,要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积极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②另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尊严,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依法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及其活动,坚决反对和有力回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

③必须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4、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1)原因:我国有多种宗教,妥善处理宗教问题,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内容: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①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四个自由: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②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权义统一、遵守法律、政教分离

原则:我国的宗教事务管理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

③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

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严格禁止境外宗教的渗透和发展,坚决打击宗教极端思想的传播,严密防范宗教极端行为的发生。

④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任务,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用中华优秀文化亲润宗教,不断推动我国宗教的中国化。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求他们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

(五)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1、基层群众自治

主体

人民群众

领导

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

地域

在居住地范围内

依托

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行为

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实质

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

2、村委会

(1)性质: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2)职能:其主要职能是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3)产生: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选举产生,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4)管理:在农村基层治理实践中,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是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本村的日常事务,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的有效途径。

3、居委会

(1)性质:按照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2)任务:其任务是维护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3)产生: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选举产生,向居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4)意义:居委会成员居民选,社区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务居民管。这大大调动了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也有效提高了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和能力。

(六)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1、发展基层民主

(1)原因: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2)实践:在我国农村和城市,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基层民主实践。

2、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

(1)民主选举

①农村: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农村的村民委员会和城市的居民委员会,按法律规定均由本居住地的村民或居民选举产生。在农村,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的产生采取居民直接选举的办法,实行无记名投票、公开计票,选举结果当场公布。

②城市:在城市,社区居委会正从过去的居民代表选举,向更高比例的居民直接选举发展,选举程序更加规范,给城市基层治理带来显著变化。

(2)民主协商

①原因:城乡基层的公共事务千头万绪,应该也必须由众人商量着办。只有本着有序参与的原则,让居民或村民合理表达意见和建议.求同存异.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案.促成基层社会的和谐。

②开展:我国城乡的基层民主协商,在街道或乡镇、社区或行政村以及企事业单位等不同的层次展开,也贯穿于基层治理的全过程。

(3)民主决策

②要求:按民主决策要求,在农村,凡关系到村民公共利益的事项,都要由村民以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方式集体作出决定。在城市,社区公共事务的民主决策通过召开居民会议进行。

(4)民主管理

②原因: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推动8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做好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

(5)民主监督

①原因:负责城乡基层公共事务管理的居委会和村委会,事实上都掌握一定的权力。要防止以权谋私,尽可能避免管理工作的失误,必须实行民主监督。

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地位: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要求: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应该将其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加以推进。

THE END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指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政体,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被称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依据:一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我国国家政权的本质直接联系在一起,二是中国国家政权人民性的集中体现。 人民代表https://localsite.baidu.com/article-detail.html?articleId=2395252&ucid=n101nW6vP1f&categoryLv1=%E6%95%99%E8%82%B2%E5%9F%B9%E8%AE%AD&ch=54&srcid=10005
2.关于宪法规定的我国政治制度及其特点和优势以上我们重温了1982年宪法在起草制定过程中对涉及国家政治制度重大问题的讨论和考虑。1982年宪法实施后,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先后四次以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对其部分内容作了修改,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反映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认识的深化。在社会实践http://www.npc.gov.cn/zgrdw/huiyi/cwh/1130/2013-01/06/content_1750189.htm
3.简述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我国有四大政治制度一个根本三个基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政治协商和民族区域自治和基层群众自治是基本政治制度.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相似问题 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根本政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2a008a615ab4615b4a35bc19dd90d2a7.html
4.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政治格局稳定的重要制度保证新闻原标题:孙信: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政治格局稳定的重要制度保证 【习近平中央统战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专家系列谈六】 编者按:5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第一次召开的统战工作会议,在我国统一战线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是指导统http://news.cntv.cn/2015/06/10/ARTI1433917276228712.shtml
5.五年制《历史》第一学期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学习园地答:民族区域自治是基于我国国情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就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目前我国先后建立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100多个自治州(县、旗),少数民族实现了当家作主。 https://zy.ganzhsz.cn/s.php/gjb/item-view-id-143.html
6.专题14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2)性质:现已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2.我国的政党制度 (1)特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16pt4240ct12569n359493.html
7.2024年初中政治知识点:制度原则政治知识中考网整理了关于2024年初中政治知识点:制度、原则,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1、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的基本民族制度(或叫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https://m.zhongkao.com/e/20240501/6631ca43c97fc.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