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江苏开放大学中国政府与政治历年作业重点知识点

1.宪法:宪法规定国家根本任务的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以及公民的权利义务等内容,它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是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政治:政治就是人类社会根据利益原则,运用公共权力和公共权威来调控和管理社会的行为与关系模式。

3.政府:是国家进行阶级统治、政治调控、权力执行和社会管理的机关。它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构在内。

4.政党:是具有共同利益的特定阶级或者阶层的代表,通过谋取政权和执掌政权等共同行动,实现其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而结成的具有明确纲领和章程,比较健全的组织机构,以及具有一定群众基础的政治组织。

5.政党政治: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形式。狭义的政党政治就是政党执掌政权的活动,广义的政党政治是指各国政党为实现其政治纲领和主张而展开的一切政治活动和斗争。

政党政治是由某个政党或政党联盟组织政府、执掌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物的一种政治形式。

6.政党制度:政党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地位、作用,执掌政权),参与或者影响国家政治生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

8.政府过程:政府的实际运作活动,包括政府各权利机构和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和互动,如决策政府过程、执行政府过程、监督和反馈政府过程。

9.政府决策:政府决策是指政府从实际出发,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问题)选择与制定行动方案、作出决定的活动。政府决策既是政府决策的过程,又把它当作政府决策的结果。

10.政府文化环境:所谓政府的文化环境主要是指一个政府置身其中的社会思想意识、文化心态和观念形态的总和,它是社会成员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长期积淀而

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意识形态。

11.民族区域自治: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2.代议制:指一国统治阶级从各阶级、阶层、集团中,选举一定数量能够反映其利益、意志的成员,组成代议机关,并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管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重大事务的制度。

13.村民自治:在党和乡镇政府的领导下,村民群众按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

14.政党下乡:1.党员多数来自农村(天然亲和力)2无产阶级政党(穷人的政党,容易得到认同)3很好的意识形态政策化政党下乡:是指政党向乡村的延伸和渗透,在其过程中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成为政党组织网络中的成员;无政治的农民具有了政治意识,动员到党的目标之下,由此将一个传统的乡绅社会改造为一个现代政党领导和组织下的政治社会。党组织成为乡村治理的权力主体,它是对传统乡村社会精英治理体制的现代替代物。

15.代议制基本功能:议决功能、调节功能、监督功能、教育功能

16.政府文化环境的构成要素:政治意识形态、社会政治思潮或政治思潮、社会政治心理(政治文化)

17.政府的类型:

1、按照执政人数:人统治-君主政治;少数人统治-贵族政治;多数人统治-共和政治;这三种政府称为“正常形态政府”

2、按执政者所追求的目的:僭主政府、寡头政府、平民政府,称为“变态政府”。18.宪法的特点:原则性、稳定性、概括性、至上性

19.现代政治体系的构成:现代政治体系一般由利益集团、政党、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政府官员和法院六大政治结构构成。

20.政府政治环境:指在某一政治体系中与行政机关并列且对行政机关发生作用的诸种政治结构之总和。

21.政党有哪些功能:利益聚集与表达;政治动员和社会化;控制和领导国家政

治生活;政治录用与输送精英;影响国际政治事物

22.我国的审判机关的构成: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法院组成。

23.“议行合一”与“三权分立”的不同:

(1)议行合一权力是单向运作: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权力关系是同一的,单相授予。

(2)三权分立权力是多向运作:①美国三权分立,交错重叠,相互制衡;②英国三权分立,但是遵循“议会主权”原则。

(3)“议行合一”是一种理想型的政府构建形态,其目的是要体现“人民主权”的原则,实行比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体制更高程度的民主。

24.现代政党政治的特征:

(1)政党政治是政治类型的划分,而不是政党类别的划分,政党政治属于民主政治,是对专制政治的否定,是历史的进步;

(2)属于间接民主,代议制民主;

(3)很大程度上反应各政党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他们围绕竞选、组阁、执政方针等重大问题而进行的斗争。

(4)政党有完备的组织结构。

(5)政党成员的多样化。(中产阶级)

(6)弱意识形态,政策居中,更趋实际与实效性。

(7)规范政治,有其一套法律规则。

(8)现代政党政治功能的简化。(组织选举和执掌政权)

25.全能主义政治的特征

(1)在政治上,确立了以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政治制度;

(2)在经济上,确立了公有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根本上改变了几千来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

(3)在国家与社会关系上,政治上党组织向基层延伸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以及单位制的确立,形成国家对社会的全面控制和个人对国家的全面依附;

(4)在意识形态上,共产主义理想是整合社会道德的主导政治思想,同时很多人自觉以这一新思想要求自己的言行,为国家奉献自己的一切。

26.我国现行宪政体制规范与政府实际运作过程之间差距的原因

宪政体制是指宪法以及宪法所规定的政治体制。

(1)宪政体制是一种从西方引进的政治制度建立的方式,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中没有根基。

(2)这种宪政体制更多地受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当时宪法在这些国家中的地位和受尊重程度相对较低。

(3)中国封建专制的历史传统以及人治的传统根深蒂固。

(4)中国1949年以后的政治历史,基本上属于后革命时期的政治。

27.中国共产党与西方执政党执政方式的不同有哪些?

(1)作为领导地位上的执政党,掌管了立法,行政、司法和军队等全部国家权力。

(2)掌管了从国家整体到各个部分,即从中央到地方的所有国家机构。

(3)在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比较直接的领导,包括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的领导。

(4)其合法性不是来自有时效性的定期普选,而是来自长期艰辛的武装斗争

28.人民政府与司法机关的关系:

(1)司法机关对人民政府的监督;(2)人民政府对司法机关的制约。29.我国政治现代化改革的动力:

(1)政治动力。

(2)内源动力:领袖的政治心理和个性,政治精英之间的权力竞争以及精英和大众之间的互动。

(3)政党动力:执政党以国家的名只有执政党以国家的名义来创制现代化的法律制度和政策。

(4)体制内动力。

30.我国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基本趋势:

(1)国家与社会关系从高度一体化转向适度分离。

(2)政府权力从中央高度集权转向寻求中央和地方集权与分权的相互协调。

(3)政治权威从神圣化转向世俗化。

(4)政治决策从注重经验转向注重科学。

(5)社会控制从以行政权力为主转向寻求以法律控制为主。

(6)对权利主体从强调道德自律转向注重制度约束。

(7)政治文化从动员型转向自主型。

(8)政治文化从群众文化开始转向公民文化。

(9)政治发展道路的选择从追求激进转向寻求渐进。

(10)国家从实行闭关自守政策转向全面的、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31.我国政府决策机制存在的弊端

(1)政府决策理念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全能政府)

(2)政府决策中枢系统职责关系尚未理顺

(3)政府决策辅助系统支持作用发挥不够

(4)政府决策执行系统工作效率尚待提高

(5)政府决策监控系统监督乏力依然存在

(6)政府决策评估过程亟需规范

32.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1)内陆地区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的差距较大,这成为制约民族自治地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2)相比较而言,民族自治地方文化教育较为落后,专业与技术人才较为缺乏,人力资源状况不尽如人意,这成为制约民族自治地方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

(3)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的加速,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如何在保持生态的前提下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民族自治地区的重要课题。

(4)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使民族问题日趋敏感和复杂,也给民族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面临着更严竣的挑战。

33.我国基层民主管理的现实挑战:

(1)事情的变化:民主、民族、宗教等问题;

(2)国情的变化:党的合法性、党政改革掌握的资源;

(3)党情的变化:组织整合随着社会流动而弱化、政党的公权化、意识形态的虚化;

(4)农民分化,利益诉求多元化,权利意识提高;

(5)农村的空心化,带来教育、治安、公共服务不足等问题;

(6)管理方式和工作方法不得当;

(7)基层民主管理运行上的弊端;

(8)民众的心里失衡,仇富、仇官;

(9)制度的缺位而导致的对政治权利运行的监督欠缺,导致权力寻租和权力腐败的存在;

(10)农民政治文化趋于务实化、工具化;

(11)家族、黑恶势力介入基层民主管理;

(12)取消农业税,村级财政收入减少,债务沉重,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

(13)耕地面积减少,失地农民增加,基层社会治理风险加大;

(14)乡村精英流失,基层民主社会管理陷入困顿;

(15)信息社会的压力;

(16)群众脱离原有的高度组织化,现有体制又无法使其组织化,群众出于无显性结构状态,增加了群众工作的难度和社会管理的风险。

34.增强我国基层民主管理有效性的途径:

(1)尊重规律,转变理念。

(2)政治体制改革(全力外放)

(3)保持党的先进性,树立良好形象,增强公信力,取信于民

(4)加快完善社会政策体系,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

(5)建立健全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村官)

(6)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资到基层,努力群众工作的物质基础,提高公共服务

(7)规范社会行为(党政村群)

(8)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体制(a以人为本,服务为先b多方参与,共同治理c关口前移,源头治理d统筹兼顾,协商协调e依法管理,综合决策)

(9)建立新型沟通机制(要通过构建制度型渠道,让村民对现实利益关系的看法、怨气,甚至强烈的不满情绪得以上通下达)

(10)公正协调利益关系矛盾(a强化能够帮助农村群众正确认识利益差别的导向

b加大对各种非法收入的打击力度,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c建立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对利益受损村民给予适当的补偿以提高其生活满意度)

(11)提高领导者的领导素质

(12)提高农民的素质

(13)进一步加强基层领导与群众的联系

(14)方法与手段应灵活、多样

(15)建立健全群众工作绩效评估体系,调动广大基层干部做好基层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35.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度及其原则

(一)制度:宪法中确定了党在国家生活中的领导地位,党在政治体制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党的这种核心地位是由历史形成的,并在党的维护下,一直处于不可动摇的地位

(二)原则:坚持党的领导;民主集中制;党政分开

36.人大制度在中国整个政治系统中所起的作用有限的原因:

(1)机构设置上的原因;

(2)运行上的原因;

(3)政治上的原因,以党代政。

A、人大代表的选举程序透明性不高,造成群众参与选举的热情不高

B、人大归各级党委领导,政治上不独立,难以发挥监督监管的职权

C、人大主任是上级任命,同样缺乏政治独立,难以领导人大发挥其职权。

根本原因就是其独立性不够,和司法系统一样,采取一些改革措施或许会使情况变好一点,但是,人大的独立地位一天不建立,人大就永远是傀儡机构。

37.中央与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之间的差异以及二者之间的磨合。

A、差异:

(一)中央实行“议行合一”的人民代表大会政治体制

1、我国政治体制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2、其次,我国政治体制体现了“议行合一”的原则

(二)特别行政区实行以行政为主导、立法与行政互相配合与制衡、司法独立的政治体制

第一,行政主导。首先,在行政权方面,行政长官作为特别行政区政府的首长,负有领导行政机关的职责。其次,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对立法机关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在立法机关的运作过程中,法律草案主要由政府拟订并向立法机关提出,立法会议员在向立法会提出涉及政府政策的法案之前,必须得到行政长官的书面同意;立法机关通过的法律、财政预算须经行政长官签署,法律经行政长官签署、公布,才能生效,在一定的条件下,行政长官对立法机关通过的法案有否决权,并有权解散立法会等等。

第二,立法与行政既互相配合又互相制衡。第三,司法独立。

B、磨合:

第一,基本法的监督实施、修改、解释方面的问题。

1、基本法作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并颁布实施的全国性法律,它的具体实施由中央人民政府和特别行政区政府负责。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在其立法过程当中,会不会出现违背基本法的立法活动,如果出现,就将会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监督权发生摩擦。

2、基本法的修改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央和特别行政区对于什么时候需要对基本法进行修改、哪些内容需要修改、如何进行修改等问题,在认知上会产生一些差异,会存在一些矛盾摩擦。

第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其他法律在特别行政区适用的问题。

除了基本法在特别行政区适用外,还有一些涉及维护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全国性其他法律,也必须在特别行政区实施。基本法在附件三中明确地列出了在特别行政区实施的全国性法律。考虑到未来形势的变化和需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对于列入基本法附件三的法律进行增减。被列入附件的法律,由特别行政区在当地公布或立法实施。基本法规定,特别行政区应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国、分裂国家、煽动叛乱、颠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窃取国家机密的行动,禁止外国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在特别行政区进行政治活动,禁止特别行政区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与外国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建立联系。以上规定是维护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所必须的。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中央如何监督特别行政区

进行具体的落实工作,必然会产生一些矛盾和摩擦。第三,在行政事务方面的问题。

1、基本法对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及主要官员的任职资格,都有明确的规定。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在特别行政区经协商或选举产生后,要报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特别行政区主要官员由行政长官提名后,报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他们的免职也要由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中央人民政府的任命过程,实际上是对行政长官及主要官员任职资格的审查过程,不符合资格的当然不能获得任命。行政长官是在当地经过协商或选举后报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主要官员也是在获得行政长官提名后报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因此中央人民政府对行政长官及主要官员资格的审查实际上是在事后进行的,这就容易在中央和特别行政区之间形成矛盾和摩擦。

第四,在司法体制方面的问题。

1、基本法规定,特别行政区法院对特别行政区所有的案件均有审判权,但对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无管辖权。特别行政区法院在审理案件中遇有涉及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的事实问题,应取得行政长官就该等问题发出的证明文件,上述文件对法院有约束力。行政长官在发出证明文件前,须征得中央人民政府的证明书。由此可以看出,对何者为国家行为,涉及到一个事实认定问题。它需要特别行政区法院、行政长官和中央人民政府三方面的协调配合。

2.基本法规定,特别行政区可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司法机关通过协商依法进行司法方面的联系和相互提供协助。特别行政区司法机关与内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均没有隶属关系。特别行政区司法机关如何与内地各司法机关进行司法联系和相互提供协助,也是一个在实践上容易产生矛盾摩擦的问题。

3、在前面已经提到过,依据基本法的规定以及原有的司法惯例,在特别行政区由法院对法律进行解释,属于司法解释。而在内地,对法律的解释权属于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属于立法解释。特别是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对法律进行解释以后,就形成司法惯例,对以后法院的判案有约束力,起到了创制法律的作用。那么法律解释制度的不同,就容易在中央与特别行政区之间引起矛盾和摩擦。

第五,在政党体制方面的问题。

香港在过渡时期,出现了一些政党组织,这些政党组织在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后,仍在积极活动。澳门特别行政区目前还没有政党组织,但有实力很强的传统社团组织。

基本法没有涉及到特别行政区的政党问题,只是对其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做了原则性的规定。如何规范特别行政区的政党组织或政治社团的活动,如何处理它们与整个国家政党体制的关系,是一个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38.中国传统政治模式和政治文化对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影响有哪些

(一)传统政治模式和政治文化:

1、至高无上的世袭皇权(家国同构)

2、封建官僚政治(系统化、专业化与规范化的科举制;《孙子兵法》、《资治通鉴》、《战国策》、《三国演义》)

4、严重的官僚主义。一是人治色彩;二是与封建主义结合的特权政治;三是皇权与官僚制的关系(一方面想把权力收归皇帝;另一方面通过重叠机构与官职,将权力分割,互相牵制,从而达到皇帝控制一切的目的)四是官员食俸禄的固定职业,并对上级负责,因此结党、腐败现象很重。

(二)对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有益营养:;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对领导人个人权力的认同;对行政权力的倚重;人民良好服从精神;管理经验

(三)这种传统模式的糟粕:封建主义、官僚主义、人治、腐败等

39.如何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正确处理党与人大的关系;

(2)正确处理行政与人大的关系;

(3)完善和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

(4)加强人大的监督权;

(5)完善人大的监督权;

(6)完善选举制度;

(7)完善代表制度;

(8)加强人大专门委员会的建立。

40.人大常委会在立法过程中的作用

全国人大常委会除了可以制定和变动法律以外,还有权解释宪法,有权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对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作部分补充和修改,有权解释全国人大制定的和自己制定的法律,还有权撤销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省级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全国人大常委会一般每两个月召开一次会议,每次会议都可以有立法议程,从而使国家立法处于经常化的状态。

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它无权制定和变动宪法,无权制定基本法律,它行使补充和修改全国人大法律的权力要以不同被修改法律的基本相抵触为前提,全国人大有权对它的不适当的决定和法律予以撤销。

41.全国人大会议的会议形式全体会议、分组会议、联组会议、

42.如何规范和完善当代中国党政关系

(1)党政在职能上分开;

(2)党组织不具体管理国家机关或人民团体的业务工作;

(3)党的干部和国家公务员、人民团体的工作人员实行分类管理;

(4)党的纪委集中力量管理党风和党纪,不直接处理几率和经济。

本站不对内容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免费答案:形考作业所有题目均出自课程讲义中,可自行学习寻找题目答案,预祝大家上岸成功

THE END
1.宪法宣传月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你我的一生都与宪法息息相关。因此作为公民,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宪法的宣传和教育中来。让宪法成为我们共同的信仰,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只有了解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我们才能共同建设一个法治化的社会环境!本文转自重海讲法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宪法宣传月|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84474752533486520&wfr=spider&for=pc
2.中国宪法基本特征8篇(全文)中国宪法基本特征 第3篇 一、宪法应当成为法治财税的基本法载体 纵览各国宪法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宪法总是和财政权保持着相当密切的联系。例如,世界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大宪章》,正是英王和贵族间关于征税权的协议;又如,美国特别为所得税在中央和地方间的划分制定了宪法第十六修正案:“国会有权对任何来源https://www.99xueshu.com/w/filewgeab70k.html
3.@全体党员:这8方面230个知识点你都清楚吗?知识竞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26.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7.三大攻坚战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 四、全面从严治党 28.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http://ggy.scnu.edu.cn/a/20190604/5064.html
4.教师资格证(小学)思维导图模板教育法的渊源 宪法 人大 母法 宪法 教育法 教育基本法 人大 教育母法 教育法 教育单行法 人大、人常 低于宪法、教育基本法 高于法规、地方性法规 教育行政法规 国务院 教师资格条例 地方性教育法规 地方人大、人常 xx市高等教育条例 教育自治或单行条例 https://www.processon.com/view/5ee0eccf07912929cb392b51
5.大国海洋之海洋政治超星尔雅学习通网课答案C、《海洋基本法》 7、【多选题】我国在极地已经建了若干个科学考察站,以下哪几个是? A、长城 B、中山 C、黄河 D、昆仑 8、【多选题】中国与八个国家隔海相望,至今尚未进行海洋划界的是以下哪几个国家。 A、韩国 B、日本 C、菲律宾 D、印尼 http://changchun.ehqc.cn/show/54_23.html
6.从机会成长到战略成长——7个核心问题这样不断修改,不断思考,不断完善,改到第9稿时就基本明确了华为的管理思想和它的内在逻辑。比如《华为基本法》把业务放在了最前面,市场、营销、研发怎么干?怎么为客户服务?业务过程怎么组织,怎么解决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它先把业务过程和业务相关的资源说清楚。在后来的10年里,它的业务优先模式没有大的调整,这是支http://www.chnstone.com.cn/a/ACTIVITIES/3_1yantao/2020/1020/3517.html
7.全国2011年1月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试题自学考试14.我国《水污染防治法》的适用范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地表水体和( ) A.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 B.海水的污染防治 C.雪山、冰川的污染防治 D.管道水体的污染防治 15.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在城市范围内从事生产活动确需排放偶发性强烈噪声的,必须事先向当地主管机关http://3g.exam8.com/a/1872396
8.垄断与自由间的公用事业法制革新由于《基本法》的限制,第一阶段的电信改革并未过多涉及自由化的内容。[34]后因老旧设施改造,德国电信业亟需大量资金,加之国际上的竞争压力和欧共体1990年颁布的若干指令,第二阶段电信改革(PostreformII)于1994年拉开帷幕。该阶段改革以基本法修改为前提,旨在突破其对于电信任务性质的桎梏。同年8月30日修订的基本法http://www.iolaw.org.cn/global/en/new.aspx?id=53220
9.大学军事理论考试题库(通用6篇)9、为了加强我国的国防教育工作,2001年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10、公民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是否接受国防教育。X) 11、国家是统治阶级有组织有系统的暴力机器。√) 12、强调党在国防领导中的决定性地位和作用,这是我国国防领导体制的一个基本特征。√)https://www.360wenmi.com/f/filez84923gl.html
10.军事理论试题及答案调整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领域各种社会关系 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兵役法》 我国国防建设的根本大法《国防法》我国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的基本法 13、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定义 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时期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军事理论。是中国古代各个社会阶级以及政治集团、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发展历程:萌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709/16/45228612_670075492.shtml
11.河北省2019年农业保险发展报告河北省保险学会七、2019 年河北省农业保险市场特征 (一)国家发布农险重要文件 2019 年 9 月 19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 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由财政部等四部门发布。《指导意见》对未来 我国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具体路径做了具http://hebii.net/Xsyj_nr.asp?id=15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