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不当使用电动自行车,可能会触犯哪些法律?

央广网北京4月30日消息(记者费权实习记者徐爽)如今,越来越多市民选择方便、实惠的电动自行车作为代步出行工具。4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当前全社会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达3.5亿辆,平均每4人中就有1人拥有电动自行车,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动自行车4228万辆。电动自行车为市民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不当使用甚至还会触犯法律。

今天(4月30日)是第21个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今年5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20周年纪念日,央广网特邀法即达智库负责人、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王冠宇,为广大市民普及电动自行车法律知识,掌握更多交通安全常识。

电动车驾驶人也可能面临刑罚

年满16周岁,即可驾驶电动自行车“轻装上路”。很多市民误认为既然无需考取驾驶证,就不必和机动车一样遵守交通规则,这是大错特错的。

“行人、非机动车与机动车驾驶人都要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王冠宇介绍,“电动自行车驾驶人违反交通规则,扰乱正常的社会交通秩序,虽然不会有扣分、暂扣或吊销驾驶证等处罚,但情节严重者依然会面临罚款、扣留非机动车、拘留等处罚,甚至要负刑事责任。”

电动自行车操作灵活,很多驾驶人偶尔抱有侥幸的心态,“逞一时之快”或“见缝插针”。逆向行驶、不按交通信号指示通行、不在规定车道内行驶等,是道路上比较常见的几种电动自行车驾驶行为。王冠宇表示,“以上行为都是违法的,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非机动车实行右侧通行,车辆、行人都应当按照交通信号的指示通行,且非机动车应当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

很多市民认为,在没有设置非机动车和人行横道信号灯的路口,电动自行车就不会因为闯红灯被处罚。在这样的情况下,非机动车和行人正确的做法是按照机动车信号灯的指示通行。而在没有划定非机动车道的道路上,机动车在道路中间通行,非机动车和行人在道路两侧通行。“以上都是《道路交通安全法》明文规定的,全国统一。”王冠宇说。

除了以上规定,禁止超速行驶、酒后驾车、使用假牌套牌等常见的违法行为,既约束机动车,也约束电动自行车等非机动车。王冠宇还特别提醒:“电动自行车与其他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时,机动车不一定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具体责任划分要依据事故现场的情况。若机动车驾驶人无明显过错,电动自行车驾驶人有醉驾、逆行等严重影响交通安全的行为,非机动车驾驶人很有可能涉嫌交通肇事罪,或面临刑事处罚,因此千万别拿电动自行车不当‘车’。”

电动车地方管理条例亦需遵守

近些年,为了加强电动自行车的管理,各地区相继出台地方性管理条例或规定。“驾驶电动自行车上路,除了要严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也要遵守地方性法规,后者对电动自行车出行有更明确的要求。”王冠宇表示,不同地区对非机动车的规制存在差异,很多市民对驾驶电动自行车需要额外注意的事项也存有“盲区”,一不留心就很有可能触犯地方性法规。

“还有就是,很多驾驶人在车辆上牌后,私自对电动自行车进行加装或改装,这些行为也是违法的。现实中比较常见的改装是出于‘实用’的目的,如为电动自行车加装遮阳棚,认为它既能遮阳又能防风还能挡雨。还有一些人为了追求个性,在电动自行车上加装颜色艳丽的反光条或灯带。”王冠宇介绍,大多数地方性条例对改装电动自行车等行为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如《深圳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试行)》明令禁止给电动自行车加装、改装车棚、车厢、座位等影响安全的装置。

“这些改变外形结构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行驶安全,属于非法装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采取扣留车辆的行政强制措施,拆除非法装置。”王冠宇表示,实际上,为电动自行车安装遮阳篷十分危险,车篷不仅容易遮挡视线,还会加大风阻,使得车辆难以控制。而为了美观加装反光条等行为,很容易造成其他车辆驾驶人眼花。广大市民应该清楚认知以上“改装”会带来的安全隐患与法律风险。

此外,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下发的通知,从2020年6月1日起,在全国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引导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佩戴安全头盔。近些年,各地方也出台条例,明确要求骑乘电动自行车必须佩戴头盔,违者可能被交通管理部门处以罚款等处罚。

违规停放或充电可能涉嫌犯罪

随着电动自行车日益走进千家万户,随意停放占用消防通道、入户为电动自行车充电等问题,也给广大市民带来了很多困扰。近些年,由电动自行车入户充电发生爆炸而导致的火灾事故频发。国家消防救援局统计显示,2023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2.1万起,相比2022年上升17.4%。

王冠宇提醒,安全使用电动自行车,首先要选购正规合格的电动自行车及配件(电池、电线、充电器等)。为电动自行车充电时,严禁入户,还要杜绝飞线充电,更要远离易燃易爆炸物品,以防“火烧连营”。

电动自行车为市民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4月30日是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央广网为广大市民普及电动自行车法律知识。

THE END
1.电动车管理的主要法规有哪些?电动车管理的法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虽然国家尚未出台专门的电动车管理法规,但各地已开始制定相关规定。例如运城市的法规要求,所有电动自行车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必须遵守生产、销售、回收、登记、通行、停放、充电、消防安全及租赁经营等各方面的规定。 其次,在生产销售方面,电动自行车和安全头盔必须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https://www.autohome.com.cn/ask/13123959.html
2.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11月1日正式实施!这份电动自行车全链条这份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表单 请收好~ 一系列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出台, 深入推进了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 保障了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然而,近日央视调查发现, 现实中存在诸多解限速等经营性拼改装行为 关于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 这些法律法规值得了解 https://www.yoojia.com/article/9125048952441373127.html
3.国家法律对电动车的规定律师普法国家对于电动车的行驶有关规定的法律依据依据提现在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依法应当登记的非机动车,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后,方可上道路行驶。依法应当登记的非机动车的种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规定。 https://www.110ask.com/tuwen/18436442185023170697.html
4.对于三轮电动车国家都有什么规定国家现在对小型电动三轮车的规定为:没有注册登记的,不能上道路行驶,并且驾驶人应当取得相应的驾驶证,因为小型电动三轮车也属于机动车,驾驶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文明驾驶。 对于三轮电动车国家都有什么规定? 国家对三轮电动车的规定包括:速度不能超过25公里每小时;整车重量不能https://m.64365.com/tuwen/916592.aspx
5.工信部征求意见:电动自行车拟禁用车载充电器完善永久性标识本文件未采用或者参考国际标准。未收集到其他国家或者地区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无法进行比对分析。 五、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过程、处理意见及其依据 本文件起草过程中,召集主要起草单位及主要起草人进行了研讨。说明了目前形势和任务需要,落实相关政策要求,将增加耐高温永久性标识、禁用车载充电器,无重大分歧。 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404253059094566.html
6.电动车车主注意!宜春将严查这些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机动请广大市民自觉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规,二轮电动车未悬挂号牌的立即到指定地点上牌;二轮电动车驾驶人、乘车人无安全头盔的立即前去购买并佩戴上路,积极支持和配合整治工作,做到安全文明出行,共同营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 宜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 2022年9月1日 https://3g.163.com/dy/article/HG9LAJMP0534B4R0.html
7.低碳经济转型范文将要采取的措施包括如下方面:(1)提供电动车和plug-in混合动力车这些类型车辆的提议细节,能够使得为消费者提供2~5000英镑的激励措施有望从2011年开始施行,细节包括车辆要达到尾气限定最大排放量(75gCO2/km)所应满足的要求,支持这一方案的基础设施框架升级文件也已;(2)建立一个新的货运与物流行业指导小组,为测量、https://www.gwyoo.com/haowen/178790.html
8.先进人物先进人物先进人物严格遵守《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觉践行高等学校教师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的高尚师德标准,加强自身修养,弘扬高尚师德,切实肩负起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无违法违规行为。 http://hb.hbu.edu.cn/xjrw/view_505.html
9.员工外出免责协议书(通用15篇)一、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注意人身、财物安全,不做任何有损他人和自己安全的事项。工作中严格执行岗位操作规程,按要求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切实履行员工安全职责。 二、工作中执行“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保护他人不受伤害”,确保自身安全及别人的安全,当观察到别人存在不安全的活动时,必须https://www.jy135.com/xieyishu/930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