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练习题

(新版)民法练习题200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违反公序良俗原则的行为不包括0OA、家庭暴力B、在愚人节时与某人开玩笑C、某企业与职工签订工伤概不负责的协议D、串通投标的行为答案:B2.甲、乙在火车上认识,甲怕自己到站时未醒,请求乙在A站唤醒自己下车,乙欣然同意。

火车到达A站时,甲沉睡,乙也未醒。

甲未能在A站及时下车,为此支出了额外费用。

甲要求乙赔偿损失对此,应如何处理0oA、由乙承担违约责任B、由乙承担侵权责任C、由乙承担缔约过失责任D、由甲自己承担责任答案:D3.下列情形中属于民事法律事实的是()oA、日出C、赠与D、恋爱答案:c4.下列权利属自然人专有的为0oA、姓名权B、名誉权C、荣誉权D、商标权答案:A5.下列法律关系中属于民法调整的身份关系的是0oA、买卖关系B、雇主与雇工的关系C、父母与未成年子女的关系D、受奖人对其荣誉证书的关系答案:C6.在特定条件下,()也是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如可以成为合同的当事人。

A、自然人B、法人C、其他组织答案:D7.对于无权代理的民事行为,如果未经追认,则由。

承担责任。

A、第三人B、行为人和第三人C、被代理人D、行为人答案:D8,债发生的原因不包括0oA合同B、不当得利C、动产的交付D、无因管理答案:C9.下列事实中可以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的有()oAx太阳从东方升起B、侵权行为C、小王出差了,他妻子非常想念他D、老李每天早晨起床锻炼半小时,晚上看报一小时答案:B10.林某生有三个儿女,林某于2018年3月逝世,其二儿子林忠在遗产处理前两个月内,既没有说放弃继承遗产,也没有说要继承父亲的遗产,则对林忠的行为视为()oA、丧失继承权B、自动放弃继承C接受继承D、继承权因除斥期间已过而消灭答案:c11.甲于5月10日同乙签订保管合同。

5月12日甲将货物交给乙保管。

5月14日,该货物被盗。

5月25日,甲提货时得知货物被盗。

民法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根据民法规定,以下哪项不属于物权的范畴?A.土地使用权B.著作权C.抵押权D.知识产权2.甲向乙借款,约定一年后偿还。

若甲未按时偿还,根据民法,乙可以采取以下哪种措施?A.立即要求甲偿还B.要求甲支付违约金C.直接将甲的财产变卖D.以上都是3.根据民法,以下哪项行为不构成侵权?A.非法侵入他人住宅B.未经许可使用他人肖像C.正当防卫D.擅自使用他人专利4.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提供货物。

若甲公司未按合同约定提供货物,根据民法,乙公司可以采取以下哪种措施?A.要求甲公司支付违约金B.要求甲公司继续履行合同C.要求解除合同D.以上都是5.根据民法,以下哪项属于无效合同?A.双方当事人自愿签订的合同B.以欺诈手段签订的合同C.以胁迫手段签订的合同D.以上都是二、多选题1.以下哪些情形下,合同可以被认定为无效?A.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B.合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C.合同当事人没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D.合同当事人存在重大误解2.根据民法,以下哪些行为属于侵权行为?A.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非法占用他人财产C.未经许可使用他人商标D.恶意诋毁他人名誉3.以下哪些情况下,债务人可以要求债权人履行债务?A.债务人已经履行了合同义务B.债务人已经支付了违约金C.债务人已经向债权人发出了履行债务的通知D.债务人已经向法院提起了诉讼4.以下哪些属于民法中规定的民事权利?A.财产权B.人身权C.知识产权D.行政权5.根据民法,以下哪些行为属于违约行为?A.未按合同约定交付货物B.未按合同约定支付价款C.未按合同约定提供服务D.未按合同约定履行其他义务三、判断题1.民法规定,所有合同都应当书面形式签订。

(错误)2.根据民法,债权人可以单方面解除合同。

(错误)3.民法规定,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债权人应当返还债务人的财产。

2.物权是一种直接支配特定物并排斥他人干涉的________权利。

3.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________关系的协议。

4.人格权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________权、荣誉权等权利。

三、简答题1.简述民法的基本原则。

2.物权法中的善意取得制度是什么?3.合同履行的原则有哪些?4.简述侵犯人格权的法律责任。

刑法民法练习题(打印版)一、刑法练习题1.甲在醉酒状态下,误将乙的汽车当作自己的,开走后撞伤了行人丙。

甲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请分析其犯罪构成。

2.乙因盗窃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

在缓刑期间,乙又因诈骗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请问乙的缓刑是否被撤销?若撤销,应如何执行?3.甲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服刑期间表现良好,符合减刑条件。

请问甲最多可以减刑多少年?二、民法练习题1.张三与李四签订了一份房屋租赁合同,约定租期为一年。

半年后,张三因工作调动需提前解除合同,李四不同意。

请问张三是否有权单方面解除合同?为什么?2.王五购买了一辆二手车,但未办理过户手续。

不久后,王五将车卖给了赵六,并办理了过户手续。

请问原车主是否有权要求赵六返还车辆?为什么?3.李小姐在商场购物时,不慎将手机遗失。

商场保安捡到后,未及时归还给李小姐,而是自己使用。

请问李小姐是否有权要求保安返还手机?为什么?三、案例分析题1.案例背景:陈先生与周女士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约定陈先生购买周女士的一套房产。

合同签订后,陈先生支付了定金,但周女士却将房产卖给了他人。

陈先生诉至法院,要求周女士双倍返还定金并赔偿损失。

2.案例背景:刘先生在公园散步时,被一只流浪狗咬伤。

刘先生将狗的原主人告上法庭,要求赔偿医疗费用及精神损害抚慰金。

四、综合应用题1.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货物买卖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供应一批货物,乙公司支付货款。

合同履行过程中,甲公司发现乙公司存在严重的财务问题,可能无法按时支付货款。

请问甲公司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保护自己的权益?2.张女士购买了一套商品房,入住后发现房屋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如墙体开裂、漏水等。

张女士要求开发商进行维修,但开发商一直拖延。

请问张女士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维护自己的权益?以上练习题涵盖了刑法和民法的基础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民法练习题集一.单项选择1.下列社会关系中,应由民法调整的是A.某国有企业和其职工形成的劳动合同关系B.专利局对李某发明专利予以宣告无效C.甲乙两村对某块土地的所有权归属发生争议D.甲乙两对青年男女的恋爱关系1.C民法的调整对象:我国民法调整平等民事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劳动合同及专利确权皆非平等主体间的关系,分别属于劳动法和行政法的调整对象。

C为民法调整的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

2.形式意义上的民法是指:A.经立法程序系统编纂的民法典B.由民法专家编写的著作C.最高司法机关关于民法的解释性文件D.法律出版社出版的民法大百科2.A形式上的民法就是指民法典,这是按一定逻辑顺序编纂的民事法律规范体系实质上的民法指调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民事法律规范的总和,如民法典以及各种民事单行法。

3.下列领域内发生的民事关系不应该适用我国民法调整的是A.公海上航行的中国籍货轮B.飞往伦敦的中国籍客机C.中国驻日本的大使馆D.中国开往鹿特丹的国际列车.D我国民法空间上的适用范围。

一般而言,民法适用于我国的领土、领空、领海,包括驻外使馆以及我国领域外航行的我国船舶、航空器。

但是法律规定只适用于局部地区的地方性法律除外。

列车不存在国籍问题,其适用所在地法律。

二.多项选择1.对于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身关系都具有固有性B.等价有偿原则不适用于人身关系C.侵害人身利益的情形下刑罚保护手段更严厉,所以可以代替民法保护手段D.人身关系具有非财产性,所与财产关系没有联系1.ACD本题考查民法调整对象的特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民法调整的身份关系不一定具有固有性,比如说配偶身份关系就只能因婚姻行为方可以产生。

特殊的人格权可以有偿转让如法人的名称权,人身权的实现可以使民事主体获得经济利益,所以人身关系并非与财产关系毫无关系。

侵害人身关系一般情形可以由民法处理,只有严重的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那一部分才可以处以刑罚,但是仍然不排斥附带的民事赔偿诉讼2.关于民法的特点,下列何种说法正确A.民法是权利法,它只是保护法律加以确认过的权利B.民法是司法的核心部分,民事立法特别是合同法中药尽量扩大任意性规范的数量C.民法既是行为规范又是裁判规范,但以前者为主D.民法奉行私法自治2.BC本题考查我国民法的特点。

民法练习题、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现象中,违反民法平等原则的是()。

A.甲公民(年满25周岁)可以结婚,而乙公民(13周岁)不能结婚B.甲公民(经登记为综合类证券公司)可以从事证券经纪业务,而乙公司(登记为房地产公司)则不能从事证券经纪业务C.国家税务机关可以在税收征收法律关系中使用强制手段,无视纳税人的意志而依法进行税收征收.D.某市国家管理干部认为,在本市建筑工程的招标投标中,市委领导的亲戚具有优先的订立合同的权利2.中学生刘小东在暑假时到其邻居家开的饭店里帮忙,其邻居答应等假期结束时将给其1000元报酬。

假期结束时,邻居以刘小东才13岁,没有民事行为能力,不能决定报酬的金额为由拒绝给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刘小东无权要求该项报酬,因为他没有订立劳动合同的民事行为能力B.刘小东无权要求该项报酬,只有经过其父母的同意才可以C、刘小东有权要求该项报酬,因为接受报酬不以民事行为能力为限D.刘小东有权要求该项报酬,但具体金额应由其和其邻居共同协商3.1995年周某在丈夫去世后经人介绍与丧偶的刘某结婚,但他们的婚事一直遭到刘某儿子小刘的反对,1998年刘某患上精神病,并久治不愈,一直由周某悉心照料。

1999年5月小刘提了要担任父亲监护人,保管父亲的所有财产,刘某的财产应该由()保管。

A.周某B.小刘C.刘某的父亲D.刘某的母亲4.青岛某公司为开拓业务,在北京设立一家办事处。

1998年的一天,办事处负责人王某在因公外出办事的驾车不慎致人损害,须赔偿5万元,则该5万元应()A。

立新学校委托其教务人员王某购买一批电教器材。

王某到百货公司购买时,正好该公司举行有奖销售,规定购买商品若干元可得到奖券一张。

民法习题练习2(1)(第章民事法律关系)、名词解释1、民事法律关系2、民事权利能3、民事为能4、民事法律事实5、形成权6、请求权7、抗辩权8、民事责任、判断题1、民事法律关系是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2、民事法律关系称民事关系。

()3、国家亦是普通的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4、公民没有为能照样可以享有民事权利。

()5、物权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为、智成果和利益。

()6、作为法律事实的事件是指与当事意志有关的客观情况。

()7、凡是与当事的意志关的情况都属于法律事实中的事件。

()8、既得权与期待权的区别实质是权利效要件是否齐备的区别。

()9、抗辩权的作在于否定对当事所主张的权利的存在。

()10、共同责任是指当事双对损害发均应承担责任的民事责任。

()11、混合责任是指多责任中承担民事责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共同承担的责任。

()12、公平责任是指对造成的损害双当事都有过错,则双以过错公平承担责任。

()三、单选1、下列中作为知识产权的客体是()。

A物B为C智成果D利益2、将法律事实区分为事件和为的根据是看是否与当事的()有关。

A财产利益B利益C主观意志D客观情况3、民事诉讼的性质属于()。

A、救济B、社会救济C、公救济4、某司机开车不慎撞伤甲,甲经抢救效死亡。

为此某赔偿甲家属10万元。

甲家属料理后事后,分割了甲的遗产。

引起上述侵权赔偿关系、财产继承关系产的分别是()。

A.为、为B.事件、事件C.为、事件D.事件、为5、下列权利中属于相对权的是()。

A.权B.所有权C.知识产权D.债权6、依据民事权利效范围的不同,民事权利可分为()。

A.财产权与权B.绝对权与相对权C.主权与从权利D.请求权与形成权7、依据权利()的不同,民事权利可分为请求权与()。

A.作;权B.效范围:配权C.作;形成权D.内容性质:财产权8、解除权在性质上属于()。

一、判断题1、民法的调整方式包括事前调整和事后调整。

其中"返还财产,恢复原状"的方式属于事前调整。

()2、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由民法调整,但亲属间形成的财产共有和分配等横向财产关系则不属民法调整。

()3、我国《民法通则》在民事立法中具有普通法的性质,故其应属形式意义的民法,是我国尚待修订和完善的民法典。

4、某国驻华使馆的官员驾车外出,与中国公民发生民事侵权纠纷,在其同意适用我国民法时,法院可依我国民法作为审判依据。

()5、“民商合一”与“民商分立”是两种立法体例的具体表现,并不是否认民商法是私法的理由。

6、就民法原理而言,民法的渊源除法律外还应包括判例和法理,其具有弥补制定法局限的功能。

7、民事法律关系包括所有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8、民事法律关系中的财产关系,当事人地位上都是平等的,且在经济利益上也是等价有偿的。

9、我国民法规定的享有民事权利能力的主体只有自然人和法人两种。

10、法人作为民事主体的资格是法律赋予的,而自然人作为民事主体的资格是基于人的自然属性自然取得的。

11、甲到非禁渔区钓鱼的行为,属于事实行为。

12、一个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只能相应地由一个自然事实或人的行为引起。

13、不以主观意思表示为构成要素的、能引起法律关系变动的法律事实,即指自然事实,包括事件和状态。

14、甲自杀身亡,其财产由甲之配偶继承。

引起这一法律关系变化的是甲的自杀行为。

15、不当得利能够引起债权债务关系的发生,属于法律事实中的事件。

16、无行为能力人同完全行为能力人一样享有人格权。

17、小明虽未满7周岁,但因经常随父母购买食物,已知一些食品的价格,故小明单独实施购买其已知价格食品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18、胎儿没有权利能力,不能作为民事主体,故对胎儿的任何利益一律不予保护。

19、人的权利能力终于死亡,故法律无理由再对此种非民事主体的利益予以保护。

20、监护人是被监护人的法定代理人。

21、精神病患者陆某在住院治疗期间逃出,将某百货店柜台玻璃砸碎造成经济损失500元。

民法练习题和答案1.甲向乙借款10万元,约定一年后归还。

一年后甲未归还款项,乙可以采取哪些法律措施?2.甲将自己的房产出租给乙,约定租期为两年。

租期未满,甲能否要求乙提前搬离?3.甲在乙的商店购买了一台冰箱,使用后发现冰箱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甲可以要求乙承担哪些责任?4.甲在公共道路上行走时,被乙驾驶的车辆撞伤,甲可以向乙主张哪些权利?5.甲与乙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合同中约定了违约金条款。

合同履行过程中,乙违约,甲可以要求乙支付违约金吗?答案解析1.乙可以要求甲归还借款,如果甲拒不归还,乙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决甲归还借款及支付逾期利息。

2.根据租赁合同的约定,甲无权在租期内要求乙提前搬离,除非合同中有特殊约定或乙违反了合同条款。

3.甲可以要求乙承担修理、更换、退货等责任,如果冰箱的质量问题给甲造成了损失,甲还可以要求乙赔偿损失。

4.甲可以要求乙承担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医疗费用、误工费、护理费等,如果甲因伤致残或死亡,还可以要求乙赔偿相应的残疾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

5.根据合同法的规定,甲可以要求乙支付违约金,但违约金的数额不能过高,否则法院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通过这些练习题和答案,学习者可以对民法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法律关系有更深入的理解。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具体案例和法律规定进行分析。

希望这些练习题能够帮助到大家。

《民法》练习题(一)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民法调整的对象是()A、公司内部的工作隶属关系B、国家与纳税人的税收关系C、工厂排污超标收费关系D、国家机关购买工作用品的买卖关系2、我国《民法通则》明确规定的基本原则是()A、社会主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平等、自愿、诚信、公平原则D、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兼顾原则3、甲与乙为邻居,素有矛盾,甲开设一露天排档后,乙遂将房屋租给一小型垃圾处理所。

乙的行为()A、违反公序良俗B、违反自愿原则C、违反诚信原则构成权利滥用D、并无不当4、甲于市中心买下一块空地,但常年搁置不用,与周围的繁荣形成鲜明对比。

有关部门建议其及早兴建土木,然甲称自己所有之物,他人无从干涉。

甲的行为()A、违反公共利益和权利不得滥用原则B、违反善良风俗和诚信原则C、违反公平原则D、根据所有权绝对原则,其行为并无不当5、甲买受人发现物有瑕疵后,即通知出卖人乙。

乙表示愿与甲协商,但拖延两年后即以甲在法定期限内未主张物的瑕疵,而拒绝甲的请求。

乙的行为()A、无可责难,因甲未及时行使其权利B、违背诚信原则C、有违道德和公序良俗原则D、违背自愿原则6、依据我国民法,下列不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有()A、胎儿与死者B、植物人C、触犯刑法正被执行刑期的人D、被宣告死亡但实际未死亡的人7、下列属于非法人团体的是()A、集团公司B、企业的分支机构C、公立学校D、外资银行8、甲杀害乙,乙的继承人因乙死亡而继承其遗产。

引起该继承关系的法律事实是()A、乙的死亡B、甲的违法行为C、甲的事实行为D、乙的死亡和甲的违法行为9、下列属于法律行为的是()A、甲对所种果树之果实的收获行为B、甲入乙果园擅自摘取果实的行为C、甲为避免乙的果实受损而擅入乙果园所为的摘取行为D、甲与乙约定以一定报酬为条件由甲帮乙收果实的行为10、下列行为不属于法律行为的是()A、甲对其未成年幼子所为交易行为予以追认B、甲将其所有的A物予以抛弃C、甲将其所有的一幅名画赠与乙D、甲对抗乙不法侵占其所有物的自助行为11、下列不属于法律事实构成引起法律关系变化的是()A、甲立遗嘱后死亡发生的遗嘱继承B、限制行为能力人为超越其年龄和智力的行为经其父同意C、甲开车撞到乙致乙死亡而产生的侵权行为D、甲先于其父死亡、甲父死亡,甲子代位继承甲父遗产12、大学生赵某,十八周岁,骑车不慎撞伤他人,造成受害人经济损失千余元,则()A、赵某赔偿,父母垫付B、赵某免责,父母赔偿C、赵某与父母各半赔偿D、赵某与父母均不赔偿13、刘某在十岁生日时,接受了海外亲戚赠送的5000元人民币。

第一章民法概述一、多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不可为我国民法渊源的是()。

A、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B、民间订婚的习惯C、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民事判决D、某大学教授的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专著2、下列属于民法所说的财产的有()。

A、土地、土地BBB、房屋、房屋、房屋CCC、商标、商标、商标DDD、商业秘密、商业秘密3、下列社会关系属于民法调整的人格关系的有()。

A、生命权法律关系、生命权法律关系BBB、健康权法律关系、健康权法律关系C、姓名权法律关系、姓名权法律关系DDD、配偶权法律关系、配偶权法律关系4、下列社会关系属于民法的调整对象的有()。

A、自然人甲与自然人乙之间订立的电脑买卖合同关系B、中国公民丙与中国公民丁之间缔结的婚姻关系C、甲税务机关与自然人乙之间订立的电脑买卖合同关系D、甲税务机关与自然人乙之间税款征收关系二、名词解释1、民法、民法222、民法的渊源、民法的渊源三、简答题1、我国民法的渊源有哪些?2、我国民法的适用范围包括哪些?四、论述题1、如何理解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参考答案一、多项选择题1、BCD2BCD2、、ABCD3ABCD3、、ABC4ABC4、、ABC二、名词解释1、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民法的渊源这一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可以说民法的渊源是指民法产生的根源,这是从民法与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关系讲的;也可以说民法的渊源是法官裁决民事案件的法源,即法官判案的法律根据。

通说认为,民法的渊源,是指民事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

三、简答题1、民法的渊源,是指民事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

我国民法的渊源包括:(1)制订法:宪法中的民法规范;民事法律;国务院制订发布的民事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经济特区法规中的民事规范;国际条约中的民法规范。

民法考试题库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法律行为主体为未成年人?A.20岁的公民B.17岁的公民C.23岁的公民D.16岁的公民2.民事行为能力的取得年龄为:A.16岁B.18岁C.20岁D.21岁3.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主体是指:A.未成年人B.完全智能型残疾人C.无民事行为能力人D.无行为能力人4.取得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当年满:A.16周岁B.18周岁C.20周岁D.21周岁5.民事法律行为实施过程中应当遵守的一般责任行为原则是:A.赔偿原则B.忠实信用原则C.公平原则D.自愿原则二、判断题1.《中国合同法》是中国最早制定的关于合同的法律规定。

A.对B.错2.民法中规定的人格权包括姓名权、肖像权、荣誉权等。

A.对B.错3.未成年人虽然没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但可以通过法定代理人进行民事法律行为。

A.对B.错4.杀人犯对被害人的家属进行恐吓属于民事侵权行为。

A.对B.错5.职业侵权行为不属于民事侵权行为的范畴。

A.对B.错三、简答题1.简述你对民法行为能力的理解。

2.解释一下《合同法》中对公平交易的规定。

3.请阐述你对民事侵权行为的认识。

4.请简要描述一下《民法典》的主要内容。

5.对于未成年人参与民事法律行为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四、论述题根据你的理解,简要阐述中国《民法典》的立法目的和意义。

民法练习题及答案第五章民法一、习题(一)判断题1、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具有广泛性,不论是静态的财产占有和利用关系,还是动态的财产流转关系,凡是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都由民法来加以调整的。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3、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除因年龄不同而不同外,一律平等。

4、公民的民事权利是可以放弃的、转让的,因此,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也是可以放弃的、转让的。

5、我国《继承法》规定了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但胎儿并非民事权利主体,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6、李某,15岁,初中未毕业即与同乡一起到外地打工,月薪近千元,因此,李某可视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7、王某为一名不满14周岁的中学生,因家庭贫困被学校确定为帮困扶助对象。

某个体工商户刘某愿意捐助2000元钱给王某,则王某可以不经过其父母的同意而接受这笔捐款。

8、以个人名义申请登记的个体工商户和个人承包的农村承包经营户,用家庭共有财产投资或者收益的主要部分供家庭成员享用的,其债务也应以家庭共有财产清偿。

9、法人超越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签订的合同应一律无效。

10、法人只能以其所有或独立支配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法人的出资人则以其出资为限对法人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11、甲、乙、丙三人合伙办了一小型加工厂,由于经营不善被迫关闭,经清算合伙企业财产,发现仍不能偿还所有债务。

甲的出资比例为50%,因此,如果甲愿意以个人财产清偿合伙企业债务的一半后,则无需对合伙企业的剩余债务承担民事责任。

12、合伙人可以用货币、实物、土地使用权、知识产权或者其他财产权出资,经其他合伙人同意,也可以用劳务出资。

13、合伙人可以通过合伙协议约定对合伙组织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也可以约定仅以各自的财产承担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14、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而订立的合同无效。

15、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民事行为无效。

16、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从撤销权人实际行使撤销权时起无效,撤销权人放弃或者逾期没有行使的,民事行为从成立时就有效。

(对/错)2.民法中,民事行为的效力可以因当事人的意愿而随时变更。

(对/错)3.民法规定,合同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产生的违约责任,只能通过诉讼解决。

(对/错)4.民法中,对于因不可抗力导致的合同不能履行,当事人可以请求解除合同。

(对/错)5.民法规定,未成年人的财产权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行使。

(对/错)三、简答题1.简述民法中关于民事主体的分类及其特点。

2.阐述民法中关于民事权利保护期限的规定。

3.描述民法中关于合同解除的条件。

4.解释民法中关于民事行为无效的情形。

5.说明民法中关于民事行为可撤销的情形。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甲与乙签订了一份房屋买卖合同,约定甲将房屋出售给乙,乙支付房款。

合同签订后,甲发现乙在签订合同时存在欺诈行为,甲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维护自己的权益?五、论述题1.论述民法中关于民事责任的基本原则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请考生根据以上题目,结合民法的基本原理和具体规定,进行答题。

注意答题时需准确、全面,避免出现法律概念的混淆。

民法练习题(打印版)集#民法练习题(打印版)集##第一部分:选择题###1.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的区别是什么?A.民事权利能力是自然人自出生时起就具有的权利能力B.民事行为能力是自然人能够独立进行民事活动的资格C.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是相同的概念D.民事行为能力是法人特有的能力###2.以下哪种情况属于无效民事行为?A.行为人因重大误解而进行的民事行为B.行为人以欺诈手段进行的民事行为C.行为人以胁迫手段进行的民事行为D.所有上述情况###3.根据民法,下列哪项不属于物权?A.所有权B.抵押权C.租赁权D.继承权##第二部分:简答题###1.简述民法中关于合同解除的条件。

###2.阐述民法中关于继承权的基本原则。

###3.描述民法中关于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第三部分:案例分析题###案例一:张三与李四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张三将一辆汽车卖给李四。

合同签订后,张三发现该汽车存在重大缺陷,但未告知李四。

李四在使用过程中因汽车故障发生事故,造成人身伤害。

请问张三是否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案例二:王五是某公司的股东,他希望将自己的股份转让给赵六。

在转让过程中,王五未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未征得其他股东的同意就与赵六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

请问该股份转让协议是否有效?###案例三:陈七向周八借款100万元,约定一年后偿还。

到期后,陈七未偿还债务,周八多次催讨无果。

周八是否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陈七偿还债务?##第四部分:论述题###1.论述民法中关于财产权的保护机制及其重要性。

###2.分析民法中关于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规定,并讨论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第五部分:综合应用题###1.假设你是法律顾问,你的客户需要购买一块土地进行房地产开发。

请列出在购买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法律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法律建议。

###2.你的客户是一家企业,该公司的一名员工在工作期间因操作不当导致重大事故,造成公司损失。

该损失应由精神病患者陆某的监护人和精神病院共同赔偿。

22、甲失踪已达6年,甲的配偶不愿意申请宣告甲死亡,但甲的债权人可以直接向法院提出宣告甲死亡的申请,法院必须受理。

23、被宣告死亡的自然人即使事实上没有死亡,其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也终止。

24、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从战争结束之日起满两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其死亡。

25、被撤销死亡宣告的人有权请求返还财产。

依照继承法取得他人财产的法人或者组织,应当返还原物;原物不在的,应给予适当补偿。

26、我国民法既规定宣告死亡又规定宣告失踪,这意味着宣告失踪是宣告死亡的必经程序。

27、法人与自然人作为民事主体资格都是法律赋予的,故二者的权利能力应相同。

28、企业法人自愿解散、被撤销、被宣告破产的,应当由主管机关或者人民法院组织有关机关和有关人员成立清算组织进行清算。

29、财团法人一般设有意思机关、执行机关和代表机关。

30、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的设立,都不需要办理法人登记。

31、社团法人就是社会团体法人。

32、法人的财产与其成员的财产相分离,故法人承担有限责任。

33、法人对外投资设立新法人的行为是法人的分立。

34、法人擅自改变、超出自己的经营范围订立的越权合同无效。

35、法人对其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民事活动,承担民事责任。

36、名称权是人身权,所以法人与自然人的名称权都不可转让。

37、法人代表因为超越经营范围进行民事活动而使企业受到损失,由法人承担责任,该法人代表不承担民事责任。

38、法人代表是一独立的民事主体,因而能代表法人进行民事活动。

39、对主物的处分必然及于从物,因在主物和从物上的权利是一个权利。

40、不可消耗物指使用不会致其损耗之物;不可分物指其各部分无法分离之物,如土地,故土地既是不可消耗物,也是不可分物。

41、单一物、集合物法律上皆为一物,其上仅可成立一个所有权;合成物为多个物,其上可成立数个所有权。

42、种类物就是可替代物,特定物就是不可替代物。

43、绝对权和相对权是民事权利的重要分类,故民法中规定的权利不是绝对权就是相对权。

44、甲向乙借钱,甲对乙拥有的是一种期待权。

45、形成权系以当事人一方意思表示为法律关系变动的根据,故无需考虑相对方的利益。

46、基于私法自治原则,权利人在权利受侵犯时,在任何情况下都可自主选择采取公力救济还是自力救济。

47、法律行为均可采取推定方式确定,即依当事人的外部行为推知其意思表示,使法律行为成立。

48、绝对权就是权利在行使上没有限制的权利,其最典型代表为物权。

49、双方或多方法律行为就是两个以上当事人共同所为意向一致的法律行为。

50、诺成法律行为就是仅以意思表示为成立要件的法律行为;实践法律行为就是仅需交付即可成立的法律行为。

51、要物行为即为要式行为,指依法须采取一定形式或履行一定程序才可成立的法律行为。

52、有因行为与无因行为的划分限于财产行为范围,由此说明有因行为和无因行为皆属财产行为。

53、物的主从关系决定了行为性质,即对主物为处分的行为称为主法律行为,对从物为处分的行为称为从法律行为。

54、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的,合同无效。

55、无效的法律行为自始无效;可撤销的法律行为,从撤销起失去效力。

57、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依照民法通则第59条属可撤销行为。

可撤销行为因撤销权的存在属效力待定。

58、甲故意将市场价格一百元的A画为一千元卖予乙。

对此行为甲乙均享有撤销权,可主张撤销该买卖行为。

59、要约是要约人对合同所作出的意思表示,包含了其内心追求的效果意思并将其表现与外部,因此要约是法律行为。

60、委托代理关系中代理人的代理权产生于委托合同。

61、代理人是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为代理行为,故代理行为只能体现被代理人的意志。

62、超越代理权限属无权代理,不论何种情况都不能产生代理的法律效力。

64、代理人对复代理人有选任、监督、解除的权利,故复代理人不仅是被代理人的代理人,也是代理人的代理人。

65、委托代理关系涉及被代理人、代理人和第三人,故当被代理人死亡后无论何种情形委托代理关系即消灭。

66、法定代理人可因被代理人取消委托而丧失代理权。

67、委托合同与委托不同,其属委托代理的基础法律关系。

69、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能否独立为意思表示是与使者的区别所在。

70、国家财产应予特殊保护,在其被侵害时,该请求权均不能为诉讼时效的客体。

71、诉讼时效期间的长短,除法律规定外,当事人可以自行商定。

72、诉讼时效届满后,权利人不得起诉义务人履行义务。

73、时效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与当事人的意志无关应属法律事实中的事件。

74、诉讼时效届满后,权利人的胜诉权随之丧失。

因此即使义务人自动履行义务,权利人也无权接受。

二、选择题(一)单项选择1、民事法律作为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总和是指()A、狭义的形式意义的民法B、狭义的实质意义的民法C、广义的实质意义的民法D、广义的形式意义的民法2、下列属于民法调整的对象是()A、公司内部的工作隶属关系B、国家与纳税人的税收关系C、工厂排污超标收费关系D、国家机关购买工作用品的买卖关系3、我国《民法通则》明确规定的基本原则是()A、社会主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平等、自愿、诚信、公平原则D、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兼顾原则4、甲与乙为邻居,素有矛盾,甲开设一露天排档后,乙遂将房屋租给一小型垃圾处理所。

乙的行为()A、违反公序良俗B、违反自愿原则C、违反诚信原则构成权利滥用D、并无不当5、甲于市中心买下一块空地,但常年搁置不用,与周围的繁荣形成鲜明对比。

甲的行为()A、违反公共利益和权利不得滥用原则B、违反善良风俗和诚信原则C、违反公平原则D、根据所有权绝对原则,其行为并无不当6、甲买受人发现物有瑕疵后,即通知出卖人乙。

乙的行为()A、无可责难,因甲未及时行使其权利B、出尔反尔,违背诚信原则C、有违道德和公序良俗原则D、违背自愿原则7、下列对于民事法律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A、主要根据当事人的意志发生B、以权利义务为内容C、均以法律明文规定而发生D、保障措施具有补偿性8、依据我国民法,下列不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有()A、胎儿与死者B、植物人C、触犯刑法正被执行刑期的人D、被宣告死亡但实际未死亡的人9、下列属于非法人团体的是()A、集团公司B、企业的分支机构C、公立学校D、外资银行10、甲杀害乙,乙的继承人因乙死亡而继承其遗产。

THE END
1.讲义·《经济法》2.1民事法律行为制度4)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 一、民事法律行为 1、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解释】委托代理中的授权行为是一种单方法律行为,仅凭被代理人一方的意思表示,即可发生授权的效果;但是被代理人与代理人之间签署委托代理合同则是双方法律行为。 【例-单选题】下列法律行为中,须经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的是( )。 https://www.jianshu.com/p/a0560e0b1a2f
2.遵义市红花岗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社会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节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第四节民事法律行为的附条件和附期限 第七章代理 https://www.zyhhg.gov.cn/zwgk/zdlyxxgk/shaq/202108/t20210825_69757467.html
3.民法学笔记汇总整理(重点版)民法学知识点总结二、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是否与人的意志有关) 1、事件:自然事实,是指与人的意志无关,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 2、行为:是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包括民事行为和事实行为两种。 第四节:民事权利 一、民事权利概念:是指法律为了保障民事主体的特定利益而提供法律之力的保护。其特征有: https://blog.csdn.net/qq_67692062/article/details/130914650
4.民事法律行为(2)新浪教育法律行为的这种分类的意义在于正确认定法律行为的成立及其效力。单方法律行为,只要一方当事人的意志即可成立;而双方法律行为或共同法律行为,则须双方或多方当事人之间意思表示达成一致才能成立。 (二)有因行为与无因行为 根据民事法律行为与原因的关系而作此分类。 https://edu.sina.com.cn/exam/2006-06-02/204840481.html
5.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有哪些律师普法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如下: 1、根据民事法律行为的建立,一方或双方或多方的意思可分为单方行为、双方行为和多方行为; 2、根据是否必须采取法律规定的形式,民事法律行为可分为,要式行为和不要式行为; 3、根据当事人是否需要支付对价,互为对价,但不需要等价,民事法律行为可分为,有偿行为和无偿行为; 4、民事法律行为https://www.110ask.com/tuwen/10307568576949649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