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知识之法律知识知识点储备

综合知识主要测查应考人员对政治、法律、管理、经济、科技、公文、党史、国情、人文、生活常识等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一、《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主要内容

1.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刑诉法

2.从“有罪推定”到“疑罪从无”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必须保证一切与案件有关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观地充分地提供证据的条件,除特殊情况外,可以吸收他们协助调查。

3.保障犯罪嫌疑人的辩护权利

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在侦查期间,只能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

4.修改监视居住的适用条件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符合逮捕条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监视居住:①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②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③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④因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更为适宜的;⑤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证人,也不交纳保证金的,可以监视居住。监视居住由公安机关执行。

监视居住应当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处执行;无固定住处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对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的,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批准,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但是,不得在羁押场所、专门的办案场所执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在执行监视居住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监视居住人的家属。

5.拘留通知家属的规定

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6.非法证据的排除

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时发现有应当排除的证据的,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为起诉意见、起诉决定和判决的依据。

在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进行法庭调查的过程中,人民检察院应当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加以证明。

7.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

①原则: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②限制逮捕措施: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严格限制适用逮捕措施。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和人民法院决定逮捕,应当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对被拘留、逮捕和执行刑罚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应当分别关押、分别管理、分别教育。

③通知法定代理人到场:对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在讯问和审判的时候,应当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无法通知、法定代理人不能到场或者法定代理人是共犯的,也可以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其他成年亲属,所在学校、单位、居住地基层组织或者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的代表到场,并将有关情况记录在案。

④附条件不起诉:对于未成年人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规定的犯罪,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符合起诉条件,但有悔罪表现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人民检察院在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以前,应当听取公安机关、被害人的意见。附条件不起诉的考验期为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从人民检察院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之日起计算。

⑤不公开审理: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十八周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但是,经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学校和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可以派代表到场。

8.公诉和解程序

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

①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

②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本章规定的程序。

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被告人从宽处罚。

9.逃逸犯罪、贪官外逃财产的没收程序

对于贪污贿赂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等重大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在通缉一年后不能到案,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依照刑法规定应当追缴其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产的,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没收违法所得的申请。

没收违法所得的申请,由犯罪地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居住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人民法院受理没收违法所得的申请后,应当发出公告。公告期间为六个月。

人民法院经审理,对经查证属于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产,除依法返还被害人的以外,应当裁定予以没收;对不属于应当追缴的财产的,应当裁定驳回申请,解除查封、扣押、冻结措施。

二、《民事诉讼法修正案》主要内容

1.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

第十三条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第十四条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2.地域管辖

第二十六条因公司设立、确认股东资格、分配利润、解散等纠纷提起的诉讼,由公司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3.诉讼参加人

第五十五条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证据

第六十三条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第六十五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及时提供证据。

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确定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据及其期限。当事人在该期限内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期限,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适当延长。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拒不说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据不同情形可以不予采纳该证据,或者采纳该证据但予以训诫、罚款。

5.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第一百一十二条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一百一十三条被执行人与他人恶意串通,过诉讼、仲裁、调解等方式逃避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第一审普通程序

第一百二十二条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除外。

第一百三十三条人民法院对受理的案件,分别情形,予以处理:

(一)当事人没有争议,符合督促程序规定条件的,可以转入督促程序;

(二)开庭前可以调解的,采取调解方式及时解决纠纷;

(三)根据案件情况,确定适用简易程序或者普通程序;

(四)需要开庭审理的,过要求当事人交换证据等方式,明确争议焦点。

7.简易程序

第一百六十二条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简单的民事案件,标的额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实行一审终审。

第一百六十三条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案件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裁定转为普通程序。

8.审判监督程序

第一百九十九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第二百零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

(一)人民法院驳回再审申请的;

(二)人民法院逾期未对再审申请作出裁定的;

(三)再审判决、裁定有明显错误的。

人民检察院对当事人的申请应当在三个月内进行审查,作出提出或者不予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的决定。当事人不得再次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

9.执行程序

第二百三十五条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

THE END
1.民事诉讼法,解决民事纠纷的法律途径与策略文书下载摘要:民事诉讼法是规定解决民事纠纷的法律途径和方法的法律学科。它旨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通过公正、高效的司法程序解决各类民事争议。民事诉讼法涉及起诉、答辩、证据收集、庭审、判决和执行等环节,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救济途径,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https://kanfawang.com/post/19501.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3修订)第一章 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宪法为根据,结合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995088655974912
3.民事诉讼法第二检察部第一章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宪法为根据,结合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https://www.qw.ls-jcy.gov.cn/qianwei/show-32609.html
4.全文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2.1.1施行)问律第一章 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宪法为根据,结合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4475263.html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07年修正)法信第一章 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 第一条【立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宪法为根据,结合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条【立法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https://www.faxin.cn/lib/zyfl/ZylfSimple.aspx?gid=A190568
6.陕西开放大学24春民事诉讼法形考任务3[标准答案]奥鹏作业答案陕西开放大学24春民事诉讼法形考任务3[标准答案]形考任务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根据诉讼证据与证明责任的关系,可将诉讼证据分为( )。 A.主要证据和次要证据 B.本证和反证 C.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D 可做各院校 作业、形考、论文 咨询请添加 QQ:3064302332 微信:http://www.youxue100f.com/qita/2024-04-23-16178.html
7.律师实务文书写作8篇(全文)其任务是正确行使国家的刑事处罚权,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刑事诉讼的法制教育作用。一审程序的提起是由人民检察院向一审人民法院提起的公诉和自诉人提起的自诉。 4.二审阶段 《律师法与律师实务》论文题目 第5篇 包括本科在内的各科复习资料及详细解析,可以联系屏幕右上的“文档https://www.99xueshu.com/w/filerpk290kv.html
8.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 导读:回避制度。即法院审判某一民事案件时,执行审判任务的审判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与案件有一定利害关系的,应当按照法律规定退出审理活动的制度。实行回避制度可以保证审判人员公正审理,依法办案。 如果遇到纠纷问题无法通过双方协调解决的话,那么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进行民事诉讼,虽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https://www.64365.com/zs/784210.aspx
9.国开一网一平台法专《民事诉讼法》在线形考形考任务4(8页)国开一网一平台法专《民事诉讼法》在线形考形考任务4.docx,国开一网一平台法专《民事诉讼法》在线形考形考任务4 亲爱的同学: 本次作业需要您在完成第11~15章的学习之后再完成。试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满分为100分。其中:单项选择题20道,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多https://m.book118.com/html/2022/1228/6024122211005032.shtm
10.浅谈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和效力范围【摘要】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民事诉讼法有四个任务: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的审理案件、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在效力范围从对人、对事、时间以及空间效力来说明论述。 https://fanwen.chazidian.com/lw/yuyan/lishi/124684/
11.银符考试题库在线练习6. 根据《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下列可以接受当事人、法定代理人的委托作为诉讼代理人的人员有: A.律师 B.当事人的近亲属 C.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D.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A B C D 7. 下列关于公务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机关工作的工勤人员属于公务员 B.公务员的回避方式http://www.cquc.net:8089/YFB12/examTab_getExam.action?su_Id=5&ex_Id=14232
12.第一章: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第1条民事诉讼法·2021版欢迎收听蜻蜓FM民事诉讼法·2021版专辑下的音频节目第一章: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第1条,主播:。在这里“第一章: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第1条”免费在线听,而且您可以下载蜻蜓FM,该音频节目对应民事诉讼法·2021版mp3全集都可下载和收藏,随时随地在线收听。https://m-pre.qingting.fm/vchannels/427083/programs/19984851/
13.张卫平52、《民事诉讼法任务的构成与修正》,《法学》(核心),2006年第5期; 53、《民事诉讼“释明”概念的展开》,《中外法学》(核心),2006年第2期; 54、《民事诉讼法的修正与程序正义的提升(下)》,《中国司法》,2006年第2期; 55、《民事诉讼法的修正与程序正义的提升(上)》,《中国司法》,2006年第1期; 56、《https://baike.sogou.com/m/fullLemma?lid=61273545
14.2023中央民族大学考研813法学综合考试大纲已公布!(五)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含义、要素及变动原因 二、诉与诉权 (一)诉与诉权的相关概念 (二)诉权的涵义、诉的种类、诉的要素 (三)关于诉权的各种学说、诉权的保护、诉权滥用的规制 (四)诉讼标的识别标准、诉的合并、变更、反诉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三、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 https://www.kyzs.com/article/11248.html
15.2024考研大纲:中央民族大学2024年考研自命题科目813法学综合(五)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含义、要素及变动原因 二、诉与诉权 (一)诉与诉权的相关概念 (二)诉权的涵义、诉的种类、诉的要素 (三)关于诉权的各种学说、诉权的保护、诉权滥用的规制 (四)诉讼标的识别标准、诉的合并、变更、反诉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三、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 https://www.kaoyanying.com/dagang/156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