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何时起算(权利受害人,维权要尽早)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1.05.31

法言俗语

权利人不行使请求权,经过诉讼时效期间就不再受到法律的保护,但首要的前提是有请求权的产生。从常理上来说,我们要想要其他人做某件事情,都得有合理合法的理由。比如,向别人要钱,要么是别人借了咱们的钱到期未还,要么是别人欠咱们的货款等。从请求权的角度来说,权利人的请求权产生于其权利受到损害时,即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合理合法的理由是其权利受到了损害。如果权利人的权利没有受到损害,即使权利人误以为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害,人民法院也没有必要予以保护。例如,权利人的房子着火被烧塌了,经鉴定是自己不小心引起的,虽然此时财产受到了损害,但损害是自己造成的,就不产生请求权。

《民法典》条文

第一百八十八条第二款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以案释法

法官说法

1

2

对权利受损要尽到合理注意义务。大部分情况下,权利受到损害时权

利人是能够及时知道的,也能够确切地知道义务人是谁,但有些权利人经常忘记行使请求权,诉讼中又以不知道权利受到了损害为由进行辩解。需要提醒的是,法律对权利人知道权利受损事实和知道义务人设定了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两种形态,对应当尽到合理注意义务而未尽的推定为知道。这里的“合理注意义务”是指基于客观事实及权利人的智力、经验等应尽的义务,如合同明确约定了交货的期限或者支付货款的期限,到期未履行合同义务对于权利人来说是应当对自己权利尽到的义务,即使此时权利人辩解自己在外地出差等原因不知道,法律也不会认为这是合理的情形,也会推定权利人知道。因此,还是重复前面的话,对自己的权利我们要时时进行审视和检查,一旦发现权利受损,就要及时主张。

3

积极寻找义务人。普通诉讼时效期间和特别诉讼时效期间都是从权利

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计算,也称为主观诉讼时效期间;而最长诉讼时效期间是从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计算,并不以权利人主观上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为条件,也被称为客观诉讼时效期间。上述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的三个要件只适用于主观诉讼时效期间。对于客观诉讼时效而言,并不需要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其是一个客观的期间,即从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计算20年。但这两个诉讼时效期间是合并使用的,即如果权利人知道权利受到损害的事实和义务人,就从他知道之日起计算;如果权利人一直不知道权利受到了损害或者不知道义务人,从权利受到损害的时起超过20年,也不再受法律保护。所以,诉讼时效期间的核心在于知道义务人,权利受损后要积极地寻找义务人。

THE END
1.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多少年导读:三年。当事人的利益受损可以到法院提起诉讼,只要是诉讼时效期内,也符合立案的条件法院就会受理,法院在确定了开庭的时间会通知当事人,法院依法判决后,当事人对于判决不服的可以进行上诉。 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多少年 一、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多少年 https://www.64365.com/zs/1833985.aspx
2.民法典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一般为:河南华图教育为您提供民法典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一般为:,更多历年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招聘,金融银行,医疗卫生,军队文职等相关试题以及答案敬请关注河南华图教育https://ha.huatu.com/question/kF23.html
3.诉讼时效和主要诉讼期间《民法通则》第135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136条: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一)身体受到伤害赔偿要求的;(二)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四)寄存财务被丢失或者损坏的。 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3/05/id/957715.shtml
4.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是多少年律师普法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具体如下所示:1、民事纠纷的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如果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此外,诉讼时效期间应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是https://www.110ask.com/tuwen/13559427490110930639.html
5.诉讼时效指在一般情况下普遍适用的时效,这类时效不是针对某一特殊情况规定的,而是普遍适用的,如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的:“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限为2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表明,我国民事诉讼的一般诉讼时效为2年。(现《民法通则》有关诉讼时效的内容已失效,已经开始适用《中华人民共和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0711/06/1088098157_1088098157.shtml
6.注意!借条也有“保质期”,过了期限可能要不回钱根据《民法典》之前的相关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民法典》中改为三年),从当事人一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的事实及对方当事人之日起算。知道或应当知道是指有证据证明权利人知道自己权利被侵害的日期,或者根据一般规律推定权利人知道自己权利被侵害的日期。案涉借款发生于https://m.gmw.cn/2022-06/08/content_13029873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