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别生效要件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民事法律行为只要具备一般生效要件,就能引起民事权利义务设立、变更、终止的法律效力。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民事法律行为虽已成立并具备一般有效要件,但其效力仍不能发生,而必须待某种特定条件具备时才能生效。如附延缓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只有等到条件成就时才能生效。

特别生效要件只是针对某些特殊的民事法律行为而言。因产生的原因不同,这些原因可分为约定生效要件和法定生效要件。绝大部分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别生效要件都是当事人约定的,只有遗嘱的特别生效要件——遗嘱人死亡,才是法定的。有的学说将此类决定特定法律行为效力实现的特殊条件称为“法律行为的特别有效要件”。史尚宽先生认为,“条件期限,系依当事人之意思以限制法律行为之效力,故非法律行为指成立要件”,附条件或附期限的行为并非以“不确定事实之发生与否而决定其是否为法律行为,而系其法律行为依附条件而成立”;另一方面,此类行为的生效条件又具有特殊性,“当事人如不附以条件或期限,其法律行为本来之效力应即发生,自此方面而言之,亦非法律行为效力发生之一般效力要件,故在附条件或附期限之法律行为,为其行为效力之发生须由条件之成就或期限界至”之特别生效要件。[史尚宽《中国民法总论》第425页]我国大陆学者中也不乏持此种看法者。[佟柔《中国民法学·民法总则》第174页]按照这一看法,特别生效要件并非对所有的法律行为发生完全效力均具有限制意义,它仅决定着某些特定法律行为的效力实现,进对此类特定行为的效力有延缓和解除的作用。

对于有约定特别生效要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在成立以后和特殊有效要件成就以前,即应得到法律保护。我国的《民法通则》第57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从成立时起具有法律约束力。行为人非依法律规定或者取得对方同意,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这一规定对一般生效要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和特别生效要件的民事法律行为都适用。

结合合同探讨《民法通则》第54条

《民法通则》是这样定义民事法律行为的定义的,其54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将法律行为定义为合法行为,意味着法律行为的成立应以合法为要件,这样就用法律行为的成立取代了法律行为的生效。导致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合二为一,也不存在法律行为的有效与无效的区分。

考察民事法律行为概念的历史沿革,可以知道,民事法律行为原称为法律行为,起源于德国法学家胡果所著的《日耳曼普通法》一书中。法律行为在德语中是Rechtsgesch?ft,由"Recht"和"Gesch?ft"组合而成,其中"Gesch?ft"是“行为”的意思,“Recht”指“法”、“法律”,同时兼有“公平”、“合法”之意,只是日本学者借用汉字中的“法律”和“行为”二词,将“Rechtsgesch?ft”译为了”法律行为”。[张文显著《法学基本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129页]因此,法律行为原有意义含有合法性。那么,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是否以合法性为要件呢

任何一项法律制度都要通过当事人的法律行为和国家的法律评价来落实,这是应当予以区别对待的两个不同阶段。民事法律行为首先是民事主体的行为,而不是国家的行为,是民事主体基于自主自愿而为的,以影响一定民事法律关系为目的的行为,应集中体现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这种意思表示是最终决定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核心要素,至于该行为本身合法与否,行为产生何种法律效果,是国家对其进行的法律评价。在实际生活中,当事人也往往不可能对一切意思表示都有正确的法律观念,意思表示也不可能包括民事法律行为可能发生的一切法律后果。合法性只是在确定已经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后果时才有意义。所以,合法性是国家对民事法律行为的外在评价而并非民事法律行为构成的内在要求,不能因为一项民事法律行为不符合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要件的要求,而否认其为民事法律行为。

再以合同来说明。合同本身并不是法律,它只是当事人之间的一种合意,因此不能直接产生法律效力。所谓合同的法律效力,只不过是强调合同对当事人的拘束性,而不是指合同能够像法律一样当然产生法律效力。合同的成立仅仅反映的是当事人的意志,即双方当事人之间就合同的主要内容达成合意,它体现了合同自由原则,决定了合同的成立(也就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在这个阶段涉及不到“合法性”,也不必用它来规范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合同的生效反映的是国家的意志,即国家法律对已成立合同的一种法律认可或称价值判断,也就是这里所说的合法性的问题,它体现了国家对合同关系的干预,决定了合同的生效,和合同的成立没有任何的联系。

THE END
1.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是什么法律常识在线法律知识查询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三条的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三个有效条件,即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反公序良俗。首先,民事行为能力是行为人通过自己的行为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从事一切民事法律行为,其行为能力不受https://www.lawpa.cn/changshi/1010723.html
2.法律基本知识掌握法律基础解析法律基本知识的核心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这时了解一些法律基本知识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法律基本知识有哪些内容呢?下面我们就来一一探讨。 首先,理解法治理念是学习法律的起点。在一个法治社会里,国家通过立法、司法和行政等多种方式来规范人们行为,使得社会秩序井然。这涉及到了宪法学、行政法学、刑https://www.cjan6a6c.cn/xue-shu-bao-gao/439398.html
3.法律智囊团解析纷争之谜在现代社会,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法律知识内容大全不仅包括了基本的法理学原则,还涉及到各个领域的具体法规,如民商法、刑事法、行政法等。了解这些知识,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遵守法律,还能在面对各种复杂问题时提供依据。 三、合同法中的权利义务界定 https://www.1lhyh3ij.cn/ke-pu-huo-dong/459907.html
4.我国民事主体与民事诉讼主体的交融的反思民事主体,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主体。任何个人或组织要成为民事主体,必须由法律赋予其主体资格。民事主体具有独立性,即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加民事活动,独立享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按照作为我国民事基本法的民法通则之规定,在我国,民事主体仅包括自然人、法人两种(第二条 http://fmx.ln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4/12/id/8262463.shtml
5.读书笔记《要件审判九步法》之壹:价值方法论3.法律推理提供了「行为预期」。对人们的行为起着「引导、规范」的作用,有助于实现整个社会运行的安定有序。 4.法律推理提供了认识「未知领域」的方法,丰富了认识事物的手段。 如: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有效地认定行为人的主观思想状态。 另外,司法判决为获得「正当性」,赢得社会公众的认同,也必须遵循法律推理。 https://www.jianshu.com/p/a6f863bfe93f
6.民事法律行为最基本的要素是()民事法律行为最基本的要素是() A、合法性 B、行为人有行为能力 C、意思表示 D、行为人有意思能力 正确答案: 参考解析: 上一题下一题 更多题目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甲公司依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取得对一块国有土地的使用权;使用年限为50年;经2年开发建成房屋后转让给了乙公司;乙公司使用1年后http://www.fjckw.org/exam-4214-3.html
7.法律基础超星尔雅学习通网课答案1、【多选题】构成具体行政行为的基本要素有以下哪些? A、是法律行为 B、是对特定人与特定事项的处理 C、是单方行政职权行为 D、是外部性处理3.8第八讲 行政许可概述1、【填空题】行政许可是指( )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2、【填空题】行政许可的特征有:外部性http://zunyi.ehqc.cn/ask/71_80.html
8.银符考试题库在线练习30. 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问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 A.无效 B.部分有效 C.有效 D.在撤销死亡宣告后有效 A B C D 31. 从违法行为的构成要素看,判断某一行为是否违法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A.该行为在法律上被确认为违法 B.该行为有故意或过失的过错 C.该行为由具有责任能力的主体作出 D.该http://www.cquc.net:8089/YFB12/examTab_getExam.action?su_Id=5&ex_Id=3564
9.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有什么一、民事法律行为的一般有效条件。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二、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别有效条件。在一些情况下,民事法律行为还应具备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特别有效条件才能产生法律效力。例如立遗嘱的行为只有在遗嘱人死亡这种特别要件发生https://m.64365.com/tuwen/aaalkrt
10.虚假诉讼罪“捏造事实”司法认定王可红根据司法解释规定,“捏造”的对象应当是能够影响法院立案决定且构成一定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依据民事诉讼法理,起诉人的主张事实在经过法律要件的筛选后成为要件事实并构建起该案的实质法律关系,而虚假诉讼对事实的捏造亦是通过同样的流程影响了整个诉。因此可以法律关系为分析框架,以要件事实为基本要素,从而找到实务认定https://lawyers.66law.cn/s2b01a6f80826e_i1315698.aspx
11.公证文书质量标准(草稿)(三)公证当事人、公证事项利害关系人、证人等提交的材料以及出证所依据的相关材料基本齐全,但有欠缺或者瑕疵; (四)证明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文字表述不当,或者证明的文书应当打印的未打印,但尚不影响公证书的真实、合法性; (五)核实有关情况以及相关证明材料的方式不规范,入卷相关材料复印件上http://www.njmwfy.cn/show_293.html
12.论私法自治与民事法律行为民法的基本原理是私法自治,而民事法律行为正是实现全面私法自治的手段。按照这一原理的要求,民事权利和义务的发生必须通过当事人的合意。法律强制性规定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只是例外情况,如因为侵权行为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等。拉丁法谚甚至说,“契约胜法律”,即指契约的效力优先于法律的效力。这一法谚体现的就是民事法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7/01/id/233674.shtml
13.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因此,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要素是()。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因此,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要素是( )。A.合法性B.行为人有行为能力C.意思表示D.行为人有意思能力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https://www.shuashuati.com/ti/783ee599db0d48899cbdd0ff6f7568dc.html?fm=bdbds24a747dc3f9e01f8e78c8021329acd06
14.[渝粤教育]西南科技大学复习资料法理学D.由国务院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或者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在该地方适用部门规章。 7.从违法行为的构成要素看,判断某一行为是否违法的不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A.该行为在法律上是不是有规定 B.该行为过错的状态 C.该行为由具有民事行为责任能力的主体作出 https://blog.csdn.net/szbnjyedu/article/details/121938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