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法治地图试运行、中老首部法律指南首发、签署谅解备忘录……中国-东盟合作再添新动能!
12月18日,第三届中国-东盟法学院院长论坛在重庆外事大楼举行,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与法治文化互鉴”为主题,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及柬埔寨、泰国、缅甸等国家知名法学院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出席,共话法治文明交流与法治人才教育培养。同时,一系列合作成果在论坛上发布。
“一带一路”法治地图试运行
国内企业走出去,如何快速了解国外法律法规?
在此次论坛上启动试运行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数据库(东盟区域)及法律查明服务中心就为企业提供了一本“参考书”,即“域外法律查明服务平台”。
该平台由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张晓君负责的专项团队在西南政法大学统筹指导下,携手中国知网建设。第一期主要整合了新加坡、菲律宾、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东盟组织的法律法规、司法判例、国际条约、法制信息等近60万篇,是目前全球唯一的集东盟国家法律数据库及查明服务系统为一体的智能化法律服务平台。
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平台描绘了“一带一路”法治地图,有助于满足国内外对“一带一路”沿线法律法规查询的服务需要,为国内企业“走出去”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涉外法律服务,为法官提供专业化、智能化辅助,有利于确保法律适用正确、裁判尺度统一,有力提升中国涉外法律服务水平。
中老首部法律指南首发
《老挝外商投资法律实务指南》在论坛期间首发仪式。
该书由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张晓君与老挝司法部国家政法学院副院长万飞共同主编,老挝司法部副部长杰士纳作序,普米等九位中老专家学者共同编写,中国法律出版社出版。
《老挝外商投资法律实务指南》的出版有助于增强中国企业赴老挝投资的法律风险防范,指导企业更好地在老投资,也有利于当地法治营商环境的改善。
开展法律和人才培养合作交流
此次论坛由西南政法大学和重庆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与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共同承办。
论坛期间,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和柬埔寨王国外交与国际合作部外交与国际关系研究院共同签署谅解备忘录。将在法律交流与研究、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活动、共同推动并建立“中国-柬埔寨国际关系与国际法研究中心”等方面开展交流和合作。
柬埔寨是“一带一路”倡议沿线的重要国家之一,中柬历来都是好兄弟,好朋友。此次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和柬埔寨外交与国际合作部外交与国际关系研究院的共同合作也将为中柬命运共同体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新闻多一点>>
重庆与东盟国家合作空间广阔
在与东盟国家的交往中,重庆独具优势。
重庆市政府外办二级巡视员马勇介绍,东盟是重庆第一大贸易伙伴,2020年,重庆对东盟进出口1121.7亿元,增长3.4%,占同期重庆外贸总值的17.2%。2021年上半年,重庆对东盟进出口达629.9亿元,增长24.5%。
重庆与东盟国家在数字经济、科技教育、绿色发展、公共卫生等领域有广阔合作空间,初步构建起重庆与东盟国家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格局。
而在推动区域合作发展过程中,法治的作用不可忽视。随着中国东盟关系的不断深化,法律可以为双方交往中的各类主体间关系提供可预期性和稳定性。基于多重原因,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国内法律制度上还存在着差异,诸多现实的法律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交流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