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是什么党建动态党建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也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斗争和根本成就,确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确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领导核心、指导思想、发展道路、奋斗目标,规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规定了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等等

地位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所有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处于一个国家独立、完整和系统的法律体系的核心位置,是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石.

内容

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如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等,明确了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像受教育权、人身自由权、劳动权等权利,以及维护国家安全、依法纳税等义务.

作用

保障公民权利:是公民权利的根本法律保障,人民通过宪法使自己的基本权利得到明确确认和有效保障,如宪法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等不受侵犯.

规范国家权力:保证国家权力有效运行,规范和制约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的公共权力,使其在宪法的轨道上行使,避免权力的滥用.

维护社会稳定:调整国家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是社会稳定的调解器和安全阀,对于解决重大社会矛盾和冲突,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意义重大,如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基本框架,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制定与修改

其制定和修改需要特定的程序。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之后又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先后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做了五次修正,使宪法能够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与时俱进.

相山校区: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东山路100号滨湖校区: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沱河东路8号

THE END
1.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如何理解和执行法律若干问题的解答18.地方性法规与国家法律相抵触应如何执行 问: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 一百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 七条的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颁布地方性法规,均不得宪法https://www.lawtime.cn/info/minshi/fagui/2010122715332.html
2.法学法学(law science),是关于法律的科学。是以法律、法律现象以及其规律性为研究内容的科学。法律作为社会的强制性规范,其直接目的在于维持社会秩序,并通过秩序的构建与维护,实现社会公正。作为以法律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其核心就在对于秩序与公正的研究,是秩序与公正之学[1]。 在中国,法学思想最早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https://baike.sogou.com/v82123233.htm
3.考点13坚持宪法至上(4)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总而言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与效力。 12.为什么我国要设立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其目的何在? (1)目的是为了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让他们珍惜宪法赋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7pt2231ct6438n158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