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8日,由安徽大学历史学院主办、安徽大学历史学院研究生会承办的安徽大学第十七屆学史论坛在安徽大学龙河校区成功举办。
参加本次会议的院外专家有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汪谦干研究员、《安徽史学》总编辑方英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杨玉璋教授、江淮论坛第二编辑室主任焦德武研究员、《贵州社会科学》编辑翟宇副研究员、安徽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蔡胜教授,《合肥学院学报》编辑李玉年副教授、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崇旺教授、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张绪副研究员、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胡凤副研究员;院内专家有周致元教授、贾艳敏教授、朱正业教授、尹建龙教授、蒲霞副教授、朱华东副教授、董乾坤副教授、岳健平副教授、陈金锋老师、贾旭东老师、左勇老师和王雪松老师。此外,还有来自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120余位优秀的青年学子。学院党委书记周世珍老师、院长盛险峰教授出席会议。开幕式由学院党委副书记程春晖老师主持。
学院党委副书记程春晖老师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上,首先由院长盛险峰教授致辞。盛险峰院长首先对与会的各校优秀青年学子表达了诚挚的欢迎,并回顾了安徽大学学史论坛创办的历史和基本情况,介绍了本次论坛的特色,同时对本次论坛提出殷切期望,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学院院长盛险峰教授致辞
开幕式上,《安徽史学》总编辑方英研究员做了题为《论文写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的主旨报告,就史学论文的选题、学术规范的要求以及《安徽史学》做了详细介绍。他用种子与稻田的关系来比喻选题与论文之间的关系,指出好的选题就像优质种子,对于优质论文的形成非常重要,并强调选题不宜过大也不宜太琐碎,从编辑的角度为我们写作史学论文提供了诸多经验。
《安徽史学》总编辑方英研究员做主旨报告
安徽大学第17届学史论坛合影
开幕式后,按照古代史组、近现代史一组、近现代史二组、考古学组、世界史组、专门史组、本科生组七个分论坛进行论文汇报评议。
安徽大学第十七届学史论坛古代史分论坛
安徽大学第十七届学史论坛近现代史一组分论坛
安徽大学第十七届学史论坛近现代史二组分论坛
安徽大学第十七届学史论坛考古学组分论坛
世界史分论坛由翟宇副研究员主持,尹建龙教授和陈金锋老师担任评委。本次会议共有来自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暨南大学、上海大学、郑州大学、黑龙江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安徽大学等多所高校15位博士、硕士研究生积极参加,围绕各自论文进行汇报交流。会上,15位同学分别就德川幕府初期日本与西班牙围绕商贸事宜的协商及失败、十九世纪末怀俄明州地方权力斗争、占领期美国对日本国民历史认知改造的转向、澳大利亚在新马合并至分离过程中的角色分析、6-10世纪圣迪米特里崇拜功能转向探究、战后日俘日侨抵触遣返及中国政府应对措施、日本海军对中国东北领水测量探析等诸多选题进行了阐述,评委老师也围绕每篇论文的优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进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安徽大学第十七届学史论坛世界史组分论坛
安徽大学第十七届学史论坛专门史组分论坛
安徽大学第十七届学史论坛本科生组分论坛
下午3点30分,七个分论坛圆满结束,并于安徽大学龙河校区逸夫图书馆三楼报告厅举行安徽大学第十七届学史论坛闭幕式。闭幕式由副院长魏国锋教授主持,各分论坛点评老师代表分别发言。
闭幕式现场
古代史组由董乾坤副教授总结发言,指出所选论文时段跨度大,讨论主题宽泛,具有问题意识,但同时也指出入选论文朝代分布不均,唐宋清比例较大,其他朝代尚有更多讨论空间。
考古组由岳健平副教授总结发言,指出入选的13篇论文,研究方向广泛,从旧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空间范围遍及全国,汇报论文选题合理,行文规范,具备较为扎实的考古学基础。同时,也提出论文还需体现问题意识,深化对已有材料的进一步挖掘,加强多学科合作。
专门史组由蔡胜教授总结发言,指出入选的16篇论文,时代从先秦到当代,视角多样,功底扎实,综合运用文献史料、口述史等资料,论证思路清晰,结论合理。同时强调行文要注重规范性和把握政治方向,既产出有关古代政治制度、思想的新看法,又要回应当下。
本科生组由贾旭东老师总结发言,指出所选论文选题新颖,题目范围适中,问题意识强烈,条理清晰,能提出自己的见解。但由于本科生专业知识有所欠缺,剖析问题深度、广度不足,篇幅有长有短,重点不够突出,存在论文格式规范问题。
最后由历史学院党委书记周世珍老师现场宣读本次学史论坛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