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社会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年全国两会调查中,“依法治国”位列十大热词之首,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法治的关心关切。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是法治政府建设重要组成分”“让法治思维在未成年人心中生根发芽”……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依法治国”是代表委员热议话题。
法律要发挥作用,需要全社会信仰法律。只有内心尊崇法治,才能行为遵守法律。卢梭说,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春节档电影《第二十条》收获众多好评,很多观众感叹,“这是一堂生动的普法课”。提起普法,生涩的语言、枯燥的说教可能是很多人的刻板印象。《第二十条》取得很好的普法效果带给我们很多启示。在全媒体时代,我们只有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让普法内容呈现更生动更立体,才能变“单向输出”为“双向奔赴”,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厉行法治是最好的普法方式。在党的领导下,政府部门依法行政,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守法用法,严格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矛盾纠纷,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才能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树立法律的权威,才能使大家都相信,只要是合理合法的诉求,通过法律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
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我们的社会在深刻变革中就会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