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7版)法律法规

第一条【立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宪法为根据,结合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条【立法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第三条【适用范围】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第四条【空间效力】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民事诉讼,必须遵守本法。

第五条【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

外国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对该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实行对等原则。

第六条【法院独立审判原则】民事案件的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对民事案件独立进行审判,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七条【法院审判原则】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第八条【当事人平等原则】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九条【法院调解原则】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第十条【审判基本制度】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第十一条【使用母语进行诉讼】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民事诉讼的权利。

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人民法院应当用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审理和发布法律文书。

人民法院应当对不通晓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提供翻译。

第十二条【辩论原则】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当事人有权进行辩论。

第十三条【诚信原则和处分原则】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第十四条【检察监督原则】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第十五条【支持起诉】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对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个人民事权益的行为,可以支持受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六条【变通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宪法和本法的原则,结合当地民族的具体情况,可以制定变通或者补充的规定。自治区的规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自治州、自治县的规定,报省或者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二章管辖

第一节级别管辖

第十七条【基层法院管辖】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八条【中级法院管辖】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民事案件:

(一)重大涉外案件;

(二)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三)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第十九条【高级法院管辖】高级人民法院管辖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第二十条【最高法院管辖】最高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民事案件:

(一)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二)认为应当由本院审理的案件。

第二节地域管辖

第二十一条【一般地域管辖】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第二十二条【特别规定】下列民事诉讼,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一)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二)对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三)对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人提起的诉讼;

(四)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

第二十三条【合同纠纷管辖】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二十四条【保险合同纠纷管辖】因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险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二十五条【票据纠纷管辖】因票据纠纷提起的诉讼,由票据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THE END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扫码下载 法律效力位阶:法律 制定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时效性:已修改 施行日期:2022-01-01 公布日期:2021-12-24 WPS版本 公报原版https://flk.npc.gov.cn/detail2.html?ZmY4MDgxODE3ZWQ3NjZlYTAxN2VlNmFiOTlhZDFjYmM
2.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是规定人民法院和一切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中所进行的各项诉讼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民事诉讼法》课程主要介绍了民事诉讼法学理论、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通常程序、特殊程序、执行程序及涉外民事诉讼程序和区际司法协助等内容。 http://www.cmr.com.cn/html/xljy/zszl/zysz/kczy/4320.html
3.首页民事诉讼法【学术报告】民事诉讼法的逻辑与方 关于表彰第九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 中国法学会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关于 中国法治国际论坛(2020)征文 关于第九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 关于2020年中国法学会后期资助 中国法学会2019年度部级法学研 ?中国法学会2021年度部级法学 2020年中国法学会后期资助项目 ?中国http://msf.chinalaw.org.cn/portal/index.html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章 诉讼参加人第一节 当事人第四十八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作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法人由其法定代表人进行诉讼。其他组织由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诉讼。第四十九条 当事人有权委托代理人,提出回避申请,收集、提供证据,进行辩论,请求调解,提起上诉,申请执行。http://m.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610666&page=6
5.最新《民事诉讼法》全文第一编 总则第一章 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宪法为根据,结合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http://www.wnzcw.com/fg/2022-01/314.html
6.民事诉讼法是什么意思?专家导读 民事诉讼法指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诉讼,或者说,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产生得各种关系的总和,是国家的基本部门法之一。诉讼参与人包括原告、被告、第三人、证人、https://mip.64365.com/zs/966746.aspx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修正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23年9月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 2023年9月1日 附:(该次修正对民事诉讼法作出了28处调整,涉及29个条文,其中新增http://www.faxiaolawyer.com/page11?article_id=295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是为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秩序,规定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保障当事人平等协商、公正审判,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而制定的。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秩序,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规定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保障https://www.fljg.com/baike/452003.html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年修正版)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简称民事诉讼法,也称最新民事诉讼法,2021年12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全文如下.https://www.0797cx.cn/zc?article_id=109531&pagenum=5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3修正)(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https://yfzx.fafu.edu.cn/0d/ae/c12032a331182/pag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