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月刊,大16开,160页,邮发代号:2-465

本刊为哲学社会科学重要研究成果的文摘类期刊,学术背景深厚,涵盖面广,强调学术品位,突出问题意识,倡导理论创新,兼及新知趣味。

全年12期,每月20日出版,每期定价30元,全年定价360元(含邮费)。

编委会主任:方军

编委会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列)

马涛王建峰方军

吕薇洲刘倩刘鹏

李琳李文珍李树民

李凌静李潇潇张萍

张跣张云华赵培杰

贺俊莫斌晁天义

梁华薛刚魏长宝

主编:吕薇洲

副主编:

李树民晁天义薛刚

特稿

理论是问题之树盛开的花朵

《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执笔:方军,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原题《理论是问题之树盛开的花朵——〈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重点选题构想》,摘自《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1期

热点聚焦·文明对话与文化发展

基于文明交流互鉴的人类共同价值观阐释

韩升毕腾亚作者单位: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贵州社会科学》2020年6期

全球意识形态大变局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赵可金马钰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摘自《国际论坛》2020年2期

全球治理:从承认、对话到协商

程广云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摘自《天津社会科学》2020年4期

中国外交战略意志的文化发展逻辑

姜安作者单位: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题《新中国外交战略意志的历史演进:价值向度和发展逻辑》,摘自《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20年2期

中国阅读文化的价值取向

任翔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原题《中国阅读文化建设探讨》,摘自《北京社会科学》2020年10期

前沿

人工智能、量子力学和关系存在论

王天恩作者单位: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原题《人工智能和关系存在论》,摘自《江汉论坛》2020年9期

技术哲学应是当代“第一哲学”

李河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原题《从“代理”到“替代”的技术与正在“过时”的人类?》,摘自《中国社会科学》2020年10期

学人与学林

白寿彝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唯物史观转向

任虎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原题《继往开来:白寿彝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唯物史观转向》,摘自《史学史研究》2020年3期

劳工社会学三十年

马克思主义理论(栏目主持:李潇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现代性建构

刘永凌王立胜作者单位: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与交流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摘自《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0年4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的有效性

张云龙梁珊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题《论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有效性的三重维度》,摘自《福建论坛》2020年8期

以政党为中心的中国话语与中国道路

王侃作者单位:中共浙江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摘自《浙江学刊》2020年5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析

薛新国作者单位: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题《马克思主义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价值观论析》,摘自《西华大学学报》2020年5期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价值理路

高国希叶方兴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伦理学研究》2020年5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逻辑、实践与经验

解丽霞梁曙光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广东社会科学》2020年3期

非洲社会主义运动历程中的马克思主义

郑祥福舒文豪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浙江社会科学》2020年11期

哲学·宗教学(栏目主持:莫斌)

重提人文科学的真理要求

邓安庆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原题《重提人文科学的真理要求——阐释学如何切中时代“真问题”》,摘自《探索与争鸣》2020年8期

论理论智慧、实践智慧与制作智慧

郁振华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原题《论三种智慧》,摘自《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20年5期

强制阐释、公共阐释与中国阐释学的创造性建构

傅永军作者单位:山东大学中国诠释学研究中心暨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摘自《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20年5期

无解释的理解是否可能

陈嘉明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暨厦门大学知识论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摘自《哲学分析》2020年5期

语境参数、文本阐释与意义确证

吕洁陈开举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英语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阐释学研究院,原题《语境参数、文本阐释与意义确证——论语境对阐释的约束》,摘自《哲学研究》2020年8期

伯纳德·斯蒂格勒《费尔巴哈提纲》式的一生

卡尔·米切姆作者单位:科罗拉多矿业大学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学院,摘自《自然辩证法通讯》2020年11期

全球宗教问题与世界宗教知识

张志刚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摘自《宗教学研究》2020年3期

文学·语言学(栏目主持:李琳)

文学理论体系:文化结构、现代性、审美与文学传统

后现代主义论争在中国:反思与启示

王宁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摘自《中国文学批评》2020年3期

文学地理视角下的中国文学史重构

梅新林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原题《中国文学史模型的重构与探索——以中国文学地理版图变迁为视角》,摘自《文学遗产》2020年5期

文化传承与文艺创新中的中国精神

吕文明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原题《文化传承与文艺创新中的中国精神和中国气派》,摘自《山东社会科学》2020年10期

艺术史学科在中国的发生及特性

王一川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摘自《当代文坛》2020年5期

雕与塑的退场:当代雕塑艺术中审美范式的转变

徐慧刘旭光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大学,摘自《求是学刊》2020年5期

新中国语言文字事业的历程与成就

张日培作者单位: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国家语委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研究中心,摘自《语言战略研究》2020年6期

重叠的韵律和谐与语音拗口模式研究

李春艳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摘自《复旦学报》2020年4期

对上古汉语近指代词的新审视

曹炜李璐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文学院,原题《关于上古汉语近指代词研究中所存分歧之新审视》,摘自《苏州大学学报》2020年4期

历史学(栏目主持:晁天义周学军)

中国古史分期问题析论

徐义华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摘自《中国史研究》2020年3期

屯田区概念与西域屯垦史研究

侯甬坚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摘自《西域研究》2020年3期

清初的学术反思与学术史编纂

王记录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原题《以史明道:清初的学术反思与学术史编纂》,摘自《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20年5期

清末以来中国家庭、家户组织的制度考察

王跃生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摘自《社会科学》2020年10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手工业合作组织中的资本主义现象

韩晓青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原题《新中国成立初期手工业合作组织中的资本主义现象研究》,摘自《河北学刊》2020年5期

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世界阵线问题的认识

张冰阎治才作者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摘自《东北师大学报》2020年6期

历史学中的“国际关系”研究

刘德斌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摘自《四川大学学报》2020年5期

英美激进主义网络与美国革命的兴起

经济学(栏目主持:梁华)

数字经济时代全球价值链的重构

郭周明裘莹作者单位:中国商务出版社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原题《数字经济时代全球价值链的重构:典型事实、理论机制与中国策略》,摘自《改革》2020年10期

全球价值链分工对贸易失衡的影响探究

王孝松田思远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摘自《经济学家》2020年10期

关于可持续贸易的研究进展

孙瑾丁冉王杰镭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摘自《经济学动态》2020年8期

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的财政安全考量

高培勇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摘自《经济纵横》2020年10期

转移支付、预算软约束与我国政府债务可持续性

刘雅君作者单位: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摘自《学习与探索》2020年10期

财政转移支付与人力资本的代际流动性

范子英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摘自《中国社会科学》2020年9期

统筹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

张连辉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原题《“对子孙后代的生存负责”——中国禁用有机氯农药六六六和滴滴涕的曲折历程》,摘自《当代中国史研究》2020年5期

人工智能时代我国劳动关系变革的新趋势

赵放刘雨佳作者单位: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原题《人工智能时代我国劳动关系变革的趋势、问题与应对策略》,摘自《求是学刊》2020年5期

企业家精神及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

娄兆锋作者单位:中共济南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原题《企业家精神及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研究——基于问卷调查与访谈的统计分析》,摘自《山东社会科学》2020年7期

政治学·公共管理(栏目主持:李潇潇)

扬弃市民社会:国家与治理

文兵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原题《扬弃市民社会:国家与治理——马克思国家理论与法哲学及其当代意义》,摘自《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期

政府促进消费正义的理论逻辑

俞海山作者单位:浙江外国语学院国际经济与旅游管理学院,摘自《江汉论坛》2020年5期

非选举型代表的兴起与政治代表概念的转向

钟本章何俊志作者单位: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摘自《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5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新媒体空间乱象评析

郭明飞谷慧玲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题《新媒体空间低俗化现象之样态与道德重构》,摘自《河北学刊》2020年5期

国际关系(栏目主持:张萍)

关于区域与国别研究方法论的思考

李强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摘自《欧洲研究》2020年5期

中国区域国别研究的主要问题与未来方向

刘鸿武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原题《中国区域国别之学的历史溯源与现实趋向》,摘自《国际观察》2020年5期

东亚的国际关系理论意义

江忆恩著赵若祯译作者单位:哈佛大学政治学系,译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原题《东亚对于国际关系理论深意何在?》,摘自《云大地区研究》2020年1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1世纪多边主义的危机与转型

郑宇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摘自《世界经济与政治》2020年8期

法学(栏目主持:刘鹏)

传统中国国家治理的逻辑及其元制度

侯欣一作者单位:天津财经大学法学院,摘自《现代法学》2020年5期

中国传统治理模式及其现代转化

武树臣武建敏作者单位:西北大学法学院,摘自《山东大学学报》2020年5期

民法典人格权编一般规定的体系构建

张红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法学院,原题《〈民法典(人格权编)〉一般规定的体系构建》,摘自《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民法家庭概念论

朱晓峰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摘自《清华法学》二〇二〇年五期

计算法学的内涵、范畴与方法

申卫星刘云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法学院,原题《法学研究新范式:计算法学的内涵、范畴与方法》,摘自《法学研究》2020年5期

人工智能时代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机遇与挑战

卞建林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摘自《江淮论坛》2020年4期

国家监察权的法教义学阐释

彭超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法学院,摘自《中州学刊》2020年5期

“自然保护地”法律概念阐释

刘超作者单位:华侨大学法学院,原题《“自然保护地”法律概念之析义与梳正》,摘自《暨南学报》2020年10期

社会学·教育学(栏目主持:李凌静)

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

洪大用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摘自《社会治理》2020年10期

中国人口学的本土特色

尹德挺等作者单位:北京行政学院北京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北京行政学院社会学教研部北京行政学院北京市市情研究中心北京行政学院北京市人口研究所,原题《讨论中国人口学的本土特色——基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的视角》,摘自《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6期

“文化”与“文化自觉”

杨清媚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原题《“文化”与“文化自觉”辨析——论费孝通的文化理论》,摘自《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20年5期

人类学与“人地关系”视野里的“边疆”

范可作者单位: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摘自《云南社会科学》2020年5期

中国家庭的“转变”与“不变”

宋健等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摘自《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0年3期

亲密关系陷阱:“情感诱惑”行为的质性研究

潘旭明潘虹宇周思琦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摘自《青年研究》2020年5期

中国院校研究理论、知识与方法的构建

魏署光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摘自《高等教育研究》2020年9期

教育何以是治疗

金生鈜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原题《教育何以是治疗——兼论教育与人的健康的关系》,摘自《教育研究》

THE END
1.法律的意义和价值行业资讯法律的意义和价值 法律的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律的意义 法律的秩序意义:法律在构建社会秩序中起着主要作用,保证着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通过制定行为规范,法律为社会的稳定有序提供了坚实的基石。 法律的自由意义:法律明确行为模式,让行为人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模式,同时,法律将个人自由赋予法律http://www.anlihk.com/detail/id/103/
2.建构自主中国法学知识体系中的中华文明法治蕴含此外,还可以从法律与道德的密切关系入手,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相关工作。总之,在当代法治建设中,更加重视发掘中华传统文明的法治基因,并将其贯彻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全过程动态流程中,就能够更好地让当代中国法治独树一帜、特色鲜明地屹立于世界法治文明之林。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12/id/8265096.shtml
3.《现代法学》2024年第6期要目刑法法律立法公司法民事诉讼《现代法学》已加入“北大法宝”法学期刊数据库,请登录www.pkulaw.com查看全文并订阅后续更新。“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已收录304家期刊,其中核心期刊(含CLSCI、CSSCI及扩展版、北大中文核心、AMI综合)143家,非核心期刊50家,集刊101家,英文期刊10家。截止2024年11月30日“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共收录了105596位作者的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Q21QIG0530W1MT.html
4.近现代法律的核心价值和范畴是()近现代法律的核心价值和范畴是( ) A. 统治阶级意志 B. 权利 C. 权力 D. 经济基础 题目标签:核心范畴法律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如何制作自己的在线小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D 复制 纠错举一反三 丈夫O血型,妻子AB血型后,代可能出现()型或()型,不可能出现()型或(https://www.shuashuati.com/ti/b305d763cc344096abbd13b299ac2cc4.html?fm=bd224e931339044de8bad9f956f36ccd1f
5.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2、文化研究视阈中的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问题 黄力之 上海市委党校 3、20世纪社会政治关键词“革命”的互文语义考论 祝克懿等 复旦大学 4、论新时期的文化统一战线 余源培 复旦大学 5、复合民主:人民民主在中国的实践形态 林尚立 复旦大学 6、中国经济转型与世界经济再平衡 http://www.sh-popss.gov.cn/newsDetails.asp?idval=218
6.2020年研究生考试考研政治考试大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16%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6%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16分(16小题,每小题1分) 多项选择题34分(17小题,每小题2分) 材料分析题50分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入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https://m.gaodun.com/kaoyan/1153344.html
7.云南省晋升副县处级领导职务资格考试基本知识(仅供参考)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4)认识和实践 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反映论认识和实践的相互作用认识运动的总规律真理和检验真理的标准真理发展的辩证性质真理与价值 (5)社会规律和人的活动 https://zswldj.1237125.cn/dl/yb/news/gsgg/d278fad5-1e10-40e8-8fca-6d3166704f3b.htm
8.红河职业技术学院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http://www.hhvtc.cn/Subject/ZSXX/Article/5B502EDA-9EFF-D62E-0458-10CE74CD6839.html
9.思修期末考试复习题库A、学习科学理论 B、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基本知识 C、联系实际 D、知行统一 9、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相比发生了以下( ABD)显著变化。 A、学习要求 B、生活环境 C、物质消费水平 D、社会活动 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包括:ABCD A、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425/15/79360359_1028236728.shtml
10.军事理论和思修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思修 单选 1、我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这无论对于深化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还是对于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 C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B、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C、社会主义荣辱观 D、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2https://m.360docs.net/doc/69abae24b4daa58da0114a91.html
11.社会主义法制论文赏析八篇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确保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繁荣发展的迫切需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使其明确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https://zgkjxx.fabiao.com/haowen/8034.html
12.法律规范具体表现形式汇总十篇将商主体分为大商人和小商人是以商主体规模为标准,姑且不论单纯以资本金额来判别商主体的规模是否合理,这一划分也很难跟上发展,因为资本金额的实际价值会随着通货膨胀等经济因素变动。况且所谓“大商人”这个概念的提出只是为了与小商人相对而言,并不具有法律意义。这显然不符合建立商主体表现形式体系的要求。 https://www.xueshu.com.cn/haowen/41792.html
13.专升本政治科目题型及考情分析哲学是将人们的世界观用理论的形式加以高度的抽象概括,通过一系列特有的概念、范畴和系统的逻辑论证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http://www.ntxlts.com/m/387/
14.中国宗教学术网道教教团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对于社会主义基本道德法律的内化是其社会责任的重要方面。而道教戒律由于具有具体可操作等特点也应该成为内化社会要求的主要抓手。另外道教戒律中调整个体之间行为规范的道德准则,也应该具体吸收和重点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关社会基本道德准则的部分。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国、http://iwr.cass.cn/djyjs_19/lw/202311/t20231121_5698029.shtml
15.思修题库总结7.道德和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当时的统治者决定的。() 标准答案:错 8.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最根本的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标准答案:对 9.法律的公布和实施有力地传播和实施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 标准答案:对 https://blog.csdn.net/qq_67692062/article/details/134188878
16.20春中医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奥鹏百分答案64、“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下功夫,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这段话论证的是践行核心价值观要做到( ) A勤学B修德C笃实D明辨 65、互联网是现代社会最大的虚拟公共生活平台。因此,网络交往中的道德实际上属于( )的范畴。 http://www.aopen255.com/show/14086.html
17.附录2016卷保定年鉴具体依据《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对红色旅游产业的重新界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遵循旅游产业发展规律,深入挖掘红色旅游思想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发展内容,积极创新发展方式,进一步增强红色旅游的时代感和现实感。坚持把红色旅游作为一项国家工程,充分开发利用保定http://www.bddfz.com/?m=show&cid=158&id=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