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群子系统;4个区域:工作区、设备间、管理、接入,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工作区,管理,配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设备间,接入,建筑群子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组成的图解说明-1,1.工作区图示,信息模块,信息面板,跳线,综合布线系统组成的图解说明-2,2.配线子系统(墙外部分),综合布线系统组成的图解说明-3,2.配线子系统(墙/棚内部分),信息面板,电缆桥架,综合布线系统组成的图解说明-4,3.干线子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组成的图解说明-5,4.管理,综合布线系统组成的图解说明-6,4.管理,综合布线系统组成的图解说明-7,5.设备间,综合布线系统组成的图解说明-8,建筑群子系统,综合布线的标准
4、,一、标准和产品的概念1.标准和产品的概念我国定义: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2.产品标准细分为:产品质量标准、产品包装标准、产品管理标准。,制定综合布线系统规范主要组织,标准的分类,产品质量标准:是指产品质量特性应达到的要求。如强度、硬度、化学成分、舒适度、灵敏度等产品包装标准:生产活动中,对所有产品制作的运输包装和销售包装的品种、规格、尺寸、参数、工艺、成分、性能等所做的统一规定。产品管理标准:它是以各种产品的管理事项为对象所制定的标准。3.从标
5、准总体的法律属性分类强制性标准:凡是“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除强制标准之外的标准。,标准的分类,4.按标准的适用范围的分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5.按标准对象的业务性质分类技术标准基础标准: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其它标准的基础.方法标准:试验、分析、抽样、测定、工艺等标准综合性标准:兼有以上两种内容的标准工程材料、设备、构配件标准:即产品标准经济标准管理标准,综合布线系统的主要标准,1、我国标准的使用情况20世纪80年代,主要采用国外标准;20世纪90年代,编制、批准、发布一些标准和
6、规范及图集,现在的标准多数是属于综合性标准。2、国际标准和国外标准ANSI/EIA/TIA-568-A:1995商业建筑物电信布线标准ISO/IEC11801:1995信息技术用户建筑物综合布线,综合布线系统的主要标准,3、存在的问题各国生产的综合布线系统产品(包括传输媒介和连接硬件)都有自己的产品标准,没有统一的规定。在产品的名称、型号、品种系列、规格、容量、外形尺寸、和结构方式等方面各有特色。除RJ45连接件外,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无法做到产品之间的互相代替的通用性和互换性,这是没有统一要求的产品标准而产生的一个问题。,4、国外的标准化组织,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电子
9、ISO/IEC11801:1995(e)发布了两个修订补充文件:Am1:1999和Am2:1999,简称:ISO/IEC11801:1999。,1995年7月,国际电工协会-电工技术标准化欧洲委员会(IEC-CENELEC)颁布了信息技术综合布线系统(EN50173:1995)的欧洲标准,供英、法、德等一些国家使用。该标准取材于国际标准ISO/IEC11801:1995(e),并结合欧洲各国的特点有所补充。目前,已有EN50173A1:2000和EN50173:2001。其它标准:EN50167:水平布线电缆EN50168:工作区布线电缆EN50169:主干电缆,5.国外综
10、合布线系统的主要标准,6.国外家居布线系统,1991年5月制定第一个ANSI/EIA/TIA570家居布线标准。1998年9月,EIA/TIA正式修订及更新家居布线标准,并命名为:ANSI/EIA/TIA570A家居电信布线标准。该标准是建立在ANSI/EIA/TIA-568A:1995商业建筑物电信布线标准和ISO/IEC11801:1995信息技术用户建筑物综合布线之上的。在标准中要求家居布线系统应能支持语音、数据、视频、多媒体、家居自动化系统、环境保护管理、安全保卫、有线电视、传感器和报警器以及对讲机等服务。,7.我国网络综合布线的现状,2007年10月综合布线工程系统设计
11、规范GB50311-20072007年10月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2006年10月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信息产业部颁布的综合布线标准YD/T926-2001YD/T926.1-2001:总规范YD/T926.2-2001:为综合布线用电缆、光缆技术要求部分YD/T926.3-2001:为综合布线用连接硬件技术要求,8.我国网络综合布线的曾用标准,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CECS72:97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ECS89:97邮电部/信息产业部大楼通信综合布
12、线系统第一部分:总规范YD/T926.1-1997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第一部分:综合布线用电缆、光缆技术要求YD/T926.2-1997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第一部分:综合布线用连接硬件技术要求YD/T926.3-1998,9.采用国外先进标准的原则,等同于国际标准它是指国家标准仅有或没有编辑性修改等效于国际标准它是指仅仅有小的技术差异。例如在国家标准中不得不列的条款,而在国际标准中可被接受。相反亦同样。不等效于国际标准它是指在技术上有重大的差异。例如在国家标准中不能接受的条款,而在国际标准中可被接受。相反亦同样。但是在制定国家标准时仍然是以国际标准为基础的,只是不能使用“
13、等效”这个术语。,9.采用国外先进标准的原则,对于采用的方式,不拘一格。不论是等效采用,还是局部采用,都算是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以局部采用为主。由于工程建设标准具有综合性强、涉及而广、内容复杂等特点,一般以局部采用的方式居多。明确采用的界限。凡属于下列内容,不得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其它标准,只能从中汲取其有益的部分,为我所用。与气候等自然条件或其它地理因素有关的内容;与国家保护资源或控制使用资源有关的内容;与国家能源政策相抵触的内容;不适合我国的经济水平、生活习惯的内容。,综合布线标准-568B,本标准为支持一个产品、多供货商环境的商业建筑规定了普通电信布线系统。它还为商业
15、系统图示,适配器:一个可以完成下列一个某特有任务的器材:(1)不同大小或种类的插头相互适用或使之适用于电信输出端(2)重新安排端子(3)拥有大量导线的大型电缆分拆成小规模导线组,以及(4)电缆间互连管理:要求实施电信基础设施的移动、增加和改装的标记、识别、存档和使用的方法。基干:电信室之间或楼层分配终端以及进局设施和建筑内的或建筑之间的设备室之间的一种设施(例如通路、电缆或连接器)。连接:金属部件的永久性组成一个导电通路,保证电流不间断,并使电流安全通过。建筑进入区域:见引入室或空间(电信),几个定义:,布线:所有电缆、电线、导线和连接用硬件的组合。集中布线:使用直拉电缆、互接器或在
16、电信室内绞接为工作区到一个集中交叉接的电缆布线。信道:两点之间的端到端通路,在此连接专用设备。商业建筑物:办公用建筑物或部分建筑物。连接硬件:提供机械电缆终端的装置。转接点:自建筑物通路和延伸进设备通路的水平电缆间的内部连接位置。入口设施(电信):进入公用和私人网络服务电缆的建筑物入口(包括天线),包括建筑物墙上的入口点和入口房间和空间。入口点(电信):通过外墙、地坪或导线或电信电缆合并点,几个定义:,入口室或入口空间(电信):连接建筑物内或建筑物之间的电信基干设施的空间。设备电缆和软线:用于将电信设备连接到水平电缆或基干电缆的电缆或软线。设备室(电信):用于为建筑物用户服务的
17、电信设备集中空间。接地:电路(例如电信),设备和地面,或地面服务的某些导电体之间的连接导线,不论是有意的还是偶然的。水平电缆布线:电信出口/连接器和水平交叉接线之间的布线。水平交叉连接:水平电缆与其他电缆,例如水平,基干,和设备的交叉连接跨接线:不带连接器的扭结线对组,在交叉接线处用于连接电信线路/连接线。,几个定义:,主交叉接线:第一层基干电缆、入口电缆和设备电缆的交叉接线。模:光纤中光的通路。多模光纤:有多个光通路的光纤。单模光纤:只有一个光通路的光纤。引出箱(电信):墙上、地坪或天花板范围内安装的,用于安装电信出口/连接器或过渡装置的金属或非金属箱。出口/连接器(电信)
19、1、水平电缆水平敷设电缆是电信电缆敷设系统的一部分,可由工作区电信引出口/连接器扩展到电信室的水平交叉接线。水平电缆布线包括水平电缆,工作区电信出口/连接器,机械终端及电信室里的软线或跳线,还可包括多用户电信引出口组件和加强点。,在设计水平电缆布线时,应考虑下面的公用服务和系统清单(此清单不完整)。a)声音电信服务b)室内转接设备c)数据电信d)局域网(LAN)e)视频f)建筑物的其它信号系统(建筑物的自动化系统,如火灾、安全等)。除了满足今天的电信要求外,水平布线还有利于将来的维修和重新布置。它还可以配备将来的设备和服务变更装置。,最大水平距离应为90米(250英尺
20、),与介质类型无关。交叉接线设备中的交叉连接跳线和软线的长度,包括水平交叉接线,跳线及将水平电缆线与设备或主干电缆连接的软线,应不超过5米(16英尺)长。注:对每个水平通路说,在形成最大距离时,从电信引出口/连接器至工作站允许有另外5米长。对于每个水平通路来说,工作区的缆线、软线或跳线以及电信室里的设备电缆/电线最长允许10米。,水平距离,在水平布线系统中,认可并推荐采用两类电缆:a)4-线对100欧姆非屏蔽扭线对(UTP)或屏蔽扭绞线对(ScTP)电缆b)2-芯多模光纤电缆,或62.5/125或50/125m。,认可的电缆,在每个工作区将提供至少两个电信出口/连接器。一个电信引
21、出口/连接器可能与声音有关,另一个与数据有关。根据目前预计要求,应考虑安装附加引出口/连接器。a)一个电信引出口/连接器将由4线对100欧姆3类以上电缆(推荐采用5e类)支持b)另一个/第二个电信引出口/连接器将最少由下面的其中一个水平介质支持。此介质的选择是以目前预计的需求为基础的。1)4线对100欧姆5e类电缆2)2光纤多模光缆,或为62.5/125或50、125m,电缆选型,接地系统通常是它们所保护的专门信号或电信电缆系统的组成部分。除了有助于保护人员和设备免于危险的电压外,正确的接地系统可降低至/自电信系统的EMI(电磁干扰)。接地不正确可能会产生感应电压,且这种电压可
22、能会毁坏其他电信回路。,接地条件,基干电缆布线之功能是在电信室、设备室、主端子间以及电信室布线系统结构中的引入设备之间提供接线。基干电缆布线由基干电缆、中间交叉连接线、主交叉连接线、机械终端以及基干交叉接线使用的软线或跳线组成。基干电缆布线还包括建筑物之间的电缆敷设。,确认的电缆a.100欧姆双绞线对电缆b.多模光纤电缆,或是62.5/125或50、125m单模光纤电缆,2基干电缆布线,下图中规定的最大基干距离是平衡的双绞线对电缆声音传输的准则所列的距离用于基干通路总长度,包括基干电缆、软线和设备电缆。三类多线对100平衡欧姆基干电缆的长度,即支持专门为此类达16MHz电缆设计的数据
23、应用电缆应限制到总长90米(295英尺)。5类多线对平衡100欧姆基干电缆长度,即支持20MHz到100MHz范围的专门为此而设计的数据应用电缆,被限制总长为90米(295英尺)。90米(295英尺)距离被假定为连接到主干线的设备电缆(线)的每一端需要5米(16英尺)。,基干电缆距离,介质类型ABC100欧姆绞线对800米300米500米62.5m光纤2000米300米1700米50m光纤2000米300米1700米单模光纤3000米300米2700米,工作区各部分可从水平电缆系统的电信出口/连接器端点延伸到工作站设备。工作站设备可以是一系列装置之中的任何一装
25、所包含设备的复杂性,其被认为明显不同于电信室。一个设备室可提供任一功能或所有的电信室功能。,设备室,进局设备由电缆、连接硬件、保护装置和将外部设备连接到室内电缆所需要的其它设备组成。这些部件可用于公用网络服务、个人网络用户室内服务或两者经调整的电信公司服务提供者及客户室内电缆之间的分界点可以是入口设备的一部分。,进局设备,568b.3标准针对布线中用到的光纤器件(如:光缆、连接器、连接硬件、光纤跳线和现场测试设备等)规定了最低要求。线缆指50/125、62.5/125多模光缆和单模光缆。568B.3标准中定义了光缆传输性能和光缆的物理特性,规定了有关光纤连接头、连接硬件和接续的性能特性,
26、规定了公认的光纤跳线性能特性和现场测试工具。,568b.3简介,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odeforengineeringdesignofgenericcablingsystemGB50311-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施行日期:2007年10月1日,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国内综合布线发展1997年2000年2007年,1.总则2.术语和符号3.系统设计4.系统配置设计5.系统指标6.安装工艺要求7.电气防护及接地8.防火,目次,1.总则,1.0.1为了配合现代化城镇信息通信网向数字化方
27、向发展,规范建筑与建筑群的语音、数据、图像及多媒体业务综合网络建设,特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1.0.3综合布线系统设施及管线的建设,应纳入建筑与建筑群相应的规划设计之中。工程设计时,应根据工程项目的性质、功能、环境条件和近、远期用户需求进行设计,并应考虑施工和维护方便,确保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1.0.4综合布线系统应与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公共安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等统筹规划,相互协调,并按照各系统信息的传输要求优化设计。1.0.5综合布线系统作为建筑物的公用通信配套设施,在工程
28、设计中应满足为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业务的需求。1.0.6综合布线系统的设备应选用经过国家认可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鉴定合格的、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的定型产品。1.0.7综合布线系统的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1.1布线cabling能够支持信息电子设备相连的各种缆线、跳线、接插软线和连接器件组成的系统。2.1.2建筑群子系统campussubsystem由配线设备、建筑物之间的干线电缆或光缆、设备缆线、跳线等组成的系统。2.1.3电信间telecommunicationsroom放置电信设备、电缆和光缆终端配线设备并进行缆线交接的专用空间。2
29、.1.4工作区workarea需要设置终端设备的独立区域。2.1.5信道channel连接两个应用设备的端到端的传输通道。信道包括设备电缆、设备光缆和工作区电缆、工作区光缆。2.1.6链路link一个CP链路或是一个永久链路。2.1.7永久链路permanentlink信息点与楼层配线设备之间的传输线路。它不包括工作区缆线和连接楼层配线设备的设备缆线、跳线,但可以包括一个CP链路。2.1.8集合点(CP)consolidationpoint楼层配线设备与工作区信息点之间水平缆线路由中的连接点。2.1.9CP链路cplink楼层配线设备与集合点(CP)之间,包括各端的连接器件
31、一个器件或一组器件。2.1.15光纤适配器opticalfibreconnector将两对或一对光纤连接器件进行连接的器件。2.1.16建筑群主于电缆、建筑群主干光缆campusbackbonecable用于在建筑群内连接建筑群配线架与建筑物配线架的电缆、光缆。2.1.17建筑物主干缆线buildingbackbonecable连接建筑物配线设备至楼层配线设备及建筑物内楼层配线设备之间相连接的缆线。建筑物主干缆线可为主干电缆和主干光缆。2.1.18水平缆线horizontalcable楼层配线设备到信息点之间的连接缆线。2.1.19永久水平缆线fixedhorizon
32、talcable楼层配线设备到CP的连接缆线,如果链路中不存在CP点,为直接连至信息点的连接缆线。2.1.20CP缆线cpcable连接集合点(CP)至工作区信息点的缆线。,2.1.21信息点(TO)telecommunicationsoutlet各类电缆或光缆终接的信息插座模块。2.1.22设备电缆、设备光缆equipmentcable通信设备连接到配线设备的电缆、光缆。2.1.23跳线jumper不带连接器件或带连接器件的电缆线对与带连接器件的光纤,用于配线设备之间进行连接。2.1.24缆线(包括电缆、光缆)cable在一个总的护套里,由一个或多个同一类型的缆线线对组成,
33、并可包括一个总的屏蔽物。2.1.25光缆opticalcable由单芯或多芯光纤构成的缆线。2.1.26电缆、光缆单元cableunit型号和类别相同的电缆线对或光纤的组合。电缆线对可有屏蔽物。2.1.27线对pair一个平衡传输线路的两个导体,一般指一个对绞线对。2.1.28平衡电缆balancedcable由一个或多个金属导体线对组成的对称电缆。2.1.29屏蔽平衡电缆screenedbalancedcable带有总屏蔽和或每线对均有屏蔽物的平衡电缆。2.1.30非屏蔽平衡电缆unscreenedbalancedcable不带有任何屏蔽物的平衡电缆。,2.1.31
34、接插软线patchcalld一端或两端带有连接器件的软电缆或软光缆。2.1.32多用户信息插座muitiusertelecommunicationsoutlet在某一地点,若干信息插座模块的组合。2.1.33交接(交叉连接)crossconnect配线设备和信息通信设备之间采用接插软线或跳线上的连接器件相连的一种连接方式。2.1.34互连interconnect不用接插软线或跳线,使用连接器件把一端的电缆、光缆与另一端的电缆、光缆直接相连的一种连接方式。,2.术语,1工作区:一个独立的需要设置终端设备(TE)的区域宜划分为一个工作区。工作区应由配线子系统的信息插座模块(TO)延
36、在一起。6进线间:进线间是建筑物外部通信和信息管线的入口部位,并可作为入口设施和建筑群配线设备的安装场地。7管理:管理应对工作区、电信间、设备间、进线间的配线设备、缆线、信息插座模块等设施按一定的模式进行标识和记录。,3.系统设计-系统构成,综合布线系统基本构成,注:配线子系统中可以设置集合点(CP点),也可不设置集合点。,综合布线子系统构成,注:1图中的虚线表示BD与BD之间,FD与FD之间可以设置主于缆线。2建筑物FD可以经过主干缆线直接连至CD,TO也可以经过水平缆线直接连至BD。,综合布线系统入口设施及引入缆线构成,注:对设置了设备间的建筑物,设备间所在楼层的FD可以和设备中的B
37、DCD及人口设施安装在同一场地。,综合布线铜缆系统,双绞线由两根具有绝缘保护层的铜导线组成。把两根绝缘的铜导线按一定密度互相绞在一起,可降低信号干扰的程度,每一根导线在传输中辐射的电波会被另一根线上发出的电波抵消。双绞线一般由两根2226号绝缘铜导线相互缠绕而成。如果把一对或多对双绞线放在一个绝缘套管中便成了双绞线电缆。在双绞线电缆(也称双扭线或对绞线电缆)内,不同线对具有不同的扭绞长度,一般地说,扭绞长度在38.1cm至14cm内,按逆时针方向扭绞,相临线对的扭绞长度在12.7cm以上。,铜缆布线系统的分级与类别,光纤信道等级,光纤信道分为OF-300、OF-500和OF-2000三个
38、等级各等级光纤信道应支持的应用长度不应小于300m、500m及2000m,综合布线系统信道组成,综合布线系统信道应由最长90m水平缆线、最长10m的跳线和设备缆线及最多4个连接器件组成永久链路则由90m水平缆线及3个连接器件组成。连接方式如下图所示:,光纤信道构成-1,水平光缆和主干光缆至楼层电信间的光纤配线设备应经光纤跳线连接构成,光纤信道构成-2,水平光缆和主干光缆在楼层电信间应经端接(熔接或机械连接)构成。,光纤信道构成-3,水平光缆经过电信间直接连至大楼设备间光配线设备构成(注:FD安装于电信间,只作为光缆路径的场合。),光纤信道构成-4,当工作区用户终端设备或某区域网络设备需直接
39、与公用数据网进行互通时,宜将光缆从工作区直接布放至电信入口设施的光配线设备。,缆线长度划分,1、综合布线系统水平缆线与建筑物主干缆线及建筑群主干缆线之和所构成信道的总长度不应大于2000m。2、建筑物或建筑群配线设备之间(FD与BD、FD与CD、BD与BD、BD与CD之间)组成的信道出现4个连接器件时,主干缆线的长度不应小于15m。,配线子系统各缆线长度,配线子系统信道的最大长度不应大于100m工作区设备缆线、电信间配线设备的跳线和设备缆线之和不应大于10m,当大于10m时,水平缆线长度(90m)应适当减少。楼层配线设备(FD)跳线、设备缆线及工作区设备缆线各自的长度不应大于5m。,系统
40、应用-1,1、同一布线信道及链路的缆线和连接器件应保持系统等级与阻抗的一致性。2、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产品类别及链路、信道等级确定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功能、应用网络、业务终端类型、业务的需求及发展、性能价格、现场安装条件等因素,应符合下表要求。,布线系统等级与类别的选用,其他应用指数字监控摄像头、楼宇自控现场控制器(DDC)、门禁系统等采用网络端口传送数字信息时的应用。,系统应用-2,3、综合布线系统光纤信道应采用标称波长为850nm和1300nm的多模光纤及标称波长为1310nm和1550nm的单模光纤。4、单模和多模光缆的选用应符合网络的构成方式、业务的互通互连方式及光纤在网络中的应用传输
42、和适配器。,屏蔽布线系统,1、综合布线区域内存在的电磁干扰场强高于3Vm时,宜采用屏蔽布线系统进行防护。2、用户对电磁兼容性有较高的要求(电磁干扰和防信息泄漏)时,或网络安全保密的需要,宜采用屏蔽布线系统。3、采用非屏蔽布线系统无法满足安装现场条件对缆线的间距要求时,宜采用屏蔽布线系统。4、屏蔽布线系统采用的电缆、连接器件、跳线、设备电缆都应是屏蔽的,并应保持屏蔽层的连续性。,开放型办公室布线系统-多用户信息插座,每一个多用户插座包括适当的备用量在内,宜能支持12个工作区所需的8位模块通用插座;各段缆线长度可按下表选用,也可按下式计算。C=(102-H)1.2W=C-5式中C=W+
43、D:工作区电缆、电信间跳线和设备电缆的长度之和;D:电信间跳线和设备电缆的总长度;W:工作区电缆的最大长度,且W22m;H:水平电缆的长度。,各段缆线长度限值,开放型办公室布线系统-集合点,采用集合点时,集合点配线设备与FD之间水平线缆的长度应大于15m。集合点配线设备容量宜以满足12个工作区信息点需求设置。同一个水平电缆路由不允许超过一个集合点(CP);从集合点引出的CP线缆应终接于工作区的信息插座或多用户信息插座上。注:多用户信息插座和集合点的配线设备应安装于墙体或柱子等建筑物固定的位置。,工业级布线系统,工业级布线系统应能支持语音、数据、图像、视频、控制等信息的传递,并能应用于
44、高温、潮湿、电磁干扰、撞击、振动、腐蚀气体、灰尘等恶劣环境中。工业布线应用于工业环境中具有良好环境条件的办公区、控制室和生产区之间的交界场所、生产区的信息点,工业级连接器件也可应用于室外环境中。在工业设备较为集中的区域应设置现场配线设备。工业级布线系统宜采用星形网络拓扑结构。工业级配线设备应根据环境条件确定IP的防护等级。,系统配置设计,工作区配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设备间进线间管理,1、工作区,设备的连接插座应与连接电缆的插头匹配,不同的插座与插头之间应加装适配器。在连接使用信号的数模转换,光、电转换,数据传输速率转换等相应的装置时,采用适配器。对于网络规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