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形势下税收执法与税收司法的衔接——以《税收征管法》的修订为视角

一、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入罪”标准的司法衔接

(一)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入罪”标准不规范易生歧义

近年来,我国逃避骗税犯罪始终高发,形势始终严峻。2018年8月以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国家税务总局组织开展了打击虚开骗税违法犯罪两年专项行动。截至2019年6月底,查处虚开企业11.54万户,认定虚开发票639.33万份;向公安机关移送虚开骗税企业15798户,与公安机关联合查办15842户,虚开占全部涉税案件的92%以上。然而,在认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入罪”的标准上却存在税收执法与税收司法的不协调、不衔接。例如,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人民检察院指控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国家税务局、赵福勇犯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案就是一宗不衔接的典型案例。此案从1999年至2019年历时二十年才宣告终结,在基本事实没变的情况下,终审法院推翻了两级法院四次判决有罪的决定。一审、二审法院坚持有罪的理由是:被告违反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规定,对不具备一般纳税人资格的单位或个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且数额巨大,其行为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终审法院改判原审被告无罪的理由是:原审被告单位、被告人不具备骗取税款的故意,没有给国家造成税款损失,没有证据证实存在无货虚开的行为,其行为应属于法律允许的挂靠行为,不应作为犯罪处理。

第××条具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是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一)虚构交易或虚增交易为他人、为自己、让他人为自己、介绍他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

(二)通过骗用、租用、借用、盗用他人的身份信息,为他人、为自己、让他人为自己、介绍他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

(三)滥用简化注销程序等服务措施,短期存续领票,简单粗暴地为他人、为自己、让他人为自己、介绍他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

(四)利用配单配票配货、循环出口、伪报、高报等手段骗取出口退税的;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条下列行为不属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一)不具主观故意,不以骗取税款为目的的;

(二)未造成国家税收损失的;

(三)属于合法挂靠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条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一)受票方利用他人虚开的专用发票,向税务机关申报抵扣税款进行逃税的,应当追缴税款,处以虚开数额五倍以下的罚款;进项税金大于销项税金的,还应当调减其留抵的进项税额。利用虚开的专用发票进行骗取出口退税的,应当依法追缴税款,处以骗税数额五倍以下的罚款;

(二)购货方从销售方取得第三方开具的专用发票,或者从销货地以外的地区取得专用发票,向税务机关申报抵扣税款或者申请出口退税的,应当按逃税、骗取出口退税处理,追缴税款,处以逃税、骗税数额五倍以下的罚款;

(三)纳税人以上述第(一)款、第(二)款所列的方式取得专用发票未申报抵扣税款,或者未申请出口退税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及有关法规,按所取得专用发票的份数,分别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但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取得的是虚开的专用发票,或者让他人为自己提供虚开的专用发票的,应当从重处罚。

(四)虚开专用发票构成犯罪的,税务机关应当依法进行追缴税款等行政处理,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三)修订的主要依据

二、税收核定计税依据与目的的司法衔接

(一)税收核定标准不明确易生歧义

税额确认是税收征管五大基本程序中的核心程序。纳税人自主申报可能产生的不确定性也增加了税额确认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放管服”改革的背景下更增加了事中、事后管理的风险。因此,税额确认程序成为上承(申报纳税)下启(税款追征、违法调查、争议处理)、防止国家税款流失、促进纳税遵从的关键程序。税收核定是税额确认程序中常用的手段与方法。根据征管对象与核定情形的不同,税收核定可分为正常税收核定和非正常税收核定。在非正常的税收核定争议中,尤以“申报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最为常见和最存争议。

第××条计税依据明显偏低是指以下情形:

(二)低于交易时交易地的指导价或者低于市场交易价百分之七十的,可以视为明显不合理的低价;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四)明显偏低的举证由税务机关承担,否定明显偏低的举证由纳税人承担。

第××条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是指以下情形:

(一)根据经济实质、商业安排和税收利益综合判定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

(二)以减少、免除或推迟缴纳税款为唯一或主要目的的;

(三)以形式符合税法规定、但与其经济实质不符的方式达到减少、免除或推迟缴纳税款的;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五)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举证由纳税人承担;否定合理商业目的的举证由税务机关承担。

第××条纳税人应当按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纳税额,在规定期限内缴纳税款,逾期未缴纳的,加收税收滞纳金。但在五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加收税收滞纳金。

第××条税务机关应当严格按规定的程序与方法核定应纳税额,核定的具体程序和方法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规定。

(三)修改的主要依据

三、界定应纳税额标准的司法衔接

(一)当期应纳税额标准不准确易生歧义

第六十三条

第×款第一款所称的应纳税款是指税法调整后的当期应当缴纳的税款,应纳税款不包括下列情形:

(一)依照税收法律法规有关税收优惠规定的减、免、抵税款;

(二)依照税收法律法规可以抵扣、扺免的税款;

(三)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出口退税款;

(四)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可扺、减、免情形。

四、税法与民法适用的司法衔接

(一)税法可否认定民事法律关系属法律空白

第三十×条税务机关可以根据法律法规在税务行政管理、税额确定和税款征缴程序等专门领域独立认定案涉具有商业目的的民间借贷行为等民事法律关系。

税务机关对实质民间借贷等交易行为的认定应当负举证责任。纳税人应当负有主动或应要求的协助义务。

税务机关认为其他机关对相应民事法律关系的认定与其认定明显抵触的,应当先行协商处理,在满足上述第一款、第二款条件下,税务机关的认定应当视为特别规定。具体衔接办法由国务院另行制定。

1.税务机关根据实质课税原则独立认定案涉民事法律关系的正当性。首先,税务机关依照法律法规对名实不符的民事法律关系进行认定,并根据纳税人经营活动的实质内容依法征税是其法定职责,也是实质课税原则的基本要求。否则会难以避免纳税义务人滥用私法自治以规避或减少依法纳税义务,从而造成国家法定税收收入的流失。其次,对同一法律关系的认定,税法与民法的规定可能是不完全一致的。因此,税务机关依据税法认定案涉民事法律关系时应当限于税务行政管理、税额确定和税款征缴程序等税收征管等专门领域。再次,税务机关对实质民事交易关系的认定应当符合事实与税收征收法律规范,并承担举证责任。税务机关认定的民事法律关系应当让当事人信服,当事人应当负有主动或应要求的协助义务。最后,当其他机关已经对案涉民事法律关系作出认定时,如果税务机关认为其他机关的认定与其认定存在抵触,宜先考虑通过法定渠道协商解决,而不宜径行作出相冲突的认定;当其他机关未对案涉民事法律关系作出认定时,税务机关可以依据法律法规独立作出符合事实与税收征收法律规范的认定。

THE END
1.纲领与细则民法典的法律体系构建在中国法律体系中,民法典作为宪法和其他基本法律的补充,是规范平等主体之间关系的一部重要法律。它包括了多部相关的法律内容,以确保社会公正、保护人权和维护经济秩序。 二、合同法:民事交往中的基础规则 合同是实现各方利益并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民法典中的合同法部分,为所有参与合同行为的人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https://www.nwifujzth.cn/nong-ye-zi-xun/211404.html
2.民法典五大基本原则规范人际关系的法律基石民法典五大基本原则:规范人际关系的法律基石 依法保护人的合法权益 民法典五大基本原则中,首要之务是确保个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这种保护基于对个体尊严和自由的重视,旨在为每一个公民创造一个安全、公正的社会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每个人都能享有平等的人身自由,不得因其种族、民族、性别、职业等特征而受到歧https://www.qmso18vkw.cn/jun-lei-zi-xun/120214.html
3.民法典解读权利义务与法律关系的全面探索民法典是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系统地规定了各类民事关系。其中,民法典包括合同法、物权法、继承法等多个子领域,每个领域都有其独特的内容和规则。 权利与义务的平衡 在民法典中,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的概念。个人或企业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必须同时承担相应的义务。这一点体现在合同订立和履行过程中,对https://www.3svb9bc3.cn/mei-ti-bao-dao/354367.html
4.民法典五大基本原则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与发展民法典五大基本原则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与发展 公正性原则 在现代社会中,公正性原则是法律体系的基石。它要求法律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不得歧视任何个体或群体,无论其身份、地位如何。例如,在婚姻关系中的财产分配问题上,公正性原则要求双方应平等参与决策,并且在解除婚姻关系后,对各自拥有的财产进行公平分割。在劳动争议中https://www.qtleqzhor.cn/xue-shu-huo-dong/42531.html
5.民法典体系构建揭秘包括的关键法律篇章民法典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司法改革,它将多部相关的法律整合成一个统一的、系统性的法律框架。以下是民法典包括了哪几部法律以及这些法律在新体系中的作用。 婚姻家庭法 在新的婚姻家庭关系中,夫妻双方享有平等权利和义务,共同财产分割规则得到明确。同时,对于离婚事宜,新增设了一些具体规定,如离婚后子女抚养权、https://www.cjan6a6c.cn/mei-ti-bao-dao/456160.html
6.民法新动态:引领法律变革的四大领域深度解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法作为调整社会生活中各种民事关系的法律,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民法不仅是保护公民个人权益的重要工具,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在现代法治建设中,民法的完善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首先,民法是保障公民财产权利的基本法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民的个人财产权利日益增多,民法通过https://blog.csdn.net/JiYan_red/article/details/144258073
7.民事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单选题】下列法律与烹饪人员从事的工作没有密切关系的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眼球壁的中层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衡量质量标准的尺度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眼球壁由( )组成。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商品的买与卖之间是https://www.shuashuati.com/ti/b804578363454303a5c7e42605226d2d.html?fm=bd5c01f833edf89b20393ca67ae025eedd
8.电子支付民事法律关系中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规范探讨从表面上看,电子支付与传统的以银行为中介的支付并无太大区别。事实上,由于电子支付采用技术手段和技术系统,电子支付的参与主体与传统支付有所不同。电子支付的参与主体可分为付款人、收款人、银行及网络支付平台、认证机构、网络服务提供商五大主体。 电子支付民事法律关系涉及的当事人众多,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复杂https://m.bjhwtx.com/h-nd-195888.html
9.民法学考试重点(精选6篇)重点知识: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代理制度、时效制度等。 重点举例: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 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法规范调整的、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它包括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二、民事法律行为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w4c0e3.html
10.2007年浙江省行政能力测试真题及答案解析85、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没有经过登记就共同生活在一起了,结果由于种种原因,在发生财产等民事纠纷时,不能得到法律上的承认和保护。因此结婚登记有避免两人感情关系破裂后导致的很多无谓纠纷的作用 以下哪一项最能加强上述论点 A、现代婚姻越来越不稳定,离婚率越来越高 http://www.360doc.com/document/13/0227/10/10981263_268169541.shtml
11.头条文章1.一定的法律事实形成、变更、消灭一定的法律关系。 2.分析法律关系的性质以及应适用的法律规范。法律关系有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经济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诉讼法律关系等种类。不同的法律关系适用的法律规范也不同。 3.分析重点法律关系的要素。任何一个法律关系都必须具备主体、客体、内容三个基本要素。 https://m.weibo.cn/ttarticle/p/show?id=2309404330651783455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