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法律名词解释都有哪些

实体法:规定的是主要权利和义务的法律。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著作权法》

程序法(诉讼法):规定主要权利和义务得以实施的法律。如《民事诉讼法》、《行政复议法》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法定代理人:是指根据法律规定,代理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当事人进行诉讼,直接行使诉讼代理权的人。

管辖:是确定同级人民法院或者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使当事人在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者发生争议后到哪一级的哪一个人民法院去起诉或应诉,请求给予司法保护。

无效民事行为:是指已经成立,但严重见缺民事行为的有效要件、自始、绝对、确定、当然不按照行为人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表示发生的法律效力的民事行为。

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是指民事行为虽已成立,但是否生效尚不确定,只有经过特定当事人的行为,才能确定生效或不生效的民事行为。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而获利益而使他人利益受到损失的事实。

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的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对他人的事务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行为。

共同共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民或法人,根据某种共同关系而对某项财产不分份额地共同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

按份共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共有人按照各自的份额分别对共有财产享有权利和义务的一种共有关系。

表见代理:是指行为人没有代理权,但交易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无权代理。

监护:是为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设立保护人的制度,其目的是为了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合法利益,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民事诉讼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民事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材料。民事诉讼证据有三个最基本的特征,即客观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

拘传:是对于必须到庭的被告,经人民法院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绝出庭的,人民法院派出司法警察,强制被传唤人到庭参加诉讼活动的一种措施。

司法拘留:是指人民法院对妨害民事诉讼情节严重的行为人予以强行关押,在一定的期限内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拘留的期限为15日以下。

无民事行为能力:是不能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能力。民法通则规定,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具有一定的民事行为能力,但为保护其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正常经济秩序不得不对其行为给予一定的限制。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又称部分民事行为能力或不完全行为能力。《民法通则》规定:10守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权利或承担义务的人,即民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可以作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有公民和法人等。实践中以户为单位的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以及个人合伙组织体或非法人组织被视为民事主体。国家是特殊的民事主体。

宣告失踪:是指通过一定的法律要件和程序,人民法院对公民失踪的事实加以确认和宣告的制度。《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下落不明满2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为失踪人。

紧急避险:为了避免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利益的行为。

不可抗力在我国《民法通则》上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不可抗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1)自然灾害、如台风、洪水、冰雹;

(2)政府行为,如征收、征用;

(3)社会异常事件,如罢工、骚乱。

相邻关系:指两个以上相互毗邻的不动产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因通行、采光、通风等必需,依照法律规定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担保物权:指在借贷、买卖等民事活动中,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自己所有的财产作为履行债务的担保。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债权人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就该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担保物权包括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

抵押权: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债权人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就该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抵押人,债权人为抵押权人,提供担保的财产为抵押财产。如某人向银行申请贷款,并以自己的住房作抵押,这时银行即为抵押权人。

质权:分为动产质权和权利质权。动产质权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以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债权人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就该动产优先受偿的权利。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出质人,债权人为质权人,移交的动产为质押财产。出质人也可以将法律规定可以转让的股权、仓单、提单等财产权利出质,这时质权称为权利质权。

留置权:指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扣留已经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并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就该动产优先受偿的权利。如顾客不向裁缝店支付服装加工费时,裁缝可以留置加工的服装,待顾客支付加工费后再归还做成的服装。

占有:指占有人对不动产或者动产的实际控制。占有人可以是依法有权占有不动产或者动产,如根据租赁合同在租期内占有对方交付的租赁物。占有人也可能是无权占有他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如借他人的物品,过期不还。占有人不知道自己是无权占有的,为善意占有;明知自己属于无权占有的,为恶意占有。

THE END
1.常见的法律关系有哪些律师普法常见的法律关系有哪些 普法内容 一般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法进行调整的,主要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如夫妻离婚、合同纠纷、债权债务纠纷等等。民事法律关系可分为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绝对法律关系是指义务主体不特定,权利人以外的一切人均为义务人的民事法律关系。相对法律关系是指义务主体为特定人的https://www.110ask.com/tuwen/7914485186351392849.html
2.法学方法论试题(二)范文(精选6篇)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4分)1.质押: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财产移交给债权人占有,以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以该财产卖得价款优先受偿。 2.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3.名誉权,是公民或法人享有的就其自身特性所表现出来的社会价值而获得社会公https://www.360wenmi.com/f/fileg7866ai5.html
3.下列有关合同的表述正确的是()A合同关系是最常见的民事法律关系B合同关系是最常见的民事法律关系 B 合同是一种旨在发生一定民事后果的行为 C 合同是双方或多方的民事法律行为 D 在合同履行之前,对双方不具有约束力 E 合同当事人必须依照合同的约定履行义务 --- 正确答案 A,B,C,E --- 暂无解析https://m.heyuan.huatu.com/tiku/3934745.html
4.最常见合同类型有哪些?专家导读 合同是根据双方当事人的意愿订立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可以分为狭义合同、广义合同和最狭义合同。一切的民事合同都属于狭义合同,确定合同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属于广义合同。 最常见合同类型有哪些? 一、最常见合同类型有哪些? 合同,通常为民事主体之间订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一种协议。合同的https://mip.64365.com/zs/1466659.aspx
5.夸大诉讼金额属于虚假诉讼吗?虚假诉讼,属于“无中生有型”的诉讼行为,即行为人实施了一个从0到1的诉讼活动,即行为人所提起的诉讼基于的事实是捏造的,诉讼基础的民事法律关系也是捏造的。 根据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第一款的相关规定,可以将虚假诉讼,理解为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https://lawyers.66law.cn/s2d0513f110381_i985259.aspx
6.民事法律行为中的常见问题都有哪些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通过其意思表示来使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贯彻意思自治,以意思表示为核心要素。那么民事法律行为中的常见问题都有哪些呢?平夳好律师小编来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时间与生效时间 https://www.pthls.cn/knowledge/ec83fe4180.html
7.常见直接证据类型包括哪些属于直接证据的有哪些证据实践中直接证据主要有以下五种: 其一,当事人的陈述。如刑事被害人陈述,只有当其能指明是谁实施了犯罪行为时,才可以成为直接证据。 其二,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人证言。如能够指出犯罪人是谁的证人证言、能够证明民事法律关系是否发生、变更或消灭的证人的证言,以及行政机关实施具体行政行为时在场人员所作的关于具体行http://xsbhzzls.maxlaw.cn/art/view.asp?id=10619769641989
8.《大学生安全常识50问》③互赠的礼品,按照民事法律关系中的赠予法律规定,一般不索还。,但是对于贵重物品,提出中断关系的受赠一方应主动退还对方为好。因为赠予珍贵礼品是以存在恋爱关系为前提的,一旦中断恋爱关系,其赠予前提已不复存在,勿让失恋一方在遭受失恋的沉重打击之后,再蒙受经济上的重大损失。 https://wgyxy.sasu.edu.cn/info/1038/1358.htm
9.仲裁常识(1)必须是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范畴,而不是行政法律关系或者其他法律关系。 (2)主体是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而不是行政法律关系意义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3)提交仲裁的纠纷限于民商事纠纷,包括合同纠纷和涉及财产权益的非合同纠纷。 2.常见合同纠纷 http://www.yyac.org/showzczn.asp?id=255
10.旅途交通安全篇(3)互赠的礼品,按照民事法律关系中的赠予法律规定,一般不索还。但是贵重物品,提出中断关系的受赠一方应主动退还对方为好。因为赠予珍贵礼品是以存在恋爱关系为前提的,一旦中断恋爱关系,其赠予前提已不再存在,不能让失恋一方在承受失恋沉重的打击之后,再蒙受经济上的重大损失。 https://bwc.hnyjj.org.cn/aqcs/ltjtaqp.htm
11.人力资源考试模拟题二6篇(全文)53、劳动法律关系和社会保险法律关系都是基于公民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保护而产生的,都发源于___领域。 a.民事法律关系 b.行政法律关系 c.刑事法律关系 d.商业法律关系 54、再就业服务中心应将下岗职工就业情况按___报告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 a.季 b.旬https://www.99xueshu.com/w/file13o65np3.html
12.法律行为是一种常见的?A民事法律关系B事实构成C法律事实A、民事法律关系 B、事实构成 C、法律事实 D、事件 扫码下载作业帮搜索答疑一搜即得 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法律事实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特别推荐 热点考点 2022年高考真题试卷汇总 2022年高中期中试卷汇总 2022年高中期末试卷汇总 2022年高中月考试卷汇总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c069093b8920fd8a20c1a4598adfc2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