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法网普法考试答案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接触到试题,试题是用于考试的题目,要求按照标准回答。大家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如法网普法考试答案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题

邪教通常利用各种(),引诱信徒消极厌世,挑动他们对现实和政府的不满情绪。

A.社会矛盾

B.家庭问题

C.人际关系问题

D.环境问题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第2题

下列关于行政权的理解错误的是()

B.行政权由国家机关或其他公共行政组织行使

C.行政权是国家政权和社会治理权的组成之一

D.行政权完全等同于行政职权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第3题

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原告或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这种管辖称为()

A.指定管辖

B.裁定管辖

C.合并管辖

D.共同地域管辖

第4题

下列有关行政指导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B.行政指导属于“消极行政”的范畴

C.行政指导是一种具有法律强制力的行为

D.行政指导是一种可以直接产生法律后果的行为

第5题

下列属于行政法调整对象的是()

A.行政关系与监督行政关系

B.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关系

C.行政权力和其他国家权力的关系

D.行政法律关系和监督行政法律关系

第6题

按照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对各部、各委员会发布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规章有权()

A.改变

B.撤销

C.改变或撤销

D.发回重议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第7题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议事原则是()

A.民主协商

B.协商一致

C.合议制

D.少数服从多数

第8题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的具体含义是()。

A.中国人民在法律面前平等

B.居住在中国境内的自然人在法律面前平等

C.中国公民在法律面前平等

D.8周岁以上公民在法律面前平等

第9题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统一战线被称为()。

A.社会主义统一战线

B.爱国统一战线

C.人民统一战线

D.民主统一战线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第10题

根据公务员法规定,下面哪项不属于公务员的义务()

A.《法官法》中规定法官必须维护司法公正

B.公务员要模范遵守社会公德

C.保持”政治中立”

D.保守工作秘密

第11题

国家根据人民警察的工作特点设置与其职务相对应的()

A.级别

B.衔级

C.职位

D.职能

第12题

公务员法对领导成员职务的任免实行的是()

A.委任制

B.选任制

C.聘任制

D.任期制

第13题

受到开除处分的公务员,有什么法律后果()

A.在受处分其间有悔改表现,并且没有再发生违纪行为的`,处分期满后,由处分机关解除处分

B.按照规定降低级别

C.解除处分后级别和职务不再受原处分的影响

D.自处分生效之日起,解除其与单位的人事关系

第14题

对公务员的辞退说法正确的是()

A.公务员管理部门决定对公务员的辞退

B.辞退无须事先征求公务员的意见

C.辞退而是机关的一种行政行为,而不是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

D.被辞退的公务员不必与辞职的公务员一样办理公务交接手续

第15题

上一级监察机关认为下一级监察机关的监察决定()的,可以责成下一级监察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销,必要时也可以直接作出变更或者撤销的决定。

A.不正确

B.不恰当

C.不合理

D.不适当

第16题

监察机关在调查贿赂、挪用公款等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时,必要时,可以提请()采取保全措施,依法冻结涉嫌人员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

A.人民法院

B.县级以上监察机关领导人员

C.本级政府领导人员

D.上一级政府领导人员

第17题

()不是最终决定。

A.上一级监察机关的复核决定

B.上一级监察机关的复审决定

C.上一级国务院监察机关的复查决定

D.国务院监察机关的复审决定

第18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于()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

A.1990

B.1992

C.1997

D.2004

第19题

A.1983年12月8日和1984年1月1日

B.1996年5月15日和1984年1月1日

C.2005年12月16日和2006年1月1日

D.2009年6月27日和2010年1月1日

第20题

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

A.管理人员

B.中层管理人员

C.高级管理人员

D.一般管理人员

1.全国性的法律一律不适用于特别行政区。(×)

2.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机关都是自治机关。(×)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类似于西方国家的议会,是行使立法权的国家机关。(×)

4.《共同纲领》是建国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一部宪法性文件。(√)

5.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不得侵入、搜查、查封公民的住宅。(×)

6.受教育权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7.劳动权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8.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免。(×)

9.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有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

10.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

11.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三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对本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质询案。(√)

12.我国1982年宪法及其修正案迄今并没有规定公民的迁徙自由。(√)

13.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拥有中国国籍的全体公民。(×)

14.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和上级机关负责。(×)

15.在我国,目前各级人大常委会的委员专职化有利于人大工作的开展。(√)

1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

1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代表产生办法由宪法规定。(×)

18.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立即组织抢救,并不得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

19.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20.省、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

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且不必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21.全国人大可以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事项的基本法律。(√)

23.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法律案时,应当邀请有关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列席会议。(√)

24.行政法规与地方性法规具有同等效力。(×)

25.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会可以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26.自治条例可以变通民族区域自治法。(×)

27.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应当在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才能生效。(√)

28.全国人大通过法律案,应由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赞同表决才能通过。(×)

31.法律案有关问题专业性较强,需要进行可行性评价的,应当召开论证会,听取有关专家、部门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等方面的意见。论证情况应当向常务委员会报告。(√)

32.法律草案表决稿交付常务委员会会议表决前,委员长会议根据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的情况,可以决定将个别意见分歧较大的重要条款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单独表决。(√)

34.国务院有关部门认为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应当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请立项。(×)

35.村民委员会发现其所在区域内的生产经营单位存在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时,无须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

36.法律标题的题注应当载明制定机关、通过日期。经过修改的法律,应当依次载明修改机关、修改日期。(√)

37.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在对报请批准的设区的市的地方性法规进行审查时,发现其同本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的规章相抵触的,应当作出处理决定。(×)

38.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

39.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内的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40.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的属于审判、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应当主要针对具体的法律条文,并符合立法的目的、原则和原意。(√)

42.行政机关作出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不利的行政决定之前,应当告知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并给予其陈述和申辩的机会;作出行政决定后,应当告知行政管理相对人依法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43.行政机关应当建立有关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等行政执法的案卷。但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有关监督检查记录、证据材料可以不立卷归档。(×)

44.要完善信访制度,及时办理信访事项,对可以通过复议、诉讼等法律程序解决的信访事项,行政机关应当告知信访人、举报人申请复议、提起诉讼的权利,积极引导当事人通过法律涂径解决。(√)

45.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向其报告工作、接受质询,依

法向有关人大常委会备案行政法规、规章;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听取其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46.提出法律议案和地方性法规草案,制定行政法规、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等制度建设,重在提高效率。(×)

47.行政执法要适当上移行政执法重心,减少行政执法层次。(×)

48.完善行政执法程序,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行政执法环节、步骤进行具体规范,切实做到流程清楚、要求具体、期限明确。(√)

49.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一律不能停止执行。(×)

50.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不合格且不愿意调整工作岗位,或者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事业单位提前30日书面通知,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51.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案件办案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4个月。(×)

52.事业单位年度考核或聘期不合格的,聘用单位可以调整该人员的岗位。(√)

53.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开除处分的,自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终止其与事业单位的人事关系。(√)

54.国家建立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只需明确岗位名称和制度。(×)

55.在复核、申诉、再申诉处理决定作出之前,申请人可以以口头形式提出撤回复核、申诉、再申诉的申请。(×)

56.司法公正可以分为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两个维度。(√)

57.当庭作证,能够进一步审查证据是不是真实,做出的判决才具有公信力、具有权威性,判决才能更加准确的认定事实。(√)

58.冤案最后要法院来把关,但是源头上预防要从检察开始。(×)

59.司法公正的首要保障就是司法机关要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特别是依法行使审判权。(√)

60.疑罪从轻既有利于打击犯罪,又有利于保证人权。(×)

61.公正是司法的灵魂,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

62.法律方面的裁判只能由司法机关作出。(√))

63.审判活动是司法活动中的核心内容。(√))

64.实体公正强调裁判所认定的事实达到客观真实的程度,以裁判结果的正当与否作为衡量正义的标准。(√))

65.对媒体的司法监督应当进行适当的规范和引导。(√))

66.只要能够查明真相,采用非法的手段获得证据是可以接受的。(×)

67.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办理跨地区案件,有助于破除地方保护主义给司法带来的阻碍。(√)

67.庭审实质化意味着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

69.所有案件都应当要求全过程是公开透明的。(×)

70.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重点监督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的立案、羁押、扣押冻结财物、起诉等环节的执法活动。(√)

71全民守法是否实现的根本和唯一标准就全体公民在行动上服从国家法律。(×)

72全民守法就是让全体公民学习法律,规避法律制裁。(×)

73全民守法是实现社会控制的手段。(×)

74全民守法对法治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75党和政府带头守法是实现全民守法的条件。(√)

76市民公约、乡规民约等社会规范也应当纳入全民守法的范畴。(√)

77全民守法就是要让老百姓遵守法律,公职人员与老百姓不同,是全民守法的监督者和执行者。(×)

78全民守法是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

79积极诉讼、经常去法院打官司是全民守法意识淡薄的表现。(×)

80.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81.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82.生产经营单位可以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

83.对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通报行业主管部门、投资主管部门、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以及有关金融机构,无须向社会公告。(×)

84.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上报事故情况。(√)

85.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支持、配合事故抢救,并提供一切便利条件。(√)

86.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可不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87.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作业。(√)

88.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设计人、设计单位应当对安全设施设计负责。(√)

89.生产经营单位可以少量使用应当淘汰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

91.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才须建立健全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督办制度。(×)

92.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可以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

93.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但无须监督从业人员佩戴、使用。(×)

a、1986年3月15日,b、1993年10月31日,c、1994年1月1日

2、本地消费者在外地购买商品出现问题向什么地方的消协投诉?(ab)

a、经营者所在地消协,b、消费者所在地消协

3、产品自售出之日起15日内,发生性能故障,消费者可以选择什么三包服务?(ab)

a、换货b、修理。c、退货

4、消费者购买的“处理品”是否有权要求“三包”?(b)

a、是b、否

5、经营者在保险公司投保的商品,给消费者造成损失的,有权先向保险公司追偿,再赔偿消费者损失,是否正确?(b)

a、正确b、不正确(错误,应先赔偿消费者损失,再向保险公司追偿。)

6、常见的计量违法行为有哪些?(abcd)

a、生产、销售不合格计量器具的行为b、使用不合格器具的行为c、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的行为d、使用不正确计量方法的行为

7、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和超过保存日期的食品都是不能食用的。(b)

a、对b、错

a、产品侵权行为b、无效民事行为

9、甲购买一辆汽车,在开回家的路上因刹车失灵而翻车受伤。在此情形下,他可以要求谁承担何种责任?(ac)

a.请求商家承担违约责任b.请求厂家同时承担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

c.请求厂家承担侵权责任d.请求厂家承担侵权责任,同时请求商家承担违约责任

10、消费者对购买的整件商品(不含食品、药品、化妆品)保持原样的,可以在()日内提出退货;经营者应当退回全部货款,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答案:7日内)

11、消费者因使用有缺陷的产品而对他人造成的损害该不该负责赔偿?(b)

a、该b、不该

12、造成消费者人身伤害的应当赔偿哪些费用?(abcd)

a、医疗费b、治疗期间的护理费

c、因误工减少的收入d、交通费、营养费

13、下列情形中,不适用三包的是:(abcd)

a、因用户使用保管不当而损害的b、自行拆动产品的

c、无包修单和发票的

d、保修单上填写的产品号与送修的产品号不符或涂改的

14、某些商店在明显位置标明“商品售出,概不退换”,如果消费者发现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是否可以要求商店退换?(a)

a、可以b、不可以

15、一些家用电器生产厂家为了增强其产品的竞争力,声称厂家负责“终生保修”,那么这种终身保修的含义是什么呢?(b)

a、一包到底,一直到家用电器不能再使用之时

b、只在国家规定的电器设计使用年限内保修

c、以厂家的存在期限为准

16、下列关于产品责任的表述中哪些是正确的.?(abd)

a.缺陷产品的生产者应对因该产品造成的他人人身、财产损害承担无过错责任

b.缺陷产品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的,该产品的销售者和生产者承担连带责任

c.因缺陷产品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为1年

d.销售者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生产者也不能指明其供货者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17、在消费场所内怀疑有偷盗行为时,经营者既无权搜身,也无权搜包、盘问(a)

18、某些商业组织对店内消费制定了“最低消费x元”的政策,这种做法侵犯了消费者的(b)

a.知情权b。自主选择权c。公平交易权d。人格尊严受尊重权

19、以下商品质量出了问题,应由消费者自己负责的是:(c)

a、“买一赠一”销售当中的赠品

b、“有奖销售”当中的奖品

c、抽奖活动当中的奖品

20、食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而中毒,损失由谁负责?(c)

a、生产者b、销售者c、消费者

21、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而原企业分立、合并的(b)

a、无法解决b.向变更后的企业索赔

c.向上一层经营商索赔d.向行政机关索赔

22、某医院为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举办上街“义诊”,护士张某当众骂患者李某“混蛋”。李某提起诉讼。下列哪些观点是错误的?(bcd)

a.本案的侵权行为人是某医院b.本案的侵权行为人是张某

c.本案的侵权行为人是某医院和张某d.李某没有财产上的损失,只能要求被告赔礼道歉

一、单项选择题

A.贷款

B.同业拆借

C.存款

D.发行银行券

2.在现实中,活期存款通常()元起存,以存折或银行卡为存取凭证。

A.1

B.5

C.10

D.100

3.定期存款的典型代表是()。

B.整存整取

C.整存零取

D.零存整取

4.在储蓄存款的定期存款业务中,逾期支取的存款利息应()。

A.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存款利率计付利息

B.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定期存款利率计付利息

C.按原来的.定期存款利率计付利息

D.按原来的活期存款利率计付利息

5.下列不属于单位活期存款账户的是()。

A.基本存款账户

B.单位通知存款账户

C.一般存款账户

D.专用存款账户

6.存款业务按客户类型,分为个人存款和()。

A.储蓄存款

B.外币存款

C.对公存款

D.定期存款

7.教育储蓄起存金额为()元,本金合计最高限额为()万元。

A.1001

B.505

C.502

D.1003

8.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是按照()区分的。

A.客户类型不同

B.存款期限不同

C.存款币种不同

D.账户种类不同

9.人民币个人通知存款的最低起存额是()。

A.2万

B.5万

C.10万

D.50万

10.个人存款开户时需出示并如实登记身份证件信息,称为()。

A.存款自愿

B.存款保险制度

C.存款实名制

D.存款登记制度

专题: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思想政治(选修5)考试试题

姓名:得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答案填入下表)

1.在现实生活中制定和保证实施法律的主体是A、公民B、国家C、最高统治者D、国王

2.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A、基本方略B、基本国策C、基本原则D、基本精神

3.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是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

4.下列社会关系中,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是

A、买卖关系B、师生关系C、借贷关系D、共有关系

5.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如果法律没有特别的规定,普通的诉讼时效期间是A、1年B、2年C、3年D、20年

6.自然人最基本的人身权是

A、自由权B、姓名权C、名誉权D、生命健康权

7.按照现行法律规定,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隐私的,属于侵害公民()的行为A、肖像权B、荣誉权C、名誉权D、姓名权

8.甲将故障电视机放在乙处修理,因为钱不够,遂将自己的手机放在乙处,说好第二天来取。乙取得对甲手机的占有是基于

A、留置权B、抵押权C、质押权D、债权

9.所有权是内容最充分全面的物权,权利人可以对其财产进行①占有②使用③收益④处分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

10.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一般是A、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后50年B、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后70年

1

C、作品发表后70年D、作品发表后100年

11.我国专利法规定的专利保护期限是

①发明专利20年②实用新型专利10年③外观设计专利10年④从申请日开始起算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2.甲知其房屋南面邻地将建一高层楼房,但佯装不知,将房屋售予乙。半年后,南面高楼建成,乙的房屋得不到阳光照射。此例中,甲违背了民法中哪一项原则

A、权利不受侵犯原则B、平等互利原则C、公平原则D、诚实信用原则

13.我国民法通则规定,邻居之间应当按照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问题。由此形成的法律关系是

A、邻里关系B、邻居关系C、相邻关系D、毗邻关系

14.下列哪些情形属于合同法调整的范围

①答应同学一起去吃饭②买票乘坐公交去学校③在学校图书室看书④在书店购买图书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③

15、法律规定,对于权利义务关系复杂、标的额大、履行期限较长的合同

A、可以选择任何一种形式B、必须采取书面形式C、可以根据当事人双方的关系选择书面形式或者口头形式

16.根据合同法,合同的订立是一个()与承诺的过程。A、提议B、建议C、要约D、要约邀请

17.“若今年你不生孩子,则赠与你人民币一万元。”对此说法,下列各项正确的是A、这是一附条件的赠与合同B、这是一附期限的赠与合同

C、这是一附负担的赠与合同D、该合同为无效合同,因为违背社会公德

18.我国《合同法》第44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时生效。”A、订约B、成立C、合意D、协商

19.()要求双方当事人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相互配合,友好合作。

A、全面履行的原则B、实际履行的原则C、协作旅行的原则D、合理履行的原则

20.甲乙订立了一份大额合同,其中规定,任何一方违约,应当支付守约方违约金10万元。现由于甲的违约,给乙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万元,预期的可得利益损失5万元。请问:甲应当赔偿乙()元。

A、7万B、10万C、12万D、15万

2

D、只能采取推定形式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案例分析题(共40分)

请你从法律和道德两个层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22.(10分)原告虞女士与被告弁某系上下楼邻居。去年6月,虞女士找来工匠对自己二楼屋顶进行修缮,在修缮过程中,楼上的弁某认为虞女士进行了违章搭建,为阻止继续施工,弁某将施工用的建筑材料拆除推下。虞女士认为,弁某侵犯了她的财产权,起诉要求弁某赔偿财产损失3万元人民币。弁某认为,虞女士擅自改建屋顶,影响了自己的通风、采光和安全。为抵制虞女士的侵权行为,只能自己动手,以阻止施工。

请分析,法院对此案应该如何判决?

23.(12分)2008年8月5日上午,某客运公司的长途客车上的检票员发现甲、乙、丙3人没有买票,于是让某补票。三人蛮不讲理,司机说:“你们没有买票,我们就可以把你们赶下车,干嘛那么多废话。”三人听后,感到害怕,其中甲、乙马上就补了票,但丙由于身上没带钱,央求汽车司机把他带到某某站。检票员不同意,把丙赶下车。下午3点,售票员发现戊某携带危险品,便随之把危险品拿到车下销毁。戊坚决反对。售票员说:“要么你拿着危险品下车,要么让我销毁。”

(1)乘车人甲、乙、丙3人没买票,售票员可否把其赶下车?(2分)

(2)由于丙身上没带钱,售票员最终还是把他赶下车,是否合法?(1分)为什么?(2分)

(3)售票员是否有权销毁旅客携带的危险品?(1分)为什么?(2分)

24.(10分)王杉将一套商品房卖给丁林,丁林按合同约定支付房价的80%,余款在办理产权过户手续时支付;王杉将房屋钥匙交给丁林,供其先行入住。几个月后,王杉又将同一房屋卖给了刘阳,并且到房管部门将产权过户到刘阳的名下。刘阳与丁林就该房屋的产权归属发生了争议。

THE END
1.常见的法律关系有哪些律师普法常见的法律关系有哪些 普法内容 一般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法进行调整的,主要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如夫妻离婚、合同纠纷、债权债务纠纷等等。民事法律关系可分为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绝对法律关系是指义务主体不特定,权利人以外的一切人均为义务人的民事法律关系。相对法律关系是指义务主体为特定人的https://www.110ask.com/tuwen/7914485186351392849.html
2.法学方法论试题(二)范文(精选6篇)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4分)1.质押: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财产移交给债权人占有,以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以该财产卖得价款优先受偿。 2.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3.名誉权,是公民或法人享有的就其自身特性所表现出来的社会价值而获得社会公https://www.360wenmi.com/f/fileg7866ai5.html
3.下列有关合同的表述正确的是()A合同关系是最常见的民事法律关系B合同关系是最常见的民事法律关系 B 合同是一种旨在发生一定民事后果的行为 C 合同是双方或多方的民事法律行为 D 在合同履行之前,对双方不具有约束力 E 合同当事人必须依照合同的约定履行义务 --- 正确答案 A,B,C,E --- 暂无解析https://m.heyuan.huatu.com/tiku/3934745.html
4.最常见合同类型有哪些?专家导读 合同是根据双方当事人的意愿订立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可以分为狭义合同、广义合同和最狭义合同。一切的民事合同都属于狭义合同,确定合同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属于广义合同。 最常见合同类型有哪些? 一、最常见合同类型有哪些? 合同,通常为民事主体之间订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一种协议。合同的https://mip.64365.com/zs/1466659.aspx
5.夸大诉讼金额属于虚假诉讼吗?虚假诉讼,属于“无中生有型”的诉讼行为,即行为人实施了一个从0到1的诉讼活动,即行为人所提起的诉讼基于的事实是捏造的,诉讼基础的民事法律关系也是捏造的。 根据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第一款的相关规定,可以将虚假诉讼,理解为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https://lawyers.66law.cn/s2d0513f110381_i985259.aspx
6.民事法律行为中的常见问题都有哪些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通过其意思表示来使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贯彻意思自治,以意思表示为核心要素。那么民事法律行为中的常见问题都有哪些呢?平夳好律师小编来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时间与生效时间 https://www.pthls.cn/knowledge/ec83fe4180.html
7.常见直接证据类型包括哪些属于直接证据的有哪些证据实践中直接证据主要有以下五种: 其一,当事人的陈述。如刑事被害人陈述,只有当其能指明是谁实施了犯罪行为时,才可以成为直接证据。 其二,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人证言。如能够指出犯罪人是谁的证人证言、能够证明民事法律关系是否发生、变更或消灭的证人的证言,以及行政机关实施具体行政行为时在场人员所作的关于具体行http://xsbhzzls.maxlaw.cn/art/view.asp?id=10619769641989
8.《大学生安全常识50问》③互赠的礼品,按照民事法律关系中的赠予法律规定,一般不索还。,但是对于贵重物品,提出中断关系的受赠一方应主动退还对方为好。因为赠予珍贵礼品是以存在恋爱关系为前提的,一旦中断恋爱关系,其赠予前提已不复存在,勿让失恋一方在遭受失恋的沉重打击之后,再蒙受经济上的重大损失。 https://wgyxy.sasu.edu.cn/info/1038/1358.htm
9.仲裁常识(1)必须是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范畴,而不是行政法律关系或者其他法律关系。 (2)主体是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而不是行政法律关系意义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3)提交仲裁的纠纷限于民商事纠纷,包括合同纠纷和涉及财产权益的非合同纠纷。 2.常见合同纠纷 http://www.yyac.org/showzczn.asp?id=255
10.旅途交通安全篇(3)互赠的礼品,按照民事法律关系中的赠予法律规定,一般不索还。但是贵重物品,提出中断关系的受赠一方应主动退还对方为好。因为赠予珍贵礼品是以存在恋爱关系为前提的,一旦中断恋爱关系,其赠予前提已不再存在,不能让失恋一方在承受失恋沉重的打击之后,再蒙受经济上的重大损失。 https://bwc.hnyjj.org.cn/aqcs/ltjtaqp.htm
11.人力资源考试模拟题二6篇(全文)53、劳动法律关系和社会保险法律关系都是基于公民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保护而产生的,都发源于___领域。 a.民事法律关系 b.行政法律关系 c.刑事法律关系 d.商业法律关系 54、再就业服务中心应将下岗职工就业情况按___报告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 a.季 b.旬https://www.99xueshu.com/w/file13o65np3.html
12.法律行为是一种常见的?A民事法律关系B事实构成C法律事实A、民事法律关系 B、事实构成 C、法律事实 D、事件 扫码下载作业帮搜索答疑一搜即得 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法律事实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特别推荐 热点考点 2022年高考真题试卷汇总 2022年高中期中试卷汇总 2022年高中期末试卷汇总 2022年高中月考试卷汇总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c069093b8920fd8a20c1a4598adfc2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