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等学校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地位分析

浅谈高等学校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地位分析

导读:

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主要是指高校在法律上享有的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及责任能力。长期以来,我国对高校的法律地位主要是从民法的角度来定位的,在1986年实施的《民法通则》中,根据高校从事的业务活动,将之归人事业单位序列,高校以民事主体的身份参与社会活动。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十三条对高校的法律地位作了如下规定:“高等学校自批准设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高等学校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实际上,高校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从事各种性质的活动,自然应受不同性质的法律调整,在不同领域内有不同的法律地位。高校的法律地位除了民事关系中的法人地位之外,还包括行政关系中的法律地位。本文拟从行政法律关系的角度对高校的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地位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教育行政关系及其与教育民事关系的区别

从当前看,传统的教育领域内的社会关系,依据主体地位的不同以及相互关系内容的不同,正逐渐分化为如下两类关系:一类是以权力服务为基本原则,以对学校的行政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行政关系;另一类是以平等有偿为基本原则,以财产所有和流转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民事关系。

教育行政关系是教育行政主体(主要是国家教育行政机关)在实施教育行政的过程中与行政相对方(主要是学校)发生的关系。可以说,国家教育行政职权的参与及其行政职能的行使,是教育行政关系发生的先决条件。教育行政关系反映的是国家行政职权与教育的纵向关系,其实质是国家如何领导、组织和管理教育活动。作为行政法律关系,这一关系的主体及其权利和义务都是由法律预先确定的,当事人没有自由选择的余地。行政主体在与行政相对方发生关系时,以国家的名义出现并行使法律规定的职权。在行政相对方不履行规定的义务时,行政主体可以强制其履行,而行政主体不履行职责,行政相对方只能请求履行或通过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述或诉讼等方式解决。因此,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方的关系具有不对等性。行政主体为关系的一方据主导地位,行政主体的一切行政行为,都不可避免地会对行政相对方产生直接的权威性的促进、帮助或限制、制约作用。

教育民事关系是平等民事主体的学校与行政机关、企事业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社会团体及个人之间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以平等、有偿为原则的社会关系。在这类关系中,当事人之间的地位是平等、自愿的,并且一般是等价、有偿的。这类关系涉及面颇广,例如财产、土地、学校环境、人才培养合同、智力成果转让、毕业生有偿分配乃至学校创收中所涉及的权益。都会产生民事所有和流转上的必然联系。当然,其中相当一部分社会关系应当由民法加以确认和调整,因而并不属于教育法调整的范围。

二、高等学校在教育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双重行政主体地位

(一)高等学校在教育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相对人地位

行政关系主体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在教育行政法律关系中,国家教育行政机关是行政主体,高校是行政管理的相对人。即国家教育行政机关是管理者,高校是被管理者,其管理与被管理的内容主要由一系列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所规定。由于高校的自身特点的不同,教育行政法律关系较一般社会行政法律关系有自身鲜明的特点。

高等学校与国家教育行政机关的关系,都是围绕发展国家的教育事业、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这个目标而进行的。因此二者之间的关系,既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又有相互制约的因素。作为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高等学校可以通过申诉、复议或诉讼等渠道,对教育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实行监督,而教育行政机关则要尊重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将管理和引导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我国传统的计划体制下,国家教育行政机关对高等学校的管理往往是以单纯的行政手段为主,国家实行统包统分的管理模式,即国家实行统一办学与管理、统一培养计划、统一培养规模;包经费、包招生、包培养、包分配,几乎包揽一切。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管理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必须对现行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在管理权限上,国家可侧重于高等教育立法,制定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和战略、确定高等学校设置和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建立教师招聘和考核制度等方面的宏观管理。其他一些问题,诸如专业设置及调整、办学规模与层次、资金筹集与分配、课程设计与安排等可交由学校负责。换言之,就是国家对高等教育要改包揽为宏观调控,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这就意味着行政部门必须转变职能,向高等学校放权。高等学校应享有主要包括招生自主权、培养自主权、设置专业自主权、使用经费自主权、聘任自主权等在内的办学自主权。

(二)高等学校在教育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主体地位

三、研究高等学校教育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地位的意义

研究高等学校教育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地位对于明确高校的职责、权限、确定其行政法律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明确高校作为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作为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学校应由行政法规规定它的法律地位。我国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了社会组织作为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应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教育法》更为明确地对学校的权利和义务作了规定。根据这些规定,我国高校享有的权利主要有:1.按照学校章程自主管理;2.组织实施教学活动;3.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4.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5.向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6.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7.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8.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在享有上述权利的同时,高等学校应履行以下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4.接受国家行政机关委托代理执行的义务;5.承担违法后依法受到处罚的义务等。

(二)有利于明确高校作为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法律责任

当高校作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时,可以是民事诉讼的原告,也可以是民事诉讼的被告;当高校作为教育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相对人地位时,只能是行政诉讼的原告,而相对应的行政主体国家教育行政机关是被告,其诉讼范围为国家机关对高校的行政管理事项;当高校作为教育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主体地位时,就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而相对应的行政相对人学生就成为行政诉讼的原告。高校要为违法行使行政权而给学生造成的人身财产侵害承担行政侵权责任。以上第三种情形往往不为大家所熟悉,当然这种情形是有严格受案范围限制的。

THE END
1.法律基本知识掌握法律基础了解必备的法律常识二、刑事与行政 除了民事方面,还有刑事和行政两个重要领域。刑事立法主要针对违反社会公共秩序或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等行为进行惩罚;行政立法则关乎政府机关行使职能时所需遵循的一系列规定。 案例回顾:李明因为超速驾驶被交警队处以罚款,并暂扣驾照。这不仅体现了交通管理部门执行行政命令的情形,也说明了违反交通规则会导致何https://www.f3kg3td6j.cn/zheng-ce-fa-gui/452600.html
2.公务员考试法律常识定制服务行政法是调整国家行政机关之间、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关系的法律,在公务员考试中,行政法的相关内容也是一个重要的部分,考生需要了解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律事实以及行政法律救济等情况。 刑法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在公务员考试中,刑法的相关内容也是一个重要的部分,考生需要了解刑法的基本原http://gdairwin.com/post/2.html
3.常见法律概念解析从定义到实践应用简介法律法规常识基本知识考试题库是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的重要工具,它不仅包含了法律法规的具体内容,还包括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概念、原则和理论。这些概念对于理解复杂的法律问题至关重要,而在实际工作或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往往可以通过对这些基本概念的正确理解来解决。 1. 法律基础概念 1.1 法律定义 法律作为社会行https://www.n9xnw0daq.cn/jun-lei-yang-sheng/359419.html
4.常见法律法规概念解释及应用案例分析在法律法规常识基本知识考试中,理解和掌握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概念不仅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回答问题,还能够提高他们对法律法规的整体认知能力。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分析一些典型的法律法规概念,并结合实际案例来加深读者的理解。 法律基础知识概述 首先https://www.qtleqzhor.cn/ke-yan-jin-zhan/408250.html
5.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的区别与联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的区分为: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违反民事法律规范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行政责任是指个人或者单位违反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规定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刑事责任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定的个人或者单位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七十六条 民事主体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当事人约定https://www.findlaw.cn/wenda/q_35804698.html
6.民事诉讼法律关系(1)法律关系的主体不同。行政诉讼法律关系的原、被告都是固定的,原告只能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被告则只能是行政机关;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中的原、被告不是固定不变的http://www.jzlawzx.com/chanye/zhineng/23968.html
7.如何区分行政法,民法,刑法?行政法、民法、刑法是构成我国整体法律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是分别用以调整国家行政管理、民事行为权利和惩罚犯罪的三个平等法律体系。一【三者的基本区别】所谓行政法,简单理解就是调整国家行政管理关系的法律。用以制约、规范和监督行政管理行为。民法是用以调整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https://law.iask.sina.com.cn/jx/sh/1kmSD14IVFea.html
8.民事活动的基本特征,是合同关系不同于行政法律关系刑事法律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合同的()原则体现了民事活动的基本特征,是合同关系不同于行政法律关系、刑事法律关系的重要标志。A.平等B.自愿C.公开D.公正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https://www.shuashuati.com/ti/6e01072e74ed46bfab57b27bd70aaaf9.html?fm=bdbds524255f1c393fc2474b7f27a6c0d1532
9.法律的时间效力研究——已废止失效的法律规范性文件仍有依据但是,不管何种情况,当法律、规范性文件中的过渡性条款和法律适用关系条款有特别规定的,应当优先适用该特别规定。也应当注意,从立法论上看,特别规定条款应当遵循法不溯及既往、仅可有利溯及的基本法律原则,不能为了行政管理的需要而成文化地滥设,使法律、规范性文件对其生效前的事件或行为发生效力。 https://www.douban.com/note/702336771/
10.法律关系范文由于刑法调整对象的广泛性和调整手段的特殊性,造成了对刑事法律关系界定上的分歧。著名刑法家杨春冼教授认为:“刑事法律关系也称刑法关系,即犯罪与刑罚方面的权利义务关系。” 俄罗斯学者则认为:“刑事法律关系是刑法实施以后,国家与犯罪人之间的关系。”以上的观点存在不足,笔者认为:首先,作为一种法律关系必须要有明确https://www.gwyoo.com/haowen/64140.html
11.2018年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课真题及参考答案【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是行政法,是实体法,而非程序法,A错误,B项正确。C选项错误,《人民警察法》与《监狱法》同属法律,没有位阶高低之分。D选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相较于《公务员法》应属特殊法。 7.下列关于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区别表述不正确的是() https://www.kaoyan.com/zhuanyeke/zhenti/5bffd44649139.html
12.行政法律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的区别是什么?行政行为作用于法律关系的形态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行政行为在决定行政法律关系的同时,对民事法律关系的https://www.64365.com/ask/15891537.aspx
13.2022年司法考试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案例分析指导用书(上下册通过分析案情,区分法律事实,厘清法律关系,明晰法律适用,解决法律问题,训练强化法治思维,着力提升灵活运用法学知识分析、解决法律实践问题的能力。 本书共由9个部分组成,分别为: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法、商法、民事诉讼法与仲裁制度、刑事法律进阶案例、民事法律进阶案例和行政法律进阶案例。每一部分https://www.bookskys.com/ks/book.asp?pid=893858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