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就是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

二、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特征1.有益性2.客观性3.法定性

三、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可以作为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事物有:

1.物。作为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物,是指现实存在的,具有一定形体、占据一定空间,能够为人掌握、利用,具有一定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质财富,包括天然存在的和人工制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如水流、矿藏、自然生长的树木和劳动创造的各种具体的物。人们为物而发生着各种民事法律关系,所以物是民事法律关系的最为普遍的客体。

2.智慧财产,智慧财产是人的智力劳动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智慧财产属于一种非物质的财富,无一定的形体,但它有其表现形式,能够为他人感知,可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一定需求,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依照法律的规定,智慧财产不仅可以为一定主体所专有利用,还能作为商品进行交换,如著作权、发明权的客就是作者的著作或发明人的发明;作者对自己的作品享有著作权和发明人依法对自己的发明取得发明权或专利权,或者将自己的著作权、专利权转让或允许他人使用等,因此,智慧财产也是民事法律关系的重要客体。

4.人身利益,人身利益包括生命健康、姓名、肖像、名誉、尊严、荣誉、身份等等。人身利益虽然与主体人身不能分离,但并非主体本身,而只是能够满足主体人身需求的客观事物,因此它是人身权关系的客体。

二、物的特征作为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物具有下列特征。

2.物能满足社会生活需要人们设立一定的财产法律关系就是为了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只有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能够满足人们社会生活需要的物才能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当然,物的价值体现为物质利益,还可以体现为精神利益。如情人的相片虽无金钱价格,但对于情人来说则至为宝贵,因而成为他(她)的所有权的客体。没有任何价值或使用价值的物,可以成为物理学上的物,但不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的物,人们不会因为它发生什么法律关系。

3.物能为人们所支配只有能为人们所控制或支配的物,人们才能以此为客体设定各种的权利、义务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控制和支配的物范围逐渐扩大,其中也包括电、光、热能等。不能为人们支配的物,尽管它也具有巨大的价值如日月星辰等,也难以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管体。

4.物具有稀缺性和合法性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物除了具有有效性之外,还必须具有稀缺性。不具有稀缺性可以无限供给的物质阳光、空气等,虽具有价值,也不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物应具有合法性,须法律不禁止其进入民事流转。如种文凭、毒品等,法律不允许其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物是民事法律关系最为主要的客体,许多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都是物。民事法律关系是否有效,除了看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之外,还要看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否符合法律的要求。因其客体违反法律的规定,民事法律关系无效。

三、物在法律上的分类

(一)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生产资料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包括自然物和劳动创造的生产工具和原料等。生活资料是用以满足人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那些社会产品。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是国家所有权或劳动群众集体所有权的主体客体,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的发展,法律允许公民拥有的生产资料逐渐增多。[page]

(三)动产和不动产动产是指在空间上能够动而不损害其价值的物。不动产是指在空间上不能移动即会损害其价值的物,如土地及固定在土地上的建筑物、桥梁、树木等。区分动产和不动产的法律意义要在于不动产的转让须经特殊程序,是要式的法律行为,如房屋租赁和买卖必须以书面形式签订并须在国家房屋主管部登门登记过户之后方为有效。对于动产的转让,形式简单,一般可由双方当事人自由决定。在法律上,因船舶、飞机、汽车等财产价值比较巨大,虽然形式上是动产,但视为不动产,或称拟制的不动产。

(四)特定物与种类物特定物,是指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不能由其他物所代替的物。种类物,是指具有共同特征,用品种、数量、质量规格,即通通度、量、衡加以确定的物,具有可替代性。特定物与种类物的区别不绝对的,种类物经过选择、购买、给付也可以特定化而成为特定物。例如,存放在商店里的许多待售的电视机属于种类物,但当你选购了某台了电视机,该台电视机便由此而特定化,成为特定物。特定物与种类物划分的法律意义是:特定物在交付前灭失时,权利人不能要求义务人交付原物,只能依法请求赔偿损失;而种类物在交付意外灭失时,权利人有权要求义务人继续履行义务。种类物的财产所有权从财产交付时起转移;特定物的财产所有权的转移,依法是从办理完登记过户手续之时起转移。[page]

(五)可分物与不可分物可分物,是指把物分割之后,不影响其价值。

不可分物,是指经分割之后便会影响其价值的物。

可分物与不可分物区别的法律意义是:在数人共有一物时,共有人可采取实物分割的办法解决争议;如为不可分物时,不能采取分割的办法,只能采用变价分配或者折价补偿等办法予以解决。(六)主物与从物在相互主联需要共同使用的两个以上的物中,凡能独立存在,起主要作用的物是主物,起从属作用的物是从物。如拖拉机与拖犁便是主物与从物的关系。主物与从物的关系是相对的,从物离开主物也能独立存在。如拖犁对于拖拉机来说是从物,但它可以独立存在。此外,主物与从物必须是同属于一个所有人时,才能会发生主物与从物关系。如两物分属两个不同的主体,不会发生主物与从物的关系。主物与从物划分的法律意义是:在法律或合同没有特;别规定时,从物的所有权应随主物所有权的转移而转移。

(七)原物与孳息原物是能够被使用或收益的物。孳息是从原物产生出来的收益。孳息又可分天然孳息与法定孳息。天然孳息是指依物的自然属性而获得的收益,又称自孳息,如母牛生出的小牛、果树结下的果子,都是作为原物的母牛或果树产生出来的孳息。法定孳息是指依据法律关系所获得的收益,如依照合同收取的租金、利息等。原物与孳息划分的法律意义是:在法律没有特别规定或当事人没有特别约定时,孳息的所有权归原物的所有权人。转移原物的所有权,孳息的所有权也同时转移。

第三节货币和有价证券一、货币货币按其性质来说,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直接体现着社会劳动,是一般财富的代表,是以货币金额计算的种类物。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其他商品的价值尺度,又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支付的手段。因此,货币不仅可以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而且还是许多民事法律关系对价的支付手段。[page]我国的法定货币就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它是我国唯一通行的货币。禁止外币和金银在我国流通,除法律另有规定之外,外币不能作为支付手段。因此民事主体实现自己事权利或履行自己民事义务,只能以人民币作为合法的支付手段。

四、股票与债券

(一)股票股票是股公司发给股东用以证明其所入股份及所持有股权、并据以定期取得股息、红利的一种资本性有价证券。股票是股份公司筹集资本的法律形式,购买股票者便成为该公司的股东。股票就是股东出资的凭证,并使其所入股金证券化而成为有价证券。股票不能退股,只能转让。股票有记名股票与不记名股票之分,记名股票转让与其他记名有价证券一样,必须通过严格的债的转移程序,才能变更记名股票的持有人,无记名股票则可直接买卖、自由交易。

(二)债券债券,是国家金融机构或企业他人借款的一种法律形式。它属于资本性有价证券。我国发行的债券基本上有三种:公债券,即由政府发行的债券,包括以国家名义发行的国库券和地方政府发行的地方债券。金融债券,即由金融机构直接发行的债券,包括由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等所发行的债券。企业债券,即由企业发行并保证支付债券持有人定期利息和在债券到期日发还本金一种债券。债券属于一种借贷关系。持券人为债权人,债券发行人为债券人。债券持有人当债持有人当债券到期后,除债券务人无力偿还的情况之外,一般均可收回本金和利息。

THE END
1.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法律关系有哪些种类律师普法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及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包括自然人、法人、非法人团体、国家四种。法人包括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机关法人、社会团体法人。非法人团体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https://www.110ask.com/tuwen/5347971526141038868.html
2.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物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第一节 民事法律关系客体概述 第二节 物 第三节 货币和有价证券 一、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和特征 (一)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就是民事法律 民事法律关系客体 3、法定性:指由法律所规定。 二、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 1、物,其中包括金钱和有价证券。 2、其他财产https://m.doc.wendoc.com/b3cf3761127ad811bcc79adef.html
3.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在四川法理中总共考察了6次,其中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考查5次,客体考查1次。考察形式是单选、多选题、判断题。故考生需要通过例子,准确区分题干中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 二、知识点讲解 (一)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 1.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含义 http://m.bj.zgjsks.com/html/2021/zhsz_0622/23176.html
4.梁慧星《民法总论》笔记(民法总论)书评(二)近代民法模式 由欧洲大陆法确立,表现为:1.抽象的人格,平等的权利能力;2.私的所有:所有制是资义社会根基,也是辉煌成果,拥有对抗一切人的绝对性;3.私法自治:司法上的法律关系之创设,纯依私人的自由意思;4.自己责任:自由之行使致他人遭受损坏或不利益的情形,承担民事责任。(三)现代民法模式1.具体的人格2.私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773953/
5.政法干警专业综合(硕士类)法理学之法律关系(2)公务员考试网2.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 法律关系客体是一个历史概念,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其范围、形式和类型也在不断变化。总结起 来,有以下几类: (1)物。法律意义上的物是指法律规定的被人类认识、控制和有用的财富。 (2)行为。在很多法律关系中,其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是行为。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行为是特 定的https://www.huatu.com/2013/0808/688529_2.html
6.民事法律关系的类型范例6篇民法作为规范策略,旨在协调冲突,规范社会秩序。作为民法调整的社会现象,必须是能够被描述和解释的“民事法律事实”或者“民事法律关系”。 “民事法律事实”与“民事法律关系”的不同在于:“民事法律关系”是静态的,它有着固定的对应关系,而“民事法律事实”则是引起这种固定对应关系变动的情况。 https://www.baywatch.cn/haowen/178118.html
7.什么是法律关系的客体?专家导读 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又称权利客体、义务客体或权利客体。它是将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联系在一起的中介,没有法律关系的客体作为中介,就不可能形成法律关系。因此,客体是构成任何法律关系都必须具备的一个要素。 什么是法律关系的客体? 我们知道,一段关系,总会有主体和客体之分。https://mip.64365.com/zs/826431.aspx
8.民法学笔记汇总整理(重点版)民法学知识点总结2、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民事主体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的权利和负担的义务。) 3、民事法律关系客体。 (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 第三节:民事法律事实 一、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和特征: 民事法律事实是指依法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其特征在于: https://blog.csdn.net/qq_67692062/article/details/130914650
9.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汇总十篇(2)债的客体是给付 债是以给付为客体的民事法律关系,给付亦即债务人应为的特定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而给付又是与一定的财务、智力成果或者劳务相联系,但财务、智力成果、劳务等只是给付对象或给付标的。债的客体的这一特征,使债的关系有别于物权关系、知识产权关系。 https://www.xueshu.com.cn/haowen/41700.html
10.民事法律关系论文范文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民事法律关系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民俗文化;保护;旅游开发;辩证关系 旅游开发作为提升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实力所普遍采用的方式,与民俗文化保护之间本质上体现为一种辩证的矛盾统一关系。 https://www.gwyoo.com/haowen/9460.html
11.《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第二节 教育法律规范 要点: 1.△教育法律规范的涵义 2.○教育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 3.△教育法律规范的种类 第三节 教育法律关系 要点: 1.△○教育法律关系的涵义 2.△○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 3.△○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 4.○教育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 https://xqjy.snsy.edu.cn/info/2202/4283.htm
12.什么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一、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即民事主体得以结成相互关系的利益对象。客体是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之所依,是主体交往的基石和利益所在。故没有客体,便无从发生民事法律关系。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种类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依利益的表现形式,可分为物、行为、智力成果、人身利益四类。 https://www.66law.cn/topic2012/msflgxgc/13009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