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民事法律关系常见考试题与解题技巧
考点1: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
例(2009年统考试题)
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是()。
A.甲因违反交通规则被罚款
B.乙在银行存款
C.丙代甲交作业
D.丁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
【答案】B
【解析】本题为基本概念运用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民事法律关系是指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的,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民事法律关系具有以下特征:(1)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2)民事法律关系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实而形成的社会关系;(3)民事法律关系是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本题中选项A、D都属于不平等主体之间的行政法律关系;选项C虽然主体具有平等性,但它是当事人之问自主形成的关系,不属于民法调整的范围,不会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因此选项A、C、D都不正确,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2005年统考也出现过类似的题目:下列选项中,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是,A.公民甲向税务机关纳税,B.政府向某灾区拨款,C.公民乙向某山区小学捐款,D.违章司机丙被交警罚款,答案选C。)
【评注】(1)应熟记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
(2)在熟记概念的基础上,准确地理解民事法律关系的特点,并做到能够在具体的事例中予以准确辨析。
考点2: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
例(2008年统考试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是()。
A.恋爱
B.招待朋友
C.潮起潮落
D.出生
【答案】D
【解析】本题为基本概念理解应用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民事法律事实的认定。
【评注】(1)熟记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
(2)在对是否是民事法律事实的辨析上,应牢记不论事件还是行为,只有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才能称之为民事法律事实。
考点3: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
例(2004年统考试题)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民事法律事实中行为的是()。
A.甲将乙打伤
B.乙将其手表丢人江中
C.丙自杀身亡
D.丁下落不明满3年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基本知识应用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民事法律事实以是否与人的主观意志有关为标准,分为行为和自然事实两大类。本题中涉及的是民事法律事实中的行为。行为是主要的民事法律事实,涉及范围很广。以行为是否合法为标准,行为可分为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以行为是否以意思表示为要素为标准,分为民事行为与事实行为。民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实施的以发生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以意思表示为要素的行为,如订立合同、立遗嘱等;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没有产生相应民事法律后果的意思表示,但根据法律规定发生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如无因管理、拾得遗失物等。本题中选项A甲将乙打伤的行为,导致甲与乙之间形成民法上的侵权法律关系;选项B乙将自己的手表丢人江中,是乙自由处分自己财产的行为,导致原所有权的消灭;选项D丁下落不明满3年的事实状态,也会导致相应的法律关系产生和变更,其利害关系人也可以向法院申请宣告失踪,而导致宣告失踪的法律后果,所以上述选项中的行为和事实都属于民事法律事实。选项C中的丙自杀身亡,虽然自杀身亡也是一种事实,但它不属于民事法律事实,故选项C符合题意。
例(2010年统考试题)
婴儿出生属于法律事实中的()。
A.行为
B.合法行为
C.事实行为
D.事件
【评注】(1)熟悉掌握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和分类;
(2)准确理解民事法律事实中划分行为和自然事实的标准——是否与人的主观意志有关,同时对于行为和自然事实的含义应有准确的把握,并能予以准确辨析。
考点4:民事权利的分类
例(2007年统考试题)
甲公司向银行贷款100万元,将一幢办公楼抵押给银行。银行所享有的抵押权属于()。
A.救济权
B.请求权
C.从权利
D.形成权
【评注】(1)应熟知民事权利的不同分类标准和分类方法;
(2)区别各种民事权利的含义和效力并准确理解,才能够迅速地予以辨析。
考点5:自助行为
甲就餐后未结账就欲离开,服务员将其拦住,该服务员的行为属于()。
A.自卫行为
B.非法行为
C.自助行为
D.公力救济
【解析】本题为基本概念应用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民事权利的私力救济保护方法中的自助行为。民事权利的保护方法主要有公力救济和私力救济两种。私力救济,又称为自力救济,是指在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时,权利人自己采取一定的合法措施保护其权利。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时,主要依赖于国家的公力救济。但在紧急情况下,若固守公力救济,可能缓不济急,加重损害的程度,所以法律又规定在特殊情况下允许私力救济。私力救济的方式包括自卫行为和自助行为。所谓自卫行为是指当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或者有受到侵害的现实危险时,权利人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止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自卫行为有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两种方式。所谓自助行为是指权利人为保护自己的权利,在来不及请求公力救济的情况下,采取的对义务人的财产予以扣押或者对其人身自由予以约束的行为。本题中服务员的行为显然不是公力救济,也不是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自卫行为,选项A和选项D被排除;同时服务员的行为也无非法性,选项B也被排除;故正确答案是选项C。
【评注】(1)掌握民事权利的救济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公力救济和私力救济;(2)在私力救济方面,特别要注意区别自卫行为和自助行为,以免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