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民法基本原则与民事法律关系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05.25重庆

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效力贯穿于民法始终的民事立法、司法及民事活动必须遵守的根本准则。在民法制度存在法律漏洞或法律冲突的情况下,法院可以依据民法的基本原则,对案件进行审理。《民法典》中,民法的基本原则共有六项:

1.含义

平等原则,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中,当事人的法律人格、法律地位、民事权力能力相互平等。平等原则包括两重含义:①民事主体适用法律的平等,例如,国家侵害了私人的财产,与私人侵害了国家的财产,在民法上的后果相同;②民事主体彼此之间的平等,例如,国家作为民事主体与私人之间从事交易,任何一方均不得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对方。

2.平等原则的违反

(1)特权与歧视。例如,某商场向社会公告:只有本地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才有权购买本商场的至尊茅台酒。

(2)出于公共利益、公序良俗需要的区别对待,不构成“特权”“歧视”,不违反平等原则,如老年人乘车优待证。

自愿原则,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中,当事人作出意思表示需出于自愿,且需依法接受自己选择之结果。自愿原则是平等原则的延伸。

2.自愿原则的违反

(1)因欺诈、胁迫、乘人之危、显失公平,作出与内心意愿不相符的意思表示。

(2)“巨婴”心理,敢做不敢当。例如,购房人在不享有解除权的情况下,因房价下跌要求“退房”,即解除合同。购房人的主张即违反自愿原则。

需要注意的是,“自愿”是就“意思表示”而言的,因此,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由于“未同意”的一方并未作出意思表示,故此时并不违反自愿原则。例如,擅自公开他人的隐私的行为,并不违反自愿原则。

公平原则,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中,当事人交易结果中的权利、义务的配置,在利益上应当均衡。一般情况下,符合自愿原则的民事交易,即符合公平原则。例如,顾客在豪华餐厅就餐,以1000元的价格点了一盘咸萝卜。该交易系双方自愿,并不违反公平原则。

2.公平原则的违反

在一方当事人别无选择、只能就范的情况下,双方达成的权利、义务的配置在利益上失衡的交易,违反公平原则。例如,承运人在春运期间,以坐票的价格出售站票,乘客为了回家过年,别无选择,只得购买。

诚信原则,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当事人应当本着遵约守信、与人为善的主观心态,与对方进行交往。因诚信原则是针对当事人的心态而言的,适用范围广泛,故其亦被称为“帝王原则”“一般条款”。

2.诚信原则的违反

(1)当事人一方违反约定,未向对方当事人履行自己的义务;

(2)当事人一方恶意加害对方,即损人不利己。

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原则,即公序良俗原则,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需符合社会的公共秩序与良好的道德风尚。公序良俗原则是民法对于民事活动内容的道德要求,表明当事人从事民事活动,不仅需向法律负责,而且需向道德负责。

2.公序良俗原则的违反

(1)违反公共秩序。例如,法官甲接受作为律师的朋友乙的馈赠。

(2)违反善良风俗。例如,代孕合同、对婚外情人的财产赠与合同、不得生育或必须生育的约定等。

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原则,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需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针,不得以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获取民事利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原则,是我国民法上的“绿色原则”。

民事法律关系,是指具有民事权力、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由民事法律事实所引起,具有民法上的约束力。

辨析民事法律关系的目的有二:①辨析该种关系是否为民事法律关系;②辨析该种关系是何种民事法律关系。

1.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辨析

民事法律关系概念的辨析问题,即判断“这种关系是不是民事法律关系”的问题。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辨析,需要判断的要素有二:

(1)这种关系应当具备法律意义,即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没有法律上的约束力的关系,不是民事法律关系。

(2)这种法律上的约束力,应当是民法上的约束力。虽有法律上的约束力,但该约束力是在民法之外的关系,也不是民事法律关系。

2.民事法律关系的性质辨析

民事法律关系性质的辨析问题,即判断“这种关系是何种民事法律关系”的问题。判断民事法律关系的性质,要点在于:

(1)厘清发生在特定当事人之间的法律事实,即搞清楚“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

(2)根据所厘清的法律事实产生的法律效果,界定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的性质;

(3)在分析特定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时,应剥离其他无关当事人。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件,其包括主体、内容、客体三项。

1.主体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其包括三种类型:

(1)自然人;

(2)法人;

(3)非法人组织,也就是“其他组织”,如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以上三类民事主体中,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的主体,仅为自然人与法人。非法人组织也是民事主体,但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2.内容

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主体所享有的民事权利、承担的民事义务。民事权利、义务的产生依据有二:

(1)法律的直接规定,如侵权法律关系;

(2)当事人的约定,如合同法律关系。

3.客体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不同的民事法律关系,具有不同的客体:

(1)物权法律关系的客体一般是“物”。在个别情况下,“民事权利”也可以作为物权法律关系的客体,例如,在土地使用权抵押、股权质押等情况下,担保物权的客体即为民事权利,而非物。

(2)债权法律关系的客体是“给付”,即债务人履行债务的行为。其可以表现为积极的作为,也可以表现为消极的不作为。例如,演员对演艺公司所承担的不得参加非由演艺公司安排之演出的义务。

(3)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包括“专利技术”(专利权法律关系的客体)、“作品”(著作权法律关系的客体)和“商标”(商标权法律关系的客体)等。

(4)人身权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包括“人格利益”(人格权法律关系的客体)和“身份利益”(身份权法律关系的客体)。

THE END
1.高考政治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主观②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例: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物;债权关系的客 体是行为;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人身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 ③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2.民法基本原则:民法典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4/1203/17/55847422_1141059789.shtml
2.债权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什么债权法律关系客体是给付行为。根据债权法,客体指能满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即给付,如交付物、完成工作。https://www.findlaw.cn/wenda/q_46796549.html
3.法律硕士民法学知识点:继承的特征考研法律硕士民法学知识点:继承的特征 (1)条件:自然人死亡 (2)主体:与死者有身份关系的人 (3)客体:死亡时个人合法财产 (4)法律后果:财产权利变动 以上就是关于“法律硕士民法学知识点:继承的特征”的介绍,相信你可以掌握所有的知识点,并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https://kaoyan.koolearn.com/20241204/1784695.html
4.梁慧星《民法总论》笔记(民法总论)书评一、民法的概念(一)民法之语源:1.源自罗马法之jus civile,意为市民法2.从日本翻译而来3.中华法系并无民刑之分(二)形式民法与实质民法:形式民法有成文法典;实质民法包括一切具有民法性质的法律(三)普通民法与特别民法1.普通民法:即民法典2.特别民法:是民商合一国家的民事单行法,及民商分离国家的商法典。3.我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773953/
5.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即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所针对的社会关系。()【判断题】伦理关系先于法律关系而存在。 A. √ B.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和()。 A. 人 B. 法人 C. 人格 D. 精神财富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法理学考试题目 【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 )。 A. 某市财政局 B. 人民银行 Chttps://www.shuashuati.com/ti/633b01706019409aa76f60da285d87d8.html
6.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什么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依利益的表现形式,可分为物、行为、智力成果、人身利益四类。 1.物。物是能满足人的需要,能够被人支配或控制的物质实体或自然力。民法上的物虽具有物理属性,但与物理学意义上的物不同,要求有可支配性、存在性和效用性。物在民法中具有重要意义,大多数民事法律关系与物有密切联系,有的以物https://www.64365.com/answer/ibbpu/
7.主体与客体的关系11篇(全文)目前,我国的民法学认为,脱离人体的器官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并归属于物的范畴。但是,目前学界对作为器官移植重要客体的器官在不同存在状态下法律性质还存在很大争议。下面对活体器官和脱离人体的器官的法律性质进行分析。 1.活体器官的法律性质 活体器官是指附着于人的身体并未与人的身体相分离的器官。有学者认为,法https://www.99xueshu.com/w/ikeyicwhkixn.html
8.2023中央民族大学考研813法学综合考试大纲已公布!七、民事法律关系客体 (一)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 (二)物 (三)行为 (四)其他 八、法律行为 (一)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二)意思表示及意思表示的瑕疵 (三)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四)法律行为的分类 (五)附条件、附期限的法律行为 (六)无效、可撤销、效力未定法律行为 https://www.kyzs.com/article/11248.html
9.民事法律制度(精选十篇)目前,我国的民法学认为,脱离人体的器官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并归属于物的范畴。但是,目前学界对作为器官移植重要客体的器官在不同存在状态下法律性质还存在很大争议。下面对活体器官和脱离人体的器官的法律性质进行分析。 1.活体器官的法律性质 活体器官是指附着于人的身体并未与人的身体相分离的器官。有学者认为,法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11cega4.html
10.民事法律关系的类型优雅篇民事法律关系纷繁复杂,厘清民事法律关系对于司法实践有着重要意义,具体说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厘清民事法律关系是确定民事案件案由的基础。一个案件到达法院,在立案时必须先确定民事案由,民事案由的确定决定了整个案件在之后的程序中的具体走向,因此民事案由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裁判结果。可见民事案由的确定对https://www.yfabiao.com/haowen/40549.html
11.山东大学法学院考研历年真题学历提升学历教育成人自考本科1、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有哪些(需举说明)? 2、简述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的联系与区分? 3、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的原则在刑事诉讼中的体现。 4、简述不起诉制度的种类及其适用条件。 5、法院调解应坚持什么原则? 2000年宪法与行政法 http://xueli.en369.cn/jiaocai/1695573124228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