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民法典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仅次于宪法。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市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据。中国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三次启动民法典的制定。随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正确调整民事关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宪法和中国实际情况,总结民事活动的实践经验,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并于1986年4月颁布实施,自1987年1月1日起施行,被称为“准法典”。直到2017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经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中国正式全面开启民法典时代。

2019年12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公布。2019年12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开幕,由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与2017年制定的民法总则“合体”而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首次亮相。草案共7编,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共1260条。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这部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体现中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TheCivilCode

TheCivilCodeholdsanimportantpositionsecondonlytotheConstitutioninthestatesystemoflaws.Itisthebasiclawgoverningthemarketeconomyandthebasiccodeofconductforthecitizens,andprovideslegalbasisforjudgestorefertowhenrulingcivilandcommercialcases.

Chinahadmadethreeattemptstocompileacivilcode,in1954,1962and1979,onlytostopforvariousreasons.ToprotectthecivilrightsandinterestsofChinesecitizensandlegalpersonsofcorporations,properlyadjustcivilrelations,andmeettherequirementsofsocialistmodernization,theNPCcompiledtheGeneralPrinciplesofCivilLaw,whichwerepromulgatedinApril1986andimplementedsinceJanuary1,1987.OnMarch15,2017,theGeneralProvisionsofCivilLawwereadoptedafterbeingreviewedbytheNPC.

OnDecember16,2019,thedraftCivilCodewasmadepublic.Aweeklater,atthe15thmeetingoftheStandingCommitteeofthe13thNPC,thewholedraftoftheCivilCodewasdeliberated,includingdifferentdraftbooksandtheGeneralProvisionsofCivilLaw.Thedrafthad1,260articlesinsevenbooks–generalparts,realrights,contracts,personalityrights,marriageandfamily,succession,andtortliability–andsupplementaryprovisions.

OnMay28,2020,the13thNPCadoptedtheCivilCodeatitsthirdsession,andthelawcameintoeffectonJanuary1,2021.

TheCivilCodereflectsthenatureofChinesesocialism,theinterestsandwillofthepeople,andtherequirementsofthetimes.Itsafeguardsequalprotectiontolifeandhealth,propertysecurity,convenienttransactions,happylife,personaldignity,andotherrights.ItdisplaysChinesefeatures,isbasedonpractice,andencapsulatesthespiritofthetimes.

THE END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法制天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编 总则 第一章 基本规定 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http://hlbrmhc.com/portal/article/index/id/1750/cid/index.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首页 部门简介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重要讲话 政策法规 巡察纵横 下载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发布时间:2024-04-30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pdf 合肥大学党委巡察办公室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开发区锦绣大道99号https://www.hfuu.edu.cn/dwxcb/ea/a4/c8816a125604/page.htm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编纂民法典,是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https://www.12371.cn/special/mfd/?zbb=true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全文)附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新闻检索 黄奇帆·专场演讲 2020年伊始,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并在全球200多个国家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近一段时间,我国疫情进入“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新阶段,而海外抗击疫情形势严峻,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冻结、市场停滞,人民生活、产业和金融市场已出现较http://www.china-cer.com.cn/guwen/202005285459.html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全文)明日天气:阵雨转多云, 气温:18~2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编 总则 第一章 基本规定 第二章 自然人 第一节 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节 监护 第三节 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7694583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20年5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2020年5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编 总则http://www.gafdc.cn/hy/news/fzzxnewsinfo.aspx?id=225214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完整版!(全文1260条)法典疾病《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完整版!(全文1260条) 来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免责声明: 文中所涉及药物使用、疾病诊疗等内容仅供参考。 — END— 米勒之声编辑部米勒之声,用心相伴原标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完整版! 关键词: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wm/20200531/wap-content-1117842.html
8.民法典学习题库安全知识安全服务1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然人的民事权利始于(D) A、年满8周岁 B、年满18周岁 C、受孕 D、出生 解析:第十三条 【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起止】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11.为了(D)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征收、征用不动产或者动产的,https://gtxy.cn/hqglc/aqfw/aqzs/content_16546
9.最新,《民法典》正式完整版!(全文1260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https://m.sohu.com/a/398739752_355386
10.民法典债权债务诉讼时效多长时间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 【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https://www.66law.cn/laws/157193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