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注会《经济法》预习考点(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

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全面依法治国基本

方略

★★★★

2024注会《经济法》预习考点:法律渊源

我们一起来学习2024《经济法》预习考点:法律渊源。本考点属于《经济法》第一章法律基本

原理第一节法律基本概念的内容。

【内容导航】;

【考频分析】:

考频:★★★

复习程度:理解掌握本考点。本考点属于客观题的常设考点。

【预习考点】法律渊源

1.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法律(仅次于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3.行政法规(仅次于宪法、法律):国务院

4.地方性法规(不得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

5.部门规章:国务院部委及其直属机构

6.地方政府规章:地方人民政府

7.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8.国际条约或协定

【解释1】我国是成文法国家,判例并非我国法律渊源。

【解释2】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可以对基本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不得同该

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解释法律,其作出的法律解释与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2024注会《经济法》预习考点:法律规范

我们一起来学习2024《经济法》预习考点:法律规范。本考点属于《经济法》第一章法律基本

【内容导航】:

1.法律规范与法律条文

2.法律规范的种类

【预习考点】

1.法律规范与法律条文:

法律条文是法律规范的文字表述形式,是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基本构成要素;法律规范是法律条文的内容,法律条文是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法律规范是法律条文的内容,但法律条文的内容还可能包含其他法律要素,如法律原则等。

2.法律规范的种类:

达:“可以……”、“有权……”、“享有……权利”等。

②义务性规范是指规定人们必须作出某种行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分为命令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命令性规范要求人民人们必须或应当作出某种行为。语言表达:“应(当)……”、“(必)须……”、

“有……义务”等。禁止性规范禁止人们作出一定行为的规范。语言表达:“不得……”、“禁止……”等。

(2)强行性规范和任意义务性规范(按法律规范是否允许当事人自主调整,及按照自己意愿设定权利和义务)

强行性规范绝对禁止变动,任意性规范有自由变动的空间。

(3)确定性规范和非确定性规范(按规范内容的确定性程度)

①确定性规范:内容完备明确、无须援引或参照其他规范。

②非确定性规范:行为模式或法律后果不明确具体。非确定性规范又分为委任性规范和准用性规

范。其中委任性规范就是委任相应国家机关来确定的法律规范;准用性规范就是准用其他相应内容的

法律规范。

2024注会《经济法》预习考点:法律关系

我们一起来学习2024《经济法》预习考点:法律关系。本考点属于《经济法》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第二节法律关系的内容。

1.法律关系的种类

2.法律关系的基本构成

3.法律事实

考频:★★★★★

【预习考点】:法律关系

①根据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单方确定还是双方确定,可以将法律关系分为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

关系。

绝对法律关系:物权法律关系、人身权法律关系。

相对法律关系:债权法律关系。

②按照法律关系产生的依据是合法行为还是违法行为、是否适用法律制裁,可以将法律关系分为

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

(1)法律关系的主体

①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国家。

【解释】《民法典》将法人分为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和特别法人,其中营利法人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企业法人等;非营利法人包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特别法人包括特定的机关法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法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

②行为能力的划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无行为能力人。

(2)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和义务)

(3)法律关系的客体。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包括物、行为、人格利益和智力成果。

人的行为包括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

【解释1】注意针对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能从年龄、精神状态准确区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解释2】注意哪些情况属于可以导致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终止的法律事实,并能准确区分事

件与法律行为。

2024注会《经济法》预习考点: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我们一起来学习2024《经济法》预习考点: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本考

点属于《经济法》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第三节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内容。

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考频:★★★★

【预习考点】: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1.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是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

(3)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司法部。

(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3.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义

(1)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的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

(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4)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领导健全

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确立宪法宣誓制度。党自身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

(5)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的重要依托。

(6)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

总抓手。

(7)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8)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THE END
1.法律关系有哪几种?由于根据的标准和认识的角度不同,可以对法律关系作不同的分类,法律关系可以分为: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纵向的法律关系和横向的法律关系,单向法律关系、双向法律关系和多向法律关系,第一性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一条人民https://mip.64365.com/tuwen/aaaktlz/
2.法律关系如何分类朱晓玲律师语音普法在法学上,由于根据的标准和认识的角度不同,可以对法律关系作不同的分类。本答复采用下列分类;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纵向的法律关系和横向的法律关系;单向法律关系、双向法律关系和多向法律关系、 第一性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七条、第三十四条https://mip.66law.cn/v/yuyinask/39567.html
3.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法律关系有哪些种类律师普法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及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包括自然人、法人、非法人团体、国家四种。法人包括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机关法人、社会团体法人。非法人团体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https://www.110ask.com/tuwen/5347971526141038868.html
4.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种类有哪些?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种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财产权利:包括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财产权利。2. 合同权利:包括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等权利。3. 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4. 竞争关系:包括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等竞争关系。5. 劳动关系:包括劳动合同、劳动报酬、劳动https://www.chinaacc.com/chujizhicheng/jhwd/zy20240726153253.shtml
5.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十一、划分部门法的标准:①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种类是划分部门法的首要的、第一位的标准;②社会关系的法律调整机制是划分部门法的第二位的标准. 十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结构):①宪法;②行政法;③民法和婚姻家庭法;④经济法;⑤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⑥军事法;⑦环境法;⑧刑法;⑨诉讼程序法。 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
6.劳动合同解释和终止法律解读9、什么是劳动关系,从何时起算建立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事业单位等)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是依照国家劳动法律法规规范建立的法律关系,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受劳动法律规范所规定和确认的权利和义务约束,其权利和义务的实现,是由国家强制力来保障的。 http://www.huizhou.gov.cn/wsfw/ggfw/jy/ldqy/content/mpost_168552.html
7.第一节证券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二)法律关系的种类 根据法律关系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种类,可以按不同标准将法律关系进行分类。目前,法律关系常见的种类有五种。 1.按不同部门划分的法律关系 按照法律关系所依据的法律部门,可以将法律关系分为宪法法律关系、民商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诉讼法律关系等不同部门的法律关系。每一种法律关https://www.jianshu.com/p/d26ad8d64f80
8.2022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620《法学(一)法律关系概述1.法律关系的概念 2.法律关系的特征 (二)法律关系的分类 (三)法律关系的主体1.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 2. 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 3. 法律关系主体的资格: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 (四)法律关系的客体1.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 2.法律关系客体的分类 (五)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亡1.法律事实 2.法律事件 https://www.ibudding.cn/a/129889.html
9.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种类与基本构成二、法律关系的种类 三、法律关系的基本构成 法律关系由主体、客体与内容三个要素构成。 (一)法律关系主体 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简称为“法律主体”。法律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主要包括自然人、组织和国家三类。 (二)法律关系客体 法律关系客体是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https://m.kaobiguo.net/news/556765.html
10.工伤事故的责任认定和法律适用判断职工的标准,就是《条例》第61条所规定的职工概念:“是指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实施劳动关系)的各种用工形式、各种用工期限的劳动者。”确定一个人是不是职工,就是要确定用人单位与职工之间是不是存在劳动法律关系,也就是确认他们之间是不是存在劳动合同关系。确立劳动合同关系,应当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凡是有https://www.fwsir.com/fl/html/fl_20061123165509_5204.html
11.渝粤题库陕西师范大学201401环境资源法作业32、《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所防治的噪声种类包括( ) A.工业噪声 B.社会生活噪声 C.建筑施工噪声 D.交通噪声 E.军事训练噪声 33、环境法律关系特征( ) A. 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又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B. 是受社会经济基础和自然因素共同决定的思想社会关系 https://blog.csdn.net/szbnjyedu/article/details/121557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