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主持制定中国第一部《森林法》

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人类保护森林就是保护自己。因此,有效保护森林必须有法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1914年11月3日,中国第一部关于森林的独立法律《森林法》,由时任农林工商总长的张謇主持制定并由《政府公报》颁布。

《森林法》产生的背景

中国林政长期失修,林业采伐无节,苗木培育失宜,致使童山濯濯。民国之初,状况依旧,滥伐滥采,随地可见,私砍盗卖,数不胜数,尤其在中国最大林区东三省,被一些中外合办的采木公司破坏更烈,从鸭绿江流域深入到吉林省南部“地辟道梗”的桦甸、蒙江等县,长此以往,无林可言,无木可伐。为此,挽救之策不能再缓。

《森林法》的制定及内容

在该呈文半年之后,张謇就主持制定并颁布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部《森林法》。《森林法》总共32条,分为6个章节。第一章为总纲,总纲的主要内容将全国林区分为国有、公有、私有三种性质。凡无主山林、关系到江河水源、两省以上和涉及到国际关系的林区,编入国有林;公有、私有森林中对经营国有林有重大影响的,得以相当价值收归国有。第二章为保安林,共6条,是该法的重点。所有林区凡关系到预防水患、涵养水源、公众卫生、航行目标、利便渔业、防蔽风沙者均得编为保安林,因此对受损者给予补偿。保安林委托地方行政长官管理。第三章为奖励,共6条。凡中华民国个人或团体,愿承领官方荒地植树造林者,均无偿提供,但不得超过100方里,同时需要交纳保证金。保证金于5年后,如确有成绩者本息一并发还。第四章为监督,共3条。地方官对公有或私有之森林,禁止或限制其开垦、滥伐或荒废,以及对荒山强制性造林。第五章为罚款,共10条。详细规定窃盗森林犯罪者按情节轻重,罚款、拘役或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对放火烧毁森林者、损害他人森林及其苗木、违背规定而开垦者等均有相应的处罚规定。第六章为附则,共2条。规定从公布之日起生效和施行细则另订。

△张謇(左四)参加中国第一个植树节

《森林法》颁布后两个月左右,与之配套的《森林法施行细则》20条和《造林奖励条例》11条分别公布,成为实施的准则。同时颁布《国有森林发放规则》,使国有森林处处有人负责。张謇为民国初年的林业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以及健全的行政和监督的制度,并训令各地行政部门对以上法规条例切实贯彻执行。

《森林法》确为中国第一部森林法律

然而,历代有关保护森林的法律条文仅在其他法典中涉及到而已,并没有一部独立完整的保护森林法律。即使晚清新政时期,制定了数目众多的法律,如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钦定宪法大纲》,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专门刑法典《大清新刑律》,第一部商律《钦定大清商律》,以及《破产法》《公司注册试办章程》《大请民律草案》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就是没有保护森林的法律条文,仅有保护长白山及承德等地森林的诏令,没有独立的《森林法》可依。由此可见,张謇在1914年11月3日制定并颁布的《森林法》是中国第一部保护森林的法律,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森林法》的历史价值及意义

开创林业立法的新时代。张謇制定并颁布的《森林法》是中国保护森林的第一部法律,加上与它配套的《森林法施行细则》《造林奖励条例》《国有森林发放规则》等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林业法律体系,开创了依法保护森林的新时代,为中国森林立法树立了榜样,奠定了深厚的基础。1932年国民政府公布的新《森林法》,1945年《森林法》的修正,此外,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先后公布的一些关于森林管理、造林政策的法令,都是在张謇主持制定的《森林法》基础上的延续、补充、完善和发展。因此,张謇主持制定的《森林法》在林业史上是一项重大的贡献。

开创林业管理的新局面。与《森林法》配套的法规条例的及时制定,使林业管理和有关地方行政执法部门的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有责可问。尽管张謇因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而早早辞职回乡,从事地方自治事业,后来具体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因政治和社会的种种原因不如人意,但理顺了林业管理的关系,为林业管理工作创造了条件,改变了林业管理的紊乱局面,对森林乱砍滥伐的现象起到了遏制作用,对森林的自然生态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为后代的森林立法提供了经验。

反映张謇可贵的生态观。所谓生态观,即是人与自然环境方面的态度。

张謇在实业救国的实践中,努力追求产业结构生态化,形成资源节约型的产业链,减少因工业发展对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城市建设中,又追求园林化、生态化。当年的南通城市在人们面前展现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无不深刻表现出生态文明的程度。

THE END
1.宪法与我的一生地方从我们出生这一刻起,我们便拥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这是宪法对于中国公民身份的确认。根据宪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中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我们将享有中国公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同时也要履行相应的法律义务。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到了上学的年纪,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国公民有http://www.tibet.cn/cn/Instant/local/202412/t20241205_7724491.html
2.?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国际经济法网三是指法律自身所应当具有的良好品质和属性。此种意义上的法的价值被称之为法的“形式价值”,它与法的“目的价值”不同,并不是指法律所追求的社会目标和社会理想,而仅仅是指法律在形式上应当具备哪些值得肯定的或良好的品质或属性。比如,法律应该逻辑严谨而不应当自相矛盾,应当简洁明了而不应当繁琐隐晦,应当公之https://ielaw.uibe.edu.cn/zyflrcjy/9828.htm
3.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2)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结合时代要求,按照是否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否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否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准,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丰厚的道德资源,赋予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以鲜明的民族特色。 https://www.wangxiao.cn/ky/2693651.html
4.考研政治思修超详细知识点总结,快收藏!复习经验4全民普法和全民守法,有助于增强人们信守法律的思想道德水平,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家庭责任、社会责任。 (3)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是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素养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风貌。 https://www.kaoyan.com/zhengzhi/jingyan/5f3f4932e0bce.html
5.蒋传光:马克思主义法学为什么是有意义的?马恩原典在马克思主义法学中,承载法律本质的价值观和实现法律价值的法治观,对当代法治中国建设具有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的科学意义,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科学要素、本体论意义、价值论意义和方法论意义等方面。 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以马克思列宁http://www.marxistjuris.com/show.asp?id=713
6.民事诉讼程序价值范文的区分在于:审前准备阶段强调的是其作为程序的一个部分,只是庭审程序的预备阶段和状态,并不具备完整性特征;而对于审前准备程序来讲,则已经具备了一种完整性,但这种完整性也只能说是形式意义上的,其作为庭审程序的“准备”这一性质并未发生转变,具有一种对庭审程序的依附性或辅,因此尚未具备实质意义上的独立价值。https://www.gwyoo.com/haowen/162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