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商务局工作动态法律法规2023年中国公平竞争政策宣传周反垄断常见问题解答

1.设立国有企业是否需要接受反垄断执法机构审查?

设立国有企业如构成应申报的经营者集中,应依法向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由反垄断执法机构开展经营者集中审查并作出审查决定。

2.《反垄断法》是否适用于所有国有企业、垄断企业和经济部门?

我国《反垄断法》平等适用于不同行业、不同类别经营主体。考虑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兼弱势产业,《反垄断法》第69条规定,农业生产者及农村经济组织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运输、储存等经营活动中实施的联合或者协同行为,不适用《反垄断法》。除此之外,不存在对特定行业或国有企业的例外适用。

3.在国有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是否会对其竞争中立性进行评估?

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强国企法治建设,要求国企依法参与市场竞争,严格执行有关反垄断、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产品质量、知识产权、劳动用工等国家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依法合规经营。

(二)关于垄断协议

4.我国《反垄断法》是否禁止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决定或者其他协同行为?

是。根据我国《反垄断法》规定,垄断协议是指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决定或者其他协同行为。我国《反垄断法》明确禁止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对垄断协议行为采用“原则禁止+例外豁免”的处理方式,禁止所有的垄断协议行为,除非当事方能证明该垄断协议符合《反垄断法》规定的条件。

具体而言,《反垄断法》第17条对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之间达成的横向垄断协议(也被称为卡特尔)作出禁止规定,包括: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限制商品的生产数量或者销售数量;分割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采购市场;限制购买新技术、新设备或者限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联合抵制交易;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垄断协议。反垄断执法机构无需证明协议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

无论横向和纵向垄断协议,经营者均可以通过证明协议符合《反垄断法》第20条规定的条件而获得豁免。

5.企业间的默示共谋行为是否被禁止?

是。默示共谋也称其他协同行为,是指经营者之间虽未明确订立协议或者决定,但实质上存在协调一致的行为。《反垄断法》及《禁止垄断协议规定》均明确该行为属于垄断协议,原则禁止。

6.哪些垄断协议能够适用豁免?

7.我国《反垄断法》规定的宽大制度为企业提供了怎样的保障?

(三)关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8.《反垄断法》对市场支配地位是如何界定的?

9.我国《反垄断法》是否禁止经营者实施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

是。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本身并不违法,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才构成违法。

《反垄断法》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从事下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一)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低价购买商品;(二)没有正当理由,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三)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四)没有正当理由,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或者只能与其指定的经营者进行交易;(五)没有正当理由搭售商品,或者在交易时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条件;(六)没有正当理由,对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差别待遇;(七)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

10.《反垄断法》是否适用于经济体外,其行为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国内市场竞争和消费者的企业?

是。我国《反垄断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垄断行为,对境内市场竞争产生排除、限制影响的,适用本法。

(四)关于经营者集中

12.满足哪些条件的经营者集中需要申报?

我国实行经营者集中事前强制申报制度,经营者集中达到国务院规定的申报标准的,经营者应当事先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可通过线上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业务系统进行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反垄断法》及配套法规规章对如何判断哪些交易构成经营者集中、经营者集中申报门槛等均作出了明确规定。

(1)哪些交易需遵守经营者集中审查规定。《反垄断法》第25条明确规定了应申报的经营者集中情形。经营者集中是指以下情形:经营者合并;经营者通过取得股权或者资产的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经营者通过合同等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或者能够对其他经营者施加决定性影响。《经营者集中审查规定》第5条对判断控制权或决定性影响的考虑因素作出了明确规定。

(2)经营者集中申报门槛。我国主要采用参与集中的经营者营业额作为定量申报标准。根据《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达到下列标准之一的,经营者应当事先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一)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全球范围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二)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2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

经营者集中未达到国务院规定的申报标准,但有证据证明该经营者集中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要求经营者申报。

经营者集中达到申报标准未依法申报或者未达到申报标准但有证据证明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有权依法进行调查。

13.《反垄断法》对经营者集中审查程序有什么规定?

14.我国是否建立了经营者集中简易审查程序?

15.在审查过程中,反垄断执法机构是否进行经济学分析?

16.我国《反垄断法》是否允许经营者在审查决定作出前发表意见,就并购导致的排除、限制竞争效果作出合理解释?

是。经营者可以在审查决定作出前发表意见或者作出陈述,若能够证明该集中对竞争产生的有利影响明显大于不利影响,或者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作出对经营者集中不予禁止的决定。具有或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原则被禁止,但考虑到经营者集中兼有积极和消极影响,允许经营者自我举证以充分发挥经营者积极性。

17.未依法申报的经营者集中将面临怎样的处理?

未依法申报且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实施集中、限期处分股份或者资产、限期转让营业以及采取其他必要措施恢复到集中前的状态,处上一年度销售额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不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处五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18.对于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根据《反垄断法》第34条、第35条规定,经营者集中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应当作出禁止经营者集中的决定。但是,经营者能够证明该集中对竞争产生的有利影响明显大于不利影响,或者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作出对经营者集中不予禁止的决定。对不予禁止的经营者集中,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决定附加减少集中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的限制性条件。

在执法实践中,大多数可能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的案件是通过附加限制性条件的方式批准的。对经营者集中附加限制性条件的方式,也被称为补救措施或救济措施。采取附加限制性条件方式批准经营者集中,可以避免损害市场竞争,同时最大限度实现交易目的,保障企业运营和发展。救济措施由参与集中的经营者提出,经反垄断执法机构评估,可选择采用该救济措施或要求经营者提出其他承诺方案。因此,能够充分兼顾对交易侵扰性和干预程度最小与救济措施的有效性、及时性和可行性。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经营者集中的审查决定由反垄断执法机构做出并监督执行。

二、执法实践

一是保密。保密是《反垄断法》明确规定的义务。在举报环节,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反垄断执法机构举报涉嫌垄断行为,反垄断执法机构应当为举报人保密,以保护举报人的安全和积极性,鼓励社会监督。在调查环节,反垄断执法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执法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依法负有保密义务。

二是书面通知。在调查开始时,反垄断执法机构会发出调查通知书。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反垄断执法机构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内容及事实、理由、依据。反垄断执法机构完成调查后,将作出书面调查处理决定。根据《行政处罚法》有关规定,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载明下列事项: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事实和证据;行政处罚的种类和依据;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名称和作出决定的日期。

三是陈述权。根据《反垄断法》有关规定,被调查的经营者、利害关系人对反垄断执法机构调查中所认定的事实、理由和证据是否准确、适当,有权陈述意见。反垄断执法机构应当对被调查的经营者、利害关系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进行核实。

四是申辩权和听证权。根据《行政处罚法》有关规定,被调查的经营者有权进行申辩,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行政机关拟作出较大数额罚款等较重行政处罚决定时,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

20.反垄断执法机构调查涉嫌垄断行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21.反垄断执法机构对垄断违法行为可以作出什么处罚?

(1)垄断协议。《反垄断法》第56条规定,经营者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年度销售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上一年度没有销售额的,处五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尚未实施所达成的垄断协议的,可以处三百万元以下的罚款。经营者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对达成垄断协议负有个人责任的,可以处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行业协会组织本行业的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改正,可以处三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可以依法撤销登记。

(2)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反垄断法》第57条规定,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年度销售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3)违法实施集中。《反垄断法》第58条规定,经营者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且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由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实施集中、限期处分股份或者资产、限期转让营业以及采取其他必要措施恢复到集中前的状态,处上一年度销售额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不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处五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22.如经营者对反垄断执法机构的决定不服,有什么救济渠道?

经营者对于反垄断执法机构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的,有权向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也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23.反垄断执法机构作出的裁定是否具有约束力且可以强制执行?

是。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行政处罚决定具有法定约束力并可以强制执行。《行政处罚法》第72条规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加处罚款的数额不得超出罚款的数额;根据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依法处理或者将冻结的存款、汇款划拨抵缴罚款;根据法律规定,采取其他行政强制执行方式;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的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24.对于垄断行为,是否可以主张损害赔偿?

是。《反垄断法》规定,经营者实施垄断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这意味着因垄断行为遭受损失的公民、法人可直接起诉垄断者,并依法追究损害赔偿责任。

三、执法机构

(一)反垄断执法机构设置

25.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是如何设置的?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是我国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负责反垄断统一执法。2021年,市场监管总局加挂国家反垄断局牌子,设竞争政策协调司、反垄断执法一司、反垄断执法二司三个反垄断业务司局,进一步充实反垄断力量,强化反垄断监管执法权威。其中,反垄断执法一司负责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垄断行为反垄断执法工作,反垄断执法二司负责依法对经营者集中进行反垄断审查、对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进行调查处理等反垄断执法工作。

26.除市场监管总局外,其他机构是否有反垄断执法权?

27.反垄断执法机构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竞争机构建立了哪些合作机制?

28.反垄断执法人员应当回避的情形有哪些?

二是适用利益冲突规则。当面临存在涉及本人利害关系的、涉及与本人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人员的利害关系的、其他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情形时,公务员应当回避。

(二)竞争倡导

29.如何监管政府出台的政策是否符合公平竞争要求?

根据《反垄断法》规定,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主要通过建立并全面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开展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执法,对政府出台的政策进行公平竞争监管。

30.我国竞争执法机构就政府部门出台的政策提出的意见是否具有约束力?

是。就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而言,我国公平竞争审查主要采用政策制定机关在政策出台前自我审查的方式进行,并通过工作协调机制、政策审查督查等手段保障制度实施效果。当前,我国公平竞争审查已经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政府全覆盖,探索建立完善了联席会议、第三方评估机制等保障制度,制定发布了《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细则》《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评估实施指南》等配套规定,正在抓紧推动制定《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不断完善公平竞争法律制度,强化制度刚性约束。

31.反垄断执法机构出台了哪些配套法规规章?

我国已形成以《反垄断法》为核心,1部行政法规、6部部门规章、8部国务院反垄断指南为主要框架的法律规范体系。

1部行政法规:《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

6部部门规章:《金融业经营者集中申报营业额计算办法》《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规定》《禁止垄断协议规定》《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规定》《经营者集中审查规定》《禁止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行为规定》。

32.反垄断执法机构是否对市场竞争状况进行评估并发布分析报告?

长期以来,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积极组织开展重点行业市场竞争状况评估,并正在探索建立重点行业垄断和竞争失序风险监测预警机制,提升反垄断智慧监管水平。2022年《中国反垄断执法年度报告》公布了市场监管总局对水泥行业、造纸行业、检测检验行业、网络游戏行业、网络视频行业的市场竞争状况评估情况。

33.反垄断执法机构是否面向企业开展宣传培训?

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高度重视培育经营主体公平竞争文化,积极营造有利于公平竞争的社会氛围。一是加强竞争宣传倡导。连续举办九届中国竞争政策国际论坛,广泛邀请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代表参加,成为探索政策路径,凝聚各方共识,扩大我反垄断执法影响的重要平台。2022年11月,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公平竞争政策宣传周(以下简称“竞争周”)活动,以“统一大市场公平竞未来”为主题,采取中央地方同步开展、线上线下一体推进的方式,开展各类宣传倡导活动100项,获得经营主体热烈反响。二是为企业合规提供支持和培训。市场监管总局和各省级市场监管部门持续面向民营、国有、外资企业等不同类别经营主体举办反垄断法专题培训班。制定发布《经营者反垄断合规指南》《企业境外反垄断合规指引》,指导发布《经营者公平竞争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团体标准,帮助企业强化自我规范和自我管理,提升公平竞争与合规发展意识。

34.我国反垄断案件信息是否公开?

35.经营者是否可以线上向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经营者集中案件?

是。市场监管总局已于2022年8月1日正式上线经营者集中反垄断业务系统。该系统集合了我国经营者集中反垄断法律法规制度、申报流程、审查流程,实现“申报端”“委托端”和“审查端”数字化交互,经营者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线上经营者集中审查案件申报。

THE END
1.法律文化差异对国际仲裁结果的影响分析法律资讯1、实体法差异:各国实体法在基本原则、法律规则和法律制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对同一事实的认知和判断不同。 2、程序法差异:各国程序法在诉讼制度、证据规则、审判程序等方面存在不同,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和仲裁结果的公正性。 3、法律价值观差异:不同国家的法律文化体现了不同的价值观,如公平、正义、自由等,这些价https://m.kanfawang.com/post/17805.html
2.他的法律思想和实践活动对中国法律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沈家本,晚清著名法学家,被誉为“中国近代法治第一人”。沈家本的一生与中国近代法治的变革紧密相连,他的法律思想和实践活动对中国法律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民法典》《公司法》等,都借鉴欧美。 举报 曾铮律师 关注18,117 信息 分享: 直播热点 下载APP领会员 直播中 小言儿~ 直播中 丽丽感谢家人宠爱https://www.56.com/u11/v_MTkxMTczNjY0.html
3.近代中国法律与司法转型过程中所遭遇到的外来影响有哪些?近代中国法律与司法转型过程中所遭遇到的外来影响有哪些? A、古典自然法学派司法理论思潮的影响 B、欧美法制与司法模式的冲击 C、社会法学家们司法思想的影响 D、以”脱亚入欧”的特征的rijibi日本法制与司法模式作为参照 正确答案 点击免费查看答案 试题上传试题纠错 https://www.12tiku.com/newtiku/919797/24339160.html
4.功效护肤品行业:年均复合增速29.4%2023年市场规模达到589.7亿中国法律严禁化妆品以“药妆”、“医学护肤品”名称宣传 回溯2010年之前,“药妆”之风新起,各大海外药妆品牌陆续进入中国市场,在当时的中国,消费者对“药妆”概念较为模糊,且那时“药妆”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一些不良商家投机取巧、借此机会逐利,大举推行强调概念而非功效的“药妆”产品,为消费者带来了安全隐患。20https://www.zhitongcaijing.com/content/detail/653271.html
5.近代中国法律与司法转型过程中所遭遇到的外来影响有哪些?()发生车辆溜逸时,相关人员应及时使用止轮器具对溜逸车辆采取制动措施,并将溜逸车辆的( )报告车站值班员(调车领导人),由其报告列车调度员,溜逸车辆占用或穿越正在接发列车或调车作业的进路时,应立即通知运行中的司机采取停车措施。https://www.shuashuati.com/ti/ec2fd65bdb8e48e89ffe448a946ae1e4.html?fm=bd8c2b3ce1a1a1168997791e31ea437c5c
6.CSO们关注的软件供应链安全十个关键问题墨菲安全sca二、全球及中国关于软件供应链安全相关的监管趋势如何? 欧美法律法规 2021 年 5 月 12 日,拜登政府签发《改善国家网络安全行政令》[1] 明确要求联邦政府必须采取行动,迅速提高软件供应链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并优先解决关键软件问题。此行政令是在 Solarwinds 投毒事件及科洛尼尔输油管攻击事件背景下发布的。 https://blog.csdn.net/murphysec/article/details/131577502
7.尤陈俊:从学术史角度品读杨鸿烈的中国法律史研究三部曲中法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正是凭借着《中国法律发达史》、《中国法律思想史》和《中国法律在东亚诸国之影响》三部书,杨鸿烈在青年时代便奠定了其在中国法律史学史上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法律在东亚诸国之影响》一书出版之时,杨鸿烈方才34岁)。数十年后,当晚辈如笔者细读杨鸿烈的著述时,不仅想起东汉时人高诱对《https://www.ilawpress.com/material/detail/368667661837533696
8.嘉友国际: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招股说明书股票频道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二)公司招股说明书如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对判断公 司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发行条件构成重大、实质影响的,本合伙企业作为公司控 股股东,将在该等事实被中国证监会或司法机关认定后,督促公司依法回购首次 公开发行的全部新股,同时本合伙企业购回已转让的原限售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8012300000076_15.shtml
9.中美贸易中的法律问题(精选十篇)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茶叶贸易过程中法律问题和纠纷日益增多, 影响了我国茶叶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茶叶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真正降低贸易活动带来的法律风险, 就必须正视自身存在的法律问题, 采取积极措施提高自身法律意识和素质, 以应对贸易活动中合同欺诈、知识产权等相关法律问题。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56qfdyn.html
10.报告节选(四):中国企业全球化的国别风险分析《跨越山海2022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将成为影响对美投资的主要因素之一。尽管中美两国拥有大量的共同利益,但是由于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模糊性,使得中美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不稳定。因此,中国企业对北美的直接投资需保持审慎态度,对美国的投资领域可能会有所收缩,高科技行业的投资将持续受阻,对北美公司的并购活动也将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https://m.yicai.com/news/101867960.html
11.社会转型期②经济:列强经济侵略转向资本输出,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中国社会的经济日益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实业救国”思潮影响下继续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发起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 ③文化:西方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先后出现“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和“民主科学”思潮,向西方学习转向制度和思想层面。http://m.fz18z.cn/nd.jsp?id=271&id=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