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日企劳动关系报告②|日企十大行为易引发和中方员工纠纷浦江头条澎湃新闻

该报告由上海江三角律师事务所律师周蒋锋发布,基于近年来在华日资企业涉案的300余份中国各地各级劳动仲裁机构、法院的劳动争议案件裁决书、判决书、调解书和裁定书,涉及众多知名日资企业。

1.企业守法合规意识普遍较高,对劳动人事、社会保险、安全生产等法律规定高度重视;

2.企业提供的劳动保护或劳动条件普遍较好,工伤事故发生比例较低;

3.企业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比例较高;

4.企业安排劳动者加班较多,但按时、足额支付加班工资,拖欠和克扣工资现象极少;

5.企业人事变动频繁,主动安排的调岗调薪情况普遍存在;

6.企业推崇“报告、联络、商量”的传统职场文化;

7.日语是企业重视的语言沟通能力,是晋升为管理人员极为重要的条件之一;

8.管理人员本地化倾向显现,中国劳动者担任课长以上管理职务的情况多见,担任部长以上管理职务的情况开始增多;

9.受日本终身雇佣制的传统观念影响,企业单方主动终止、解除劳动关系的比例较低;

10.企业尽可能以协商谈判方式回避劳动仲裁和劳动纠纷诉讼。

(二)在华日资企业面临的中日劳动法律十大异同

1.中国法律关于加班费的计算标准高于日本;

2.中国法律关于带薪年休假的天数少于日本;

3.中国法律原则上不认可双重劳动关系,日本法律原则上认可双重劳动关系;

4.中国的社会保险体系尚未在省内和全国联网,日本已经基本全国联网;

5.中国法律关于工会的职能弱于日本;

6.中日两国法律都强调解雇保护,明显严于欧美国家法律;

7.中日两国法律都有推延退休年龄的立法趋势;

8.中日两国法律都对劳务派遣用工进行特别规定;

9.中日两国法律都提倡劳动关系长期化,推广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10.中日两国法律都对女性劳动者给予特别劳动保护。

(三)在华日资企业司法中十大劳动纠纷争议焦点

1.关于企业单方主动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的争议频发,较多劳动者主张恢复劳动关系或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

2.关于企业规章制度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的争议较多,尤其是企业制定的“惩罚管理规定”在适用时易引发争议;

3.关于企业给予劳动者警告、减薪、降级的处分极易引发争议;

4.关于企业拖欠基本工资的争议较少,但关于加班工资、年休假折算工资、绩效考核工资、出差津贴、年终奖的广义工资争议较多;

5.关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适用的争议较多;

6.由于企业调岗调薪而引发的劳动争议普遍存在;

7.企业经济性裁员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争议;

9.由劳务派遣用工引发的“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工作岗位和同工同酬争议;

10.普通劳动者的劳动争议较多,高级管理人员的劳动争议偶发,往往涉及个别高级管理人员的主动辞职补偿金争议。

(四)在华日资企业近年发生的十大劳动关系事件

2.TOTO东陶上海公司因调整工资体系,引发停工

3.因裁员补偿流程不透明,补偿标准低于员工预期,北京索尼移动公司员工停工

4.西铁城广州工厂突然解散,致千人失业

5.在华日企全面退出家电市场,部分日企陆续进入中国

6.日产在大连打造“零日本人”工厂

7.三得利股权转让,上海江苏两地掀起维权风波

8.广东东莞长安日华电子厂日方高级管理人员的不当言论引发停工

9.中日合资神明电机有限公司修订规章制度引发员工停工

10.日立环球存储公司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对深圳海量存储设备公司的员工安置引发停工

THE END
1.法律文化差异对国际仲裁结果的影响分析法律资讯法律文化差异对国际仲裁结果具有显著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法律观念、法律实践和法律传统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可能导致国际仲裁中各方对法律问题的理解和解释产生分歧。在跨国争议解决过程中,法律文化差异可能影响仲裁https://m.kanfawang.com/post/17805.html
2.我国私募股权基金退出机制法律问题研究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在退出方式的选择上有着中国自身的特色,这是和我国资本市场的结构以及国家宏观政策息息相关的。相比于欧美等发达资本市场国家,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发展起步很晚,配套的法律和政策规范仍然不够完善。本文通过总结与比较四种退出方式的优势与劣势,并结合实际的商业案例对四种退出方式进行详细阐述。文章还深入地https://wap.cnki.net/lunwen-1015976221.html
3.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真下头,某T0女生评论综上所述,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具有就业前景广阔、专业知识实用性强、多学科交叉、创新与研发能力强以及职业选择多样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艰苦、薪资水平相对中低、行业发展有一定局限性和持续学习压力大等缺点。因此,选择该专业的学生应充分了解这些优缺点,并结合自身兴趣和职业规划做出决策。 https://blog.csdn.net/BTUJACK/article/details/141203360
4.法律与社会(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书评——读《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有感 法律扎根于社会,正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土壤也蕴育了不同的法律文化。 瞿同祖先生于华夏动荡时,从浩瀚的法律文献中提炼出对法律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本质作用和根本属性。他清楚地明白,西方的现代法律制度无法被搬运套用到几千年注重伦理道德和严守等级尊卑的中国。瞿先生用精炼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3327880/
5.借鉴欧美法律法规,为中国法律行政管理建言(李金蔚)有法律的引航、护航、保障才能使国家综合国力稳健快速的向前发展。但是一味的亡羊才补牢,出了大事才补漏,漏了又补,补了又漏,不是一个长久之计,并且法律不是儿戏,短期之内说改就改的。中国加入WTO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由此也发现了一些法律跟不上现代经济的发展速度,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https://www.cctv.com/special/956/2/86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