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月刊,大16开,160页,邮发代号:2-465

本刊为哲学社会科学重要研究成果的文摘类期刊,学术背景深厚,涵盖面广,强调学术品位,突出问题意识,倡导理论创新,兼及新知趣味。

全年12期,每月20日出版,每期定价30元,全年定价360元(含邮费)。

编委会主任:方军

编委会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列)

马涛王建峰方军

吕薇洲刘倩刘鹏

李琳李文珍李树民

李凌静李潇潇张萍

张跣张云华赵培杰

贺俊莫斌晁天义

梁华薛刚魏长宝

主编:吕薇洲

副主编:

李树民晁天义薛刚

热点聚焦

中国社会价值共识的意识形态期待

樊浩作者单位: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摘自《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7期

民生概念发展史

孙来斌刘近作者单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湖北社会科学》2014年6期

寻租与人才误配置的社会成本

李世刚尹恒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摘自《经济研究》2014年7期

“环球高铁”建设前景及其地缘政治影响

林利民作者单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摘自《现代国际关系》2014年5期

智库发展的国际趋势与现实问题

戴安娜·斯通等著唐磊肖君拥杨莉编译作者单位: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等,译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国际关系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摘自《国外社会科学》2014年3期

前沿

现象学的元伦理学基础

张任之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哲学系,摘自《哲学研究》2014年5期

城市社会学研究中的场景理论

人类学视野中的发展问题

杨清媚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摘自《社会发展研究》2014年1期

学人与学林

章炳麟哲学的忧患意识

张立文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摘自《烟台大学学报》2014年4期

郑天挺与马克思主义史学

段晓亮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石家庄铁道大学思政部,摘自《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4期

芒福德的城市文明史观

裔昭印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热点聚焦,摘自《史学史研究》二〇一四年二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栏目主持:李放)

中国问题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重释

李佃来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摘自《河北学刊》2014年3期

为马克思“非欧洲中心论者”辩护

陈向义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摘自《浙江社会科学》2014年5期

反思现代性:马克思与尼采

刘森林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哲学系,摘自《哲学动态》2014年6期

列宁的意识形态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王永贵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中心,摘自《学术界》2014年4期

《论十大关系》的整理过程研究

孙佩作者单位: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毛泽东思想研究》2014年3期

当代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评析

袁银传作者单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年6期

哲学·宗教学(栏目主持:柯锦华)

马克思哲学发展中的伊壁鸠鲁元素

王鹏飞包利民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哲学系,摘自《求是学刊》2014年3期

《老子》的形而上学与“自然”思想

池田知久撰曹峰译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译者单位:清华大学哲学系,摘自《文史哲》2014年3期

卫德明著王汐朋译作者系已故德国汉学家,译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摘自《现代哲学》2014年3期

传统文化引导下的农民工返乡问题

曹咏萍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哲学系,摘自《社会科学家》2014年4期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根基性存在经验

孙利天黄杰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摘自《社会科学辑刊》2014年3期

作为第一哲学的伦理学

理查德·A.柯亨著俞宣孟译作者单位: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译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摘自《哲学分析》2014年3期

清代藏传佛教的金瓶掣签之制

任宜敏作者单位: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摘自《浙江学刊》2014年4期

文学·语言学(栏目主持:李琳)

文学地理学的概念、学科与方法

中国道教文学研究的宗教本位与文体本位

吴光正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文学院,摘自《贵州社会科学》2014年5期

从象喻到写实:中国古典诗歌的景物描写

王宇根作者单位:美国俄勒冈大学东亚系、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摘自《中国比较文学》2014年2期

比喻技巧在元嘉、元和、元祐诗歌中的演进

刘一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文学院,摘自《文学遗产》2014年4期

赝品:当代西方艺术哲学的问题与解答

章辉作者单位: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摘自《山东社会科学》2014年4期

跨境语言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戴庆厦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汉藏语研究院,摘自《语言文字应用》2014年2期

汉语演变过程中的韵律构词

冯赫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摘自《山东大学学报》2014年3期

历史学(栏目主持:周群)

《史记》在俄罗斯的收藏与翻译

柳若梅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摘自《广东社会科学》2014年3期

区域史视野下的辽史研究

高福顺武玉环杨军作者单位:吉林大学文学院,摘自《史学集刊》二〇一四年三期

14—17世纪西域绿洲的农业经济

张彦虎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兵团屯垦戍边研究中心,摘自《中国经济史研究》2014年2期

明清朝贡体制研究的视角与方法

李云泉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摘自《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4年2期

近代报刊与晚清史学批评

刘开军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摘自《江海学刊》二〇一四年三期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大国地位取得之关键因素

温锐陈涛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生态文明与现代中国研究中心,摘自《中共党史研究》2014年7期

被保护人与罗马早期社会的等级冲突

胡玉娟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摘自《世界历史》2014年3期

美国冷战社会动员与思想灌输

张杨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历史学系,摘自《历史研究》2014年3期

经济学(栏目主持:梁华)

中国工业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转换

江飞涛武鹏李晓萍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摘自《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5期

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时空演进

王欣亮严汉平刘飞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摘自《当代经济科学》2014年3期

中国资本回报率上升之谜

刘晓光卢锋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摘自《经济学(季刊)》2014年3期

“刘易斯转折点”的区域测度

刘守英章元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摘自《改革》2014年5期

企业家资源与中国动态比较优势的可持续性

张小蒂曾可昕作者单位: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摘自《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4期

投资者行为理性决策的认知过程

何大安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摘自《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5期

外汇市场投机性攻击压力的跨国比较

张艾莲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商学院,摘自《经济学家》2014年5期

当今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发展态势

政治学·公共管理(栏目主持:李放)

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

张博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摘自《理论探讨》2014年3期

生态型区域治理中的地方政府执行力

宋煜萍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摘自《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年2期

征地中的利益关系失调及其治理

祝天智张文壕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摘自《理论探索》2014年3期

农村权力结构与农民权利的互动关联

杨郁刘彤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白城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摘自《东北师大学报》2014年3期

国际关系·军事学(栏目主持:舒建军)

国际关系研究理论创新的路径选择

卢凌宇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摘自《国际政治研究》2014年2期

吸引性经济权力在中国外交中的运用

萨拉米斯海战希腊军队“获胜”真相

祝宏俊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摘自《军事历史研究》2014年2期

冷战后美国南海政策的演变及其根源

周琪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摘自《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年6期

东北亚区域合作与图们江开发廿年

陈维新作者单位:延边大学中朝韩日文化比较研究中心,摘自《东北亚论坛》2014年4期

法学(栏目主持:赵磊)

我国宏观调控中法与政策的关系

朱一飞作者单位:中国计量学院法学院,摘自《社会科学研究》2014年4期

区域法治发展与区域文化

蔡宝刚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法学院,摘自《法制与社会发展》2014年4期

行政规则制定中的公众参与考量

沈亚萍作者单位:东莞理工学院政法学院,摘自《河北法学》2014年6期

互联网企业独家交易的反垄断法分析

叶明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摘自《现代法学》2014年4期

消费者撤回权的立法模式选择

白江作者单位:复旦大学法学院,摘自《法学》2014年4期

经济刑法的范围界定

何荣功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法学院,摘自《法律科学》2014年3期

罗尔斯正义理论的演变及其启示

喻名峰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摘自《法学杂志》2014年5期

制度内生视角下的中国检察改革

徐鹤喃作者单位:国家检察官学院,摘自《中国法学》2014年2期

航空安保国际法律规制的挑战和新发展

社会学·教育学(栏目主持:冯小双)

社会学研究的历史转向

肖瑛作者单位: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摘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6月27日

如何避免社会学庸俗化风险

曹志刚雷洪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摘自《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3期

中国当代家庭户变动趋势

胡湛彭希哲作者单位: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摘自《社会学研究》二〇一四年三期

幸福指数研究的阶段划分及特征

邢占军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摘自《中国幸福指数报告(2006—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4月

增强社会组织活力的制度建构

关信平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院,摘自《江苏社会科学》2014年3期

对俄罗斯免费医疗体制的反思及启示

王星葛梦磊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摘自《学术研究》2014年6期

高等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

张男星王纾孙继红作者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摘自《教育研究》2014年5期

扩招对农村高中入学决策的影响

都阳杨翠芬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北京信息工程大学,摘自《劳动经济研究》2014年2期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研究:1994—2011

衣新发等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摘自《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3期

论点摘要

马克思《资本论》研究方法的意义罗曼·罗斯多尔斯基著张开译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遵循的基本原则杨成敏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特点安启念

党性与人民性的话语起源李冉等

主体可靠主义及其批判李锋锋

科思嘉对康德人性公式的回溯论证宫睿

出土文献与先秦的“五经”程一凡

根据卦爻内部逻辑关系解易问永宁

东汉士人的“岩穴”情结及其文学表现杨允等

查慎行与王渔洋交游的诗歌史意义李圣华

现当代文学史料的认知角度和“史识”杨洪承

日本“物纷”论:从“源学”用语到美学概念王向远

应注重我国国防语言能力建设傅岩松等

听觉语言影响情调营销温韬

从历史图像学到形象史学张弓

北魏道武帝早年入蜀有新证倪润安

多因素制约近代南疆城市规模扩大何一民

战后美国公民权利运动与政府角色嬗变吕庆广

增值税全面转型对投资和就业的影响毛捷等

不同发展阶段“出口学习”效应比较佟家栋等

进口引致出口机制分析张杰等

新生代农民工的“摩擦性失业”钟甫宁等

大城市青年的婚配模式风笑天

社会救助制度保障水平与经济增长和俊民等

文化产业的风险控制与投融资创新范玉刚

政治惯例调整原则赵子尧

行政监察工作体制的改进陈洋庚

扩权强县研究的理论增长点闫建

日本政治右倾化与中日关系何晓松

韩国学界的中国周边外交研究张弛

重视恐怖主义袭击“软目标”现象朱素梅

当前部队官兵使用手机网络问题的调查丁兆伦等

从控烟执法看行政执法权配置王青斌

破解“撞倒”抑或“自摔”的证明难题何家弘等

费孝通人类学研究方法谱系张连海

中国地区与性别间的教育公平测度孙百才等

教育实证研究宜引入人文关怀视角舒志定

推荐论文篇名

(159—160)

学术信息

短讯(87)(89)(115)《贸易、环境与城市化:基于开放经济的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简介(10)《1660—1832年的英国社会》

简介(13)《康德的理性神学》简介(52)《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中国产业发展》简介(132)心,摘自《史学史研究》二〇一四年二期

THE END
1.中国法律的历史发展.pptx中国法律的历史发展CATALOGUE目录引言中国法律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演进宋元明清时期的法律变革与发展近现代中国法律的转型与发展中国法律历史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启示01引言研究中国法律历史发展的目的深入了解中国法律制度的演变过程,揭示其内在规律和特点,为当代法制建设提供历史借鉴。中国法律历史发展的背景中国https://m.renrendoc.com/paper/358735044.html
2.法律史范文8篇(全文)生物学解释以适者生存的竞争的观点去描述法律制度的存在与演变。其有三种类型:第一, 是唯心主义的类型, 同人种学解释的第一种形式一样, 它也是从观念出发去解读法律的发展。其次, 它认为在法律史中存在着许多的法律观念, 各种法律观念相互的斗争, 符合并能最好的体现前述法律功能的法律观念, 将被留存下来, 而https://www.99xueshu.com/w/ikey365hwurm.html
3.中华法系之法律学术考中外法学过刊(三)律学(明法道)的发展演变 律学,作为中华法系的法律学术,在中国,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萌芽,秦汉时期的诞生,魏晋南北朝初期的遭受轻视[40]以及一批法律人的奋起推动,隋唐时期的成熟之后,到宋代以后进入了一个缓慢发展并曲折演变的历史时期。 一方面,宋王朝的皇帝与高级官僚、士大夫对法律都比较熟悉,因此,在唐王朝达到http://journal.pkulaw.cn/oldissue/detail/159815
4.中华优秀法律文化融入中国特色法治社会建设研究大江新闻中华优秀法律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法律文化。它紧密地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以及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等诸多因素相结合,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华优秀法律文化在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丰富的法律资源、独特的法律价值观和独立的法律思维方式。中华优秀法律文化的发https://tt.m.jxnews.com.cn/news/2266410
5.名师工作室总之,英国的文官制度为整个西方国家文官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蓝本,虽然也存在问题,但是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在世界政治文明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考点三 近代西方的法律、教化 1.西方法律制度发展演变、特征 (1)发展演变:经历了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再到形成法典、法系(法典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http://gzs.hsszhjy.cn/studios/other_detail?special=330&r=67
6.中国法制史1(通用6篇)《中国法制史》是讲述我国有史以来各个历史时期法律制度的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以及历史的基本规律的一门课程,是法学的基础学科,同时又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艰深的学问。 在学习《中国法制史》之前我一直认为,封建社会时期中国的法律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是专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武器,然来现在看来这一观点是错误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n0qq1216.html
7.20022014年司法考试法制史历年真题解析——单项选择题18.“名例律”作为中国古代律典的“总则”篇,经历了发展、变化的过程。下列哪一表述是不正确的?() A.《法经》六篇中有“具法”篇,置于末尾,为关于定罪量刑中从轻从重法律原则的规定 B.《晋律》共20篇,在刑名律后增加了法例律,丰富了刑法总则的内容 https://www.lawpa.cn/changshi/883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