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法律儒家化的历史发展过程

中国封建法律制度的特点之一,是法律的儒家化(礼法结合)。它作为一个体系,从汉至清二千多年间,其发展过程大致为分为开始、发展、成熟和延续等几个阶段。理解和掌握这一过程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并研究中国法制史的关键问题。本文试就此作一概述,供自学同志参考。

一、两汉是封建法律儒家化的开始阶段

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魏相李悝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封建成文法《法经》,开重刑主义之先河。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在立法上以法家的“法治”为依据,用“以刑去刑”、“以杀止杀”的重刑主义统治政策,在司法上“专任狱吏”,“以吏为师”,但终因“举措暴众”“用刑太极”,至二世亡国。

汉初统治者,一面承袭秦制,建立专制集权国家;另一面吸取秦二世而亡的教训,与民休息,除秦苛法。至武帝时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为正统统治思想。之后宣帝又提出“霸王道杂(理)之”的两手统治政策,由是开始了礼法结合,同条互贯的儒家化发展过程。何谓儒家化?即以儒家的政治法律思想作为封建立法、司法的指导原则: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作为封建法制的核心内容。在汉代表现为:

(一)以儒家思想所规范的礼作为立法的原则。礼主要为等级名分,具体为“三纲五常”即将人们的社会地位划分为贵贱、上下、尊卑、长幼、亲疏,由此决定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的悬殊不一。故礼在法律内容上,可集中为忠君、孝亲、崇官,这是儒家思想法律化的最高鹄的。为此,汉律中出现了侵犯皇权和封建伦理的如“大不敬”、“不孝”、“不道”、“禽兽行”等新罪名,并从重处罚;又为维护封建等级特权,确立了“上请”和赎罪制度。

(二)在刑事政策上,实行“德(礼)主刑辅”。为“绝恶于未萌”用礼“禁于将然之前”,即用“教化”的方法,“使人日从善远罪”故礼是“为治”之本;若出礼“则入刑”即用“法禁于已然之后”,以刑罚的手段,惩治违礼犯法行为,故刑为“助治”之用。总之,汉以“德刑并用”为“常典”。

(三)在法条无文时,用儒家经义和事例作为司法的最高指导原则。所谓“以古义决疑大狱”,称“以经断狱,或《春秋》决狱”是儒家法律化最重要的表现。此外,对后世法制影响深远者,有从儒家理论演化而来的“亲亲得相首匿”、“秋冬行刑”、“留养承祀”、“录囚”等制度。

二、魏晋南北朝是封建法律儒家化的发展阶段

魏晋南北朝长期处于分裂、战乱局面。与当时的大土地占有制和门阀制度相适应,“用法不及权贵”的封建等级制度,在各国频繁的立法中尤为突出,儒家思想全面渗透到法律内容之中,使法典的体例、形式、刑名上都有新发展.表现为:

(一)曹魏时“八议”和南陈时“官当”分别入律,(二)晋律为“竣礼教之防”,出现“准五服制罪”,(三)北齐律确立“重罪十条“(隋发展为“十恶”),(四)北魏时规定死刑复奏制等。

当时全面以礼入律的一个重要客观条件,是法典的编撰和修订落入儒臣之手。因此当时的律学相当发达,如晋代自贾充至徐辖就有二十五家律学家。

魏晋南北朝的法律儒家化,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为隋唐的法律儒家化的成熟创造了条件。

THE END
1.中国法律的发展历程1、龙源期刊网 中国法律的发展历程作者:李洋桥来源:成长 读写月刊2016年第12期【摘要】中国文明也称华夏文明,有着上下 5000 多年的历史。而法律制度则作为文明的 重要部分,伴随着中国文明的推进而不断发展,绵延至今。从夏商周到近现代,随着朝代的更 替,政权的更迭,各个时期的法律也相应的有着各自的特点。本篇文章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87863728.html
2.王今朝:坚守人民立场对我国法律法治建设的要求一、新中国法律发展简史 新中国的法律可以说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法律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法律也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1928年5月湘赣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成立。1928年10月召开的中共湘赣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第二次代表大会即起草了《井冈山土地法》,经多次修改后于在1928年12月公http://www.wyzxwk.com/Article/shidai/2020/08/422990.html
3.中国法律史学史大咖说法从中国法律发展史的眼光来看,中国法制史学科的创立是伴随着中国法制近代化的进程而渐次展开并逐步完成。在近代中国法学体系中,中国法制史学是一门最早具有独立学术品格的法学基础学科。可以说,从中国法制史学的创建和发展的过程中,能够管窥出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大体路径。这似乎又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法史学是法学学科的http://www.mzyfz.com/html/1335/2019-12-24/content-1414055.html
4.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发展与完善法硕5轮背诵觉晓当代中国法律体系:发展与完善的轨迹 亲爱的法硕小伙伴们,今天我们来聊聊法理学中法的本体,并聚焦当代中国法律体系那令人瞩目的发展与完善之路。在这条路上,每一块基石都承载着法治的梦想与希望,让我们一同探索吧!? 法的本体:法律精神的基石https://blog.csdn.net/2401_85852404/article/details/140924693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展历程的全景回顾特点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目标,以提高立法质量为重点,继续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对宪法作了第四次重要修改;抓紧制定在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法律,集中力量突破重点难点立法;科学立法、民主立法迈出新步伐;对现行法律法规进行全面清理,使法律体系更加科学和谐统一。经过努力,中国http://www.chinadaily.com.cn/dfpd/2011qglianghui/2011-02/17/content_12033507_5.htm
6.中国法治三十年——关于中国法治发展的“三步曲”构想(法律理论篇)中国的法治建设,远不是一场单纯发生在一国社会内部的、主要局限于法律层面的制度变革,而是一场与从初级工业化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从集中政治向民主政治转型(转轨)相伴随的,且与中国作为世界大国艰难堀起过程复杂交织在一起的总体性社会发展进程的一部分。法律变革与经济发展、体制转轨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