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范类型区分理论的比较与评析

分析法学关于法律规范类型区分的讨论

分析法学(又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历来就以重视法律规范的类型区分和体系建构问题为其显著特征。

(一)奥斯丁的法律命令说

奥斯丁的《法理学的范围》被公认为是分析法学纲领性的旗帜性的文献。

奥斯丁认为广义的法包括准确意义上的法和并非准确意义上的法,可以划分为四类:第一,神法或者上帝法,即上帝对人类设定的法;第二,实际存在的由人制定的法,即我们时常径直而且严格地使用“法”一词所指称的规则,这些规则,构成了普遍法理学的真正对象,以及特定法理学的真正对象;第三,实际存在的社会道德,也即实际存在的社会道德规则,或实际存在的社会伦理规则;第四,隐喻意义上的法,或者比喻意义上的法,亦即人们仅在隐喻或比喻的意义上使用“法”一词所指称的对象。

在奥斯丁的法律体系中,还有一些并非严格意义上可以使用“法”一词所指称的社会现象,它们虽不属于命令,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可以适当地纳入法理学的研究范围的。这些“法”,属于“法是一类命令”这一命题的例外,其内容包括包括三类,一是解释性质的法,二是废除或撤销现存的由人制定的法的那部分法,三是没有要求他人必须服从的目的的那部分法,或不具有强制要求性质的义务的那部分法。

(二)凯尔森的纯粹法学理论

凯尔森的法律规范类型区分理论,可分别从法律体系的静态结构理论与动态结构理论两个侧面出发予以梳理。

静态结构理论的主要内容是研究静止状态的法,将认识的对象指向人类创造、适用和服从的法律规范。其主要任务是研究法律的定义以及法律理论的基本概念,从静态中把握法律的性质。

根据法律规范的形式与功能,凯尔森对法律规范作了如下划分:

首先是一般规范和个别规范。一般规范是规定当某种条件具备时,某类现象应当发生的法律规范。个别规范是决定一个人在不重复发生的状态下的行为并从而只对一个特殊场合才有效而且只可能被服从或适用一次的法律规范。

其次是假设性规范与绝对规范。假设性规范也称条件规范,即在一定条件下命令或禁止一定行为的规范,无论一般规范还是个别规范都是假设性规范。绝对规范是无条件地命令一定行为的规范,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法律规范。

再次是独立性规范与依赖性规范。“如果一个法律秩序(例如议会通过的制定法),含有两个规范,第一个规范规定一定的行为,第二个规范对第一个规范的不遵守施加一定制裁,那么第一个规范就不是一个独立的规范,它根本上要与第二个规范相联系。”其中第二个规范是独立性规范,第一个规范是依赖性规范。凯尔森早期并不承认依赖性规范是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但后期则依据调整了的法律规范的个别化原则,主张法律规范“似乎是以意志行为加以个别化:每种有权的意志行为似乎都创造了一个单独的规范”。

(三)哈特的新分析法学理论

哈特的新分析法学,是分析实证主义法学传统与语义分析哲学的融合。

哈特的分析是从对奥斯丁法律命令说的解析和批判开始的。哈特认为奥斯丁的法律命令论是一个失败的记录,“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该理论由以建构起来的那些因素,即命令、服从、习惯和威胁的观念,没有包括、也不可能由它们的结合产生出规则的观念,而缺少这一观念,我们就没有指望去阐明哪怕是最基本形式的法律”。哈特新分析法学的显著特征和核心内容就是其法律规则理论。

哈特主张,在社会规则中,可以大致发现两类不同性质的规则,“一类规则可以视为基本规则或主要规则,根据这类规则,人们必须为或不为某些行为而不论愿意与否;另一类规则在某种意义上从属于或辅助前一类规则,因为它们规定人们可以凭借做某些事情或说某些言论的方式采用新的主要规则,废除或修改旧的主要规则,或者以各种方式决定主要规则的影响范围或控制它的作用。前一类规则设定义务;后一类规则授予公共权力或个人权利。前者涉及人们的行为的活动或变化;后者具有不仅引起人们行为活动或变化,而且引起创立或改变责任或义务的作用”。后一类规则叫做次要规则,其涉及主要规则本身,其说明主要规则可以最后被查明、采用、消除、改变的方式和违反主要规则的事实被查明的方式。次要规则包括承认规则、改变规则和审判规则。承认规则是指用来明确主要义务规则的内容、范围及效力的规则。改变规则是指控制主要义务规则的发展变化,并用来确定主要义务规则的取舍的规则。审判规则是指确定谁最终有权认定主要义务规则是否被违反的规则。

哈特和凯尔森的论战属于英国和欧洲大陆两种实证主义的论战。在这个论战中,哈特一反凯尔森对于法律体系之纯粹性的追求,转而认为法律陈述既具有规范特征,又具有事实特征。哈特的观点既涉及到内在观点和外在观点,更涉及到他的核心范畴“承认规则”。承认规则不同于凯尔森的基本规范,它不是一种基本预设,而是源自某种“社会事实”的法律理论,即法律的存在最终取决于一些经验因素,取决于官方的法律实践。

(四)拉兹的理论

拉兹继承和发展了凯尔森和哈特的法律体系的思想。拉兹认为,法律体系的承认规则包括两种承认性规则,即主要法律适用机关有义务适用现有的法律,他们也有义务创制新的法律来解决法律未规定的争端。这是拉兹对哈特承认规则的发展。

这样,对法律的规范性理解依赖于对法律之间的结构化联系的认识,依赖于法律体系的概念,而并不依赖于法律规范的概念。拉兹将法律体系的基本单元划分为法律,突破了法律必须由法律规范组成这一分析法学的传统观念。拉兹认为,在法律体系中,不仅存在规范性法律,还存在着非规范性法律,它们的功能不是设立义务和授予权力,而是规定法律生效和修改的条件。在分析法学中,这是一个重要的突破。

民法规范论关于法律规范类型区分的讨论

在我国现行民事立法上,《合同法》首次给裁判者课加了区分强制性规定与非强制性规定的任务。合同法》第52条第5项确认,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合同无效。合同行为所违反的规定,究竟是否属于强制性规定,成为了解释论上必须回答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民法规范论的重要性。

民法规范论的讨论首先应着力探讨民事法律事实的类型区分,进而梳理民法所协调的利益关系的类型,以此作为研究民法的规范类型及其配置关系的基础和前提。

因事件和事实行为引发的非交易关系背景下诸种类型利益冲突时,民法规范的设计相对比较简单:此类规范可能成为当事人“约定排除”适用的规范,但却不会成为《合同法》第52条第5项所说的合同行为“违反”的强制性规定。因为从逻辑上讲,能够违反此类规范的只会是事实行为;而排除此类规范适用的约定,违反的也一定不是此类规范。就此而言,此类规范不存在作强制性规定与非强制性规定类型区分的问题。

结语:简要的评析

分析法学有关法律规范类型及其配置关系分析的主要目标是:在形式逻辑上将法律规范与其他类型社会规范区分开来,并建构一个逻辑自洽的法律体系。因而在分析法学的框架下,将一个规范称为主权者的命令还是称为独立规范,或者称为主要规则,并不会对具体法律规则的设计或适用产生丝毫的影响。也正因如此,分析法学只能回应已经被认定为法律的事物所包含的问题,而不能回应符合什么标准才能成为法律的问题。就此而言,无论凯尔森的基础规范还是哈特的承认规则,更像是一种修辞术。

人类所有有意义的类型区分,都是目的指向的,法律规范的类型区分也是如此。法律规范类型区分的不同理论,乃是分别服务于不同的理论分析或实践操作目的。因此不同的法律规范类型区分理论,在逻辑自洽并具有足够解释力的背景下,并不存在真假、对错之分。就同一理论分析或实践操作目的而言,最能够且最便捷地实现该目的的法律规范类型区分理论,即是最可取的理论。

THE END
1.我来告诉你法律法规都有哪些让小明带你一探究竟首先,我们来定义一下“法律法规”这个词。它指的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利、促进经济发展等目的而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这包括但不限于宪法、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其他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策和命令。 接下来,小明就从几个方面来为我们详细介绍这些法律法规: https://www.cjan6a6c.cn/mei-ti-bao-dao/427327.html
2.法则纷呈剖析法律法规的奥秘一、法则之源:法律法规的定义与分类 法律法规,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确保公民权利和义务得到平等保护,以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它们可以分为宪法、行政法、刑法、民商事 法以及国际私法等几个主要类别。 二、宪政之基:宪法的重要性与作用 宪法是国家https://www.fikyjuyw.cn/nong-ye-zi-xun/437678.html
3.法律知识内容大全从基础到高级的全方位学习指南在学习法律之前,首先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法理原则。这些包括法律的定义、法律体系结构、法源理论等。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如共产主义法系、资本主义法系以及混合型法系,对于更深入地理解特定国家的法律制度至关重要。此外,熟悉国际私法和国际公法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们为跨国交易提供了规则框架。 https://www.1lhyh3ij.cn/ke-yan-cheng-guo/432368.html
4.法律法规的多样性与层次结构其次,从层次上看,法律法规可以分为基本层次和具体层次。基本层次包括宪法、行政 法律等,这些是高级别的指导性的文件,它们规定了国家政权组织原则,以及政府机关及其功能。而具体层次则包括刑事诉讼程序代码、税收条例等,这些是低级别但又具体到操作指南的地方法律,它们详细解释并实施了更高级别上的原则。 https://www.6vjxuc8a1.cn/xing-ye-dong-tai/451303.html
5.规章不属于法律规范丨全国人大官网解读如何区分法律规范与非法律法律是一种行为规则,这是法律规范的最主要特征,因此,以能否创制新规则为标准,更有利于清楚界分法律规范与非法律规范的区别。规章等规范性文件,虽然也是一种行为规则,但这种规则不是由它创制的,它只是对法律、法规所创制的规则作了细化、具体化,使之更加明确,更具有可操作性。至于实践中,有些规章等规范性文件在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209/12/11677680_1141536541.shtml
6.计算机系统导论笔记计算机硬件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图片09、总线一般划分为三类: 数据总线:传输数据。 地址总线:用于寻址。 控制总线:控制各个部分的时序。 10、除以上的三类总线之外,还有一条位于CPU和北桥芯片组之间的总线,叫:FSB(Front Side Bus,前端总线)。 11、CPU的主要功能: 解释指令 执行基本指令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6229691/article/details/120961276
7.中共成都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1.划分三类事业单位、指标体系分为专项和综合指标 根据基层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服务对象的不同,可考虑将基层事业单位划分为政务服务、公众服务和技术服务三类。再根据这三大类别设置不同类别事业单位评估的指标体系。在这个前提下,评价指标要细分为“专项指标”和“综合指标”。根据不同机构的特点和职责,设置一些详细的指http://www.cdswbb.gov.cn/html/1/154/171/7723.html
8.法律法规大全全面解析各类规范的涵盖与重要性法律法规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促进经济发展而制定的基本准则,它们对于任何一个社会都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对法律法规的一些主要类型及其作用的概述: 国家基本法 国家基本法是指国家最高层次的立法,包括宪法和其他具有根本性质的法律。这些法律规定了国家政体、政府组织原则、公民权利义务等关键内容,对于https://www.3svb9bc3.cn/mei-ti-bao-dao/352663.html
9.法律规定代理分为哪几种?专家导读 代理的种类划分方法:1.以代理权限范围为划分。2.分标准的代理行为划分。3.根据代理人的人数划分。 法律规定代理分为哪几种? 代理的种类划分方法: 1.以代理权限范围为划分。 2.分标准的代理行为划分。 3.根据代理人的人数划分。 根据代理权限、代理行为、代理人可以划分成一下几种: 1.委托代理、法定https://mip.64365.com/zs/1274441.aspx
10.www.dllawyers.org/newsdetail.html?parent2.债券持有人对转换股票或者不转换股票有选择权,可以选择不转换股票,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077如何组建债券持有人会议?有什么权限?决议效力范围? 1.组建 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的,应当为同期债券持有人设立债券持有人会议,并在债券募集办法中对债券持有人会议的召集程序、会议规则和其他重要事项作出规定。 https://www.dllawyers.org/news-detail.html?parent_id=204&newsInfoId=7230
11.2020安全工程师法律法规备考考点:法律基础知识法律、法规中关于该法何时开始生效、凡与该法抵触者无效等的规定,则属于法律技术性规定。 法的主体是法律规范。 2.法律规则的逻辑构成 从逻辑上说,每个法律规范由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两个部分构成。 行为模式大体上可分为三类:1.可以这样行为。2.应该这样行为。3.不应该这样行为。这三种行为规范就意味有三种法律规https://www.zkjan.com/exam/detail-8089258.html
12.经济与法律范文12篇(全文)虽然不论是法律领域的诉讼成本、获偿金额,或是经济领域的交易成本、利润收益,这些的价值估量都带有很强的主观因素,但是在社会主流价值标准的影响下去制定实施相关规则,对于社会中的经济交易活动、法律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2、法经济学发展史 法经济学的历史发展大概分为三个阶段:初创时期,蓬勃发展时期,平和发展时期。https://www.99xueshu.com/w/ikeyh70zbx1b.html
13.2021年法考客观题试题(卷一回忆版单选部分)’’ 关于该条文,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表达的是命令性规则 B.表达的是强行性规则 C.表达的是委任性规则 D.没有表达法律后果 【答案】C 【解析】法律规则的分类,主要有如下几种: (1)按照规则所表达的内容规定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授权性规则与义务性规则。授权性规则包括职权性规则与权利性规则。职权http://www.dujiaoshou.com/fakao/zhenti/202210128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