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法理学讲义——法的要素

1.法律规则是指具有一定结构形式,并以规定权利义务和相应法律后果为内容的行为规范。

2.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三要素: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

(1)所谓假定条件,是指一个法律规则中关于该法律规则适用情况的部分,包括法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对什么人适用。

②行为主体的行为条件。

(2)所谓行为模式,是指一个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具体行为的部分,是法律规则的核心部分。

②应为模式(义务行为模式),指在什么假定条件下,人们“应当或必须如何行为”的模式。

③勿为模式(义务行为模式),指在什么假定条件下,人们“禁止或不得如何行为”的模式。

(3)所谓法律后果,是指法律规则中行为人的行为符合或不符合行为模式的要求时,行为人在法律上所得到的评价或应承担的后果。

①合法后果,即行为人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则关于行为模式的规定,就会得到法律上的肯定性评价,具体表现为对行为人的保护、许可或奖励。

②违法后果,即行为人的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则关于行为模式的规定,就会得到法律上的否定性评价,具体表现为对行为人行为的制裁、不予保护、撤销、停止,或要求恢复、补偿等。

3.法律规则可按不同的标准分类:

(二)法律原则

1.法律原则是法的构成要素之一,为法律规则提供基础性的、指导性的价值准则或规范。

2.按不同的标准,可对法律原则作不同的分类:

分类标准类别特征举例产生的基础公理性原则由法律原理构成,是由法律上之事实推导出来的法律原则法律平等、诚实信用、无罪推定、罪刑法定政策性原则一个国家或民族出于一定的政策考虑制定的原则,具有时代性、民族性、针对性四项基本原则、计划生育原则、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等法律原则对人的行为及其条件之覆盖面的宽窄和适用范围大小基本原则整个法律体系或某一法律部门所适用的、体现法的基本价值的原则宪法中的各种原则具体原则适用某一法律部门中特定情形的原则英美契约法中的要约原则和承诺原则法律原则涉及的内容和问题不同实体性原则涉及实体问题的原则民法、刑法等实体法中的原则程序性原则涉及程序法问题的原则“一事不再理”;辩护原则;非法证据排除;无罪推定

3.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

4.法律原则适用的条件和方式

(1)法律原则适用的条件

为了保障法律的客观性和确定性,必须对法律原则的适用设定严格的条件。具体来讲,法律原则的适用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①“穷尽规则”。

在通常情况下,法律适用的基本要求是:有规则依规则。“法律发现”的主要任务是法官尽可能全面彻底地寻找个案裁判所应适用的规则。当出现无法律规则可以适用的情况下,法律原则才可以作为弥补“规则漏洞”的手段发生作用。所以,从技术的层面看,若不穷尽规则的适用就不应适用法律原则。这可以表述为法律原则适用的一个条件规则:

“穷尽法律规则,方得适用法律原则。”

②“实现个案正义”。

在通常情况下,适用法律规则不至于要进行本身的正确性审查。但假如适用法律规则可能导致个案的极端不公正的后果,那么此时就需要对法律规则的正确性进行实质审查,首先通过立法手段,其次通过法官之“法律续造”的技术和方法选择法律原则作为适用的标准。这样,我们就可以把这个条件用反面推论的方式确立为如下规则:

“法律原则不得径行适用,除非旨在实现个案正义。”

③“更强理由”。

在判断何种规则在何时及何种情况下极端违背正义,其实难度很大,法律原则必须为适用第二个条件规则提出比适用原法律规则更强的理由,否则上面第二个条件规则就难以成立。在已存有相应规则的前提下,若通过法律原则改变既存之法律规则或者否定规则的有效性,却提出比适用该规则分量相当甚至更弱的理由,那么适用法律原则就没有逻辑证明力和说服力。据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条件规则:

“若无更强理由,不适用法律原则。”

(三)法律概念

1.含义

法律概念是对各种法律现象或法律事实加以描述、概括的概念。法律概念本身不是法律规则或法律原则,而是表述法律规则和原则之内容的工具。它附属于法律规则或法律原则。

(四)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法律权利与义务的联系

(1)结构上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它们的存在和发展都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

(2)数量上的等值关系,两者的总量是相等的。

(3)产生和发展上的统分关系,两者经历了一个从浑然一体到分裂对立再到相对一致的过程。

(4)价值上的主次关系,一般而言,在等级特权社会往往强调义务本位,权利处于次要的地位;而在民主法治社会则为权利本位,权利是第一性的,义务是第二性的,义务设定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权利的实现。

THE END
1.常见法律法规概念解释及应用案例分析在法律法规常识基本知识考试中,理解和掌握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概念不仅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回答问题,还能够提高他们对法律法规的整体认知能力。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分析一些典型的法律法规概念,并结合实际案例来加深读者的理解。 法律基础知识概述 首先https://www.qtleqzhor.cn/ke-yan-jin-zhan/408250.html
2.法律行为的分类标准主要有哪些律师解答 专业整理,在线解决法律问题 1、单方行为、双方行为与多方行为(按主体和意思表示方向的不同)(1)单方行为:无须他人意思表示就可成立生效(2)单方行为又分为:有相对人的单方行为:如授权、解除、免除、撤销(3)无相对人的单方行为:如抛弃行为、遗嘱行为、捐助财团法人的行为(4)双方行为:内容相同方向相反,如https://m.66law.cn/v/wenda/477103.aspx
3.我来告诉你法律法规都有哪些让小明带你一探究竟小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深入了解了法律法规的种类和重要性。作为一名热爱学习的人,他决定将自己所学的一切都分享给大家,让大家也能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今天,小明要跟大家聊聊一个问题:法律法规都有哪些?这不仅是对知识的一个探索,更是一次智力上的挑战。 首先,我https://www.cjan6a6c.cn/mei-ti-bao-dao/427327.html
4.逻辑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充分注意并意识到法律规则的逻辑性应当符合汉语语言的本质性特征, 同时, 在力求规则清晰易懂的基础上进行法律逻辑学的教学。在汉语表达法律规则时, 根据汉语语言发展的特点来进行法律逻辑学教学的举例要得当, 避免导致学生不易理解的语言形式。https://www.360wenmi.com/f/file1kv6x6jr.html
5.《数据安全技术数据分类分级规则》及典型行业标准指南要点提炼数据级别确定规则表 重要数据识别指南 处理者数据分类分级流程 国家、地方、行业数据分类分级标准汇总 2021年,《数据安全法》作为我国数据安全领域的基础性法律,明确“国家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及其基本原则,并在法律层面确立了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划分“国家核心数据”、“重要数据”以及“一般数据”的核心原则。 https://blog.itpub.net/69973247/viewspace-3010092/
6.合规三分钟《制度管理规程(2019年版)》宣导制度起草(撰稿人)——自审(部门负责人组织内部讨论)——征求意见(通过电子邮件向相关部门负责人,5日内回复)——法律合规审查(可与征求意见平行,3日内回复)——公示(非保密、涉及面较广、员工普遍关心制度,5日内)——审议审批(有权审议机构)——系统发文(根据意见修改)——核稿(综合管理部审查是否落实意见)——https://www.meipian.cn/2b15l1my
7.商品归类商品归类编码由此导致的商品归类编号的申报差错将可能被认为逃避税收或故意违法贸易管制等规定,从而引发各类合规风险,并进而承担行政或刑事上的法律责任。因此审核商品归类编码是企业贸易合规管理的核心要素之一。 在贸易合规中确定商品归类编码并非一种技术指标或技术参数的推导过程,从法理上而言,它是一种法律规则的适用,这表现在:https://www.thecustoms.com.cn/Mobile/MArticles/xhwnjxspglfx_page1.html
8.层次划分范文10篇(全文)然而在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构建过程中, 由于各地区治理法律规则不统一, 监管力度不够, 使得区域内的股权市场主体良莠不齐、秩序混乱、这样很不利于自身发展, 同时也会影响到其他股权交易会场, 因此, 对区域性股权市场进行层次划分, 是一种很好的途径。https://www.99xueshu.com/w/ikey0jiboblh.html
9.分类分级是数据安全的必由之路!展示层:用于验证数据分类分级的安全管控效果。例如数据是否可访问、是否脱敏。 应用举例: 1.数据说明: a) 级别定义 本案例采用三级模型:公开、秘密、机密。 b) 设置级别 为数据设置级别: 为用户设置级别: c) 新建脱敏规则 d) 员工保密数据类别设置脱敏策略 https://www.51cto.com/article/716067.html
10.23法硕法理学主观题背诵(完结)·氢刻教育(示警、示范;举例子,一般人已发生) 预测(现实关系的存在是预测的基础)现实关系未发生 强制(违法犯罪已发生) 法的局限性? 万能论《=局限性=》虚无主义(反对两种关于法的错误观念) 法局限性的启示: 1、替换(用其他社会规范替换) 2、接受(不要做无用功) 3、缓解(法律解释、推动法律革新、加强法治教育、提https://qingk.com/set/7kVUCR1frYI4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