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义:规定法律权利、法律义务、法律后果的行为规范。
2、逻辑结构:
(1)假定条件
②行为主体的行为条件:法律规则中有关适用该规则的条件和情况的部分。
(2)行为模式
①可为模式②应为模式③勿为模式
(3)法律后果:○1合法后果○2违法后果
(二)法律规则与语言
1、规范语句:使用道义助动词
(1)命令句:“必须”、“应该”、“禁止”。
(2)允许句:“可以”。
2、陈述句:无道义助动词。
(三)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
1、规范性条文:包括法律规则与原则。
2、非规范性条文:规定某些法律技术性规定。
3、法律规则和法律条文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并非一一对应。
(四)法律规则的分类
(2)义务性规则:○1命令性规则○2禁止性规则
2、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与准用性规则
(1)确定性规则:内容明确肯定,无需再援引。
(2)委任性规则:内容尚未确定,由相应国家机关加以确定。
(3)准用性规则:内容本身没有规定具体的行为模式,可以援引或参照其他相应内容规定的规则。
3、强行性规则与任意性规则
(1)强行性规则:强制性质,不允许人们随便加以更改。
(2)任意性规则:允许自行选择或协商。
二、法律原则
(一)法律原则的种类
1、公理性原则与政策性原则
2、基本法律原则与具体法律原则
3、实体性原则与程序性原则
(二)法律原则的适用条件
1、穷尽法律规则,方得适用法律原则。
2、为了实现个案正义,在既有规则又有原则的情形下,可以优先适用原则。
3、在此种情形下适用法律原则,必须要给出强有力的理由。
(三)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
1、在内容上
(1)法律规则规定明确具体;而法律原则没有明确的三要素,其要求比较笼统、模糊。
(2)法律规则着眼于共性;而法律原则的着眼于共性和个别性。
2、在适用范围上,法律原则要远大于法律规则。
3、在适用方式上,法律规则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的方式应用于个案;而法律原则则依强度不同,以衡量的方式适用于个案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