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按照诉的目的和内容的不同,诉的分类不包括()

A、给付之诉B、损害赔偿之诉

C、确认之诉D、变更之诉

2、《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规定的劳动保障监察的职责不包括()

A、组织安排劳动保障监察员的考试

B、检查用人单位遵守法律法规的情况

C、受理对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举报并予以纠正查处

D、宣传劳动与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

3、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B、高效、便民原则

C、维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利益的原则

D、公开、公正原则

4、关于集体劳动争议的处理,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因订立集体合同发生的纠纷,可由当事人协商解决

B、因订立集体合同发生的纠纷,当事人协商不成的,由当地劳动行政部门进行协调处理

C、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纠纷,可按照劳动争议仲裁程序处理

D、因集体合同而发生的纠纷不得向法院提起诉讼

5、我国社会保险行政争议的处理程序包括()

A、复查、行政复议、劳动仲裁、行政诉讼

B、调解、劳动仲裁、行政诉讼

C、行政复议、调解、行政诉讼

D、复查、调解、劳动仲裁、行政诉讼

6、以下不属于公民保障权内容的是()

A、劳动者在退休后获得养老保险待遇

B、劳动者在非本人意愿中断就业而获得失业保险待遇

C、劳动者遭受职业伤害而获得工伤保险待遇

D、劳动者子女上学获得某企业的捐助

7、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份额不低于原用人单位岗位空缺和经济失密造成实际损失的()

A、30%B、40%

C、60%D、70%

8、集体谈判/协商的参与者是()

A、雇员和雇主B、雇员和雇主组织

C、雇员组织和雇主D、政府和雇主组织

9、下列陈述中属于广义社会对话的特征的是()

A、参与对话的主体是不同社会群体

B、社会对话目标是在政府、雇主和雇员组织之间达成共识,并签订三方合作协议

C、社会对话是劳动关系领域的民主治理机制

D、对话主体是发生在劳动关系领域的,涉及政府、雇主和雇员三方利益的当前问题

10、下列关于我国集体协商代表职责的陈述中,错误的是()

A、接受本方人员质询,及时向本方人员公布协商情况并征求意见

B、收到对方进行集体协商的'要求,有权不给予任何回应

C、代表本方参加集体协商争议的处理

D、保守在集体协商过程中知悉的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

11、员工的下列薪酬中,属于延期支付的是()

A、加班工资B、奖金

C、福利D、津贴

A、150%B、200%

C、300%D、400%

13、根据《最低工资规定》计算最低工资标准不包括()

A、计件工资B、加班工资

C、计时工资D、提成工资

14、下列社会保险项目中以赔偿为基本特征的是()

A、养老保险B、工伤保险

C、失业保险D、医疗保险

15、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中,作为其核心部分的是()

A、适用范围B、最低生活标准

16、基本养老保险中,企业缴费不超过工资总额的()

A、10%B、20%

C、30%D、40%

17、《医改决定》所确定的统筹基金的最高支付限额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均工资的()

A、2倍左右B、3倍左右

C、4倍左右D、5倍左右

18、用人单位发生合并、分立、转让后,承担工伤保险的责任主体应当是()

A、原用人单位B、承继单位

C、两单位共担D、由被保人选择其一

19、产妇王某难产生下一女,其依法可享有的产假为()

A、90天B、105天

C、120天D、150天

20、我国《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职工可享受的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

A、3个月B、6个月

C、9个月D、12个月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l、劳动争议处理的自愿自主原则的含义包括()

A、自己决定是否提起劳动争议处理

B、自主选择是否申请调解

C、自主选择是否接受仲裁决定

D、自主选择是否申请仲裁

E、自己决定是否进行协商

22、违反劳动与社会保障的法律责任的构成必须同时具备的要素是()

A、责任人B、违法行为

C、损害后果D、因果关系

E、主观过错

23、以就业方式为标准,可将劳动合同分为()

A、口头劳动合同B、全日制劳动合同

E、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劳动合同

24、应当停止失业者享受失业救济的情形有()

A、移居境外B、被判刑收监执行

C、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D、被劳动教养

E、应征服兵役

25、我国医疗保险改革的基本原则包括()

A、国家投资与社会捐助相结合B、广覆盖和低水平的立法原则

C、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D、建立多支柱的医疗保险体系

E、个人缴费与单位缴费相结合

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说明其正确或错误的理由。

26、林某1996年起在甲单位工作,所订劳动合同在2008年5月到期,甲单位终止与林某的劳动合同,林某不应当获得经济补偿金。()

27、某企业签订的集体合同在2008年1月生效,钱某在3月与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其约定的工资低于集体合同的标准,由于钱某还处于试用期,所以劳动合同的该约定是合法的。()

29、住房公积金由单位和个人按规定比例缴纳,属双方共有。()

30、多支柱养老保险立法由国家、社会、家庭三个层次的养老保险立法组成。()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1、简述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类型。

32、根据《集体合同规定》,有哪些情形时可以变更或解除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

33、劳动保护法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34、简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概念与法律特征。

五、论述题(本大题12分)

35、论社会保障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并举例说明。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36、2008年,某印刷厂由于承接的订单较多,决定对人员优化组合,充实生产第一线,因此决定将钱某从会计岗位调整到印刷车间。但钱某认为印刷车间工作太繁重,而且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岗位就是会计,所以坚决不同意。2月,在该印刷厂工作了10年的赵某的劳动合同期限届满。赵某提出要与印刷厂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印刷厂根本不同意。印刷厂认为赵某年龄偏大,他们连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都不愿签订,更不用说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3月,孙某严重违反了印刷厂的规章制度,印刷厂决定解除其劳动合同,但孙某认为,自己属于孕期女职工,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并出具了该市妇幼保健院的证明。请回答以下问题:

(1)印刷厂调整钱某工作岗位的决定,钱某是否应该服从?为什么?(3分)

(2)印刷厂是否应该与赵某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为什么?(3分)

(3)印刷厂能否解除与孙某的劳动合同?为什么?(3分)

37、2005年7月,周某大学毕业后初次参加工作即与某企业签订了为期2年的劳动合同,该企业依法为其办理了各类社会保险。10月初在与朋友外出郊游时,周某不慎摔伤,经过三个月治疗后基本康复,但右手指关节神经受损后严重影响了其手指的灵活性,使其无法再从事原来的精密仪器操作,而单位又无其他合适的工作,于是,双方协商解除了劳动合同。2006年1月15日,周某持解除劳动关系证明书在某市社会保险中心办理了失业登记。但是却没能领取失业保险金。

问:(1)周某是否应当领取失业保险金?为什么?(5分)

(2)周某能否享受医疗保险待遇?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项题

1、B2、A3、C4、D5、A6、D7、D8、C9、C10、B

11、C12、A13、B14、B15、B16、B17、C18、B19、B20、D

二、多项选择题

21、ABCD

22、ABCDE

23、BD

24、ABCDE

25、BCD

三、判断说明题

26、错。《劳动法》第20条规定:劳动合同的期限分为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以上,当事人双方同意续延劳动合同的,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27、错。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等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的规定。

29、错。住房公积金即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以下统称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属于职工个人所有。

30、错。多支柱养老金保险立法通常由三个层次组成,即国家、企业、个人。

四、简答题

31、违反劳动法律责任类型:

(1)赔偿责任

(2)行政责任

(3)刑事责任

32、变更:双方协商代表协商一致,可以变更或解除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

解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变更或解除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

(1)用人单位因被兼并、解散、破产等原因,致使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无法履行的;

(2)因不可抗力等原因致使集体合同或专项合集体同无法履行或部分无法履行的;

(3)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约定的变更或解除条件出现的;

(4)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33、劳动保护法的主要特征有:

(1)劳动保护法的主体是在工作地的劳动者;

(2)劳动保护法的内容是工作地的安全设施、卫生规则和管理制度;

(3)劳动保护法的客体是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以及良好的工作秩序。

34、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又称最低生活保障线,是指由政府制定的,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居民基本生活标准。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法律特征:

(2)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做出相应调整的变量;

(3)由政府依法制定的,并具有法律效力。

35、一、社会保障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概念

1、社会保障法律关系的产生是指依据有关的法律规定的形式,明确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引起一个具体社会保障法律关系。例如,当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他将离开企业,同时开始领取养老金,他与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的法律关系即产生。

2、社会保障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社会保障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内容的改变。社会保障法律关系变更不是主体的改变,如转移个人账户。

3、社会保障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现存社会保障法律关系的解除和终止,如参保人因出国定居而与社会保障经办机构解除保障与被保障关系,通常的做法是提前支取、滞留财产或转移财产。

二、社会保障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的法律依据

社会保障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的发生必须依据一定的事实。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是法律事实。法律事实分为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

1、法律行为是当事人有意识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申请领取养老金为合法行为;受益人死亡,他人冒领其养老金为违法行为。

2、法律事实是当事人意志之外发生的事情,如年老、患病和工伤。又如,受益人死亡,其个人账户中的养老金储蓄余额可以由合法继承人继承。

六、案例分析题

36、(1)不应该。因为根据《劳动合同法》第17条的规定,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是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第35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而且,会计和印刷属于不同的工种,不能随意进行调整。

(2)应当签订。根据《劳动法》第20条的规定,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以上,当事人双方同意续延劳动合同的,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赵某已经在印刷厂连续工作满10年,且提出了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要求,印刷厂就应当签订。

(3)可以。根据《劳动法》第25条和《劳动合同法》第39条的规定,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也不适用于《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禁止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所以,孙某虽然处于孕期,但是她严重违反了印刷厂的规章制度,印刷厂也就可以解除与她的劳动合同。

37、(1)不应当。根据我国《失业保险条例》的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失业人员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依法参加失业保险,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满12个月;非本人意愿中断就业;已经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而周某参加工作仅三个月,失业保险缴费也就只有三个月,不符合领取条件。

(2)能。周某在工作期间,已经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了基本医疗保险费,应当享受医疗保险待遇。

THE END
1.宏源期货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我国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人们行为的基本法律准则。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它是其他法律、法规赖以产生、存在、发展和变更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它处于一个国家独立、完整和系统的法律体系的核心,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石。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的《中华人http://www.hongyuanqh.com/hyqhnew/public/detail.jsp?oneMenuId=000200010005&classId=0002000100030018&infoid=2401269&productid=100
2.法律基本知识掌握法律基础解析法律基本知识的核心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这时了解一些法律基本知识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法律基本知识有哪些内容呢?下面我们就来一一探讨。 首先,理解法治理念是学习法律的起点。在一个法治社会里,国家通过立法、司法和行政等多种方式来规范人们行为,使得社会秩序井然。这涉及到了宪法学、行政法学、刑https://www.cjan6a6c.cn/xue-shu-bao-gao/439398.html
3.民法新篇章解读2023年全新修订的法律宝典在法律体系中,民法典作为私法的核心,其对个人和社会关系的规范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自从1845年法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民法典以来,各国纷纷效仿,形成了一套以保护公民权利为核心的法律体系。2023新版民法典完整版,不仅是中国法律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也标志着我国立于不败之地的人文关怀。 https://www.1lhyh3ij.cn/ke-yan-cheng-guo/459228.html
4.判断题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终止,都必须以一定的法律事实为依据。判断题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终止,都必须以一定的法律事实为依据。 A 、正确 B 、错误 扫码下载亿题库 精准题库快速提分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A】 本题考核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消灭所具备的条件,是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消灭的直接原因。 https://www.bkw.cn/tiku/pOxRy.html
5.选择性必修二平等原则是指民事主体,无论法人、自然人还是非法人组织,无论法人规模大小、经济实力雄厚与否,无论自然人是男、女、老、少、贫、富,无论非法人组织经营什么业务,在从事民事活动时,他们相互之间在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平等原则是民事法律关系区别于行政法律关系特有的原则,也是发展https://www.360doc.cn/article/46601607_1117040253.html
6.北部湾旅: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意向书股票频道定的金额,或者依据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司法机关认定的方式或金额确定。 上述违法事实被证券监督管理部门或其他有权部门依法认定后,本公司及本 公司控股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将本着简化程序、积极协商、先行赔 付、切实保障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原则,按照投资者直接遭受的可测 算的经济损失选择与投资者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5030300000062_127.shtml
7.经济法实务最新章节原秋华著不可分割的;③劳动者必须成为用人单位集体劳动的成员,遵守其内部劳动规则和劳动规程,用所在单位提供的生产资料并根据所在单位的要求按质按量地完成生产定额和工作任务,两者在生产和工作上具有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④劳动关系的发生、变更、终止以及在劳动过程中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一般是由劳动法和劳动合同予以调整和https://m.zhangyue.com/readbook/12766477/9.html
8.法律的时间效力研究——已废止失效的法律规范性文件仍有依据法律作用于法律事实,法律的目的是为了调整法律事实。研究法律的时间效力,需要首先弄清楚法律的作用对象,即什么是法律事实。 (一)梁慧星《民法总论》观点 法律事实是指依据法律的规定,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客观情况。但并非一切客观情况都能引起法律关系的变动,客观情况能否成为法律事实,取决于法律的规定。 https://www.douban.com/note/702336771/
9.国家开放大学23秋法律实务形考作业100分答案D.社会经济权利 12.当事人在实施法律行为时,不得欺诈、胁迫对方当事人,双方不得串通实施损害国家、集体、第三人利益的行为。这一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A.平等原则 B.自愿原则 C.等价有偿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 36.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是 A.所有的财产关系 http://www.aopen255.com/show/57552.html
10.工伤事故的责任认定和法律适用4.工伤事故是在企业与受害职工之间产生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事实 工伤事故一经发生,就在工伤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相应的法律上的后果,构成一种损害赔偿的权利义务关系,工伤职工或者工伤职工的亲属有要求赔偿损失的权利,企业有赔偿受害人及其亲属损失的义务。按照《条例》规定,工伤事故的救济办法是按照保险的形式进行,这其https://www.fwsir.com/fl/html/fl_20061123165509_5204.html
11.国际私法期末答案5篇(全文)(五)例外:运送中的物品之物权关系的法律适用;船舶、飞行器等运输工具之物权关系的法律适用;外国法人终止或解散时有关物权关系的法律适用;遗产继承的法律适用。 (六)我国法律规定不动产物权,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对于动产物权,法律规定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动产物权适用的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法律事实发生时动产https://www.99xueshu.com/w/filecvasktyy.html
12.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工作会会议纪要(2017年最新版)四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七条第三款的规定,对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应当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施行之日即2008年1月1日为界进行分段考量。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时间在2008年1月之前,劳动者主张经济补偿金的,若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http://www.baotoulawyer.com/info/1660.jspx
13.关联用工的法律规范与司法实践根据各地规范和司法实践,关联用工一般是指,劳动者已经与一家公司建立了劳动关系,由于出现人员借调、委派等情况而到与该公司存在关联关系的另一家公司(“关联公司”)进行用工,接受关联公司的管理和工作安排,从而导致客观上该劳动者与关联公司之间也存在类似劳动关系的法律关系的一种现象。 https://lawyers.66law.cn/s2418395626d40_i1119012.aspx
14.公务员会计专业知识模拟试题(4)专业知识2、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只会使资产和权益总额发生同增或同减的变化。 ( ) 3、企业提交银行的各种结算凭证填错了金额,应采用划线更正法予以纠正,不得随意涂改、刮擦或挖补。 ( )4、记账凭证可以作为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原始凭证则不能做为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5、存货清查过程中http://www.winsedu.com/Article/Public/Speciality/200507/3246.html